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采煤塌陷地综合利用分析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形地貌、交通道路、水利设施、生态环境等均遭到严重 破坏 , 影响了塌陷区及其周围人民群 11 众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的正常发展和 全区 生存环境改善以 及经济发展。 ( 1) 生态环境影响 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逐渐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采煤塌陷地造成地表变形、沉降 ,破坏土壤环境, 改变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动植物生长栖息环境 被 破坏,致使生物种群逐年减少、植被破坏;第二,煤炭加工利用中排放的废气及其扬尘,导致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劣;第三,煤矸石长期大量的堆存、污染形成蓄积性影响,导致地下水系破坏。 这都使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成为难题。 ( 2)经济环境影响 采空塌陷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力水平。 XXXXX 煤 矿淮河以南矿区,平均每开采万吨煤要塌陷土地 hm2。 由于土地塌陷和人口增长, XXXXX 市每农业人口占耕地面积由 1994 年的 3100 m2下降到目前的 640 m2,到 20xx 年底, 全区 塌陷区占 全区 耕地面积的 %,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 XXXXX 采空塌陷区造成种植业经济损失 万元 /年,净损失 837. 02 万元 /年。 XXXXX 矿区塌陷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主要是破坏原有水系,使已建水利工程和设施不能发挥效益,封闭塌陷的水体,削弱了排污能力,水体污染严重,原有大量耕地变成荒芜的水面和沼泽地,一些 旱地生物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采空塌陷对煤炭工业、厂矿企业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来表现的。 一方面矿山企业每年需花费大量的费用来对采煤沉陷进行补偿,企业负担加重,另一方面是土地征地和赔偿的周期较长、 12 各方面的矛盾较多,常常因达不成征、赔偿协议而影响矿山正常开采,严重时使矿山被迫停产或局部停产 ,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的发展,给企业的经济带来一定的困难。 ( 3)社会环境影响 采空塌陷必然对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的安定团结、人民的生活和工作等方面。 这在 XXXXX 矿区也有明显的表现。 增加失业 人员,影响工农关系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一九九 〇 年,XXXXX 矿区近 10 万农民无地可种,预计到 20xx 年底, 全区 将有 15万人失去土地,这么多的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失去谋生的手段,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影响经济,危及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并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采空引起的地表移动,其方向多变,速度不均,引起工程建筑物破坏程度不同。 据有关资料统计, XXXXXXXXXX 矿业集团因采空导致房屋损害的搬迁户数约为 9100 户,近 67612 m2,公有建筑物将受到损害,不得不移地重建。 开采沉陷使得国铁支线路基累计沉陷量最大达 m 之多。 开采沉陷对淮河堤坝的损害十分严重。 由于多煤层高强度开采,堤坝最大沉陷量将达 13 m 之多。 原有部分堤坝沉陷在淮河常年水位线以下,堤坝内外两侧的水头之差最大达 15 m 左右,因此,必须对原有堤坝加高加宽才能起到防洪作用。 另外, 在XXXXX 矿区,采空塌陷对管线的影响比对铁路、公路的影响相对较轻些。 13 增加征地费,加重企业负担,引起矿群关系的恶化。 矿群关系恶化主要表现在 :失去耕地而靠征地费生活的农民,当征地费吃光花净时,一来无田,二来无就业门路,生产生活问题给地方政府造成了压力。 许多无事可做的农民只能靠矿吃矿 ,利用各种理由和借口要矿山帮助、赞助,有的直接卡要,严重影响矿山生产和社会的安定。 今后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 XXXXX 市的塌陷区面积还将继续扩大,预计 2020 年 全区 塌陷区面积超过 23000 hm2,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失衡、经济乏力及一系列社会问题将要更加严重。 ( 4)给土地管理带来的影响 XXXXX 大量采煤塌陷地的存在,不仅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也给 XXXXX 日常土地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首先,耕地保护难度加大。 采煤塌陷范围内基本没办法安排基本农田,使得耕地保护难度加大,直接影响到耕 地保护目标的实现。 其次,农村居民点搬迁难度大。 