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审计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原料进厂检验记录; 能源费用; 车间成本费用报告; 生产进度表。 (3)废弃物资料: 年度废弃物排放报告; 废弃物 (水、气、渣 )分析报告; 废弃物管理、处理和处置费用; 排污费; 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行和维护费。 (4)国内外同行业资料: 国内外同行业单位产品原辅料消耗情况 (审计重点 ); 国内外同行业单位产品排污情况 (审计重点 )。 列表与本企业情况比较。 现场调查 补充与验证已有数据。 (1)不同操作周期的取样、化验; (2)现场提问; (3)现场考察、记录: 追踪所有物流; 建立产品、原料、添加剂及废弃物等物流的记录。 3. 1. 2 编制审计重点的工艺流程图 为了更充分和较全面地对审计重点进行实测和分析,首先应掌握审计重点的工艺过程和输入、输出物流情 况。 工艺流程图以图解的方式整理、标示工艺过程及进入和排出系统的物料、能源以及废物流的情况。 图 3— 1 是审计重点工艺流程示意图。 3. 1. 3 编制单元操作工艺流程图和功能说明表 当审计重点包含较多的单元操作,而一张审计重点流程图难以反映各单元操作的具体情况时,应在审计重点工艺流程图的基础上,分别编制各单元操作的工艺流程图 (标明进出单元操作的输入、输出物流 )和功能说明表。 图 3— 2为对应图 3— l单元操作 l 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表 3— 1为某啤酒厂审计重点 (酿造车间 )各单元操作功能说明表。 表 3— 1 单元操作功能说明表 单元操作名称 功 能 简 介 粉 碎 将原辅料粉碎成粉、粒,以利于糖化过程物质分解 糖 化 利用麦芽所含酶,将原料中高分子物质分解制成麦汁 麦汁过滤 将糖化醪中原料溶出物质与麦糖分开,得到澄清麦汁 麦汁煮沸 灭菌、灭酶、蒸出多余水分,使麦汁浓缩至要求浓度 旋流澄清 使麦汁静置,分离出热凝固物 冷 却 析出冷凝固物,使麦汁吸氧、降到发酵所需温度 麦汁发酵 添加酵母,发酵麦汁成酒液 过 滤 去除残存酵母及杂质,得到清亮透明的酒液 3. 1. 4 编制工艺设备流程图 工艺设备流程图主要是为实测和分析服务。 与工艺流程图主要强调工艺过程不同,它强调的是设备和进出设备的物流。 设备流程图要求按工艺流程,分别标明重点设备输入、输出物流及监测点。 图 3— 3 给出一套催化裂化装置工艺设备流程图示例。 3. 2 实测输入输出物流 为在评估阶段对审计重点做更深入更细致的物料平衡和废弃物产生原因分析,必须实测审计重点的输入、输出物流。 3. 2. 1准备及要求 准备工作 (1)制定现场实测计划: 确定监测项目、监测点; 确定实测时间和周期。 (2)校验监测仪器和计量器具。 要 求 (1)监测项目: 应对审计重点全部的输入、输出物流进行实测,包括原料、辅料、水、产品、中间产品及废弃物等。 物流中组分的测定根据实际工艺情况而定,有些工艺应测 (例如电镀液中的 Cu、 Cr等 ),有些工艺则不一定都测 (例如炼油过程中各类烃的具体含量 ),原则是监测项目应满足对废弃物流的分析。 (2)监测点: 监测点的设置须满足物料衡算的要求,即主要的物流进出口要监测,但对因工艺条件所限无法监测的某些中间过程,可用理论计算数值代 替。 (3)实测时间和周期: 对周期性 (间歇 )生产的企业,按正常一个生产周期 (即一次配料由投入到产品产出为一个生产周期 )进行逐个工序的实测,而且至少实测三个周期。 对于连续生产的企业,应连续 (跟班 )监测 72小时。 输入输出物流的实测注意同步性。 即在同一生产周期内完成相应的输入和输出物流的实测。 (4)实测的条件: 正常工况,按正确的检测方法进行实测。 (5)现场记录: 边实测边记录,及时记录原始数据,并标出测定时的工艺条件 (温度、压力等 )。 (6)数据单位: 数据收集的单位要统一,并注意与生产报表及年、月统计表的可比性。 间歇操作的产品,采用单位产品进行统计,如: t/ t、 t/ m等,连续生产的产 品,可用单位时间产量进行统计,如: t/ a, t/月, m/ d等。 3. 2. 2 实 测 (1)实测输入物流。 输入物流指所有投入生产的输入物,包括进入生产 过程的原料、辅料、水、汽以及中间产品、循环利用物等。 数量; 组分 (应有利于废物流分析 ); 实测时的工艺条件。 (2)实测输出物流。 输 出物流指所有排出单元操作或某台设备、某一管线的排出物,包括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循环利用物以及废弃物 (废气、废渣、废水等 )。 数量; 组份 (应有利于废物流分析 ); 实测时的工艺条件。 3. 2. 3 汇总数据 (1)汇总各单元操作数据。 将现场实测的数据经过整理、换算、并汇总在一张或几张表上,具体可参照表 3— 2。 表 32 各单元操作数据汇总 单元操作 输入物 输出物 名称 数量 成分 名称 数量 成分 去向 名称 浓度 数量 名称 浓度 数 量 单元操作 1 单元操作 2 单元操作 3 注 :①数量按单位产品的量或单位时间的量填写 ②成分指输入和输出物中含有的贵重成分或(和)对环境有毒有害成分 ( 2)汇总审计重点数据。 在单元操作数据的基础上,将审计重点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汇总成表,使其更加清楚明了,表的格式可参照表 33。 对于输入、输出物料不能简单加和的,可根据组份的特点自行编制类似表格。 表 33 审计重点输入输出数据汇总(单位: ) 输入 输出 输入物 数量 输出物 数量 原料 1 产品 原料 2 副产品 辅料 1 废水 辅料 2 废气 水 废渣 … … 合计 合计 建立物料平衡 进行物料平衡的目的,旨在准确地判断审计重点的废弃物流,定量地确定废弃物的数量、成分以及去向,从而发现过去无组织排放或未被注意的物料流失,并为产生和研制清洁生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从理论上讲,物料平衡应满足以下公式: 输入=输出 3. 3. 1 进行预平衡测算 根据物料平衡原理和实测结果,考察输入、输出物流的总量和主要组分达到的平衡情况。 