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考工试题公共部分应知高级工专业基础(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线路传输电流为 I?H 厗厗呄邌*=──────=───────≈184(A) 255。 MAT** j5MAT * [1]0000`@@@@ 00`` l` 00 `0厓 R:0剠 3唵 U?H厗厗呄邌嘽 osψ 255。 MAT** j5MAT * [1]0000`@@@@ 00`` l` 00 `0厓 R:0剠 3唵 35 根据 △ P=I?H厗 *2 唴唶 R,线路电阻为: △ P 50010?H厗 *3唴唶 R=───=───────≈(Ω) I?H厗 *2唴唶 ?H厗厗呄邌 * 184?H厗 *2唴唶 采用三相输电,需要铜线长: ι=203=60(km)=60000m 需用铜导线截面积为: ι 60000S=ρ────=─────────≈(mm?H厗 *2唴唶 ) R 需用铜导线体积为: V=ιs=60000=10?H厗 *6 唴唶 (cm?H厗 *3唴唶 ) 三相输电用铜量: A=vd=10?H厗 *6唴唶 10ˉ?H厗 *3唴唶 ≈37240(kg) 3. 已知硅二极管的导通压降为 ,锗二极管导通压降为。 如图所示, E为 6V, R1为 , R2 为 250Ω ,问二极管为硅管时能否导通 ?若为锗管时能否导通 ?如果能导通流过二极管的电流是多少 ? 答案:解:根据分压公式,加在二极管上的电压为: R2 25010ˉ?H 厗 *3 唴唶 UD=UR2=E─────=6────────≈(V) R1+R2 +25010ˉ?H 厗 *3 唴唶 由于 ,所以硅管不能导通 由于 ,所以锗管能导通 因为二极感导通后电压 UD不变仍为 ,则 UR1=EUD==(V) 流过电阻 R1的电流为: UR2 IR1=────=────=(mA) R1 Ud=UR1=(V) UR2 流过电阻 R2 上的电流为:IR2=───=─────=(mA) R2 25010ˉ?H厗 *3 唴唶 通过锗二极管的电流为: ID=IR1IR2==(mA) 4. 已知三相四线制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 380V, R=XL=XC=10Ω 能否说负荷是对称的 ?求出各相电流和中性线电流各是多少 ? 答案:解:由于 R=XL=XC,相阻抗值相等,但各相相位差不等,故不能说三相负载对称。 以 A 相电压为参考相量 UAB=380(V) UAB 380 UAD=───e?H 厗卝 0176。 唴唶 =?H 厗卝 0176。 唴唶=220e?H厗卝 0176。 唴唶 (V) 255。 MAT** j5MAT * [1]0000`@@@@ 00`` l` 00 `0厓 R:0剠 3唵 255。 MAT** j5MAT * [1]0000`@@@@ 00`` l` 00 `0厓 R:0剠 3唵 UAB 220e?H厗卝 0176。 唴唶 IA=───=─────=22e?H厗卝 0176。 唴唶 (A) R 10 根据电源对称关系: B 相电压为 UBO=220eˉ?H厗卝 120176。 (V), C相电压为: UCO=220e?H厗卝 120176。 唴唶 (V) UB0 220eˉPj?H 厗 *120176。 唴唶 B 相 电 流 为IB=────=──────=22eˉ?H厗卝 30176。 唴唶 ) Xc 10eˉ?H 厗卝 90176。 唴唶 UCO 220e?H 厗卝 120176。 唴唶 C 相 电 流 为IC=───=─────── XL 10e?H厗卝 30唴唶 176。 =22e?H厗卝 30 唴唶 176。 ) 中性线中的是流为 IN=IA+IB+IC=22e?H 厗卝 0 唴唶 176。 +22eˉj?H 厗 *30 唴唶 176。 +22e?H 厗卝 30 唴唶 176。 =22+19j11+19+j11=60(A) 5. 在并联谐振电路中,已知 L=40μH, C=40pF,电路品质因数 Q=60 ,谐振时电源供出电流为 ,求并联谐振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 答案:解:根据品质因数公式 R?H厗厗叇袉 * Q=──── ω0L 则并联谐振电路的等效电阻 R?H厗厗叇褑囄 R?H厗厗叇褑 *=QωoL=Q255。 MATe* l5MAT * [1]0000`@@@@ 00`` l` 00 `0厓 R:0剠 L/C唵 =6010?H厗 *3唴唶 6. 三个电感线圈串联电路如图所示,它们的电感为 L1=L2=L3=10mH,每两个线圈之间都存在着互感,数值为 M12=M23=M31=2mH,求该电路等效电感为多少 ? 答案:解: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复数形式,电路所加电压为 UAB=UL1+UL2+UL3 =(jωL1I+jωM12IjωM31I)+ (jωL2I+jωM12IjωM23I)+(jωL3IjωM23IjωM31I) =jω(L1+L2+L3)I+2jω(M12M23M31)I 设等效电感为: L 则 UAB=jωLI 与上式相比即等效电感为: L1=L1+L2+L3+2M122M232M31 =10+10+10+10+22—22—22 =26(mH) 7. 