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独立需求库存控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t之后,库存量降到 L2, L2大于 s,不发出订货。 再经过时间 t,库存量降到 L3, L3 小于 s,发出订货,订货量为S L3,经过一段时间 LT 到货,库存量增加 S L3,如此循环。 (二)库存控制系统的结构 库存控制系统的结构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从横向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阶段,包括原材料供应阶段、生产制造阶段和产品销售阶段,都涉及库存问题。 从纵向看,企业生产的各层次,包括工厂层、车间层和工序之间,也涉及库存问题。 在生产制造阶段,车 间之间和工序之间的物资库存或者物资储备,属于生产进度控制的内容,本书所讨论的库存控制主要集中于工厂层的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问题。 (三)库存控制系统的因素 库存控制系统的主要控制因素有两个,即时间和数量。 库存控制是通过订货的时间和订货的数量实现库存控制的。 库存控制就是要解决何时订货和每次订多少货这两个基本问题。 使库存水平不但在时间上,而且在数量上都经济合理。 在订货数量一定的条件下,订货时间过迟,将造成物资供应脱节,生产停顿;订货时间过早,将使物资储存时间过长,储存费用和损失增大。 在订货时间一定的条件下,订 货数量过少,会使物资供应脱节,生产停顿;订货数量过多,会使储存成本上升和储存损耗增大。 选择合适的库存模型和库存制度使库存水平在时间和数量上经济合理,是库存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库存控制基本模型 库存控制的基本模型有单周期库存基本模型和多周期库存基本模型。 多周期库存基本模型包括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经济生产批量模型和价格折扣模型。 一、单周期库存模型 对于单周期需求来说,库存控制的关键在于确定订货批量。 对于单周期库存问题,订货量就等于预测的需求量。 确定最佳订货量可采用期望损失最小法、期望利润最大法和边 际分析法。 (一)期望损失最小法 期望损失最小法就是比较不同订货量下的期望损失,取期望损失最小的订货量作为最佳订货量。 期望损失 = 超储损失之和 + 缺货损失之和 已知库存物品的单位成本为 C,单位售价为。 若在预定的时间内卖不出去,则单价只能降为 S( S< C)卖出,单位超储损失为 C0=C- S;若需求超过存货,则单位缺货损失(机会损失) Cu=P- C。 设订货量为 Q 时的期望损失为 EL( Q),则取使最 EL( Q)最小的 Q 作为最佳订货量。 ( Q) = 式中, 为需求量为 时的概率。 例 :依据过去的销售记录, 顾客在夏季对某便利店微风扇的需求分布率如表10— 1所示。 表 10— 1 某商店微风扇的需求分布率 需求 (台) 0 5 10 15 20 25 概率 已知,每台微风扇的进价为 C=50元,售价 =80元。 若在夏季卖不出去,则每台微风扇只能按 S=30元在秋季卖出去。 求该商店应该进多少微风扇为好。 解:设该商店买进微风扇的数量为 Q,则: 当实际需求 时,将有部分微风扇卖不出去,每台超储损失为 (元) 当实际需求 时,将有机会损失,每台欠储损失为 (元) 当 时,则: (元) 当 取其它值时,可按同样方法算出 ,结果如表 10— 2所示。 由表可以得出最佳订货量为 15台。 表 10— 2 期望损失计算表 订货量 实际需求 期望损失 (元) 0 5 10 15 20 25 0 0 150 300 450 600 750 5 100 0 150 300 450 600 10 200 100 0 150 300 450 15 300 200 200 0 150 300 20 400 300 200 100 0 150 25 500 400 300 200 100 0 (二)期望利润最大法 期望利润最大法就是比较不同订货量下的期望利润,取期望利润最大的订货量作为最佳货量。 期望利润 =需求量小于订货量的期望利润 +需求量大于订货量的期望利润 设订货量为 时的期望利润为 ,则: 例 :已知数据同例 ,求最佳订货量。 解:当 时 , 当 取其它值 时,可按同样方法算出 ,结果如表 10— 3所示。 由表可以得出最佳订货量为 15,与期望损失最小法得出的结果相同。 表 10— 3 期望利润计算表 订货量 实际需求 期望利润 (元) 0 5 10 15 20 25 0 0 0 0 0 0 0 0 5 100 150 150 150 150 150 10 200 50 300 300 300 300 15 300 50 200 450 450 450 20 400 150 100 350 600 600 25 500 250 0 250 500 750 二、多周期库存模型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经济订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