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绵阳市平安文明和谐校园”、“绵阳市中学教师职业技能示范学校”、“绵阳市校风示范学校”、“绵阳市示范初中”、“四川省高等师范教育实习优秀基地”等荣誉称号。 第四章 建设条件分析 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 12 EDRI 第四章 建设条件分析 项目区位城市行政区划与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 东邻广元市的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的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的射洪县;西南界德阳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的文县接壤。 全市幅员面积20249km2, 人口 530 万。 辖 安县、梓潼、平武、北川、三台、盐亭 6 县、涪城 、游仙 2 区及江油县级市( 6 县 2 区 1 市),距四川省省会成都 90km。 自然地理 绵阳市地处涪江中上游地带。 地理坐标为 :东经 103045′~ 105043' ,北纬30042′~ 33003′。 绵阳市境地貌受地质构造制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部为山地,山脉有摩天岭山脉、岷山山脉和龙门山山脉,包括最高峰海拔 5500 米的雪宝顶;东南部为平坝、丘陵,位于东南端海拔 米的 郪江河谷短沟口,是境内最低点。 境内幅员面积构成比为山区占 %,丘陵占 %,平原占 %。 忠兴镇初级中学的 生源辖区 , 地处涪江支流芙蓉溪的中上游地带,属于游仙区、江油市、梓潼县的三县交界地区。 地理坐标大约为:东经 1040,北纬 320。 忠兴镇初级中学 生源辖区的地貌主要类型分:丘陵区约占 90%,平坝区约占 10%。 第四章 建设条件分析 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 13 EDRI 项目区位 城市建设与教育事业发展状况 项目区位城市建设 “十一五 ”期间,绵阳已被列入全省大城市规划。 要实现绵阳的跨越,也需要全市城市各项配套事业的大发展。 需要教育体系的完善。 从绵阳即将呈现的整体规划中,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区日后的发展方向,就是以四川省附中心 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这势必大幅推动 绵阳市的经济发展。 教育事业发展状况 绵阳教育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围绕 “三条思路、四项任务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形成了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在内的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 先后获得全国 “两基 ”先进、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全国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和卫生工作先进,成为中国 (绵阳 )科技城一张亮丽的名片。 基础教育实现新突破,亮点纷呈。 2020 年高考继续高位攀升,本科硬上线率、万人比再夺全省双第一。 绵阳市高考本科上线率达 %,万人比达 , 上重点大学人数占全省 1/6, 600 分以上特优生占全省 1/5,上清华、北大人数占全省 1/4。 学科奥赛异军突起, 2020 年全市学科奥赛获全国一等奖人数占全省1/3,方源在第 39 届中学生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摘取国际奥赛金牌,成为建国以来 “中国西部地区国际化学奥赛金牌第一人 ”。 职业教育探索出新模式,职教体系日趋完善。 2020 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人数达 37457 人,超额完成省下达招生 万人的目标,超额人数居全省第一,招生规模和在校生巩固率居第四章 建设条件分析 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 14 EDRI 全省第二;在全国率先启动打造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创新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积极引进企业和民间资金,联合办学,加快了职业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城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大招学引教力度,积极与江浙等地企业集团沟通联系,积极促成来绵独资或合资举办民办职业教育学校,多形式联合办学;协调西科大与中物院研究生部在三个博士专业内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西科大国防科技学院挂牌并在 5 个本科专业开始招生;加强与清华、北大、中科大、西交大等著名高校和江浙等地企业集团的联系,外引内联,积极构建产学研平台,打造科技城人才培养高地。 项目区位生活配套设施状况 自然资源 绵阳自然资源丰富,涪江水系流贯市境。 水能蕴藏量超过 300 万千瓦,天然气储量 10 万亿立方米。 基础设施 绵阳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通讯网络发达,水电气供应充足。 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空气质量优良,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 已建成海关、检验检疫等涉外机构,开通了二类铁路口岸。 设立了西部地区第一家公共保税仓库。 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示范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忠兴镇是绵阳的四大古镇之一, 地处芙蓉溪畔,风景秀丽,人口密集,第四章 建设条件分析 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 15 EDRI 这里的商贾云集,水、电、气、路都很畅通,是集经商、办企业、学习、休闲的好地方。 交通状况 绵阳是四川第二大城市,是川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与交通中心,是中国科技城。 绵阳交通设施完善,是川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261公里的城市道路和宝成铁路、成(都)绵(阳)高速、绵(阳)广(元)高速、绵(阳) 渝 ( 重 庆) 高速 公路以及 5 条通往县(市)的高等级公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已建成通航的绵阳南郊机场是目前距 九寨沟最近的民用机场,已经开通了连接国内多个大中城市的空中航线。 在“”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中,绵阳机场起到了关键作用。 绵阳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千里宝成线贯穿市区,新建成绵高速公路和绵阳-江油高等级公路和川陕、绵渝等干线公路纵贯全境,连通各区、市、县的支线公路更是不可胜数,给绵阳的经济带来了新的飞跃。 绵阳 市 游仙区的交通 发展很快, 忠兴镇、凤凰乡、太平乡的场镇都有客车运输,村村都是水泥公路。 忠兴镇与途经太平的梓潼县黎雅镇、江油市的新安镇、义新乡,与途经凤凰乡的江油市大堰乡、贯山乡都有班车,为凤凰乡 、太平乡的学生到忠兴镇中学读书提供了方便。 自然及水文地质条件 气候、气象 绵阳市属 亚热带 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 温 和,四季分明,具有冬长但无严寒,无霜期长(年平均在 253~301 天之间);夏热但无酷暑,春旱、秋凉的特点。 全年都适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 ~ ℃ ,年平均第四章 建设条件分析 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 16 EDRI 日照时数 ~ 小时。 