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讲义(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知识点: 在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工程分析时,必须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特点,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物料, 主要是针对有毒有害的物料 ,进行物料衡算。 水作为工业生产中的原料和载体,在任一用水单元内都存在着水量的平衡关系,也同样可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质量平衡计算,这就是 水平衡。 根据《工业用水分类及定义》( CJ1987)规定, 工 业用水量和排水量的关系 见图 11, 水平衡式如下 : ①取水量: 工业用水的取水量是指取自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海水、城市污水及其他水源的总 20 页 水量。 对于建设项目工业取水量 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 , 生产用水又包括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和锅炉给水。 工业取水量 =间接冷却水量 +工艺用水量 +锅炉给水量 +生活用水量 ②重复用水量 :指生产厂(建设项目)内部循环使用和循序使用的总水量。 ③耗水量 :指整个工程项目消耗的新鲜水量总和。 复习关键点: :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为正流向; 从右至左为反流向,主要是循环水、回用水。 例题: 1. 某工程生产工艺用新鲜水 1600m3/d。 生活用新鲜水 130m3/d,公用工程用新鲜水 260m3/d。 项目循环水 24 600m3/d,则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为 ( B )。 A. % B. % C. % D. % 解析: (单位为 m3/ d),该车间的重复水利用率是 ( C )。 A. 44. 4% B. 28. 6% C. 54. 5% D. 40% 解析:工 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重复利用水量 /(重复利用水量 +取用新水量),所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40+20) /(40+20+50)= 54. 5% 21 页 3. 1)项目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重复利用水量 /(重复利用水量 +取用新水量) 重复利用水量 =1600+400+600=2600 取用新水量 =100+200+200+200=700 所以 2600/3300=% 2)项目的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为( 75%) 间接冷却水循环率 =间接冷却水循环量 /(间接冷却水循环量 +间接冷却水系统取水 量) 间接冷却水循环量 =600 间接冷却水系统取水量 =200 所以 600/( 600+200) =75% 3)项目污水回用率为( 46%) 污水回用率 =污水回用量 /(污水回用量 +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水量) 污水回用量 =400 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水量 =90+380=470 所以 400/870=46% (七)掌握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 知识点: 无组织排放 是对应于有组织排放而言的,主要针对废气排放,表现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没有进入收集和排气系统,而通过厂房天窗或直接弥散到环境中。 工程分析中将 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 高度低于 15m 排放源定为无组织排放。 22 页 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方法主要有三种: ①物料衡算法。 通过全厂物料的投入产出分析,核算无组织排放量。 ②类比法。 与工艺相同、使用原料相似的同类工厂进行类比,在此基础上,核算本厂无组织排放量。 ③反推法。 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监控点进行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扩散模式反推,以此确定工厂无组织排放量。 复习关键点: (八)熟悉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点 知识点: 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 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所采用的环保设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及运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包括替代方案。 ,排放污染物达标的可靠性: 分析建设项目环保设施运行参数是否合理,有无承受冲击负荷能力,能否稳定运行,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的可靠性,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 : 汇总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的各项投资,分析其投资构成,并计算环保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 在分析环保设施投资 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时,一般可按水、气、声、固废、绿化等列出环保投资一览表,对于技改扩建项目,环保设施投资一览表中还应包括“以新带老”的环保投资内容。 : 对于此处所提及的依托设施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改扩建项目,依托设施是指原有工程的环保设施,该部分设施能否满足改扩建后的要求,需要认真核实。 另一方面依托设施指的是公用的环保设施。 对于公用的环保设施与项目有关联时,也要进行可行性分析。 例题: ,如废水经简单处理后排入区域污水处理厂,需分析污水处理厂 的工艺是否与项目( C)相符,是否还有足够处理能力等。 A.工艺 B.水文特征 C.水质特征 23 页 D.规模 验证是否为请联系,。 第三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专题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方法。 收集资料法 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环境现状调查时, 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 ,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他方法补充。 现场调查法 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 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 资料 ,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 这种方法 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遥感方法 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一)熟悉自然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知识点: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 :一般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土壤与水土流失、动植物与生态等内容。 具体内容见下表: 项 目 内容 地理位置 包括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项目所在地与主要城市、车站、码头、港口、机场等 的距离和交通条件, 并附地理位置图。 地质 一般 情况 一般情况,只需 根据现有资料 ,选择下述 部分或全部内容 ,概要说明当地的地质状况, 即: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以及与其相应的地貌表现,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当地已探明或已开采的矿产资源情况。 若 建设项目规模较小且与地质条件无关时 ,地质现状可不叙述。 24 页 密切 相关 评价 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 如矿山以 及其它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 的环境影响时, 对与建设项目有直接关系的地质构造,如断层、坍塌、地面沉陷等,要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 一些特别有危害的地 质现象,如地震,也应加以说明,必要时,应附图辅助说明,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做一定的现场调查。 地形地貌 一般 情况 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简要说明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周围地貌类型以及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等地貌的情况。 