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描述的地质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㈣ 井壁取心 利用测井电缆将取心器下到井筒中,按岩石电性特征定位、自下而上地从井壁取出岩心的方法,称为井壁取心。 目的:补充证实地层岩性、含油性、物性、电性之间的关系;满足地质方法的特殊要求;对岩心、岩屑录井的补充。 ⑴ 井壁取心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⑵井壁取心速度快、时效高、成本低。 ⑶井壁取心的岩心利用率高达 90%,而且可以补取。 ⑴岩心体积小,代表性差。 ⑵井壁岩层大多被污染,判别油气显示受到影响。 ⑶取心收获率较低(平均约为 75%~80%),而且岩心归位仍有。 ㈤ 岩心录井资料应用 1. 考察古生物特征; 2. 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 3. 研究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的关系,以及与电性的关系 4. 掌握生油特征及其他地化特征; 5. 观察岩性、沉积结构与构造、判断沉积环境; 6. 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倾角、接触关系、断层位置等; 7. 检查开发效果,了解开发中所必须的资料数据。 三.钻时录井 钻时: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时间。 1. 钻时录井的方法和钻时曲线的绘制 钻时曲线的绘制如图所示。 深度比例尺一般采用 1: 500,为方便解释,常在曲线的相应位置用文字或符号标注出换钻头、接单根、起下钻、跳钻、憋钻、溜钻、卡钻等内容。 2.影响钻时的因素 ⑴岩石的可钻性 ⑵钻井措施:钻压、转速、排量配合、钻井液性能、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人为因素 3.钻时曲线的应用 ⑴定性判断岩性,解释地层剖面; ⑵在无电测资料或尚未电测的井段,根据钻时曲线结合录井剖面,可以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 ⑶ 对于碳酸盐岩地层,可以判断缝洞发育井段。 四.钻井液录井 (也称泥浆录井) 1.钻井液作用 ⑴润滑与冷却钻头; ⑵将井下钻碎的岩屑携带到地面; ⑶平衡地层压力,防止井喷和井漏; ⑷保护井壁,防止井壁垮塌; ⑸传递动力,带动涡轮钻具钻进。 2. 原理 钻井液在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地层时,其性能将发生变化。 3. 应用 判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层以及特殊岩性地层 五.气测录井 气测录井,就是通过测定随钻井液带出的可燃气体的种类、含量以判断地层含油气情况的一种录井。 气测录井根据仪器不同分为两种: 1. 半自动气测: 是利用各种烃类气体燃烧的温度不同,将甲烷与重烃分开,这种方法只能得到甲烷与重烃或全烃的含量。 2. 色谱气测: 则是利用色谱分析仪将天然气中各种组分进行准确的分析测定。 色谱气测仪是一个连续、自动的分析记录体系。 气测录井方式有两种:随钻气测与循环气测 应用: 记录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 及时发现油气, 预报井喷。 167。 2 物探资料 一 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 ㈠概念 地震勘探 ( Seismic Exploration) :就是人工手段激发地震波 , 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情况 , 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 , 寻找油气藏的技术方法。 根据地震波类型可划分为三类:反射波 、 折射波和透射波 ㈡ 原理 当地震波遇到岩石性质不同的分界面时 , 会产生反射 , 利用公式 式中: T-传播时间; V-地震波传播速度。 TVH  21 V的因素: ⑴ 岩性: 沉积岩: 1500~ 6000m/s; 火成岩: 4500~ 6500m/s; 变质岩: 3500~ 6500m/s。 火成岩 变质岩 沉积岩 ⑵ 密度: 沉积岩密度越大 , V越大 )21)(1()1(V Ep⑶ 构造历史与地质年代 ⑷ 埋藏深度 ⑸ 孔隙度 tf VV 1V1Φ 1Φ 1 ffttfVVVVV)(V因此: φ ↑ , V↓ 时间平均方程: 致密砂岩基质: V=5200m/s 含气砂岩 φ =10%: V=2680m/s 含气砂岩 φ =20%: V=1800m/s ⑹ 流体性质(亮点技术) V液 < V岩 , V气 < V油 < V水 水:密度 1g/cm3,波速 1400 m/s; 油: g/cm3 , 1300 m/s; 气: g/cm3 ,几百 m/s。 因此:当岩石被 油 饱和时,岩石中波的速度就比含水时的速度 低 ;当岩石孔隙中被 气 饱和时,波的速度就比含水时的速度 更低。 2. 速度在地层剖面上一般分布规律 ⑴ 成层性 ⑵ 递增性 ⑶ 方向性 ⑷ 分区性 ㈢ 方法 ⑴ 打井放炮 ⑵ 检波记录 ⑶ 计算机资料处理 ⑷ 地质解释 JM AJM ASe ismi c I mage o f A nti cli neSe ismi c I mage o f A nti cli ne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