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可研报告实施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达,闻名于四方,在本地至今流传有一句谚语, “金道口,银马牧,不如 XX 乡 一晌午 ”反映了昔日的繁华。 XX乡 作为黄河故道改道前的水旱码头,其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也具有鲜明特色, “一步两眼井 ”、 “三山夹一井 ”、 “泰山奶奶庙 ”等历史传说流传至今。 (见 插图1) 近年来, XX 区 XX乡 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坚持工业突破,实施旅游带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型农村,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 XX 乡 ”的总体战略,科学规划,分布实施,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XX 乡 20xx 年荣获 XX 省 生态乡镇、 XX 省 农村 “清洁家园行动 ”先进乡镇、 XX 省 绿化模范乡镇、 XX 市 国土绿化模范乡镇, XX 市 生态建设乡镇等称号。 20xx 年 8 月, XX省 环保厅对 XX乡 拟推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进行公示。 XX 市 XX区 XX乡 历史文化悠久,区位独 特,生态旅游乡镇建设成绩显著,人口集聚规模大,区、乡领导高度重视,同时具备建设美丽乡村的其它各种条件,因此 XX 区 推荐 XX 乡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 项目基本现状 XX 乡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选在乡政府所在地,重点在 XXX 村。 根据《 XX乡村镇布局规划》、《 XX 乡 土地利用规划》、《 XX乡 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 3 将在原村盘内实施。 主要内容为道路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及环境综合整治等。 基本现状如下: 人口 截止 20xx 年底,全乡辖 17 个行政村, 67 个自然村, 153 个村民组 ,总人口39716 人。 XX 乡 集镇 区的人口规模 7749 人,考虑到新型社区建设,集镇区容纳的人口从原来包含南会馆、徐隆店、大王庙三个行政村又增加了石楼、郭刘、汪庄、坡刘,现状人口规模增加到 15779 人。 规划至 2020 年,集镇区人口规模 万人,城镇化率 %。 交通条件 XX 乡 位于豫鲁两省四县区结合部, 105 国道南北纵贯全乡,乡村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早在 20xx 年全乡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 另外,济广高速南北贯通,距最近出口仅一公里,京九铁路在 XX 乡 西部擦肩而过,交通运输部规划“十二五 ”期间建设的水运重点项目--沱浍河航运起 点座落于 XX乡 105国道与民商虞干渠交汇处,为 XX 乡 的经济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生态环境 大气环境: XX 乡 集镇区大气环境质量保持较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xx)二级标准要求。 大气污染源主要集中于集镇区内交通车辆排放的尾气及农副产品深加工。 其主要成分有 H2 S、 SO2 、 CO2 及少量的氮氧化合物。 水环境:规划区内潘刘河和水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废水。 声环境:噪声污染主要来自集镇区交通车辆,其余大部分地区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xx)中 2 类的标准要求(昼间 60 dB(A)、夜间 50 dB(A))。 项目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镇区及农村生活固体废弃物、少量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农业固体废弃物等。 其中,生活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居民生活垃圾、医院垃圾、商业垃圾、建筑垃圾等。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 等有关规定,作好危险废物的申报登记、处置和管理。 XX 乡 严格按照 XX省 环保厅印发的《省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精神的要求,于 20xx 年顺利通过省环保厅验收,被评为 XX 省 生态乡镇。 XX 乡 成立了专业化卫生保洁队伍,按照 “户分类 、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 ”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进行生活垃圾处理。 