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地位(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学 目标管理理论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强化理论 工程管理 ( TQM) 经济学 合约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战略理论 波特等的竞争优势理论 RBV理论 PM 工具: 统计学 copyright ◎ 2020 by He Xiaogang 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u 目标管理理论 (1) 与每一位员工共同制定一套便于衡量的工作目标; ( 2)定期与雇员讨论他们的目标完成情况。 步骤 应避免的问题 、难以测量 “ 目标 ” 的确定过程中讨价还价 copyright ◎ 2020 by He Xiaogang u 目标管理理论 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u 目标设置 ( 1)相对于 “尽你最大努力” ,具体而且困难的任务总是会导致更大的努力和更高的绩效; ( 2) 员工对目标的承诺程度 (这将取决于领导者的合法权威性,以及对追随者的信任程度)影响到努力和绩效; ( 3)当目标的完成过程有一个 反馈环节 时有助于提高努力程度。 可以依据不同的绩效设置不同的目标 ,如成本、质量、服务等; 合理界定目标的高低 ,太低的目标导致努力程度不够,太高的目标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努力程度 (皮格马利效应)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得他们缺乏信心 (巨人效应)。 目标设置应该与竞争优势挂钩。 一直改不了这个坏习惯。 copyright ◎ 2020 by He Xiaogang 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u 期望理论 ( 1)基本假设:激励性绩效是有意识选择的结果;人们会从事那些他们认为会带来最高奖励的事情。 ( 2)如果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就有动力去完成任务: A。 付出足够的努力就能够恰当地完成任务 ; B。 如果完成了任务就可以得到奖励 ; C。 他们重视这一奖励。 必须通过理清追随者的努力水平与项目完成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追随者的努力-绩效预期; 必须提高绩效-报酬期望; 必须阐明与成功完成项目有关的所有潜在的价位。 努力 绩效 努力-绩效预期 能力 环境 成果 绩效-成果预期 所有成果的价位 努力 绩效预期 绩效 成果预期 价位 01 01 所有价位的总和 员工工作动力= 效价期望率 效价: 对某一成果的偏好程度; 期望率: 因采取某一行为可能导致实现所求目标的概率。 copyright ◎ 2020 by He Xiaogang 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u 公平理论 觉察到的比率比较 员工的评价 不公平(报酬太低) 公平 不公平(报酬太高) 所得 A 付出 A 所得 B 付出 B 所得 A 付出 A = 所得 B 付出 B 所得 A 付出 A 所得 B 付出 B copyright ◎ 2020 by He Xiaogang 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u 公平理论 ( 1)员工对报酬的满足程度是一个社会比较过程; ( 2)员工对自己工作报酬是否满意,不仅受到报酬绝对值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值的影响; ( 3)人们需要工作上的公平感,否则效率低下 copyright ◎ 2020 by He Xiaogang 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u 强化理论(行为修正理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员工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反之就会减弱或消失。 包括正强化与负强化。 ( 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于重复发生; ( 2)要依照强化的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强化措施; ( 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的规定的表述; ( 4)及时反馈 ( 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加有效(这可能与背景、环境等因素有关) copyright ◎ 2020 by He Xiaogang 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u 波特等的竞争优势理论 技术开发 服务 产品设计 制造 营销 分销 资源 复杂性 专利 产品 /工序 选择 功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