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sbr工艺调试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但是,边沟断面 1和边沟断面 11的流速具有特殊性。 由图 9可见,两处皆位于氧化沟水流转弯以后的回流区,故纵向流速较小。 但是,由于测量结果未能反映作为回流区应该具有的侧向 流速和竖向流速,所 生化调试培训资料 第一部分 生化系统的调试运行 第一节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一、熟悉环境 熟悉现场:工程地点、构筑物及设备位置、操作平台; 熟悉工艺流程:原水 — 合格水路线、各管路路线; 熟悉工艺指标:各单元进出水指标、各单元控制指标; 熟悉操作规程:各设备操作规程、技术操作规程; 二、建立联系通道: 获知协调人员、安装维修人员、电器安装人员、土建施工人员、公司相关负责人等的联系方式、沟通渠道,以便在有问题需要解决时,及时联系到相应负责人,保证调试、运行工作的顺 利进行。 三、编制调试方案、计划: 四、点检工程构筑物、设备: 各构筑物是否达到运行要求,是否清理干净;各设备、阀门、管路等是否达到安装要求,各传动设备是否已达到厂家的润滑要求,管路是否经过吹扫,泵入口是否加装临时过滤网等; 五、设备试运行: 通电试验、运转是否有异响,转向是否正确 六、构筑物沉降试验: 水源的选择,优先选择附近坑塘河湖的微污染水,其次是二次水、井水、自来水,如原水浓度不高,可考虑加入部分原水(不得超过方案营养液浓度)。 充水按照设计要求一般分三次完成,即 1/ 1/ 1/3 充水,每充水 1/3 后,暂停 38 小时,检查液面变动及建构筑物池体的渗漏和耐压情况。 特别注意:设计不受力的双侧均水位隔墙,充水应在二侧同时冲水或交替进水。 已进行充水试验的建构筑物可一次充水至满负荷。 充水试验的另一个作用是按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 充水试压,渐次进水; 七、设备单机试运行: 单机调试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按工艺资料要求,了解单机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和管线连接。 认真消化、阅读单机使用说明书,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要求 ,机座是否固定牢。 凡有运转要求的设备,要用手启动或者盘动,或者用小型机械协助盘动。 无异常时方可点动。 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润滑脂)加至油标指示位置。 了解单机启动方式,如离心式水泵则可带压启动;定容积水泵则应接通安全回路管,开路启动,逐步投入运行;离心式或罗茨风机则应在不带压的条件下进行启动、停机。 点动启动后,应检查电机设备转向,在确认转向正确后方可二次启动。 点动无误后,作 35min 试运转,运转正常后,再作 12h的连续运转,此时要检查设备温升,一般设备工作温度不宜高于 5060℃ ,除说明书有特殊规定者,温升异常时,应检查工作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规定范围的应停止运行,找出原因,消除后方可继续运行。 单机连续运行不少于 2h。 单车运行试验后,应填写运行试车单,签字备查。 泵满负荷水试两小时左右,压力设备按试压要求充水试压 24 小时左右,检查法兰连接处、焊缝处是否渗漏; 八、单元试运行: 目的是检查单元内各设备连动运行情况,并应能保证单元正常工作。 九、联系菌种: 菌种量的确定 好氧:构筑物体积 *500— 1000mg/l 量过少启动速度慢,过多易污泥老化。 