利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成了一座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经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通过处理达标后排入潘刘河。 全乡积极号召全民植树造林,形成了沟河两侧、房前屋后、村庄周围和田间防护林的村庄绿化格局,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无滥砍滥伐现象,森林覆盖率高。 目前, XX 乡 被 XX 省 环保厅向环保部推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并已进行公示。 (见 省生态乡镇证明材料、 国家级生态乡镇公示材料) 经济与产业结构 XX 乡 总面积 52 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 43000 亩,林地面积 4800 亩,水域面积 15600 亩,主要盛产小麦、玉米、红薯 、花生、棉花、黄花菜等,另外畜牧养殖业也十分发达。 XXX 村 利用土地流转建立了规模大、专业化、标准化的瑞祥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xx 年 10 月 17 日新闻联播就此做了专题报道 (见 插图 2)。 截止 20xx 年,全乡小麦总产量 万吨、玉米 万吨、花生 万吨。 20xx 年,全乡生产总值 亿元。 产业现状分布: XX 乡 第一产业主要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养殖业等 产业;第二产业主要发展机械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第三产业主要发展旅游及运输产业。 ( 1)项目域农业发展 项目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体,加快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园艺农业,加强种植农产品的生产优势,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同时结合农村建设用地的合理归并,对老宅基、废弃地进行复垦,使农田更加规整,以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 ( 2)项目域工业发展 项目域工业的发展较慢,主要为农副产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下一步工业将逐步集中到规划工业集中区内部,达到产业集聚的目的,村级个体私营企业逐步集中发展,保护项目域环境,发挥工业经济的规模效益。 5 ( 3)第三产业发展 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乡村旅游及运输业。 下一步将大力创办文化旅游、小商品、农副产品、建筑建材、运输业等专业市场,积极培育生态农业,以多种商贸服务为补充的第三产业,同时大力加强对商贸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商业网点的布局。 文化与民俗 XX 乡 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有很多的传说典故,不仅有华佗行医,李自成拜伊尹、雍正休憩、刘墉赏景等佳话,还有冬至吃饺子、月老、月吉爷等秩事。 相传雍正皇帝经过 XX 乡 ,看到两岸景色非常高兴,便站在大 堤上休息,一览黄河风光,钦名此处为 “御景园 ”。 清朝宰相刘墉经此,在黄河陡转之处,下船站在石阶上,感叹人生陡转,清淡如水,戏水赏景三天,体味人间风情。 据《 XX 县志》记载: “金大定年间(公元 1128 年),黄河经此,刘氏建村,名刘家口,亦称 XX 乡。 ”XX 乡 地处豫鲁咽喉,自刘氏建村后逐渐形成以水运为主的水旱码头。 主要进行粮食、丝绸等交易,名吃、白酒、药铺著名。 水旱码头货场林立,十三家酒家,三十六家坊子,纵横八条街,八十一市井,商贾云集,经济发达。 久负盛名的 XX 乡 坊子(即粮行)吸引了两省四县的粮商来此洽谈交易,生意 十分兴隆。 XX 乡 集镇贸易早在清朝已形成规模,闻名于四方,在本地民间至今流传着 “金道口,银马牧,不如 XX 乡 一晌午 ”的谚语,反映了 XX 乡 古代商贸的繁荣。 XX 乡 作为黄河故道改道前的水旱码头,其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也具有鲜明特色,正在建设之中的 XX 乡 古镇景点,风格为明清时期仿古建筑,房屋是青砖灰瓦;统一匾牌,黑底金字,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正在积极建设之中,工程完工后将逐步恢复到明清时代的风格。 (见 插图 3) 20xx 年 XX 乡 全乡 17 个行政村都组建了腰鼓队、文艺队,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被 XX 市 政府授予 “文化先进乡镇 ”荣誉称号。 公共服务 XX 区 XX乡 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区内各村全部通了柏油路,全乡基本实现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公路。