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检查检查制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使用水泡泥。 合理配风控制风速,消灭煤尘堆积和飞扬。 主要回风巷每月进行一次积尘清除,风巷两月进行一次积尘清除。 推广湿式打眼。 在主要回风巷或风井设置隔煤水棚。 二、瓦斯检查、瓦斯日报审查制度 一)必须有经过培训并取得资格证的专职瓦检员负责瓦斯检查。 二)按有关规定,对井下所有的采掘工作面、通风巷和峒室进行瓦斯检查,每 班至少检查两次。 对本班没有进行工作的采掘面,每班至少检查一次。 采掘工作面严格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 三)每班瓦斯检查员必须将检测结果记录在本检查点的记录牌板上。 并将检查结果及时认真填写报表。 四)矿长必须坚持逐日审阅瓦斯日报表,随时掌握瓦斯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5 五)瓦斯检查员必须严格按照瓦检员操作规程进行瓦斯检查。 六)严格执行放炮前检查瓦斯浓度的制度。 放炮地点附近二十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 1%时,禁止放炮,应坚持在新鲜风流中放炮 原则。 三、停电、停风瓦斯管理制度 一)在生产中 突然停电、停风,井上必须及时与井下取得联系,通知井下所有作业人员立即撤出。 同时要迅速将风井的风门打开形成自然通风。 二)来电后 首先恢复主扇,使井下恢复通风系统,作业人员入井前要通过检查,确认瓦斯浓度不超限的情况下,安全员要随同瓦检员一起逐头、逐面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领导汇报。 在瓦斯浓度均不超限的情况下,由安全员和瓦检员带领作业人员方可进入井工作。 井下通风系统要保持合理畅通、安全可靠、头面具到,确保安全生产。 三)旧巷恢复时要首先恢复通风并配足风量,再由安全员同瓦检员一道逐段检查瓦斯情况。 在瓦斯浓度超限的地 段要逐段恢复通风,并在回风流中设立若干点进行检测,瓦斯浓度均在 1%以下时方可进行作业。 四)恢复旧巷内的瓦斯处理在非生产班进行,处理时要切断回风巷所涉及的区域内机电设备的电源,并派人布岗。 五)瓦斯处理工作至少有三人同时进行,矿领导现场指挥。 16 安全员、瓦检员负责处理。 四、主扇、局扇管理制度 一)实行机械通风,必须安装主扇,主扇由培训合格的主扇司机 专人操作。 二)主扇实行电工维修,司机保养的挂牌管理,每日一小检,每月一大检,确保主扇的的正常运行。 三)主扇不能任意停开,必须保持主扇在煤矿作业期间全天候运作。 若因检修、停电或其它原因需要停机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停工撤人。 停机时,必须打开防爆风门,形成矿井自然通风。 四)局扇要按要求垫高安装和接线,压入式局扇必须安装在进风巷中,距回风口不得小于 10 米。 局扇的吸风量必须小于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以免发生循环风。 五)局扇必须指定专人负责,无论工作或交接班都不能停风。 六)使局扇供风的工作面不能进行串联通风。 五、防灭火管理制度 一)必须制定防灭火措施,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井下工人要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存放地点。 二)开采有自燃倾向煤层,必须制定预防煤层处燃发火的措施。 工作面浮煤必须出净,严禁用可燃性材料充填采空 17 区和碹背。 三)井下任何人发现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等具体情况,采取安全的措施妥善处理,并及时汇报。 四)不能直接灭火时,实施火区封闭,在封闭火区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在有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五)启封火区必须要检测火区温度、氧气浓度和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达到火区灭火标准,在有专人的指挥下方准启封。 六)火区实行挂牌管理。 六、 测风制度 一)必须定期测量本矿井井下的总进风量和总出风量以及支巷的风量。 按规定每 10 天进行一次测风计量。 二)每次测风 必须两人以上,并认真负责地进行测风记录。 参加人员应在测风记录上签字。 三)每次测风后,应及时写出测风结论。 发现总进风量与总出风量有差异时,应立即报告矿部,召集有关人员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解决。 四)测风人员如发现支巷或局部风量不足时,必须责令该区域工作面工人马上停止工作,撤出工作面。 并马上组织人员调整分配风量。 待风量符合《规程》规定时,并通过瓦斯检查,检查结果符合《规程》要求时方可复工生产。 七、综合防尘管理制度 18 一)井下因缺水而使巷道煤尘、粉尘堆积的地段,必须设立洒水装置。 采用洒水法防尘。 二)运输巷道的无水地段要不定期在洒水除尘,以保持巷道无粉尘堆积和飞扬。 三)在无水且粉尘较大的工作面作业人员,除应备有用于灭尘的水外,还要佩戴防尘口罩。 四)采区回风巷内要经常保持清洁。 巷道内的浮煤与浮尘每周至少清理一次。 五)井下放炮时,要使用水泡泥。 六)岩巷掘进时要禁止打干眼。 岩层凿眼要采取先供水后开机打眼的方法。 以防钻头与岩石磨擦起火而发生意外。 七)放炮后要先洒水防尘。 