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2X600MW)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 总平面布置及力能供应内容摘要:
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2X600MW)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 总平面布置及力能供应 华能太仓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2×600程 施工组织总设计86第三章 总平面布置及力能供应第一节 一期工程布置形式一期工程平行于长江大堤,布置在长江大堤南侧,由南向北依次为 220内配电装置、主厂房、煤场三列式布置格局。 主厂房固定端朝东,扩建端朝西,出线向南,厂区主入口采用侧入式,主干道与电厂生产试验楼入口相对。 二期工程基本布局本期布置形式与一期相同,仍为三列式布置格局。 新建主厂房在一期主厂房西侧,考虑管道走廊和消防要求相距 35m, 皮带中心线与一期取齐;厂区北向南依次为煤场、主厂房、升压站。 主厂房炉后与煤场之间布置烟气脱硫设施,扩建端上煤。 本方案规划总容量 3600× 300×600×600本期利用一期预留的 2×300组场地,扩建 2×600组进行布置,并且尽量利用原预留的场地。 本方案主厂房扩建端距鹿鸣泾河约 350m,施工场地约 23 足施工要求。 规划三期主厂房在二期主厂房西侧连续扩建。 输煤系统:按二、三期规划,分期实施。 本期新建 吨级经济型散装船 1 泊位专用卸煤码头 1 座,1500t/h 公称出力的桥式卸船机 1 台,以及引桥和引桥部分带式输送机。 以 3 号转运站为界,3 号转运站以前至码头由三航院设计,3 号转运站及以后输煤设施由西北院设计。 煤场不扩建,干煤棚在原一期干煤棚西侧扩建 30 米。 循环水系统:利用一期循环水泵房并新建一座循环水泵房,满足 2×600组,4机循环水供水管从新建取水泵房送出,穿过灰场和煤场西,从炉后进入主厂房。 3 机循环水供水管从一期循环水泵房送出,利用一期预留的循环水管线走廊,从厂前绕到主厂房 A 排外,然后进入主厂房。 循环水排水管由扩建端向东北方向排入长江。 排水全部利用一期排水口并扩宽,满足 2×600组排水。 电气出线:本期扩建工程接入系统的电压等级为 500屋内 电装置,布置在主厂房南面,出线向南。 本期启/备电源引自一期 220电装置备用间隔。 除灰系统:本期新增加的灰处理区在厂区北面长江防洪堤外,采用气力除灰,架空 华能太仓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2×600程 施工组织总设计87输送,二期除灰方式与一期相同,干灰库在厂区东北方向防洪堤外一期灰库区扩建。 附属设施:由于原有规划容量与本期扩建容量相差 600期系统预留部分不能满足扩建容量的要求,故本期工程仍需新增部分设施。 净水、化学水处理设施在一期预留场地内扩建就可满足本期要求。 废水处理设施的预留容量仅能满足扩建一台机组的需要,仍需增建废水处理设施。 电厂生活区:电厂一期生活区在主厂房东侧的厂区最东端,二期考虑增加职工宿舍4 座,食堂部分扩建。 二期工程竖向布置根据厂区总平面布置方式及工艺要求,并结合自然地形,主要建构筑物地基处理,土石方工程量综合平衡,洪水位场地排水、管线接口标高综合考虑。 本工程厂区竖向设计采用平坡式布置,并采用箭头法表示。 设计标高 厂区地表雨水排水,采用场地道路雨水口窨井的排水方式,经管道排至长江。 根据规范及工艺要求,主要建构筑物室内外设计高差 要建构筑物室内外设计高差为 室内外高差较大时,可采用散水下加矮墙或局部调整场地设计坡度来解决。 汽机房布置主厂房扩建方向为左扩建。 汽轮发电机组机头朝向扩建端,纵向顺列布置。 汽机房分三层:底层() ,中间层() ,运转层()。 汽机运转层采用大平台布置,运转层标高为 ,两台机组之间设大件重物起吊孔。 每台机组配置的两台汽动给水泵组头对头纵向布置在靠近 B 排柱侧。 在 910 号柱之间设运转层至零米的检修起吊孔。 除氧间布置除氧框架分为:底层() ,中间层() ,运转层() 、除氧器层()。 除氧间底层布置电动给水泵组、汽动给水泵前置泵等。 中间层标高设为 ,该层布置 5 号和 6 号低压加热器。 华能太仓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2×600程 施工组织总设计881、2、3 号高压加热器布置在 层上。 除氧器、闭式循环冷却水膨胀水箱布置在 26 米层,露天布置。 煤仓间布置煤仓间分三层:底层() 、运转层() 、运煤皮带层()。 每台炉的六台中速磨煤机及其辅助设备布置在煤仓间零米,两炉之间布置有凝结水精处理辅助设备、化学加药及汽水取样、凝结水处理再生装置等。 运转层布置给煤机。 层设二路输煤皮带。 两台机组的集中控制室布置在煤仓框架的 811 号柱的 层上。 锅炉及其尾部布置锅炉为露天布置(运转层以下不封闭),运转层标高为 ,设钢格栅平台,炉顶设轻型钢屋盖,炉前设低封,标高为。 送风机、一次风机布置在锅炉尾部之后零米,露天布置。 炉后布置电除尘器、吸风机和烟囱。 水平烟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至脱硫岛烟道由烟囱入口的水平烟道接出,脱硫后排烟至烟囱,并设旁路烟道。 集控综合楼两台炉中间布置的集中控制楼伸入煤仓框架中,宽 27 米,长 49 米。 共四层,零米层布置配电室、凝结水精处理辅助设备间、柴油发电机室、 气瓶间、辅助电子设备间等。 