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民族经济发展示范调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及蔬菜种植面积达 万亩,比 20xx 年增 万亩。 四是 大力开展样板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实用科技措施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今年全县共完成各类科技示范样板 23500亩,比上年增 4483 亩,涉及冬农、大春两季的粮食、经济作物及 烟后 作物 等。 十一五期间共举办科技示范 样板 6 万亩,比十五期间多 万亩。 科技示范样板的大面积、高质量举办,使无形的技术推广变成直观的现场,充分展示先进科技的增产增收效应,使农民 “ 看得见、听得明、问得清、学得透 ” ,引导农民自觉应用先进科技,有效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向大面积生产快速转化和推广应用。 五是 全面开展农民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接受科技 、应用科技的能力。 5 年来,累计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 1460 期 70 万人次。 其中:举办 “ 绿证 ” 培训班 820个,培训人数 4 万 人次,颁发 “ 绿证 ” 120xx 份;开展新型农民培训 4个年度,完成农村实用技术 人,已毕业 6400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680 期 万人。 (四)积极争取和整合资金,加大资金投入,是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前发展的关键。 我县财困民穷,自身投入发展能力极其有限,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及省、 市 的政策性资金投入,是我县农业能否持续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县农业部 门积极主动向农业部、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等上级政府部门争取到各种农业发展建设项目 82 个,涉及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农村能源建设、生物资源开发、基本农田建设、 国家糖料基地、 冬季农业开发、新型农民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村容村貌整治、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等各个方面,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 3299 万余元。 通过项目资金的投入建设和实施带动, 7 进一步改善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有力推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群众经济增收,为积极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 我县农业发展 存 在的 问题 及原因 (一)自然灾害频发,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依然突出,农业增产增收难度较大。 我县耕地总量不足且零星破碎,局部地区水资源极度缺乏,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加之每年不断出现的干旱、洪涝、冷冻等自然灾害,给全县粮食增产、农业丰收带来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二)各乡(镇)、各部门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认识不一,重视程度各异,缺乏统一、明确、持久和长远的共识,相关发展政策和扶持措施不完善、不到位,产业发展零星、分散、参差不齐、进展缓慢,如林果、蔬菜产业等。 (三)农业生产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业结构调整难以 取得新突破,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缓慢。 由于我县农业生产上客观存在自然环境劣势,耕地流转和利用规模化程度低,现有的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能力弱,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生产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生产无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 “ 散、乱、杂 ” 的现象尚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外 8 向型农业发展滞后,农业结构调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