在村庄搬迁补偿标准的商定上,很难做到使煤炭企业和待搬迁村庄村民双方都非常满意;不同地区村庄村民的生活习俗不同,村庄迁并过程中,不同民俗的相互接受和融合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再次,复垦难度大。 必须选择切实可行的复垦技术,才能使土地复垦达到预期的目的,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复垦后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均很低。 第四,城乡用地需求矛盾加大。 煤炭城市的特点决定了 XXXXX 市城镇用地需求量比一般城市大得多。 然而,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给 XXXXX 市的建设用地约 14 束性指标 ,使得 XXXXX 市城市建设和发展只有向农村 索 要建设用地指标,从而加剧了 XXXXX 市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 3 采煤塌陷地综合 整治 概况 采煤塌陷地类型 不同采煤塌陷区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差别较大,根据采煤塌陷区的分布特征和对地面的破坏程度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3 种类型。 ( 1)稳沉塌陷区 稳沉塌陷区指地下煤层已采完或基本采完,地表的变形已基本稳定。 该区主要位于淮河以南的老矿区,特别是已报废矿井和部分老矿井内。 如位于 XXXXX 东部的大通、九龙岗地区,位于西部的谢三矿和孔李矿的浅部部分区域。 这些区域的开采 强度大,累计开采煤层的厚度大,故采后造成地表塌陷深度大,一般塌陷深度均在 10~20 m 之间。 开发复垦难度也较大。 ( 2)基本稳沉塌陷区 基本稳沉塌陷区是浅部开采水平的主要煤层已开采完,地面塌陷深度 4~6 m,第二水平煤层开采一般在 3~4 年以后,这段时间地表基本稳定,如位于淮河以北的 XXXXX 矿区和位于淮河以南西部的部分矿区。 尚未开发利用塌陷地大部分为农民粗放经营及未搬迁的农村居民点。 ( 3)未稳沉塌陷区 未稳沉塌陷区多是煤炭生产的新区,第一水平与第二水平煤层目 15 前正处于采动阶段,地表仍在继续变形塌陷。 如位于淮 河以北的潘三矿、新集二矿、新集三矿、谢桥矿及淮河以南深部开采的老矿等。 这类塌陷区地面的农田水系、道路、桥梁在不断遭受破坏,部分民房墙基下陷、倾斜,形成危房。 区内的大部分塌陷区农田仍用于耕作,但耕作粗放,易受雨涝影响,土地收益低。 部分沉陷低洼地区被用作水生作物种植或养殖。 塌陷地 综合整治 成果与存在问题 主要成果 “十一五 ”以来,我区按照省市要求,成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 “区指导、镇负责、村为主、民监督 ”的工作 思路,坚持调度通报制度,充分发挥五个作用(区主导协调作用、矿支持配合作用、镇主体作用、村主人翁作用、村民代表监督作用),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同心共建,合力推动,创新方法,攻坚克难,采煤沉陷区村庄搬迁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安全平稳,成效明显。 积极推进范圩新村(建筑面积 万 m2,安置 1488 户)、望北小区(建筑面积 万 m2,安置 2456 户)、新家园小区(建筑面积 35 万 m2,安置5800 户)、周郢新村(建筑面积 万 m2,安置 376 户)和永青新村(建筑面积 万 m2,安置 588 户,其中回民 141 户) 等 5 个沉陷治理项目,总建筑面积 78 万平方公里,可安置 10600 余户,截止今年范圩新村已投入使用,望北小区、新家园小区、周郢新村已完成主体工程;永青新村一、二期工程 34 栋 192 户已基本完工,三期、四期工程可望年底前开工。 同时, 20xx 年梨树园新村和陶圩前后台新 16 村已确址、立项已报批、搬迁工作方案已制订,人口核查正在有序进行,征地、规划、建设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预计年底前开工建设,20xx 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在扎实推进采煤沉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新路子, “鑫森模式 ”悄然涌 现。 20xx 年,望峰岗镇鑫森商贸公司投资 2500 多万元,对望峰岗镇境内的沉陷区进行回填,大规模平整废弃地,与市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合作,建成了皖西北最大的再生资源集散中心,一期占地 50 亩,年加工废旧物资 20 万吨,产值 亿元。 同时,占地 150 亩的物流园区也渐具规模,随着一排排轻钢、板材结构的大型仓库拨地而起,仓储面积达 万平方米。 蒙牛、伊利、可口可乐、康师傅等企业相继入园, 50 多家企业加盟仓储,仓储品种达到 128 类,年物流总额超过 100 亿元,形成了辐射5 市 7 县,半径 100 公里的 “物流圈 ”,直接带动了近千名 就业岗位,一跃成为 XXXXX 市最大的物流集散地。 “鑫森模式的典型意义,在于探索出一条对非稳沉区利用的新路 ”,市沉治办主任胡东辉说, XXXXX 矿区属于多煤层开采,造成稳沉期长,一般在 2030 年,长的可达 50 年。 土地持续沉陷,为利用带来困难。 鑫森物流园均是轻钢结构的板房,易拆易建,适于非稳沉区,让荒地生 “金 ”,就是好模式。 