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二考试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或  2,1 iVi / 例 25 4元次型  43324131214124321 , xxxxxxxxxxxxxxxfi i  的秩为( )。 ( A) 1 ( B) 2 ( C) 3 ( D) 4 解应选( D),因为 f 的秩,指的是 f 的(实对称)矩阵 1212121211212121211212121211A秩,而 A的秩等于 4。 正确写出二次型 f (实对称 )矩阵,是正确处理二次型有关问题的首要条件。 例 26 已知 二次型   21232221321 282, xaxxxxxxxf  正定,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8a ( B) 4a (C) 4a (D) 44  a 解 应选( D)。 f 的矩阵为 1118802aaA f 正定当且仅当 A的各阶顺序主子都大于零,故由 ,021  0,01682 2322  Aaa a ,即得 .44  a 注 对于 n 元二次型   Axxxxxf Tn , 21  ,其中    nnijnTn aARxxxx  , 22 为实对称矩阵,若对任意的 0x ,都有   0xf ,则称 f 正定(同时称 f 的矩阵 A正定),以下诸条件都是 f 正定 ( A正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 1) f 的正惯性指数为 m ( 2) A的所有特征值都大于零; ( 3) A合同于单位矩阵,即存在可逆矩阵 C,使得 IACCT  ,或存在可逆矩阵 M,使得MMA T ; ( 4) A的各阶顺序主子式都大于零。 另外,以下诸条件都是 f 正定( A正定)的必要条件: ( 1)  。 ,2,10 nia ii  ( 2) 0A 一般地,对于具体给定的二次型   Axxxf T ,用实对称矩阵 A的各阶顺序主子式是否都大于零来判定 f (或 A)是否正定是比较方便的 ,而在有关正定性的理论性问题讨论中 ,正定的定义及其它充要条件 (见本题后面的注 )则运用较多。 例 27 试确定参数 t 的取值范围,使二交型   323121232221321 4225|, xxxxxtxxxxxxxf  为正定二次型。 解 f 的矩阵为 5212111ttA f 正定,当且当 A的各阶顺序主子式都大于零,故由 011  , ,1,0111 22  ttt t   054,04552121113  tttttA 得当且仅当 ft 时054  正定。 本题利用“二次型 AxxT 正定  实对称矩阵 A的各阶顺序主子式都大于零”来判定二次型的正定型,注意,是由不等式组 000321 来确 定 t. 例 28 下列映射中,不是线性变换的( )。 ( A)       323 ,32,2,: RzyxzyyxzyxTRRT  ( B)       232 ,1,1,1,: RyxyxyxTRRT  ( C)   nnnnnn RXXAXTRRT   ,: 而 A为取定的 n 阶实方阵。 ( D)             baCxfdttfxfTbaCbaCT xa ,s i n,:   解 应选( B),因为       1,12,122,2,2  yxyxTyxT 而      2,22,221,1,12,2  yxyxyxT 故     yxTyxT ,2,2  即 T 不保持数量乘法,因而 T 不是线性变换。 要证明映 射 WVT : 为线性变换,只须验证 T 保持加法及数量乘法运算,即 FkV  , ,恒有           kTkTTTT  ,,而要证 T 不是线性变换,只须举一例子说明 T 不保持加法或数量乘法。 例 29 下列线性变换 T 为单射的是( )。 ( A)              333 ,1,: xFxfxfxfTxFxFT  ( B)   nnn RxAxxTRRT  ,: ,其中011121251A ( C)             323 ,: xRxfdx xdfxfTxRxRT  ( D)           1,1,1,1: 11   CxfdxxfxfTRCT 解 应选( A ), 因 为    32210 xFxaxaaxf  ,由 T 的 定 义 , 有         2210 111  xaxaaxfxfT ,故若    0xfT ,则有 0210  aaa即   0xf 故   ,0Tket 因此 T 为单射。 注 备选项( B)、( C)及( D)中的 T 核 ket(T)都不 是零空间(即 0 ,使   0T ),如( B)中,因 0A ,故存在 0x ,使  。 0 AxxT 在( C)中,设常数 0k 则    。 0 kkT 在( D)中,有     11 0xd xxT ,故 T 不是单射。 如果 21   ,均有    21  TT  ,或当    21  TT  时必有 21  ,则称 T 为单射,注意  WVLT , 为单射     TTk et  0 将 V 中线性无关向量组映成 W 中线生无关向量组。 