一般说来,如果输入总量与输出总量之间的偏差在 5%以内,则可以用物料平衡的结果进行随后的有关评估与分析,但对于贵重原料、有毒成分等的平衡偏差应更小或应满足行业要求;反之,则须检查造成较大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实测数据不准或存在无组织物料排放等情况,这种情况下应重新实测或补充监测。 . 2编制物科平衡图 物料平衡图是针对审计重点编制的,即用图解的方式将预平衡测算结果标示出来。 但在此之前 须编制审计重点的物料流程图,即把各单元操作的输入、输出标在审计重点的工艺流程图上。 图 3— 4和图 3— 5分别为某啤酒厂审计重点(酿造车间 )的物料流程图和物料平衡图。 当审计重点涉及贵重原料和有毒成分时,物料平衡图应标明其成分和数量,或每一成分单独编制物料平衡图。 物料流程图以单元操作为基本单位,各单元操作用方框图表示,输入画在左边,主要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品按流程标示,而其他输出则画在右边。 物料平衡图以审计重点的整体为单位,输入画在左边,主要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品标在右边、气体排放物标在上边 ,循环和回用物料标在左下角,其他输出则标在下边。 从严格意义上说,水平衡是物料平衡的一部分。 水若参与反应,则是物料的一部分,但在许多情况下,它并不直接参与反应,而是作为清洗和冷却之用。 在这种情况下并当审计重点的耗水量较大时,为了了解耗水过程,寻找减少水耗的方法,应另外编制水平衡图。 注:有些情况下,审计重点的水平衡并不能全面反映问题或水耗在全厂占有重要地位,可考虑就全厂编制一个水平衡图。 图 3— 5 审计重点 (酿酒车间 )物料平衡 (单位: kg/ d) 3. 3. 3 阐述物料平衡结果 在实测输入、输出物流及物料平衡的基础上,寻找废弃物及其产生部位,阐述物料平衡结果,对审计重点的生产过程作出评估。 主要内容如下: (1)物料平衡的偏差; (2)实际原料利用率; (3)物料流失部位 (无组织排放 )及其他废弃物产生环节和产生部位; (4)废弃物 (包括流失的物料 )的种类、数量和所占比例以及对生产和环境的影响部位。 3. 4 分析废弃物产生原因 针对每一个物料流失和废弃物产生部位的每一种物料和废弃物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产生的原因。 分析可从影响生产过程的八个方 面来进行。 3. 4. 1原辅科和能源 原辅料指生产中主要原料和辅助用料 (包括添加剂、催化剂、水等 );能源指维持正常生产所用的动力源 (包括电、煤、蒸汽、油等 )。 因原辅料及能源而导致产生废弃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原辅料不纯或 (和 )未净化; (2)原辅料储存、发放、运输的流失; (3)原辅料的投入量和 (或 )配比的不合理; (4)原辅料及能源的超定额消耗; (5)有毒、有害原辅料的使用; (6)未利用清洁能源和二次资源。 3. 4. 2 技术工艺 因技术工艺而导致产生废弃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技术工艺落后,原料转化率低; (2)设备布置不合理,无效传输线路过长; (3)反应及转化步骤过长; (4)连续生产能力差; (5)工艺条件要求过严; (6)生产稳定性差; (7)需使用对环境有害的物料。 3. 4. 3 设 备 因设备而导致产生废弃物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设备破旧、漏损; (2)设备自动化控制水平低; (3)有关设备之间 配置不合理; (4)主体设备和公用设施不匹配; (5)设备缺乏有效维护和保养; (6)设备的功能不能满足工艺要求。 3. 4. 4 过程控制 因过程控制而导致产生废弃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计量检测、分析仪表不齐全或监测精度达不到要求; (2)某些工艺参数 (例如温度、压力、流量、浓度等 )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3)过程控制水平不能满足技术工艺要求。 3. 4. 5 产 品 产品包括审计重点内生产的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和循环利用 物。 因产品而导致产生废弃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产品储存和搬运中的破损、漏失; (2)产品的转化率低于国内外先进水平; (3)不利于环境的产品规格和包装。 3. 4. 6 废弃物 因废弃物本身具有的特性而未加利用导致产生废弃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对可利用废弃物未进行再用和循环使用; (2)废弃物的物理化学性状不利于后续的处理和处置; (3)单位产品废弃物产生量高于国内外先进水平。 3. 4. 7 管 理 因管理而导 致产生废弃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有利于清洁生产的管理条例,岗位操作规程等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2)现行的管理制度不能满足清洁生产的需要: 岗位操作规程不够严格; 生产记录 (包括原料、产品和废弃物 )不完整; 信息交换不畅; 缺乏有效的奖惩办法。 3. 4. 8 员 工 因员工而导致产生废弃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员工的素质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缺乏优秀管理人员;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缺乏熟练操作人员; 员工的技能不能满足本岗位的要求。 (2)缺乏对员工主动参与清洁生产的激励措施。 提出和实施无 /低费方案 主要针对审计重点,根据废弃物产生原因分析,提出并实施无 /低费方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