选用 菌种的原则 低费用 距离就进、体积小 (尽量采用压缩污泥) 活性好(近似工艺、性状、处理能力) 如果污水处理装置比较小,如 LTIR 集成装置,由于菌种用量小,最好直接选用污泥浓缩池的液态污泥。 十、营养液配比: BOD、 N、 P碳氮磷, 100:5:1,原水性质。 B: N 大于 20 应考虑加氮(常用尿素) B: N 小于 3 应考虑加碳源(常用甲醇、葡萄糖或大粪) 十一、水处理辅料的准备: 有机碳源(甲醇、葡萄糖等)、无机碳源(纯碱、小苏打)、磷(磷酸三钠、磷肥)、消泡剂、硫酸; 十二、检测装置的准备: 溶氧仪、 pH 计、化验仪器、药品 第二节 好氧处理菌种的投加与培养 一、菌种培养时构筑物的选择: 方便加菌种、有曝气装置、有搅拌、方便进原水或营养液 二、菌种的投加方案的确定 根据现场具备的条件综合考虑。 如场地、人工、运输车辆、临时电源、临时泵及管道、水枪、高差、过滤等因素 三、菌种的粉碎 对于压缩污泥应考虑污泥的粉碎问题,应根据现场的条件确定粉碎方法。 粉碎方法选择的顺序为水枪 泵循环 +滤网冲击 曝气、搅拌。 四、菌种活性的恢复 菌种加入后,首先是恢复其活性,由于菌种脱离 其原来的好氧环境往往已有较长时间,因此,菌种运输到现场后应尽快加入培养构筑物,并且加入时,使构筑物处于曝气过程,每批加完后继续曝气,一方面淘汰厌氧菌,另一方面将构筑物内的营养物质消耗,恢复其活性 五、菌种的培养 在活性恢复后即进入培养阶段,目的是使活性污泥尽快生长,以达到一定的数量级。 菌种活性恢复期间,同时自身也有部分增殖。 菌种的培养可单独进行,也可与驯化同步进行,通常是以培养为主,即污泥量增加为主,兼顾驯化。 如原水浓度较高或毒性较强,培养时应以加营养液或生活污水为主;如原水基本无毒性,碳氮比适当,可在培养 阶段以原水为主。 第三节 好氧处理活性污泥的驯化 一、活性污泥驯化应遵循的原则 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精心控制 二、活性污泥驯化的方法与技巧 如果培养期间加入的主要是生活污水,应逐步减少生活污水的加入量,并逐步增加原水的进水量,每次增加的进水量为设计进水量的 5— 10%,每增加一次应稳定 23 个周期或 2 天左右,发现系统内或出水指标上升应继续维持本次进水量,直至出水指标稳定,如出水指标一直上升,应暂停进水,待指标恢复正常后,进水量应稍微减少,或略大于上周期进水量。 以此类推,最终达到系统设计符合。 活性污泥驯化时,也可采用体积负荷法来进行驯化,可根据化验数据、进水指标、系统指标、构筑物体积推算出单位时间的系统污泥负荷,根据体积负荷来确定下个周期的进水量。 下面以 SBR 池为例计算体积负荷。 12 小时一周期,曝 8 推 4. 进水 COD5000mg/L,氨氮 1000mg/L,好氧池体积 1000 方,进水后生化池内COD300mg/L,氨氮 50mg/L,曝气 4小时后,生化池内 COD200mg/L,氨氮 34mg/L。 则系统 COD 体积负荷 =( 300200) /4= 25mg/。 系统氨氮体积负荷 =( 5034) /4= 4mg/。 再计算出本周期 COD 去除总量 =1000 方 * 25mg/* 8=200 公斤; 氨氮去除总量 =1000 方 * 4mg/* 8=32 公斤; 以 COD 计算下周期进水量 =200*1000/5000mg/L=40 方; 以氨氮计算下周期进水量 =32*1000/1000mg/L=32 方; 下周期进水量取 32 方 连续进水的运行方式中,应计算单位时间内系统进入的 COD、氨氮的总量,结合在此期间系统内指标的变化情况计算出体积负荷来确定下周期 进水量。 • 如果化验设施不到位,无法获知 COD、氨氮等数据,可根据溶解氧的变化、风机风量的大小来估算体积负荷。 在这种情况下,进水量的增加更应稳定,避免冒进对系统产生冲击。 • 例如,系统内溶解氧一般控制在 23mg/l,如果系统内溶解氧偏低, 左右,或进水停止后,溶解氧上升缓慢,说明进水量偏大,应适当减少进水量。 