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在线化学汽相淀积镀膜技术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米允许 2 处 不限 直径≥ 1. 2mm 而≤1. 6mm 中部不允许边缘75mm 允许 3 个 集中的不允许 不限 直径> 1. 6mm 而≤2. 5mm 不允许 边部 75mm 允许 4个,中部允许 2 个 边部 75mm 允许 8个中部 2个 直径> 2. 5 毫米 不允许 斑纹 不允许 斑 点 直径> 1. 6mm 而<5mm 不允许 4 个 8 个 划 伤 宽度> 0. 1mm,< 0. 3 mm 的每平方米允许条数 长度≤ 50mm 的允许 4 条 长度≤ 100mm 的允许 4 条 不限 宽度< 0. 3mm 的每平方米允许条数 不允许 宽度< 0. 4 长度≤100mm 的允许 1 条 宽度< 0. 3 长度≤ 100mm 的允许 2 条 5. 2 理化性 能 5. 2. 1 膜层牢固性:镀膜玻璃采用 6. 2. 1 方法试验 10 次,膜层不脱落为合格。 5. 2. 2 耐磨性能:镀膜玻璃的膜面采用 6. 2. 2 方法磨后,透射率平均值≤ 8%。 5. 2. 3 耐酸碱性能:镀膜玻璃的采用 6. 2. 3 方法,在酸或碱溶液中浸泡后取出,膜面无明显斑点、变色。 5. 2. 4 耐盐水浸渍性能:镀膜玻璃的采用 6. 2. 4 方法,在盐水中浸泡后取出,应无大于 1mm 变点。 5. 2. 5 光学性能:光学性能符合表 2 要求。 表 2 品种 测试项目 性能指标( %) 无色基片 镀膜玻璃( 5mm) 可见光透过率 2035 可见 光反射率 3055 太阳辐射透过率 3545 太阳辐射反射率 2535 宝石蓝基片 镀膜玻璃( 5mm) 可见光透过率 2035 可见光反射率 3035 太阳辐射透过率 3040 太阳辐射反射率 2035 5. 2. 6 颜色均匀性:镀膜玻璃的颜色应均匀一致。 目测应无明显异色及不均匀现象,且同一批产品以及每片镀膜玻璃色差应不大于 4NBS。 6.检验方法 6. 1 外观质量检验 6. 1. 1 玻璃厚度偏差、尺寸偏差(包括偏斜)、弯曲度、边部凸出或残缺部分,缺角深度等项按 GB11614 规 定检验。 6. 1. 2 针孔、斑纹、斑点、划伤的检验 用装有间距 300mm5 只 40W 日光灯管的黑色柜架,玻璃垂直放置与日光灯管平行并相距 600mm,观察者距玻璃板 2 米视线垂直玻璃观察。 疵点尺寸用精确 1mm 的金属尺或放大 10 倍用精度 0. 1mm 读数显微镜测定。 6. 2 理化性能检验 6. 2. 1 膜层牢固性检验 取 100 25mm 样片三块,用一段长 3540mm,宽 1015mm 的粘胶带,密实地粘贴在膜层上,迅速将胶带掀起,再换新胶带在同一部位反复粘胶 10 次。 6. 2. 2 耐磨性能的检验 取 100mm 100mm 的试样,分 别测四点的透射比,取其平均值。 然后在一装有两磨轮的水平转台上进行研磨。 两轮的转数为 6575 转 /分,直径为 4550mm,厚度为 12. 5mm,硬度为 72177。 5IRHD。 两轮搁放在试样上并施加 500g 的压力,旋转 300 转后,取下试样,测其四点透射比的变化值来判断膜的耐磨性。 按下式计算: Δ T=T2T1 式中:Δ T— 试样研磨前后平均透射比的变化值 T1— 试样研磨前的平均透射比 T2— 试样研磨后的平均透射比 6. 2. 3 耐酸碱性的检验 将镀膜玻璃切成 40 40mm 小块,分别放入 5%HCl、 5%HNO 5%H2SO20%NaOH 和普通氨水中分别浸泡 1 小时后取出,观察试样的膜层变化情况。 6. 2. 4 光学性能测试 将镀膜玻璃切成 100 50mm 小块,放入 U3400 型分光光度计或与 U3400型分光光度计相同功能的仪器,测其可见光的透射比和反射比。 6. 2. 5 色差 在一片镀膜玻璃的四角和正中取出 50 50mm 试样 5 片。 试样外缘距该片玻璃边部 50mm(如附图所示)以中间样品作为标准片,其余四片均与该片在颜色分析仪上进行透过颜色比较,分别测得 4 个Δ E 值, 4 个值的平均值定为该片玻璃色差的检验结果。 检验规则 7. 1 检验分类 7. 1. 1 出厂检验,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外观质量的技术要求。 7. 1. 2 型式检验,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 7. 2 抽样方法 7. 2. 1 产品的出厂检验按表 3 规定进行随机抽样。 表 3 50 50 玻璃批量(片) 抽样数(片) 允许不合格片数 1020 全 0 21100 20 2 101500 30 5 5011500 40 6 15013000 50 7 30015000 70 10 大于 5000 80 11 7. 