雨量充沛,年降雨量 825~ 1417mm,但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 6~9 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 76%。 11 月 ~翌年 2月降雨量仅为 5%,形成春少雨多旱,初夏干旱频繁、立夏西部多 涝、东部旱涝交错的气候特征。 水文 a. 地表水 绵阳境内河流属嘉陵江水系,涪江是绵阳的主要河流,嘉陵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岷山东麓松潘县的三舍驿雪宝顶(海拔 5500m),经平武、江油、绵阳、三台、遂宁、合川注入嘉陵江,全长 670km,流域面积36400km2。 支流呈树枝状,涪江左岸有芙蓉溪、梓江;右岸有平通河、通口河、安昌河等较大支流流入。 b. 地下水 境内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值为 亿 m3,可开采量约为 亿m3,人均水资源量 2259 m3。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 和少量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位埋深一般 3~8m,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及河流地表水补给。 地质构造概况及稳定性 绵阳市地势为西北高,东南较低。 平武西北与阿坝州松潘的界山名雪宝顶,海拔 5026 米,为全市最高峰。 西北山地连绵,山顶多呈尖削状,山峦重叠,高峻雄伟,森林密布,自然资源丰富。 境内大地构造单元西北部为扬子准地台与松潘 —甘孜地槽褶皱系(南北向),昆仑 —秦岭地槽褶皱系(东西向)的结合部位;东南部属扬子准地台范围。 全市出露地层基本齐全,沉积总厚度达 33637m 以上。 市境内未查出明显的断裂构造,地壳第四章 建设条件分析 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 17 EDRI 稳定,无 采空及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特大地震前,地震基本裂度区划为 Ⅵ 度。 建设场址条件分析 建设用址 建设用址位于 四川省 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教师街 62 号原校区内。 地形、地貌 忠兴中学 校区位于浅丘地带,拟建项目的建设用地大部分为平 地。 水文地质条件 通过勘察资料分析表明,该拟建场地无不良地质现象,地壳处于稳定状态,场地属于 山坡 场地,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适应本项目工程建设。 根据 原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项目所在地位于绵阳城区浅丘地区,不属于地震断裂带。 而且不会受到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影响。 建设条件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 建设用地区域 地理条件及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水、电气及通信设施配套完善, 周边无污染企业,环境优美。 建设用地内 无不良地质现象,地壳处于稳定状态,场地属于 山坡 场地,地貌简单,处于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适宜 学校的 建 设。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 18 EDRI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方案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为本的指导思想,在重建工作中遵循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原则,结合“绵阳教育事业发 展十一五规划”和“绵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 2020 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的精神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题下要尽量节省建设投资、既要考虑当前的实用性也要考虑教育发展的需要,要充分发挥示范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化学校内涵发展,提高课堂效益,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大幅提升,稳步发展高中教育,巩固高中教育成果。 项目建设规模 四川省 “十一五”规划与发展期间, 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的根本途径,扩大教育供给,加快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四川省 “ 十一五 ” 期间的奋斗目标 是: 普及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 实现全省 “ 普九 ” 人口覆盖率达到 95%以上;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 70%左右,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80%左右,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 绵阳市“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稳步发展高中教育,继续推进示范高中建设,进一步提升名牌学校的办学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 19 EDRI 水平和办学特色,壮大优质教育规模, 90%以上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持并提升高中教育质量 ,确保全省领先水平。 根据四川省和绵阳市的 “十一五”教育 发展规划 和忠兴中学的实际教学能力, 本项目 建设内容如下: ① 校舍建筑面积 13547 ㎡(其中:教学楼 5726 ㎡,学生宿舍 5100㎡,食堂及餐厅 1800 ㎡,开水房及浴室 100 ㎡, 公厕 258 ㎡,教师周转房563 ㎡); ② 体育场地面积 6500 ㎡; ③ 道路、绿化、广场等室外附属设施; ④ 采购图书 7380 册。 ⑤ 采购远教、电教、实验(理、化)、音体美等教学教学实施设备共计 1542 台(套),采购残疾人康复设备 万元,详见附表; 项目建成后 ,可以确保忠兴 中学真正在“ 5 12”灾后及时复课,以解决千名学子求学的渴望。 总图 建设用址 为四川省 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教师街 62 号中小学校区内原址重建。 根据游仙区整合教学资源,节约教育成本,农村初中的布局规划和学校发展情况,实行相对集中的撤校并点,按照以原来的区公所所在地集中办学的思想,由此而形成的学校规模情况变化为: 在校学生将达到 1548 人(其中住校生 1450 人),预计设 36 个教学班,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 20 EDRI 教职工达 110 人。 根据《 绵阳市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标准(试行) 》的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计算,学校用地为 亩,建筑面 积为 13547 ㎡ ,设置 300 m 环形跑道和 100m 直道的田径场一个,设置 6500 ㎡ 的学生操场(含活动场)一个,绿化系数达 , 要求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布合理,互不影响。 校区的总平面图详见附图。 建筑方案 灾后重建建设项目,在建筑设计中要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小学建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