例 30 设 W 是欧氏空间 V的一个子空间,  r ,1  是 W 的一个标准正交基,令映射 WVT : 为   Vp r o jwT rr   , 1111  证明: T 是线性变换(称 T 为由 V到 W 的正交射影)。 证: 任取 V, ,则由 T 的定义,有   rrT  , 11       rrr  , 111      rrrr  , 1111       TT  即 T 保持加法运算,同理可证 T 保持数乘运算,故 T 为线性变换。 本题证明了正交射影变换是一种线性变换,即  ojwkkojwojwojwojw Pr)(Pr,PrPr)(Pr  推广之,则有 mm o j wo j wo j w  PrPr)(Pr 11   ,读者试在几何空间中由向量加法的多边形法则验证这一结论。 测 试 题 —— 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二) 一 选择题 f 是 X 到 Y的映射, g 是 Y到 Z 的映射,如果 gf 是单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f 和 g 都是单射。 ( b) f 是单射。 ( c) g 是单射。 设 A是数域 P 上 n 维线性空间 V 的线性变换,  是数域 P 上 m 维线性空间 W 的线性变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是线性变换; ( b) kAk P, 是 V 的线性变换; ( c) AB 是线性空间 W 到 V 的线性映照; ( d) 2 是 V 的线性变换。 设 S 是线性空间 V 的线性变换, W1, W2 都是 A子空间,并且 21 WWV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A在 V 的任一组基下的矩阵为对象矩阵; ( b) A在 V 的某一组基下的矩阵是 210 0AA ( c) A 在 V 的某一组 基下的矩阵是321AAA ; ( d) A 在 V 的任一组基下的矩阵都不是准对角阵。 A是 n 维欧氏空间 V 的对称变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V 中存在一组基 n , 21  , A在基 n , 21  下的矩阵为准对角矩阵。 ( b)设  VVV , 21  是 A 的所有不同的特征子空间,则  VVV , 21  的标准正交基合起来是 V 的标准正交基; ( c) V 在一组基下的矩阵是 实对称矩阵的线性变换是对称变换。 ( d)对称变换在 V的任一组基下的矩阵是实对称矩阵。 设 A 是数域 P 上线性空间 V 到 W 的线性映射, 21, 和 321 ,  分别是 V 和W ,),(),( 32121 A A 那么 ( ) ( a) A 是线性映射; ( b) A 是数域 P 上的 32 矩阵; ( c) A 是一个数; ( d) A 是数域 P 上的 23 矩阵。 每一对称双线性函数在任一基下的度量矩阵都是( ) a、对称矩阵 b、对角矩阵 c、单位矩阵 对每一对称矩阵对线性函数 f,都存在一组基,使在这一基下, f 的度量矩阵是( ) a、单位矩阵 b、对角矩阵 c、空矩阵 对复数域上的对称双线性函数 f 都可以找到一组基,使在这组基下 f 的度量矩阵为( ) a、单位矩阵 b、对角元由 1 和 0 组成的对称角阵 c、零矩阵 设   Axxxxxf n 121 ,  经可 逆线性变换, Cyx 化成二次型 Byyi ,则矩阵 A, B, C 满足关系( )。 a、 ACCB 1 b、 ACCA 1 c、   ACBC  11 二次型   2332212121 342, xxxxxxxxxf n  的矩阵为( ) a、340402021 b、320201011 c、0000032002010011 1设二次型   Axxxxxf n 1,21 ,  分别经可逆线性变换 yTx 1 和 zTx 2 变为 2211 rr ydyd  和 21211 tzeze  ,则有( ) a、 tr b、  riedtr ii ,2,1,  c、 ii edtr  , 为 A的特征值。 1设 A 是实二次型  321 , xxxf 的矩阵,它的特征值为 321321 ,,  分别交 321 ,  的单位正交特征向量。 正交花变换 Tyx 将  321 , xxxf 化为233222211 yyy   ,则 T 是 ( ) a、 以 321 ,  为 1, 2, 3 列组成的矩阵; b、 以 321 ,  为 1, 2, 3 行组成的矩阵; c、以 123 ,  为 1, 2, 3 行组成的矩阵。 13 实二次型的秩与符号差之和( ) a、 等于奇数 b、等于偶数 c、不一定是奇数还是偶数 1 .设 V 是数域 P 上的 )1( nn 维线性空间, A 是线性空间 V 的线性变换, A 在 V 的两组基下的矩阵分别为 A、 B,那 么 ( ) ( a)矩阵 A 与 B 只有一个特征值相同; ( b)矩阵 A 与 B 的特征值相同; ( c)矩阵 A 与 B 的特征值不同; ( d)矩阵 A 与 B 相同。 15.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