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山西晋善晋美广告策划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是一个人善景美适宜旅游观光的好地方,同时寓意山西旅游产业蓬勃向上,追求尽善尽美。 其基本含意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口号用山西省的简称 “晋”,直观地告诉公众本口号是山西省独有的旅游主题宣传口号。 山西在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地区属于晋国,故简称为“晋”,素有“三晋大地”之称,口号通过 “晋”字,明确地告诉公众“晋善晋美”是山西省独有的旅游主题宣传口号。 2020 级市场营销 辛浩明 20206624 10 口号取成语“尽善尽美”的谐音,充分体现了山西人民纯朴善良的美好品德和山西旅游优美秀丽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 汉语成语“尽善尽美”是用来形容事物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口号借成语“尽善尽美”的谐音,既充分体现了三晋人文个性和晋商诚实守信的品德,又彰显了山西美好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口号中的“善”主要是表达山西人诚实守信、纯朴善良的美德,“美”主要是表达山西厚重的人文历史与旖旎的自然风光的美好。 口号运用汉语“晋”字本意,寓意山西旅游未来的发展 将会越来越美好。 “晋”字小篆字形是会意字,即“从日”,是指追着太阳一直前进,其本义是“上进”。 口号巧妙地运用了汉字“晋”的基本含意,表达了山西旅游追求“善”与“美”永无止境,同时也寓意着山西旅游产业象初升的太阳,发展前景无限美好。 据悉, 2020年山西旅游启用的新口号 “ 晋善晋美 ” 赋予了山西旅游全新品牌内涵, 其取义于 “ 尽善尽美 ” 的谐音,也是将山西人文的厚重 —— “ 上善 ” 与山西自然天成 —— “ 大美 ” 进行融合,将山西的悠久人文与自然景观予以统一完美阐释。 “ 晋善 ” 蕴含了山西人善良、朴实、诚信的品格; “ 晋美 ” 褒奖了代 表着山西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历史景观与壮美的自然风光、传统的民俗艺术,以及新兴的城市发展、和谐的生活、美好的未来。 同时, “ 晋 ”不仅代表山西,更有晋升的意思,以此表达出一种期许,寓意着山西旅游及其带给游客的体验均会越来越好。 从旅游资源特点来讲,“善”和“美”是人类在旅游体验中所追求的两种体验。 一般来说,观光旅游强调美的追求,比如名山大川、历史古建筑等。 “善”是一种人文精神,在山西就可以体验到中国古代文明、华夏文明“善”的境界。 所以说“晋善晋美”是比较高层次地概括了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特点,并同时照顾到了视觉体 验和精神体验。 五、 山西省旅游发展的 SWOT 分析 优势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目前,山西省已建成 45 个省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 处,省级自然保护区 40 处,保护区面积达 万 hm2。 截至 2020 年,山西省 2020 级市场营销 辛浩明 20206624 11 共有森林公园 55 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 18 处,省级森林公园 37 处,拥有森林景观面积 46万 hm2,占全省林地面积的 %,在华北地区占首位。 山西省拥有著名的五岳名山 ———北岳恒山,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 大川首数黄河,流经 19 个县,流程 965km,先后有 18 条较大 的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汇入,形成了著名的景点 ——— 壶口瀑布。 黄河两岸秀峰林立,形态万千,犹如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人文旅游资源众多。 山西省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位居全国前列,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之称。 山西省现存古代建筑 18118处,其数量之多和历史、艺术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其中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 106 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 %;著名的古塔有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五台山白塔、代县阿育王塔等;规模较大的石窟有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等 51 处;有雁门关、平型关、宁武关等重要关隘;古城垣较为完整 的有平遥城和娘子关城;寺观壁画有 27000m2,古代彩塑近 13000尊;发掘出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多处,属于旧、新石器时代的有芮城西侯度遗址、匼河遗址及襄汾丁村遗址等。 独具特色的文化民俗。 山西省的民俗、民歌、戏曲、剪纸、皮影、年画等都很有特色。 山西省堪称“面食的故乡”,其面食文化创造了“一面百吃”的奇迹;山西省拥有多处大院文化,其婚丧嫁娶的风俗,能让人亲临北方居民的淳朴生活;赶庙会、闹红火、背棍、踩高跷、划旱船、剪纸、锣鼓、秧歌、面塑和面雕等参与性较强的民俗文化项目,与自然生态旅游产品融为一体,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游客与目的地文化相融合的生态旅游主题。 劣势 生态旅游投入不足。 虽然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资金不足,造成旅游业起点低、规模小、层次低、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综合开发和配套开发程度低等问题,且旅游产品中的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同时,由于缺乏经费而无力开展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及自然保护方面的宣传,导致山西省旅游资源的开发深度不够。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十五”期间,山西省全社会总投资为 亿元,而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的投资为,仅占总投资的 %。 从“十五”期间省级财政用于旅游产业投入资金看,只有 亿元,占社会旅游开发投资额的 %。 