八)局部扇风机的风筒不得有破洞,以保证井下各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 从而降低煤尘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降尘的目的。 九)回风巷是行人的 主要通道,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因此,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扫尘和灭尘工作。 十)以上措施由矿安排专人认真执行,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八、顶板管理制度 一)全矿职工都有必须了解顶板的变化规律,伪顶、直接顶、老顶的岩性及冒顶规律。 19 二)采掘工作面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对顶板进行支护。 三)每个入井工人都有要做好敲帮问顶,进入工作地点或在工作中,不管顶板好环,要经常敲帮问顶,遇到活矸伞檐,必须及时除掉。 四)对棚子点柱的掺法、规格质量严格要求不准出现空顶。 从煤帮到采空区,顶板和支架,要分段负责,支架要编号,责任 要落实到人。 五)对放炮或运输煤车等碰倒的柱子,棚子要及时扶起掺好。 对有折断的棚腿或支柱要及时更换。 六)在有顶板冒落的危险地方要打信号柱,以防顶板突然冒落而发生意外。 七)采掘工作面要严禁超宽拓挖而出现空帮、空顶。 工作面作业人员必须保证每人三根护身柱,以保人身安全。 八)对回采工作面的顶板管理,一般采用充填法、冒落法、刀柱法等。 九)炮眼布置要合理、装药量要适中,以防冒顶。 十)处理危岩,必须至少有一人监护;处理时严格做到“刁、掺、放”三原则。 九、停送电管理制度 一)凡在电器设备上进行检修时,必须严格执 行停、送电制度。 二)执行检修任务前,检修人员必须先到调度室办理停 20 电手续,由调度室通知电工停电后方可作业,作业时要认真仔细地顺方向进行。 三)检修时要在相应的开关或起动装置上悬挂写有“正在检修,严禁送电”的警告牌,坚持“谁断电、谁送电”的原则。 四)电工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电业安全作业规程》有关规定,在特殊情况下作业时,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并签字后方可进行。 五)检修任务完成后,检修负责人要到调度室办理准许送电的手续,否则不准送电,要严格执行监护制度,确保安全无误。 六)严禁非专职人员和电器值班人员擅自操作电 器设备或违章操作,以防发生意外。煤矿安全检查检查制度(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第一 是 脉冲输出单元,以及高速计数单元和位置控制单元,脉冲输出单元可以输出的脉冲频率是可调整的,并且它的输出频率 范围 为 45Hz〜 5kHz 的。 频率调整需要特殊指令( SPD0),并创建一个参数表 来实现。 该 功能 用于结合与高速计数器功能 使用 ,可控制步进电机的速度和移动物体 的 位置。 参数的脉冲化 (1)距离的脉冲化 ①如系统速度控制图所示原始资料设置如下: 井筒斜长
部上岗查岗制度 上岗查岗内容:安全及文明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好及电气失爆,各种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将检查结果填入记录本。 各级干部上岗次数规定:科级干部每月不少于二次,队级干部每月不少于四次。 本制度只限于第一条规定内容, 其它检查不在此限。 配件管理制度 配件和材料应按维修材料消耗定额并结合矿具体情况认真编制配件计划。 对配件实行分级管理,存放一定要分类贮存。
好标准。 第 3条 搞好本班的矿灯考勤,做到一牌一灯,接班两小时后及时把没有交灯的人员名单,汇报调度室和工区。 第 4条 保证矿灯充电质量,发出去的矿灯不漏液、不眨眼、不红灯,保证使用 11小时以上,矿灯完好率达到 95%以上。 第 5条 要认 真检查矿灯,对红灯灭灯要及时处理,保证修复质量达到完好标准。 第 6条 搞好分管的范围和室内外的卫生工具、备件材料存放整齐。 第 7条
= 6 5 (3 1 105/18 104) 1/2 = 取 20m α —— 超前距, m; A—— 安全系数,取 6; L—— 巷道跨度 (宽或高取其大者 ), 取 5m; P—— 水头压力, 取 1 105 Pa; 8 K—— 岩 的抗张强度, 18 104Pa。 经计算超前距 20 米可满足主斜井掘进施工安全要求。 第五章 探放水施工 第一节 探水前的准备工作 一、 供电方面准备
和 +400m 水平胶带输送机石门,沟通 八道湾向斜的南、北两翼, +400m 水平辅助运输石门和 +400m 水平胶带输送机石门直接与南采区下部车场形成对接(南采区内的采区工程,作为原小红沟煤矿的水平延深工程的一部分,由现生产矿井负责完成),分别担负南采区和西采区的主、辅运输任务。 ( 2) +400m 水平西翼集中胶带输送机运输巷和 +400m 水平西翼集中辅助运输大巷 西采区与 +400m
表,对数据信息异常情况要及时作出正确分析判断、处理和汇报。 负责人员出入井情况的统计上报工作。 12 负责对安全生产中的违法行为记录、汇报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保持完 整的原始记录,认真填写值班日志和运行情况记录表。 所有资料、记录定期存档保管。 认真做好人员定位故障信息收集反馈工作,对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指示要及时督察贯彻落实。 保证和上级中心站网络通畅,传递信息准确及时,因数据不能正常传递信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