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合滴定法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T) 本身是酸碱物质 H3In pKa1 H2In pKa2 HIn2 pKa3 In3 紫红 紫 红 蓝 橙 pH EBT使用 pH范围: 7- 10 HIn2蓝色 MIn红色 29 常用金属指示剂 指示剂 使用 pH范围 In MIn 直接滴定 M 铬黑 T (EBT) 710 蓝 红 Mg2+ Zn2+ 二甲酚橙 (XO)(6元酸 ) 6 黄 红 Bi3+ Pb2+ Zn2+ 磺基水杨酸 (SSal) 2 无 紫红 Fe3+ 钙指示剂 1013 蓝 红 Ca2+ PAN(CuPAN) [1(2吡啶偶氮 )2萘酚 ] 212 黄 红 Cu2+(Co2+ Ni2+) 30 使用金属指示剂应注意 1. 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若 K (MIn)K (MY), 则封闭指示剂 Fe3+ 、 Al3+ 、 Cu2+ 、 Co2+ 、 Ni2+ 对 EBT、 XO有封闭作用; 若 K (MIn)太小, 终点提前 3. 指示剂的氧化变质现象 EBT、 Ca指示剂 与 NaCl配成固体混合物使用 2. 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PAN溶解度小 , 需加乙醇或加热 31 络合滴定中的酸度控制 1. 单一金属离子滴定的适宜 pH范围 (1) 最高允许酸度 (pH低限 ) 例如 : K(BiY)= lgY(H)≤ pH≥ K(MgY)= lgY(H)≤ pH≥ K(ZnY)= lgY(H)≤ pH≥ (不考虑 αM) lgK(MY’)= lgK(MY)lgαY(H)≥8, 有 lgαY(H) ≤lgK(MY) 8 对应的 pH即为 pH低 , 若 ΔpM=177。 , 要求 Et≤%, 则 lgcspK’(MY)≥6, 若 csp=L1, 则 lgK’(MY)≥8 32 (2) 最低酸度 (pH高限 ) 以不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为限 对 M(OH)n sp[ O H ][ M ]nK(I=) c(M)(初始 ) 10 1210[ O H ] = = m o l L2 10例 Ksp(Zn(OH)2)= 即 pH≤ ? 可在 pH10的氨性缓冲液中用 Zn2+标定 EDTA 33 3. 酸度控制 M+H2Y=MY+2H+ 需加入缓冲剂控制溶液 pH 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 1. 合适的缓冲 pH范围 : pH≈pKa 2. 足够的缓冲能力 : 浓度计算 (p181例 12) 3. 不干扰金属离子的测定 : 例 pH5 滴定 Pb2+, 六次甲基四胺缓冲 pH10 滴定 Zn2+, c(NH3)不能太大 34 混合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滴定 M + Y = MY K(MY)K(NY) K39。 (MY) = K(MY) / Y Y= Y(H)+ Y(N)- 1 αY(N)= 1+[N]K(NY)≈c(N)K(NY) Y(H) Y(N)时 , Y≈ Y(H) (相当于 N不存在) Y(H) Y(N)时 ,  Y≈ Y(N)(不随 pH改变 ) Y(H) = Y(N)时 , 为 pH低。 pH高 仍以不生成沉淀为限 H+ HiY N NY Y(N) Y(H) 控制酸度分步滴定 M+N 35 M 、 N共存时 lgK(MY39。 )与 pH的关系 (a) (b) lgY(H) lgY lgY(N) lgY(H) lgY(N) lg pH pH lgK(MY39。 ) 36 N存在时 ,分步滴定可能性的判断 K39。 (MY)=K(MY)/c(N)K(NY) c(M)K39。 (MY)=c(M)K(MY)/c(N)K(NY) lg c(M)K39。 (MY) =△ lgcK ∴ △ lgcK≥6 即可准确滴定 M 若 c(M) =c(N) 需 △ lgK≥6 37 例 13 Pb2+, Ca2+溶液中滴定 Pb2+ (1)能否分步滴定 : △ lgK==6 ∴ 能 (2)滴定的酸度范围 : Y(H) = Y(Ca)=, pH低 = 10 1210[ O H ] = = m o l L2 10 pH高 = 38 例: Pb+2Bi+3合金中 Bi3+、 Pb2+的连续测定 lgK(BiY)=, lgK(PbY)= △ lgK=6 ,可以滴定 Bi3+ Y(Pb)= 1++= lgY(H)= lgY(Pb) = , pH =, Bi3+水解 ,影响滴定 在 Bi3+ (XO) lgY(H)= lgK(BiY’)== 可以准确滴定 滴定 Bi3+后 , 用 N4(CH2)6调 pH至 5左右 , 继续滴定 Pb2+ 39 使用掩蔽剂的选择性滴定 (△ lgK6) 1. 络合掩蔽法 2. 氧化还原掩蔽法 3. 沉淀掩蔽法 40 1. 络合掩蔽法 加掩蔽剂 (A),降低 [N] αY(N) αY(H)时 lgK(MY)=lgK(MY)lg αY(N) M + Y = MY H+ HiY N NY HkA A NAj H+ ()() NAYN (N )c KαY(N)= 1+ [N]K[NY]≈ αY(H) αY(N)时 lgK(MY)=lgK(MY)lgY(H) 相当于 N的影响不存在 , 说明掩蔽效果好 41 例 14 用 L1EDTA滴定同浓度 Zn2+、Al3+混合液中的 Zn2+. pH= (lgY(H)=), 终点时 , [F]=L1, 计算 lgK(ZnY). αY(H) αY(Al) αAl(F) Zn + Y = ZnY H+ AlFj HiY AlY Al F H+ pKa(HF)= αF(H)=1 42 αY(Al) Y(H) = (掩蔽效果好 , Al无影响 ) Y ≈ Y(H) = 10 lgK(ZnY’)=lgK(ZnY)lg Y(H)== 已知 : lgK(ZnY)= lgK(AlY)= 解 : Al(F)=1+[F]  +[F]2 2 + +[F]6 6 = [Al]=[Al39。 ]/ αAl(。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