崩塌、滑坡、泥石流、冻土等有危害的地貌现象,若不直接或间接危害到建设项目时,可概要说明其发展情况。 若无可查资料,需做一些简单的现场调查。 密切 相关 当地形地貌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时 ,除应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附建设 项目周围的地形图 , 特别应详细说明 可能直接对建设项目有危害或将被项目建设诱发的地貌现象 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必要时还应进行一定的现场调查。 气候与气象 一般 情况 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现有资料概要说明大气环境状况,如建设项目所在地厂的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主要的天气特征等。 密切 相关 如 需进行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除应详细叙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按《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 — 大气环境》中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 地 面水环境 一 般 情 况 如果建设项目 不进行地面水环境的单项影响评价 时,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 概要说明地面水状况,地表水各部分之间及其与海湾、地下水的联系,地表水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以及地表水的污染来源。 25 页 建设项目建在海边,又无需进行海湾的单项影响评价时 ,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性叙述部分或全部内容: 概要说明海湾环境状况,即海洋资源及利用情况,海湾的地理概况,海湾与当地地面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联系,海湾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污染来源等。 密切相关 如需 进行建设项目的地面水(包括海湾)环 境影响评价 ,除应详细叙述上面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应增加水文、水质调查、水文测量及水利用状况调查等有关内容。 地面水和海湾的环境质量,以确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或海水水质标准限值为基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选定的评价因子分别进行评价。 地下水环境 一般情况 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地下水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 ,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下列内容:包括当地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情况、地下水埋深、地下水与地面的联系以及水质状况与污染来源。 密切相关 若需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除要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内容外,还应 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水质的物理、化学特性,污染源情况,水的储量与运动状态,水质的演变与趋势,水源地及其保护区的划分,水文地质方面的蓄水层特性,承压水状况等。 当资料不全时,应进行现场采样分析。 土壤与水土流失 一般情况 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 ,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的简述下列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土壤的肥力与使用情况,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质量现状,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等 密切相关 当需要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时 ,除应详细叙 述上面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成分与结构,颗粒度,土壤容重,含水率与持水能力,土壤一次、二次污染状况,水土流失的原因、特点、面积、侵蚀模数元素及流失量等,同时要附 土壤分布图。 26 页 动植物与生态 一般情况 若建设项目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但项目规模较大时 ,应根据现有资料简述下列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植被情况,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受危害的或作为资源的野生动、植物,当地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现状。 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又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时 ,这 一部分可不叙述。 密切相关 若需要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时 ,除应详细叙述上面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本地区主要的动、植物清单,特别是需要保护的珍稀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稳定性状况,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因素调查。 复习关键点: 除地理位置外,对每一个调查内容都应从是否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两个方面进行掌握。 此处很容易成为出题点。 例题: 1.自然环境调查时,下列哪些情况属地质状况。 ( AB ) A.坍塌 B.断层 C.岩溶 地貌 D.行政区位置 2.自然环境调查时,如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且与地质条件无关时,地质现状可( B ) A.简略叙述 B.不叙述 C.概略叙述 D.详细叙述 (二)了解社会经济环境状况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知识点: 1.社会经济 主要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 简要叙述评价 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 ( 1)人口: 居民区的分布情况及分布特点,人口数量、人口密度等; 27 页 ( 2)工业与能源: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现有厂矿企业的分布状况,工业结构,工业总产值及能源的供给与消耗方式 等; ( 3)农业与土地利用: 包括可耕地面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构成及产量,农业总产值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附 土地利用图。 ( 4)交通运输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公路、铁路或水路方面的交通运输概况以及与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 2.文物与景观 文物: 是指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包括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 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或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庙、石刻 等 景观: 一般指具有一定价值必须保护的特定的地理区域或现象,如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温泉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 等。 如 不进行这方面的影响评价 ,则只需根据现有资料,概要说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具有哪些重要文物与景观;文物或景观相对建设项目的位置和距离,其基本情况以及国家或当地政府的保护政策和规定。 如 建设项目需进行文物或景观的环境影响评价 ,则除应详细地叙述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进一步叙述文物或景观 对人类活动敏感部分的主要内容。 这些内容有:它们易于受哪些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因素的影响,目前有无已损害的迹象及其原因,主要的污染可其他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