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道路改建工程环评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一定的关系。 ( 3)声环境 环评收集了 2020 年 6 月工程沿线代表性点位的监测数据,同时本次环评重新委托兰溪市环境监测站对工程沿线近距离敏感点的噪声进行了实测。 监测结果表明, 沿线村庄中昼间噪声仅有 5石埠村略有超标,夜间噪声 8和 11测点均超标;沿线学校中昼间噪声仅有 4墩头镇初中能达标,其余均超过 60 dB 要求,夜间噪声则均超标,总体声环境 质量有所下降。 而且对比2020 年监测数据可知,几个相同测点昼夜噪声增加明显,可见改建公路交通噪声对沿线敏感点有一定影响,需进一步采取相应隔声降噪措施。 环境保护目标 ( 1)水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沿线河流水网主要为梅溪江及其支流,环评以此为主要保护对象。 ( 2)噪声及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公路建设及营运过程中噪声及废气可能影响的区域及设施见表 31。 表 31 公路沿线噪声及废气可能影响的区域及设施 序号 桩号 名称 到路中心距离 m 备注 1 K11+750 沈宅村 15 最近点 2 K12+260 新联小学 50 教学楼 3 K12+900 冷水湾 150 最近点 4 K13+050 上甲山村 30 5 K14+400 陈派宅村 15 8 6 K15+000 山华村 20 7 K15+650 施宅小学 20 教学楼 8 K15+750 施宅村 15 最近点 9 K16+850 新胜小学 120 教学楼 10 K17~ K18 新胜村 50 最近点 11 K18+890 国庆村 25 12 K19+900 宋宅村 16 13 K20+050 横溪镇宋宅小学 132 教学楼 14 K22+050 下祝宅村 180 最近点 15 K23+550 后陈村 50 16 K24+150 墩头镇初中 100 教学楼 17 K24+700 溪滩村 15 最近点 续上表 序号 桩号 名称 到路中心距离 m 备注 18 K27+050 石埠村 15 最近点 19 K27+250 墩头镇石埠辅导完小 30 教学楼 20 K28+650 下陈村 140 最近点 21 K29+750 蒋畈村 45 22 K30+750 横木村 50 23 K30+750 横 木村医院 110 24 K32+300 荷塘头村 60 25 K32+400 下金塘村 50 26 K34+550 下盘山村 15 27 K37+050 大塘村 20 28 K37+100 大塘小学 50 教学楼 29 K38+600 西汤村 50 最近点 30 K39+600 马一村 60 9 31 K40+300 马涧镇 40 32 K40+300 马涧医院 160 33 K42+350 陈塘下村 25 34 K42~K44 石渠村 20 35 K43+500 石 渠乡中心小学 60 教学楼 36 K44+200 石渠初中 45 37 K44+650 潘潭村 15 最近点 38 K45+400 黄坑岭村 20 39 K46+200 大板桥村 20 40 K46+750 龙潭村 15 41 K47+950 金塘边 15 42 K48+250 桥头村 65 43 K49+250 董宅村 80 44 K50+300 陈家井村 20 45 K50+450 杨东海小学 40 教学楼 46 K50+500 杨东海纪念馆 20 最近点 47 K50+950 黄泥岭村 15 48 K51+300 后畈村 20 49 K51+300 路口小学 170 教学楼 50 K52+450 岩头村 20 最近点 51 K53+850 石埠岭村 30 52 K54+110 兰溪市城北初级中学 110 教学楼 4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建设对 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公路网建设,改变现有道路不适应交通发展的局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项目 建设还有助于 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10 该项目建设及营运过程中对社会经济环境的负面影 响主要体现在:①土地征用对失地农民及局部农业生产、水产养殖等有一定影响;②工程建设需拆迁一定量的房屋,对拆迁户的生活有一定影响;③工程建设会涉及现有的公用基础设施迁移,可能对当地的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④施工期间由于运输材料等问题,加重现有交通网的交通压力。 上述几个方面中,征地拆迁对社会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最需要加强关注,应严格按照国家、浙江省及兰溪市的有关政策、规定来落实,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未造成大的社会问题。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环评从水土流失、土地和植被、沿线动植物、生态景观等方面就该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该项目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及营运初期,若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将对河道行洪、土壤肥力、区域景观、河道水质等方面带来影响。 不过只要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治理度可达 95%以上,影响较为有限。 