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设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6) 支路 (3,4) 支路 (3,7) 支路 + + (4,5) 支路 (4,8) 支路 + + (5,6) 支路 (5,9) 支路 + + (6,10) 支路 + + 各节点的功率 S 为 (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 ): + + + 节点电压 1 2 3 4 5 6 7 8 9 10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后的具体潮流分 布 各条支路的首端功率 Si 各条支路的末端功率 Sj S(1,3)=+ S(3,1)= S(2,5)=+ S(5,2)= S(2,6)=+ S(6,2)= S(3,4)= S(4,3)=+ S(3,7)=+ S(7,3)=5031i S(4,5)= S(5,4)=+ S(4,8)=+ S(8,4)= S(5,6)= S(6,5)= S(5,9)=+ S(9,5)=5031i S(6,10)=+ S(10,6)= 图像如下: 断开 4节点之间一回线时的潮流计算 B1矩阵变为: B1=[1 3 + 1 0。 1 4 + 1 0。 2 5 + 1 0。 2 6 + 1 0。 3 7 + 0 1。 4 5 + 1 0。 4 8 + 0 1。 5 6 + 1 0。 5 9 + 0 1。 6 10 + 0 1]。 B2矩阵不变。 电压调节方法:通过改变发电机极端电压、变压器变比或增加无功功率补偿来调整电压。 调节方 法 发电厂1 机端电压 发电厂2 机端电压 变电所1 变比 变电所2 变比 变电所3 变比 变电所4 变比 未调整 1 1 1 1 调整后 调整后的输出结果: B1=[1 3 + 1 0。 1 4 + 1 0。 2 5 + 1 0。 2 6 + 1 0。 3 7 + 0 1。 4 5 + 1 0。 4 8 + 0 1。 5 6 + 1 0。 5 9 + 0 1。 6 10 + 0 1]。 B2=[0 0 0 1。 0 0 3 0 0 1 0 0 2。 0 0 1 0 0 2。 0 0 1 0 0 2。 0 0 1 0 0 2。 0 + 1 0 0 2。 0 + 1 0 0 2。 0 + 1 0 0 2。 0 + 1 0 0 2]。 调整前后各节点的 电压 标幺值如下: 各支路的功率损耗如下表: 功率损耗 未调整 调整后 ( 1,3)支路 ( 1,4)支路 ( 2,5)支路 (2,6) 支路 (3,7) 支路 + + (4,5) 支路 (4,8) 支路 + + (5,6) 支路 (5,9) 支路 + + (6,10) 支路 + + 各节点的功率 S 为 (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 ): + + + + 节点电压 1 2 3 4 5 6 7 8 9 10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后的具体潮流分 布 各条支路的首端功率 Si 各条支路的末端功率 Sj S(1,3)=+ S(3,1)= S(1,4)=+ S(4,1)= S(2,5)=+ S(5,2)= S(2,6)=+ S(6,2)= S(3,7)=+ S(7,3)=5031i S(4,5)= S(5,4)= S(4,8)=+ S(8,4)= S(5,6)=+ S(6,5)= S(5,9)=+ S(9,5)=5031i S(6,10)=+ S(10,6)= 图像如下: 断开 5节点之间一回线时的潮流计算 B1矩阵变为: B1=[1 3 + 1 0。 1 4 + 1 0。 2 6 + 1 0。 3 4 + 1 0。 3 7 + 0 1。 4 5 + 1 0。 4 8 + 0 1。 5 6 + 1 0。 5 9 + 0 1。 6 10 + 0 1]。 B2矩阵不变。 电压调节方法:通过改变发电机极端电压、变压器变比或增加无功功率补偿来调整电压。 调节方 法 发电厂1 机端电压 发电厂2 机端电压 变电所1 变比 变电所2 变比 变电所3 变比 变电所4 变比 未调整 1 1 1 1 调整后 调整后的输出结果: B1=[1 3 + 1 0。 1 4 + 1 0。 2 6 + 1 0。 3 4 + 1 0。 3 7 + 0 1。 4 5 + 1 0。 4 8 + 0 1。 5 6 + 1 0。 5 9 + 0 1。 6 10 + 0 1]。 B2矩阵不变。 调整前后各节点的 电压 标幺值如下: 各支路的功率损耗如下表: 功率损耗 未调整 调整后 ( 1,3)支路 ( 1,4)支路 (2,6) 支路 (3,4) 支路 (3,7) 支路 + + (4,5) 支路 (4,8) 支路 + + (5,6) 支路 (5,9) 支路 + + (6,10) 支路 + + 各节点的功率 S 为 (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 ): + + + 调整后的具体潮流分布 各条支路的首端功率 Si 各条支路的末端功率 Sj S(1,3)=+ S(3,1)= S(1,4)=+ S(4,1)= S(2,6)=110+ S(6,2)= S(3,4)= S(4,3)= S(3,7)=+ S(7,3)=5031i 节点电压 1 2 3 4 5 6 7 8 9 10 调整前 0,9973 0,9998 调整后 S(4,5)=+ S(5,4)= S(4,8)=+ S(8,4)= S(5,6)=+ S(6,5)= S(5,9)=+ S(9,5)=5031i S(6,10)=+ S(10,6)= 图像如下: 断开 6 节点之间一回线时的潮流计算 B1 阵变为: B1=[1 3 + 1 0。 