股权结构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来自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证据(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K * * Size * ** ** *** ** ** *** *** *** Lev *** *** *** *** *** *** 2,17** *** Dpay * ** *** * * ** ** * Grow * ** ** ** ** ** ** ** * C ** *** *** 注: *、 **、 ***分别表示在 10%、 5%、 1%的水平 下 显著 ,式( 1)至( 8)是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估计结果,而( 9)式是纺织业上市公司的估计结果。 在 Dh=1时,第 1列是针对假说 1的检验结果, Dpay的估计系数为 ,这表明在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 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并不存在严格意义的正相关关系, 由此,假说 1成立。 在( 2)式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估计系数为 FSP平方的系数为,这表明了第一大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进一步支持假说 2。 Exchrati的估计系数为 ,在 10%的水平上显著,由于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中,高管持股比例有限,因此,在一定区间内,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呈正比例,即假说 3成立。 在对假说 4进行检验时,不论是采取 CR指标还是 Z指标,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业绩的估计 结果 与理论预期相一致。 在表 2中,( 4)式的股权集中度是用 CR来衡量的, CR系数为 ,而CR平方项的系数为。 即随着 CR的逐渐增大,公司的业绩也逐步上升,一旦 CR达到门限值 71%,则公司业绩开始下滑,这与假说 4相吻合。 通过计算得出( 5)式中 Z的门限值为 ,如果第一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之比超过 ,则公司业绩会随 Z值的上升而下降。 由表 2中的( 6)式可以看出,股权制衡度 K与公司业绩存在显著性正向变动关系。 即股权制衡度越高,资产收益率越高,公司业绩越好,这验证了假说 5。 ( 3)稳健性检验 上面是我们采用 ROA作为公司业绩的指标 而 对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回归而得出的结论,针对上述检验结果 仍 需做进一步的检验。 为说明模型设计的合理性、稳健性,采用 EPS和 TobinQ等业绩指标对方程 ( 1)进行估计。 在( 7)式中, Z指标和 CR指标的平方项系数符号与前面相一致, DPay的系数尽管不显著但与假说的 符号 相一致。 式( 8)中,用托宾Q值的估计结果与 上 面的结论完全相同, 限于 篇幅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为避免行业的特殊性而影响实证结果和研究假说,我们利用纺织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佐证。 首先比较电力公司与纺织业公司的特征,表 1给出了样本中电力行业企业和纺织业企业的差异。 纺织业的估计结果如表 2中的( 9)式所示,为避免 行文 重复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 了 ,除了个别变量如 Z、 K不太显著外,其他变量的估计系数符号与理论假说基 本相一致。 这些检 ③ (美 )达摩达尔 N古扎拉蒂 . 计量经济学基础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12. ④ 这里的 hausman 检验时借助 软件完成的,由于篇幅原因不报告 hausman 检验的卡方值。 验证实了理论假说的科学性、严密性,也 进一步 表明所选取模型的稳健性与 合理 性。 结论 在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体制下,电力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存在一个特殊的决定机制。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高管薪酬、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公司业绩呈非线性关系,当持股比例较低时, FSP与公司业绩正相关,一旦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超出临界点则为减函数。 第二,在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正相关性不显著。 第三,通过股权制衡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 “ 侵占 ” 行为和大股东之间的 “ 内耗 ” ,从而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和 业绩。 第四,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业绩为倒 U型关系。 第五 , 高管持股比例越高 , 他们对公司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动机越强,因此,公司业绩 也会得到提高。 本文研究中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受行业上市公司数所限,文章的样本是取自电力行业和纺织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容量不够大;第二,在公司业绩的现实决定因素中,任何计量模型都不能完全衡量影响公司业绩的方方面面,本文的业绩决定方程也是如此。 尽管在控制变量的选取上可能会遗漏一些无法用数字进行衡量而对公司业绩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而影响到实证结果的精度,但是 业绩 决定方程却抓住了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对其进行大致的刻画 ,基本上符合理论预期和实践检验。 