层布置化学加药间、电气直流配电室、气体消防间、蓄电池室、汽水取样盘,暖通设备间等。 层布置机炉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等。 最高层布置暖通专业空调机房。 电气综合楼后布置有机组排水槽,酸碱贮存间及除灰专业两台机组的高效浓缩机等。 空压机室本工程设置一个空压机室,内设 5 台 45m3/a)的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为保证空气品质,设三台微热再生式干燥器,在干燥器前后分别设有过滤器。 五台空压机互为备用,正常运行三台,其中一台为脱硫所用,一台检修备用,一台运行备用。 厂用压缩空气与仪用压缩空气在系统上分开。 仪用压缩空气设三台 75气罐(包括本期及老厂脱硫所用) ,厂用压缩空气设两台 25气罐,储气罐布置在空压机室外。 华能太仓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2×600程 检修起吊设施本期工程汽机房设两台双梁桥式起重机,起吊重量:主钩 80t,副钩 20 吨,用于汽轮机及辅机检修用。 每台炉的六台磨煤机设一套 2动悬挂过轨起重机,用于磨煤机的检修。 其它辅机及主要阀门设有电动葫芦或单轨吊。 为了锅炉各层阀门及小部件的检修,炉顶设检修用单轨吊和悬臂吊电动葫芦,起重量为 2 吨。 每台机组设一座 的客货两用电梯。 主厂房主要尺寸汇总表序号 项 目 数 值(m)1 主厂房长度(共 17 档) 厂房柱距 103 主厂房运转层标高 厂房夹层标高 台机凝汽器中心距离 轮发电机组中心线距 A 排柱距离 氧器及水箱布置层标高 煤皮带层标高 机房行车轨顶标高 机房屋架下弦标高 机房跨距 氧间跨距 913 煤仓间跨距 排柱与 柱距离 1 柱与 距离 厂房 A 排柱至烟囱中心距 19118 烟囱标高/出口内径 210/ 华能太仓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2×600程 施工组织总设计90第二节 建设用地:电厂一期工程厂区占地 顷,位于厂址东面,西面预留的场地尚有 顷,本期新征地 顷,共有场地 顷作为本期扩建的厂区和施工安装场地。 厂址区域地势平坦开阔,自然地面标高 (56 年黄海高程系) ,场地上沟塘较多,地形呈东低北高之势。 2003 年 11 月,场地平整工作已经结束,具备施工条件。 测量基准点方格网、水准网已经建立。 主厂房周围设 10 座网点,业主负责以书面形式向各施工单位提供施工控制网资料,施工单位以此作为施工测量放线和建(构)筑物定位的依据。 所有参建单位都有责任对已建方格网、水准网实施保护。 施工生产、生活用地位置及面积由业主负责划分(详见施工总平面图)。 施工区、生活区场地划分:主厂房建筑、安装标段的施工区、生活区, 均布置在扩建端与鹿鸣泾河之间。 主厂房建筑工程标:场地面积 120×380M=包含鹿鸣泾河边 20M 范围,作主体监理办公生活区之用。 另在煤场增设 1界线坐标为 A=3#机组安装标,场地面积:165×385M=,分界线坐标为 华能太仓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2×600程 施工组织总设计91A=4#机组安装标,场地面积:176×355M=,分界线坐标为A= 由业主划定的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单位不得自行扩大范围,不得损坏邻近的工程(或生产)设施,否则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 施工时必须做到文明生产,各类废弃物必须运至指定地点,竣工时必须工完料尽场地清,所有临时建筑必须无条件拆除、清理并恢复原状。 道路:进场入口:南入口在一期正门旁,建有 7M 宽主道,进场转弯半径 20M,水泥路面。 北入口在鹿鸣泾河桥畔,农村拱桥,现载 5t,建有 6M 宽道路。 主厂房环路:主厂房四周建有环路,宽 7M,砼路面,拐弯半径 9M,与南北入口连接。 大件运输道路:长江边重件油码头宽灰堤施工排水:主厂房环路一侧,建有 450 下水道及窨井,构成环形网为雨排水、施工排水之用。 并分三路贯通三个标段的施工区、生活区,排入鹿鸣泾河,入口处设泥水沉淀池。 施工区、生活区排水管由施工单位负责维护疏通;生活污水,特别是粪便水,要自建化粪池,不可排入雨排水总管。 施工通讯业主向各施工单位提供电厂内部程控电话,分机电话的门数由双方在合同专用条款中约定。 外线电话接口由业主负责提供,但费用由施工单位自理。 弃土场地:主厂房土建工程弃土场地设在扩建端预留煤场内,循环水开挖弃土场地设在一期灰库区内。 华能太仓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2×600程 施工组织总设计92第三节 施工电源:在一期扩建端,建有一座 6开关室,容量为 6000标自建 400V 变电室,自引 6路,自主管理。 线路走向及变电室位置,由业主、监理、施工三方商定,以利统一管理,确保安全。 在施工生活区已建成 400电室一座,供主厂房三家施工单位生活区使用。 环形道路中 A=320。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2X600MW)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 总平面布置及力能供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