2. 2 检验产品的光学性能、耐磨性能和颜色均匀性时,一批产品随机抽取 3 片玻璃。 7. 3 判定规则 7. 3. 1 产品的外观质量判定,按本标准的 5. 1. 5. 1. 2 有关规定执行。 每片玻璃符合上述标准时,则认为该片玻璃该项技术指标合格。 每批产品中若不合格片数小于或等于表 3 中规定的允许不合格片数时,则认为该批产品上述指标合格。 7. 3. 2 产品的耐磨性、光学性能和颜色均匀性的判定。 3 片玻璃试样全部符合所规定的技术要求,认为该批玻璃合格。 若 1 片玻璃符合时为不合格, 2 片玻璃符合时再追加检验 3 片玻璃, 3 片玻璃全部符合时为 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8.包装、标志 8. 1 标志 包装木箱表面应印有工厂名称、商标、产品名称、产品等级、规格数量、重量(毛重、净重)、防潮、易碎、堆放方向,转箱日期标志。 集装箱也要有相应的标志。 8. 2. 1 包装箱应坚固。 边角、表面应有防碰撞措施,但不准有漏钉、透钉。 8. 2. 2 箱底要内垫泡沫塑料,箱内垫塑料布,玻璃片之间应有 1. 5mm 厚的泡沫塑料软形保护材料。 8. 2. 3 集装箱(架)包装。 玻璃片之间夹保护材料,外包塑料布防潮。 储存和运输 9. 1 玻璃必须储存在干燥房间内,运输和装卸时应有防雨设施。 9. 2 玻璃在储存、运输、装卸时箱盖应向上。 箱子不得侧放或斜放。 9. 3 运输时,箱头向运输方向,并采取措施,防止倾倒滑动。 浮法在线化学汽相淀积镀膜 操 作 手 册 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蓝光公司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操作手册(宿迁项目) 1996 年 4 月 一、操作说明 镀膜系统操作分为自动操作、点动操作和手动操作。 镀膜系统的组成:供、配气系统、镀膜机组和辅助设备三部分。 (一)、供、配气系统 供、配气系统由供气系统的硅烷汇流排、乙烯汇流排、高压氮气汇流排和配气系统的配气盘、控制台组成。 1.供、配气系统的操作点: ( 1)硅烷汇流排上的两个高压电磁阀 V V2,截止阀 S1~S13,高压压力变送器截止阀 BSBS2,低压压力变送器截止阀 BS3。 12 个汇流排角阀、两个减压器调压阀。 ( 2)乙烯汇流排上的一个电磁阀 V3,截止阀 C1~C5,高压压力变送器截止阀 BC低压压力变送器截止阀 BC2 和两个汇流排角阀,一个减压器调压阀。 ( 3)氮气汇流排上的截止阀 N N2,两个减压器调压阀。 ( 4)硅烷供气系统的截止阀 S14~S17。 ( 5)氮气清扫系统的截止阀 N N4。 ( 6)配气盘上的硅烷管路截 止阀 S1 S1 S S21,氮气管路截止阀 N N N8,混合气平衡流量调节阀 SC SC2。 ( 7)混合气供气截止阀 SC SC4。 ( 8)供配气控制台上,电磁阀 V V V3 的开关按钮。 ( 9)供配气控制台上硅烷、乙烯的流量控制电源盒。 2.供、配气系统的操作过程: ( 1)开始镀膜前用氮气清扫全部管路系统 1 小时。 ( 2)安装、更换硅烷、乙烯、氮气气瓶时要求在氮气吹扫状态下安装,严禁空气进入管路系统。 ( 3)打开硅烷、乙烯气瓶前,须把氮气放掉,并保证管路系统微正压(< )避免空气进 入。 硅烷、乙烯、氮气经过减压器减压。 ( 4)开始镀膜前先打开截止阀 SC SC4。 ( 5)控制台调整流量显示电源盒使流量到设定值。 ( 6)供气顺序为乙烯、硅烷。 ( 7)配气过程中调整调节阀 SC SC2,使反应器两侧流量平衡,调节原则为一侧调节阀开至最大。 3.供、配气控制台: ( 1)指示灯: a 硅烷高压电磁阀 V1 开指示。 b 硅烷高压电磁阀 V2 开指示。 c 乙烯高压电磁阀 V3 开指示。 d 硅烷低压压力过低指示。 e 乙烯低压压力过低指示。 f 控制台通电指示。 ( 2)操作按钮: a 硅烷高压电磁阀 V1 开。 b 硅烷高压 电磁阀 V1 关。 c 硅烷高压电磁阀 V2 开。 d 硅烷高压电磁阀 V2 关。 e 乙烯高压电磁阀 V3 开。 f 乙烯高压电磁阀 V3 关。 ( 3)流量监控: a 硅烷流量监控:流量控制显示电源盒。 b 乙烯流量监控:流量控制显示电源盒。 c 硅烷流量监控:流量显示变送器。 ( 4)显示仪表: a1硅烷汇流排高压压力显示。 b2硅烷汇流排高压压力显示。 c 乙烯汇流排高压压力显示。 d 硅烷汇流排低压压力显示及报警。 e 乙烯汇流排低压压力显示及报警。 (二) \镀膜机组 镀膜机组由大车、双梁车、行走机构、反应器和升降台组成,镀膜机组设备在 现场安装、调试正常后,设备就位。 1.大车行走由现场按钮盒控制,大车进 /大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