投资不足直接导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接待能力低下,与山西省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和入晋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的要求极不适应。 2020 级市场营销 辛浩明 20206624 12 管理体制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山西省在未来几年将以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但由于目前各地旅游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设置的各级旅游管理机构有些是行政机关,有些是事业单位,甚至还有政企合一的。 生态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各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风景名胜保护区的山谷、河流、湖泊、天然及人工 的各类水体以及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其相应的行政管理由各级林业、国土、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承担。 由于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与管理方式、目的差异,出现了在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强度等方面不相容的尖锐矛盾。 生态旅游资源宣传缺乏力度。 山西省经济落后,发展旅游业资金缺乏,旅游宣传费用的投入自然受到制约,使山西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外界的影响不大。 近年来,由于山西省调整产业结构,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的支柱,但外界对山西省旅游资源的了解仍然有限,对山西省人文旅游资源的熟悉程度要远大于山西省生态旅游资源,因此, 生态旅游客源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 机遇 依托首都,改善旅游区位条件。 作为首都,北京不仅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举世罕见的世界一流的集旅游吸引力地和客源产出地于一身的复合型城市,是国内外旅客普遍向往的地方。 首都客源市场的特殊性和山西省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依托首都的战略不仅现实可行,而且从根本上可提升山西旅游产品竞争能力。 在区域旅游协作方面,《山西省旅游产业( 2020 年 — 2020 年)发展规划》提出,在 3 年内推进黄河中部旅游规划,开辟京太西(北京 — 太原 — 西安)中华民族文化走廊旅游线路,云冈 — 龙门 — 敦煌中国石窟旅游线路。 随着国内航线和高速铁路的开通,贯通了全国主要旅游城市,大大改善了山西省旅游区位条件。 我国旅游业发展重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假日经济”蓬勃兴起,我国中东部的旅游地和景区都承受了拥挤的压力,一些旅游景区严重超载,从而导致客源除流向旅游热点城市、景区外,也流向了冷点或温点的中西部地区,给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机遇。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 2020 年,山西省国内旅游接待量突破 1亿人次,同比增长 13%,山西省旅游总收入达 892亿元,比 2020年同期增长 %,提前 14 个月实现了“十一五”经济目标。 2020 级市场营销 辛浩明 20206624 13 挑战 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 蓬勃发展的生态旅游,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但如果出现认识误区及操作失误,自然环境将面临严峻的生态考验。 我国有些地区在进行旅游宣传时,在根本不懂生态旅游内涵的情况下,赶时髦地提出“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和景区内大肆建造人工景点、娱乐设施,以及宾馆、饭店等,由于生活基础设施不完善,对保护区的水资源和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影响。 据调查,素有“华北天然植物园”和“植物基因库”誉称、总面积达 24800 万 hm2 的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 ,人们步行或乘车竞相登上主峰舜王坪,由于践踏、碾压,致使土壤板结、密实、通气透水性差,导致植物生长不良,严重损坏了舜王坪草坪的质量与分布,呈现出草坪退化趋势。 生态环境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旅游吸引力,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面对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时,如何既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又不破坏天然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同时,山西省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也使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 生态旅游市场需进一步规范。 山西省早期的生态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开发生态旅 游资源时,由于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使得生态旅游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限制了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盲目地进行探索和粗放式的开发,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珍贵旅游资源损害与浪费,同时景区内游客过度超载,超出景区的环境承载力,使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因此,从政府和规划层面上考虑,必须培育规范的市场,形成科学的管理,使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