1 4 + 1 0。 2 5 + 1 0。 3 4 + 1 0。 3 7 + 0 1。 4 5 + 1 0。 4 8 + 0 1。 5 6 + 1 0。 5 9 + 0 1。 6 10 + 0 1]。 B2矩阵不变。 电压调节方法:通过改变发电机极端电压、变压器变比或增加无功功率补偿来调整电压。 调节方 法 发电厂1 机端电压 发电厂2 机端电压 变电所1 变比 变电所2 变比 变电所3 变比 变电所4 变比 未调整 1 1 1 1 调整后 调节后的输出结果: B1=[1 3 + 1 0。 1 4 + 1 0。 2 5 + 1 0。 3 4 + 1 0。 3 7 + 0 1。 4 5 + 1 0。 4 8 + 0 1。 5 6 + 1 0。 5 9 + 0 1。 6 10 + 0 1]。 B2矩阵不变。 调整前后各节点的 电压 标幺值如下: 各支路的功率损耗如下表: 功率损耗 未调整 调整后 ( 1,3)支路 节点电压 1 2 3 4 5 6 7 8 9 10 调整前 调整后 ( 1,4)支路 ( 2,5)支路 (3,4) 支路 (3,7) 支路 + + (4,5) 支路 (4,8) 支路 + + (5,6) 支路 (5,9) 支路 + + (6,10) 支路 + + 各节点的功率 S 为 (节点号从小到大排列 ): + + + + 调整后的具体潮流分 布 各条支路的首端功率 Si 各条支路的末端功率 Sj S(1,3)=+ S(3,1)= S(1,4)=+ S(4,1)= S(2,5)=110+ S(5,2)= S(3,4)=+ S(4,3)= S(3,7)=+ S(7,3)=5031i S(4,5)=+ S(5,4)= S(4,8)=+ S(8,4)= S(5,6)=+ S(6,5)= S(5,9)=+ S(9,5)=5031i S(6,10)=+ S(10,6)= 图像如下: 断开 6节点之间一回线时的潮流计算 B1矩阵变为: B1=[1 3 + 1 0。 1 4 + 1 0。 2 5 + 1 0。 2 6 + 1 0。 3 4 + 1 0。 3 7 + 0 1。 4 5 + 1 0。 4 8 + 0 1。 5 9 + 0 1。 6 10 + 0 1]。 B2矩阵不变。 电压调节方法:通过改变发电机极端电压、变压器变比或增加无功功率补偿来调整电压。 调节方 法 发电厂1 机端电压 发电厂2 机端电压 变电所1 变比 变电所2 变比 变电所3 变比 变电所4 变比 未调整 1 1 1 1 调整后 调节后的输出结果: B1=[1 3 + 1 0。 1 4 + 1 0。 2 5 + 1 0。 2 6 + 1 0。 3 4 + 1 0。 3 7 + 0 1。 4 5 + 1 0。 4 8 + 0 1。 5 9 + 0 1。 6 10 + 0 1]。 B2=[0 0 0 1。 0 0 3 0 0 1 0 0 2。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设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 单位验收结论 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电梯安全部件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3102020 090107
统原理图 根据图 51 建立的 单机无穷大系统仿真原理图如图 42. P h a s o r sp o w e r g u iv+V o l t a g e M e a s u r e m e n tABCT h r e e P h a s e S o u r ceABCT h r e e P h a s e F a u l tABCabcT h r e e P h a s eT r a n s
很好的扫描、灵敏度和信噪比 宽广的自动电子快门,高达 26DB 以上的自动增益控制 逆光补偿功能可在强烈背景光的人物摄像中获取最佳摄影品质 手动电子快门功能可在特定亮度环境下清晰拍摄高速移动物体 同步系统使摄像机在电力系统不稳定环境中有上佳表现 彩色摄像机自动白平衡功能具有宽广的色温追踪范围 黑白摄像机在过低亮度下可启用灵敏度增强( Sensor up)功能 黑白
)油浸变压器(电抗器)试验电压值按表 (定期试验按部分更换绕组电压值 ) 2)干式变压器全部更换绕组时,按出厂试验电压值;部分更换绕组和定期试验时,按出厂试验电压值的 1)用倍频感应或操作波感应法 2)35kV 及以下全绝缘变压器,交接和大修后应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3)电抗器进行外施工频耐压试验 4)必要时: a)设备安装(运输)过程中发现异常 b)绝缘有怀疑时 c) 其它 8 铁芯绝缘电阻
主体结构 :框架结构、框剪结构 电梯系统 :直升电梯 外墙材料 :涂料、瓷砖 供暖系统 :集中供暖 门窗系统 :塑钢门窗 主要设备材料: 通风系统,消防器材,仪器仪表,防雷接地; 门窗玻璃,防水防腐,油漆涂料,墙地面砖; 光源灯具,低压电器,变配电,电线电缆,弱电系统; 供水设备,管材管件,阀门组件,室外排水,五金水暖; 康体设施 , 园林绿化 , 小区监控 , 门禁系统。 项目区位及用地
号装置、控制回路和继电保护装置误动作,甚至造 成直流正负极短路,从而引发严重的电力事故。 因此直流系统对地应有良好的绝缘,必须对其进行实时的在线监测,当某一点出现接地故障时,立即发出告警信号,提醒运行人员查找并排除接地故障,从而杜绝直流系统接地可能引起的事故。 直流系统的绝缘检测由母线绝缘检测和支路绝缘检测两部分组成,分别说明如下: 母线绝缘检测 图 29 母线绝缘检测原理图 如图 29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