【 参考文献 】 [1]Jensen M. C., W. H. Meckling. 1976.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es,3 [2]Shleifer,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nership:Causes and Conseque nc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3]Barro J, R Barro. , performance, and turnover of bank of Labor Economics, 8 (4):448~ 481 [4]Jensen M C , Murphy . Performance pay and top management of Political Economy ,98 (4) : 225~ 264 [5]Demsetz H.,Lehn structure of OwnershiP:and the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es, 26(2):375~ 390. [6]朱武祥,张帆 . .世界经济 ,11 [7]陈小悦,徐晓东. 2020.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 .经济研究, 11 [8]吴少凡,夏新平 . —— 公用事业型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南开管理评论, 7( 1) :69~ 73 [9]赵景文,于增彪. 2020.股权制衡与公司经营业绩 .会计研究 ,12:59~ 64. [10]李维安,李汉军 .、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 —— 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 .南开管理评论, 2020( 5) [11]张敏,吴联生,王亚平 .、公司业绩与投资行为 .金融研究, 366( 12) :115~130 [12]孙永祥,黄祖辉 . .经济研究 ,12 [13]孙兆斌 .、股权制衡与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 .管理世界, 7 [14]邵平 ,刘林 ,孔爱国 . —— 金融业的证据( 2020~ 2020年) .金融研究, 34( 1): 94~ 105 [15]刘斌 ,刘星 ,李世新 ,何顺文 . .会计研究,3 [16]陈冬华,陈信元,万华林 . .经济研究, 2 [17]魏刚 . 营业绩,经济研究, 3 [18](美 )达摩达尔 N古扎拉蒂 . .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12. [19]朱红军 ,汪辉 . ”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吗。 ,管理世界, 10 [20]陈晓,江东 .、公司业绩与行业竞争性 .经济研究, (8):28~ 35 [21]田利辉 . U型曲线和政府股东两手论 .经济研究 .(10):48~ 58 [22]刘银国,高莹,白文周 . .管理世界,( 9): 177~179 [23]杨水利 . .第一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HRH 传播集团会议成本控制案例研究 李万明 (北京 HRH 传播集团 北京 100125) 【摘要】 降低成本,实施价值管理、实现企业及股东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营运的终极目标。 本文论述了公关会议类企业的成本控制重点,成本控制的难点,继而以 HRH 传播集团为案例,说明会议成本控制应采用预算控制 、供应商集中议价、差旅费控制、会议人工成本控制,财务定量及定性绩效考核指标等控制措施,最后,说明成本控制策略应不断调整,以适应动态 的商业环境,未来应关注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成本控制与EVA 绩效考核指标、平衡记分卡、 OA、 ERP 信息化等先进思想方法相结合。 【关键词】 会议 成本 费用控制 预算管理 定量考核 随着“规范提升商业服务,促进广告、会展业健康发展” 【 1】 在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的提出, 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扶持 , 公关传媒、会议会展业迅猛发展,相应餐饮、酒店、旅游观光、文化交流、体育竞技、文化遗产挖掘等业务 随之 增多,与此同时,声、光、电、等高科技产品在 会展 创意活动中的频繁运用。 对成本 控制 提出严峻的挑战, 面临客户及业 务上的变化快,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控制对象繁杂琐碎,财务 管理 成本 上升, 客户需求因市场因素摇摆不定等新的行业状况。 导致成本控制力不从心,原有意义上的差旅费控制、酒店会议直接控制已不能完全达到目的。 因此需要从多角度,不同层次上进行成本控制,以便 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据 市场调查报告,中国目前的会 展 市场约为 1700 亿美 元 ,每年正以 2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 2020 年,中国将会占据全球除美国、欧盟以外的第三大会 展 市场的地位。 因而 , 成本控制的成败关系到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公关会议公司成本控制的特点及现状 (一)成 本费用核算的内容 所谓会议成本,是指 组织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会议组织所耗费的所有资本费用总和。 成本 费用类似生产企业 ,也可以分为 会议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期间费用等 【 2】。 会议直接成本如下: 会议直接成本。 是指在会议活动中所发生的直接成本,即会议成本、会议人工、会议费用。 会议成本 指会议场地、就餐、住宿、交通等直接成本。 会议人工指会议服务工作人员、多媒体、创意设计人员薪酬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