如果溶解氧上升较快,说明进水量合理,可再适当增加进水量。 • 如果溶氧仪、化验仪器暂时都没有,可根据污泥负荷来确定进水量,一般污泥 COD 负荷按 公斤 COD/公斤污泥 .天。 三、硝化菌的培养 对于垃圾渗 滤液来讲,硝化菌的培养是重点,相对于异养菌来讲比较难培养,硝化菌的培养过程同时也是污泥的驯化过程。 下面根据影响硝化菌生长的因素来确定硝化菌培养时应控制的指标。 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温度 在生物硝化系统中,硝化细菌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在 5~ 35℃的范围内,硝化菌能进行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 当废水温度低于 15℃时,硝化速率会明显下降,当温度低于 10℃时已启动的硝化系统可以勉强维持,硝化速率只有 30℃时的硝化硝化速率的 25%。 尽管温度的升高,生物活性增大,硝化速率也升高,但温度过高将使硝化菌大量死亡,实际运行中要 求硝化反应温度低于38℃。 所以高氨废水工程的调试应尽量选择气温 15 度以上的季节,如果必须在冬季启动,应尽量选用高氨污水厂的菌种,或有保温、加温措施的系统。 ② pH 值 硝化菌对 pH 值变化非常敏感,最佳 pH 值是 ~ ,在这一最佳 pH 值条件下,硝化速度,硝化菌最大的比值速度可达最大值。 在硝化菌培养时,如果进水 pH 值较高,能够达到 左右最好,如果达不到也不应刻意追求,只要系统内 pH 值不低于 即可,如低于此值,应及时补充碱度,如烧碱、纯碱等。 ③溶解氧 氧是硝化反应过程中的电子受体,反应器内溶解氧 高低,必将影响硝化反应得进程。 在活性污泥法系统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溶解氧应该控制在 ~ 内,低于。 当前,有许多学者认为在低 DO( )下可出现 SND 现象。 在 DO> ,溶解氧浓度对硝化过程影响可不予考虑。 但 DO 浓度不宜太高,因为溶解氧过高能够导致有机物分解过快,从而使微生物缺乏营养,活性污泥易于老化,结构松散。 此外溶解氧过高,过量能耗,在经济上也是不适宜的。 ④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污泥龄) 为了使硝化菌群能够在连续流反应器系统存活,微生物 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θ c) N 必须大于自养型硝化菌最小的世代时间(θ c) minN,否则硝化菌的流失率将大于净增率,将使硝化菌从系统中流失殆尽。 一般对(θ c) N 的取值,至少应为硝化菌最小世代时间的 2 倍以上,即安全系数应大于 2。 ⑤重金属及有毒物质 除了重金属外,对硝化反应产生抑制作用的物质还有:高浓度氨氮、高浓度硝酸盐有机物及络合阳离子等。 ⑥ BOD 如果系统内 BOD 较高,系统内的异养菌就会与硝化菌争夺溶解氧,由于异养菌的数量远远大于硝化菌,硝化菌常常在系统内 BOD 较高的情况下得不到一定的溶解氧,而无法生长增 殖。 一般系统内 BOD 高于 20mg/l,就会对硝化菌产生抑制。 如果进水 COD 过高或碳氮比较高,硝化菌的培养就必须通过延时曝气来实现,即系统内 COD 已经合格或处于较低水平时,继续曝气,给予硝化菌足够的生长时间,曝气时,同样要控制好溶解氧,尽量低于 3mg/L,防止污泥加速老化。 ⑦氨氮浓度 在系统氨氮浓度 200mg/L 时硝化菌就会被抑制,因此建议系统内氨氮浓度不高于 150mg/L,在高氨污水处理中,由于进水氨氮浓度高,如果不注意,几个周期下来氨氮浓度就会升高到一定程度,常常在 A 池高于 200mg/L,因此在硝化菌培 养过程中以及正常运行时,应始终维持系统出水氨氮浓度在工艺要求指标以内,保证从调试开始,系统即出合格水 结合以上几种因素,我们在培养硝化菌时,应尽量创造其生长的有利条件,制定出最佳方案。 