工程建设由于使征用土地的用地性质发生了永久性改变,对区域 土地资源利用 情况有一定 影响 ;同时工程建设将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使沿线区域的局部生态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对环境稳定性下降。 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沿线动植物均有一定影响,公路建成营运后则主要对部分野生动物 影响较大,减少了其活动范围,不过不会对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带来明显的影响。 工程建设对生态景观的影响主要是由开山取石及临时占地造成的,只要建设过程加强管理,同时做好生态恢复,其影响也较为有限。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扬尘,包括施工车辆行驶扬尘、堆场扬尘和搅拌扬尘。 施工扬尘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施工扬尘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强洒水次数、保持路面清洁、 减少裸露地面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来减少其影响。 类比预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建成后,由于汽车尾气的排放,沿线大气环境中NO2和 CO 浓度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各种污染物的浓 11 度贡献也在增加;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贡献还与到路线的距离有关,到路线的距离越远,污染物浓度贡献越小。 同时类比预测结果显示,改建公路排放汽车尾气对公路两侧大气环境及沿线敏感点 NO CO地面小时浓度影响均较为有限,叠加背景浓度后均能达到相应标准。 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来自各种筑路机械的作业噪声,以及运输、现场处理等工作的作业噪声。 在通常情况下,施工噪声昼 间 50 m 内基本能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夜间则需在 120 m 外才能达标,在使用高噪声源设备 (如打桩机 )情况下,其噪声超标范围要更大。 由预测结果可知,改建公路交界处到横溪段临路第一排建筑昼间噪声均能达到 70 dB 要求,夜间噪声 2020 年 50 米以外、 2020 年 55 米以外、 2019 年 75 米以外才能达到 55 dB 要求;横溪到兰溪段临路第一排建筑昼间噪声 2020 年 15 米以外、 2020 年 20 米以外、 2019 年 35 米以外均能达到 70 dB 要求,不过夜间噪声 2020 年 90 米以外 、 2020 年 100 米以外、 2019 年 125 米以外才能达到 55 dB要求。 近距离敏感点昼、夜声环境均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本次环评监测结果也基本上反映了类似情况。 不过采取设置隔声窗、隔声屏障、加强绿化等措施后,各敏感点昼夜基本上能够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水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桥梁施工、施工作业中的生产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只要通过采用围堰钻孔灌注桩工艺,将钻孔作业产生的钻渣和泥浆均收集到岸上处理后排放,桥梁施工对附近河道水质的影响范围可以缩小到 200 米以内;施 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船只、机械含油污水,施 工物料流失、石料冲洗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后排放,如此则对附近河道水质影响较为有限,而且随着施工结束这种影响也将随之消失。 该项目营运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暴雨冲刷路面与桥面,形成地面径流污染水体;二是通行车辆发生突发性事故有毒有害化学物品进入水体污染水环境。 公路路面径流基本不会对沿途线水体造成影响,即使有也只是短时间影响,随着降雨时段增加,这种影响会逐渐减弱;只要有关部门 12 加强管理,同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车辆发生突发性事故使得有 毒有害化学物品进入水体污染水环境的机率是非常小的。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该项目施工期固废主要为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少量弃渣。 此外,沿线建筑物拆除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建筑垃圾。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很少,只要做好收集处置,其影响较为有限;该项目共产生弃渣约 万 m3,堆弃在沿线 4 个弃渣场中,弃渣堆置过程中,若处理不当,遇到降水可能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