存在问题 尽管 XXXXX 采煤塌陷地开发起步较早,而且在 “十 一 五 ”期间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由于采煤塌陷是一个动态过程,破坏形态各具特征导致复垦开发难度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支撑,这就决定了塌陷地的开发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7 ( 1)开发利用缺乏科学论证以及技术手段落后造成经济效益低 土地塌陷破坏了地表形态,也必然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向,塌陷区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少数治理项目可行性缺少充分的科学论证,大部分塌陷区的利用基本上是根据塌陷区形成的自然状况进行简单的粗放耕作,经济效益比较低 , 加之塌陷后地表的变化,原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已遭破坏开发利用所需的初始投入资金较大,往往一家一户难以办到,农民开发利用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如在深积水区必须进行水产养殖 , 当地群众 则习惯了原有生产方式,以粮食种植为主,而在养殖、特种种植等方面的生产水平跟不上,技术水平低,生产设施落后,使现有土地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低,群众开发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在 全区 采煤塌陷地的开发利用必须加大技术投入,加强科学实验,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保证开发工作的顺利实施。 ( 2)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可操作性差,没有制约机制 采煤塌陷地的 综合整治 ,属于土地复垦范畴。 关于土地复垦问题,1988 年 11 月 8 日国务院发布了《土地复垦规定》,明确规定由于开发生产资源引起的地表塌陷破坏的土地,必须进行土地复垦,即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 , 并规定实行 “谁破坏谁复垦 ”的原则。 但缺乏具体复垦活动中的责、权、利及其相关的规定,没有建立起一套约束机制,形成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的局面。 土地复垦利国利民,要用科学合理的政策来调动地方政府、企业、农民各方面的积极性, 综合整治 复垦塌陷土地。 目前 XXXXX 市塌陷区开发治理后的土地使用权和受益权,没有明确的地方配套政策。 承包责任制不落 18 实,开发的投入机制未形成。 ( 3)塌陷区的开发治理缺乏资金投入,资金渠道不畅 根据国际经验,污染治理投入与生产总值之比为 1%一 %时,可以控制污 染。 当比值为 2%一 3%时,可以逐步改善环境状况。 据估算,复垦每公顷废弃土地需要投入资金 万元,根据复垦潜力和计划待复垦废弃土地的面积测算, 全区 共需投资 22770 万元。 由此可见,矿区环境治理工程浩大,投资巨额,周期长,没有专项资金和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是不行的。 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根据《土地复垦规定》中 “谁破坏谁复垦 ”的原则,煤矿企业应承担采煤塌陷地复垦的义务,土地复垦费应从企业更新改造资金和生产发展基金中列支。 但根据现在的财务制度规定,矿区没有这项成本开支的规定,更没有资金来源。 复垦资金应从耕地占用税中划 拨,但税又都交给了地方政府。 实际上,煤矿企业由于受到煤炭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很难对土地复垦投 入 大量的资金。 农民没有复垦资金,矿区没有复垦权力,所以这是很难操作的。 由于没有筹资依据,缺乏资金投入,一些成熟的土地复垦开发项目无法施工,不能尽早取得效益,资金欠缺从而成为综合开发的瓶颈。 在目前的情况下,急需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 ( 4)新增塌陷地面积不断增加 XXXXX 市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与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不可避免的造成原有塌陷地开发未完成的同时,新增塌陷地又不断出现,新增塌陷地均在现有塌陷区的周围,形成了更大面积的 塌陷区域。 据预测今后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我市的塌陷区面积还将继续扩大,预计 19 2020 年 全区 塌陷区面积超过 23000 hm2。 可见, 全区 塌陷地 综合整治工作还很艰巨。 ( 5) 村庄搬迁安置难 新村征地拆迁难,【 20xx】 70 号文件明显低于淮府【 20xx】 95 号文件标准,被征地拆迁群众很难接受,矛盾较突出,今后安置补偿工作难度更大。 ( 6) 新村选址难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和采煤沉陷面积扩大,兼顾被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我区已经面临无地可安置的窘境。 以望峰岗镇为例,新村建设无址可选。 ( 7) 新村建设难 新村建设涉及规划审 批、土地权属确认、地矿关系协调、多方利益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一个环节出现停滞,都将影响整体工作,造成新村建设过程漫长。 4 采煤塌陷地综合 整治 的必要性及 利害因素 分析 采煤塌陷地综合 整治 必要性 采煤塌。xxx采煤塌陷地综合利用分析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