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 6 类别 项 目 位 置 备注 行政 管理 乡行政服务中心 105国道与龙潭大道东北角 教 育 机 构 徐隆店幼儿园 龙潭大道与幸福路交叉口东北角 新建 12班 规划幼儿园一 香港路与幸福路交叉口东南角 新建 6班 规划幼儿园二 龙潭大道与潘刘路交叉口东北角 新建 6班 XX乡 第一中心小学 南环路与民乐路交叉口西北角 扩建 24班 大王庙小学 幸福路与腾飞路交叉口西北角 新建 12班 规划小学 工商大道与潘刘河交叉口西南角 新建 24班 XX乡 一中 龙潭大道与潘刘路交叉口东南角 扩建 24班 医疗 保健 卫生院 龙潭大道与潘刘路交叉口西北角 95床 敬老院 龙潭大道与府东路交叉口西南角 120床 文体 科技 文化体育中心 工商大道与会馆路交叉口西南角 占地 10 亩 商业服务 明清古镇商业街 105 国道与龙潭大道交叉口西南角 商业市场 105 国道与龙潭大道交叉口东南角 集贸市场 规划集贸市场 105 国道与龙潭大道交叉口西北角 日用百货、农副产品市场 近几年,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 120 万元在会馆二路东头新建了污水处理厂,解决了居民生产、生活废水处理问题。 整合教育专项资金 260 万元在 XX 乡 工商大道西侧附近建设 XX乡 寄宿式中心小学一座(资金已落实)。 项目规划 本项目的实施,一是结合 XX 区 XX乡 实际,主要在乡政府所在地进行道路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潘刘河的综合整治、公厕建设等。 二是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对全乡各 村组进行环境综合整治,使美丽乡村活动覆盖全乡,从而带动全乡发展。 XX 市 XX 区 XX乡 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在充分发挥 XX乡 自身历史文化优势和生态环境优美的基础上,打造成为我省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 7 业特色最鲜明、公共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地区之一,探索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的 “XX 乡 模式 ”。 力争把 XX 市 XX区 XX 乡 打造成为全省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建设的典范。 建设内容 根据本乡实际,计划以下建设项目: (一)道路建设: 工商大道:长 650 米,宽 20 米,面积 9100 平方米,另人行道 3900 平方米; 会馆路:长 1050 米,宽 8 米,面积 8400 平方米; 一中西路:长 360 米,宽 20 米,面积 5040 平方米,另人行道 2160 平方米; 龙潭大道:长 1200 米,宽 10 米,面积 120xx 平方米; 大王庙路:长 800 米,宽 10 米,面积 8000 平方米。 配套建设下水道: 6280 米,路灯 205 个(单价 3000 元 /个)。 道路规划一览表 序号 路段 名称 等级 走向 起讫点 长度 (米 ) 宽度 (米 ) 道路 功能 1 工商大道 主 干路 南北向 会馆路 —105 国道 650 20 交通 2 会馆路 主干路 东西向 105国道 —碧霞宫 —大王庙路 1050 8 交通 3 一中西路 主干路 东西向 105 国道 —一中西门 360 20 交通 4 龙潭大道 主干路 东西向 碧霞宫 —中心校 1200 10 交通 5 大王庙路 干路 东西向 105国道 —大王庙村委会—会馆路 800 10 交通 详见《 XX 市 XX 区 XX乡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道路工程设计文件》(电子版)。 (二)社区服务中心(含文化广场)建设 建设地点在 XX 乡 会馆路与工商大道交 叉口附近,占地面积约 10 亩,加大 8 设施配套力度,将其建成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主体文化公园。 主要建设内容:三层框架结构的社区服务中心一座(一层为 13 间、二层为9 间、顶层为 5 间),建筑面积 27**8=756 平方米(每间房屋为 *8 米规格);广场道路硬化面积约 3300 平方米;绿化面积 1500 平方米;配套健身器材若干套。 (见 社区服务中心效果图) (三)潘刘河清淤治理及绿化建设(含两座桥) 主要建设内容:河流清淤长度 20xx 米;护坡三段 900 米计 2100 立方米;河流两侧绿化面积 4000 平方米,绿化树种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常青树比例不低于 60%,以建设小型绿地为主;建设两座桥,一座 12X15 米(龙潭大道与潘刘河交汇处)、一座 12X20 米(工商大道与潘刘河交汇处)。 (见 潘刘河护坡图) (四)新建公厕 3 处 公共厕所规划一览表 位 置 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1 工商大道与会馆路交叉口西南角 100 60 2 一中西路与府东路交叉口东北角 100 60 3 105国道与香港路交叉口东南角 100 60 拟建公厕每处占地面 积 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60 平方米。 (五)新建村卫生室一座 在 XX 乡 会馆路与工商大道交叉口附近新建村卫生室一座,占地面积 200 平方米,规格为两层十间 米 X8 米计 280 平方米。 (六) 投入 200 万元建小型垃圾中转站一座(含附属设备、设施)。 (见 垃圾中转站效果图) (七)整合专项资金建设(污水厂、寄宿式小学) 近几年,。xx乡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可研报告实施方案(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