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五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不顾领导劝说和家人反对,稍事休息后又一如既往的返回工作岗位。 向每一位默默奋战在工作岗位上的同志们,向每一个在疫情中向同胞伸出援手的平凡的劳动者致敬。 【篇三】 2020 庚子年,前所 未有的新冠肺炎,逼使国人在人人口罩的战“ 疫 ” 中熬过本当吉庆祥瑞的春节。 上班时日已过,疫情还未结束,人民法院抗疫第一、兼顾审判,互联网、信息化派上了大用场。 至2020 年 2 月 9 日,我所在的审判团队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已办结了三个案件。 卢某与朱某家事纠纷,原定于春节后 2 月 19 日上午 9时开庭,鉴于疫情还未结束,对此案,我们决定用互联网 “ 云间网上庭审系统 ” (以下简称 “ 云庭 ” )开庭。 “ 云庭 ” 开庭,我是首次,在我们 **法院将是第二次敲响法槌。 庭审之前,我先让书记员电话联系当事人,添加微信,说明疫期将应用 “ 云庭 ” 开庭,征得当事人同意并微信截图留存入卷。 书记员很用心,提前两天登陆管理网址创建会议,录入所有庭审参与人的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然后在笔记本电脑上预装 “ 法官端 ” 软件,联系当事人提前选择客户端或微信进入方式并熟悉相关操作,让当事人提前上传证据。 庭审开始,法官、书记员都按防控要求提前佩戴了口罩,法官着法袍、书记员穿制服,当事人虽未到法院审判庭,但依然是一个严肃、公正的庭审现场。 宣布休庭后,法官将本次开庭的庭审笔录确认后,通过 “ 云庭 ” 的二维码分享功能,让双方当事人在扫码完成之后,通过手机在笔录上签字确认。 两小时后,庭审结束,当事人在庭审笔录上进行了电子签名。 作为一名老法官,我觉得 “ 云庭 ” 开庭虽是 “ 不见面 ” ,但其实又是 “ 面对面 ” ,是人民法院疫期不聚集又能办案的最好方法,且当事人不用跑腿,在线上敞开心扉,轻轻松松在家解决诉求。 “ 云庭 ”的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使其富含活力,有更大的应用空间,觉得要学好,用好,助力审判,以便做到事半功倍。 【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