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细则福顺尚都(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定位中心线 + 25, 0 钢尺检查 井筒全高( H)垂直度 H/ 1000 且≤ 30 经纬仪、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8 2m 靠尺和塞尺检查 预埋设施 中心线位置 预埋件 10 钢尺检查 预埋螺栓 5 预埋管 5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15 钢尺检查 26 预制构件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长 度 板、梁 + 10,- 5 钢尺检查 柱 + 5,- 10 墙 板 177。 5 薄腹梁、桁架 + 15,- 10 宽度、高(厚)度 板、梁、柱、墙板、 薄腹梁、桁架 177。 5 钢尺量一端及中部、 取其中较大值 侧向弯曲 梁、柱、板 L/ 750 且≤ 20 拉线、钢尺量最大侧向弯曲处 墙板、薄腹梁、桁架 L/ 1000 且≤ 20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10 钢尺检查 螺栓位置 5 螺栓外露长度 + 10,- 5 预留孔 中 心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预留洞 中心线位置 15 钢尺检查 主筋保护层厚度 板 + 5,- 3 钢尺或保护层厚度测定仪量测 梁、柱、墙板、薄腹梁、桁架 + 10,- 5 对角线差 板、墙板 10 钢尺量两个对角线 表面平整度 板、墙板、柱、梁 5 2m 靠尺和塞尺检查 预应力构件预留孔道位置 梁、墙板、薄腹梁、桁架 3 钢尺检查 翘 曲 板 L/ 750 调平尺在两端量测 墙板 L/ 1000 27 第八章 砌筑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一、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出具红砖、陶粒、水泥、石、砂和外加剂等材料 合格证;水泥标号不明或出厂在三个月以上应经试验鉴定后方可使用;砖的品种、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边角正齐,色泽均匀。 对土建各工序进行交接检查,应在地基或基础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砌筑前应检验建筑物的平面尺寸、标高、轴线和水准点。 施工前应先将基础、防潮层、楼板等表面砂浆和杂物清除干净,浇水润湿并应设置皮数杆。 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应试验确定,拌合砂浆时应注意拌合时间,并应随拌随用。 二、砌筑阶段 注意预埋件、预留孔、管道、沟槽等按图施工。 注意墙面平整、垂直、砂 浆饱满、灰缝厚度、拉结筋、接槎、留槎以及砌体相邻工作段高低差等质量要求。 埋置在砖砌体中的拉结筋,应设置正确、平直、其外露部分在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 当预计连续十天内的平均气温低于 5℃时,砖面工程应按冬季施工规定施工。 28 按规定预留、养护试块。 执行验评标准,不合格工程应返工处理。 三、资料整理 材料合格证和材料化验单。 试块试压报告单。 砌筑砂浆配合比。 设计变更单。 技术问题处理报告单。 冬季施工记录。 施工中对基础砌体、砌体中的配筋、砌体中预埋的管路、部件等工 程应作为隐蔽项目,经签证存档。 监理通知单、联系单。 工程质量评验记录。 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偏移 10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2 垂直度 每 层 5 用 2m 托线板检查 全高 ≤ 10m 10 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 10m 20 29 砖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抽检数量 1 基础顶面和楼面 标高 177。 15 用 水平仪和尺检 查 不应少于 5 处 2 表面平 整度 清水墙、柱 5 用 2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有代表性自然间 10%,但不应少于3 间,每间不应少于 2 处 混水墙、柱 8 3 门窗洞口高、宽 (后塞口) 177。 5 用尺检查 检验批洞口的 10%,且不应少于 5处 4 处墙上下窗口偏 移 20 以底层窗口为准,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 检验批的 10%,且不就少于 5 处 5 水平灰缝平直度 清水墙 7 拉 10m 线和尺检查 有代表性自然间 10%,但不应少于3 间,每间不应少于 2 处 混水墙 10 6 清水墙游丁走缝 20 吊线和尺检查,以每层第一皮砖为准 有代表性自然间 10%,但不就少于3 间,每间不应少于 2 处 30 第九章 整体楼、地面面层工程质量控制 一、准备阶段 施工单位出具材料合格证; 检查基层平整度,复查标高; 检验基层清理状况。 二、施工阶段应注意 砼面层配合比; 砼面层要振捣密实; 砼面层初凝前要抹平,终凝前压光; 水泥砂浆面层要做到二次压光; 踢脚板上口要平直。 三、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防止面层起砂质量问题要点: ( 1)使用水泥不低于普硅 #; ( 2)严格控 制水灰比,水泥砂浆稠度不大于 ㎝,砼塌落度不大于 3 ㎝; ( 3)要掌握好压光时间,要做到拍实、抹平、压光三遍成活; ( 4)在常温下,面层养生 7- 10 昼夜,避免过早上人; ( 5)冬季室内地坪表面温度要保证在+ 5℃以上,并避免使用焦炭炉办法提高室温; 31 ( 6)严防面层冻结。 防止地面空鼓质量问题的要点: ( 1)保证垫层质量,并认真清理基层; ( 2)各种管路、线管不可明铺在基层表面上; ( 3)面层施工前对基层浇水湿润和涂刷素水泥浆一遍。 防止有地漏地面倒泛水的要点: ( 1)地漏处应低于室内地面 20- 50 ㎜ ; ( 2)抹地面前要以地漏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冲筋,找好坡度,安装地漏宁低勿高。 