一个环形磁芯绕两个线圈,它们的自感为 L1和 L2,如图所示,互感为 M,若流的电流为 I,求出 U12的表达式 ? 答案:解:根据两个线圈的极性和基尔霍夫定律,列方程为: U12=U1+U2=(jωL1I +jωMI)+(jωL2+jωmI)=jω(L1+L2+2M)I等效的电感为 L=L1+L2+2M 则 U12的表达式为: U12=jωLI=jω(L1+L2+2M)I(V) 8. 一组星形负载,每相阻抗均为 8+j6Ω,接于线电压 380V的三相对称电源上,且且 UAB的初相角为 60176。 ,求各相电流是多少 ? 答案:解:根据对称星形负载相与线电压和关系式,已知: UAB=380e?H厗卝 6176。 唴唶 ), UAB 380e?H 厗卝 60176。 —j30176。 唴唶则 A 相相电压为:UA=───=──────────=220e?H厗卝 30唴唶 176。 (V) 255。 MAT** j5MAT * [1]0000`@@@@ 00`` l` 00 `0厓 R:0剠 3唵 255。 MAT** j5MAT * [1]0000`@@@@ 00`` l` 00 `0厓 R:0剠 3唵相阻抗为: Z?H厗厗呄鄦 *=8+j6=10e?H厗卝 176。 唴唶 (Ω) 所以, A相电流为: UA 220e?H厗卝 30176。 唴唶 IA=───=──────=22eˉ?H厗卝 176。 唴唶 (A) Z?H厗厗呄鄦 * 10e?H厗卝 176。 唴唶根据 B相电流滞后 A相电流 120176。 , C相电流超前 A相电流 120176。 ,则: B相电流为: amp。 127。 IB=22eˉ?H厗卝 176。 ˉj120唴唶 176。 =22eˉ?H厗卝 176。 唴唶 (A) C相电流为: amp。 127。 Ic=22eˉ?H厗卝 176。 +j120唴唶 176。 =22e?H厗卝 176。 (A) 9. 某台频率为 50Hz, 12极的三相电动机,其额定转差率为 5%, 求该电动机的额定转速是多少 ? 答案:解: 60f 根据公式 n=──。电气考工试题公共部分应知高级工专业基础(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必须获得服务专责的批准,否则不予报销。 4. 服务人员现场发现的质量问题,技术问题,必须如实记录。 对于质量问题要求第一时间向公司反馈;技术问题则要求: 返回 后将 分析及解决过程详细汇总,交服务专责备案。 5. 如若发现服务人员工作完毕后,无故自行在现场逗留,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XX 电气工业电气 箱变 产品部 第 4 页 共 7 页 4 三 、工作量费用说明 1.
物质的库房内,不准装设电热设备; ② 注意电热设备的功率和电线截面的相互配合,以防止过载; ③ 为防止电热设备厂时间按工作而烤燃可燃物质,电热设备应安装在理可燃建筑构件和可燃物较远的地方; 电气防火知识 二、电热设备防火 ④ 电热设备应防止绝缘导线的线芯裸露,插销头要保持良好完整,并经常检修; ⑤ 电热设备接通电源后,一定要有人看守;烘烤和干燥可燃物时,要严格操作规程和制度; ⑥ 使用电熨斗
止瓶胆爆碎或速热器烧毁,引起意外事故。 (四 )电吹风 ,而且要有一定的角度,不宜直吹,以免烤焦头发或烤伤头皮。 、烘干时更要注意角度和时间。 否则,会使电器塑料壳变型或烧焦起火。 ,更不能用电吹风为窗帘、沙发布等可燃物烘干,以防温度过高引起火灾。 ,要把各个开关、按钮恢复到停机位置,等冷却后再收藏起来;要注意不能将未冷却的电吹风摆放在木质桌椅上或紧靠可燃物。
控制 Y— △减压起动线路如 实训 图 7 所示。 图4 1 手 动控制 减压起动线路 实训 图 7 手动控制 Y— △减压起动(图中自锁触头 KM1 应为 KM) 线路的动作原理如下: 电动机 Y 联结减压起动: 按 SB2 KM 线圈得电 KM1 线圈得电 KM 自锁触头闭合图书馆( KM 主触头闭合 KM1 主触头闭合 KM1 联锁触头断开 电动机接成 Y 起动 实训模块 1 继电器
状态转移图 三、编程方法 练习 • 注意问题: • S0— S19, S20— S499, S500— S899 • 转移条件 • 负载 • S。
器元件组成。 (电流小) • 任务:根据给定的指令,依照自动控制系统的规律和具体的工艺要求对主电路进行控制。 按操作方式分 • 手动电器:刀开关、按钮、转换开关 • 自动电器:低压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 按用途分 • 低压配电电器:刀开关、低压断路器、熔断器等。 • 低压控制电路:接触器、继电器、控制器、按钮等。 电磁式低压电器 • 电器分感测部分和执行部分。 • 组成:吸引线圈、铁心、衔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