异常状况及解决措施 一、一级反硝化池氨氮浓度高、硝态氮无 原因 回流泵未开或损坏,无法将一级硝化池的硝态氮带入 A 池,导致一级反硝化池的硝态氮被全部消耗。 同时也无法通过一级硝化池的低浓度氨氮回流水将一级反硝化池的氨氮浓度进行稀释,而氨氮浓度高的原水进水未停,导致氨氮浓度越来越高。 解决办法 启动并加大回流量。 二、硝化池 硝化负荷低,导致氨氮积累 原因 溶解氧偏低 水温低于 15 度 pH 值偏低或碱度低 池内 COD 偏高 解决办法 立即加大曝气量同时减少进水量或暂时停止进水,待氨氮浓度恢复正常再进水。 三、二级反硝化池硝态氮高无浮泥 二级反硝化池硝态氮高且没有补充有机碳源。 解决办。污水处理厂sbr工艺调试方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5 锚筋长度 (m) 7 9 10 9 8 10 B、喷射砼 设计强度: C20 水泥 :砂 :碎石: 8880速凝剂= 1:2:2: (此为重量比 ) 喷射厚度: 100mm C、钢筋网 Ф 8@200179。 200mm(保护层 40177。 10mm) ,坡顶做 宽钢筋砼翻边(做法同自然放坡面)。 土钉墙验算 基坑西侧开挖深度为 ,坡角为 ,设 6 道土钉,计算时考虑地面超载 20kPa
设备均以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技术资料为技术标准。 ( 3)乙方保证项目所供产品均为合同中指定的产品,且包装为原包装。 产品进场时提供供货证明,经甲方验收后进行施工。 五、工程项目建设期限: 合同签定后 七 日内进场施工,整个施工工期 30天。 2020年 9月 20日开工, 2020 年 10月 20日以前乙方 按设计要求完成设备安装调试。 并能投入正常使用。 六、 质量保修 :
管道采用岸上制作、水上 90 米一次沉管的方法施工; 3)制作场地选在防洪大堤坡脚外侧,吹砂成型; 4)利用潮水上涨时将管道浮起,打捞船托运至设计管位; 5)先沉排放口板桩位置,后沉顶管接口位置; 6)驳船抛填管道胸腔、管顶黄砂和块石,赶潮浇筑砼。 管道制作 1)管道制作场地选在防洪大堤坡脚外侧 10 米位置,方向同防洪大堤,吹砂成型长 100m,宽 4m,顶标高 ,摆放枕木垫平。
拌桩内的型钢增强了水泥土搅拌桩的支护承载力,水泥土搅 拌桩又是横向联系形成支护墙体和止水帷幕的主体,该主体并通过坑内钢水平支撑组成空间支护体系,以承担基坑周边墙体外土的水平压力, 完成基坑支护。 水泥土搅拌桩的质量(均匀性,垂直度,强度),型钢与桩身的同心度是构成支护墙体和止水帷幕的关键。 通过施工工艺为上述质量关键提供可行的作业指导。 (五)、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 1)工艺流程
L架押金 200元 /架、 POP架押金 100/架。 • 10元 /张 • ,活动结束后 510个工作日,财务扣除其租赁成本、 500元 /户质量保证金及相关费用,余额返还给合作厂商。 • 8.厂商质量保证金用于处理改厂商的消费者的售后服务,在活动结束后一个月返还。 •。 • 池州市春秋营销文化有限公司 13156627205 • 主办单位:池州星光大道综合商业街 • 协办单位
放入冷冻箱,鞋子放整齐,不可挤压碰撞,以防破损或弄脏鞋子。 温度为 4℃ 5℃ ,时间为 1217 分钟。 出冷冻箱后,鞋面不可有水珠。 23) 拔楦:调整拔楦机帮带高度,使鞋子后套及大底受力均匀,拔楦后后套不可起皱。 24) 放面衬:先检查成品的 SIZE,将相应的面衬平顺塞入鞋内。 鞋头部位必须完全到位,不可偏左 或偏右。 25) 塞纸团:按客人要求执行。 (为使鞋子不变形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