四、监理内业明细 材料合格单、化验单; 基层质量、清理检测目录; 砂浆试块实验单; 抹灰工程施工方案; 冬季施工方案; 地面索赔一览表; 工程索赔一览表; 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技术联系单; 设计变更联系单; 1监理会议记录; 32 1监理通知及联系文件。 五、整体楼、地面层层面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砼砂浆抹面 水泥砂浆 1 表面平整度 5 4 用 2m 结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踢脚线上口平 直 4 4 拉 5m 线,不足 5m 拉通线和尺量检查 3 缝格平直 3 33 第十章 板块楼、地面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一、准备阶段 板块及胶结材料合格证书; 基层交接检验资料和隐蔽验收资料; 将基层清理干净; 学习操作规程、质量标准、技术文件。 二、施工阶段 如果基层光滑表面应凿毛; 在基层上放线和测出标高; 进行板块选料; 将板块用水浸湿至表面光平后方可使用; 铺好的板块要在常温条件下养护七昼夜。 三、应注意质量要点 踢脚板上口要平直; 保证设计坡度和方向; 板块要与基层粘结紧密,防止脱落; 要防止板块空鼓、裂缝; 注意表面平整度及横竖线条质量; 注意别漏掉应设的后浇带和锒边; 板块地面表面色泽要均匀,图案要清晰,板块无掉角和裂缝; 34 地漏处要理得当,不可倒泛水和渗漏; 踏步、台阶、缝隙宽度基本一致,相临两步高差一致,防滑条顺直。 四、监理内业明细 板块及材料合格单、化验单; 基层交验、清理检测记录; 隐蔽工程记录 ; 板块铺砌施工方案; 冬季施工方案; 地面养护记录; 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工程索赔一览表; 技术联系单; 设计变更联系单; 1监理会议纪要; 1监理通知及联系文件。 35 五、板块楼、地面质量验 允许偏差项目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普通粘土砖 陶瓷锦砖高级水磨石板 红砖大泥砖 水泥花砖 普通水磨石板 大理石 塑料板 砼板 地漆布 砂垫层 水泥砂浆垫层 1 表面平 整度 8 6 2 4 3 3 1 2 4 2 用 2m 靠尺和楔形 尺 2 缝格平 直度 8 8 3 3 3 3 2 3 3 — 拉 5m 线和尺量检 查 3 接缝高 低差 105 1 — 尺量和楔形尺检 验 4 踢脚线上口平直 — — 3 4 — 4 1 2 4 — 拉 5m 线尺量检查 5 板块间隙宽度不大于 5 5 2 2 2 2 1 — 6 — 尺量检查 36 第十一章 建筑地面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一、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出具水泥、砂、预制件、石材等材料合格证;水泥出厂在三个月以上就试验鉴定合 格后方可使用。 回填土前应把其中的木板、石块和杂物捡出。 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应试验确定,搅拌砂浆时应注意搅拌时间和水灰比。 水泥砂浆面层采用的水泥其标号不应小于 425 号,采用的砂应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 3%。 二、施工阶段 基土 ( 1)填土的施工应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分层,压(夯)实,土块的粒径不应大于 50 ㎜。 每层虚铺厚度:机械压实时,不宜大于 300 ㎜;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时,不应大于 250 ㎜;人工夯实时,不应大于 200 ㎜。 每层压(夯)实后土的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但不应小于。 填 土前宜取土样用击实试验确定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 ( 2)填土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情况下施工。 过干的土在压实前应加以湿润,过湿的土应予晾干。 ( 3)当在墙、柱基础处填土时,应重叠夯填密实。 在填土 37 与墙、柱相连处,亦可采取设缝进行技术处理。 ( 4)当基土下为湿性土层,其填土为砂土时,可随浇水随压(夯)实。 每层虚铺厚度不应大于 200 ㎜。 ( 5)采用碎石、卵石等作基土表层加强时,应均匀铺成一层。 粒径宜为 40 ㎜,并应压(夯)入湿润的土层中。 ( 6)在冻胀性土上铺设地面时,应按设计要求做防冻胀处理后方可施工,不得 直接在冻胀土上进行填土施工。 垫层 ( 1)碎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 60 ㎜;碎砖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00 ㎜。 碎石应选用强度均匀和未风化的石料,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 2/ 3。 碎石不得采用风化、酥松、夹有瓦片和有机杂质的砖料,其粒径不应大于 60 ㎜。 ( 2)碎石垫层应摊铺均匀,表面空隙应以粒径为 5— 25 ㎜的细石填补。 ( 3)碎砖垫层应分层摊铺均匀,洒水湿润后采用机具夯实,并达到表平整。 夯实后的厚度不应大于虚铺厚度的 3/ 4。 在已铺设的垫层上,不得用锤击的方法进行砖料加工。 面层 ( 1)各类面层的铺设宜在室内装 饰工程基本完成后进行,并应做建筑地面工程的基层处理工作。 ( 2)当铺设水泥类面层、找平层和结合层,其下一层为水 38 泥类材料时,其表面应粗糙、洁净和湿润,并不得有积水现象;当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上铺设时,应在已压光的板面上划(凿)毛或涂刷界面处理剂。 当铺设水泥类面层和在水泥类结合层上铺设板块面层时,其下一层的水泥类材料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2MPa。 在铺设前应刷一遍水泥浆,其水灰比宜为 — ,并随刷随铺。 ( 3)各类现浇整体面层的表面不应不裂纹、脱皮、麻面和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