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化学物质的分类和常量计算考点总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醇中含有 C— H键的数目为3NA, 故错。 OH-的数目 ,故错。 , 无法计算 , 错。 D. 与足量 反应 , 共生成 mol , O的化合价由- 1价转变为 0价 , 转移电子 1 mol, 2=, 故正确。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 , 尤其是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 、 化学键问题 、 晶体结构问题 、 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 、 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物质的状态等。 22aON 2HO 2O答案: D 28 29 重要考点 命题规律 质 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近几年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方式主要是在 Ⅱ 卷中配平陌生反应方程式,以及以得失电子守恒为原则在计算题中出现。 30 【 重要考点 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反 应 物 氧化剂 (有氧化性) 还原剂 (有还原性)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还原产物 失电子, 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氧化产物物 同时存在 总数相等 总数相等 同时存在 同时产生 生 成 物 31 【 典型例题 1】 从矿物学资料查得 , 一定条件下自 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CuSO4+FeS2+H2O→Cu2S+FeSO4+H2SO4(未配平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CuSO4是氧化剂, FeS2是还原剂 B.产物中的 SO42- 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C. 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 5 mol FeS2发生反应,有 10 mol电子转移 B 32 解析: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从价态来看 ,Cu元素的价态降低 , S元素的价态既升高又降低 , 所以 CuSO4是氧化剂 , FeS2既是还原剂 , 又是氧化剂 ,A项错误 ; FeS2一部分被氧化成 SO42- , B项正确 ;Cu2S是还原产物 , C项错误 ;方程式配平为 14CuSO4+5FeS2+12H2O = 7Cu2S+5FeSO4+12H2SO4 可知 5 mol FeS2发生反应 , 其中有 3 mol的 S化合价升高 , 有 21 mol电子转移 , D项错误。 答案: B 33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 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 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氧化剂 氧化性 被还原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反应物 表现性质 变化过程 发生反应 得到产物 还原剂 还原性 被氧化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得电子 失电子 化合价 降低 化合价 升高 34 【 变式 1】 亚氨基锂 ( Li2NH )是一种储氢容量高 、 安全性好的固体储氢材料 , 其储氢原理可表示为 Li2NH+ H2 Li2NH2+ LiH。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Li2NH中 N的化合价是- 1 B. 该反应中 H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Li+ 和 H 的离子半径相等 D. 此法储氢和钢瓶储氢的原理相同 解析: A选项中 Li2NH中氮的化合价为- 3; C选项中半径小于 H; D选项钢瓶储氢是物理方法 , 而该方法为化学方法。 答案选 D。 D 35 重要考点 2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规律 (1)电子得失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 , 氧化剂 得电子总数 与还原剂 失电子总数 相等 , 常用于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运用守恒规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方法:氧化剂物质的量 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 化合价的变化值= 还原剂物质的量 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 化合价的变化值 36 (2)表现性质规律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 , 一般化合价处于 最低价态 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 最高价态 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 中间价态 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利用此规律可判断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及还原性 , 但不能判断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的强弱。 37 (3)反应先后规律 同一氧化剂与含多种还原剂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的溶液反应时 , 首先被氧化的是 还原性较强 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多种氧化剂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的溶液反应时 , 首先被还原的是 氧化性较强 的物质。 如:将 Cl2通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NaBr和 NaI的混合液中 , Cl2首 先与 NaI反应;将过量铁粉加入到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Fe3+和 Cu2+的混合溶液中 , Fe首先与 Fe3+ 反应 ; FeBr2中通入 Cl2, Cl2首先氧化 Fe2+。 38 (4)价态变化规律 高价氧化 (性 )低价还原 (性 ), 中间价态两边转。 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价态只能 归中而不能交叉。 本规律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和判断 (如反应 KClO3+6HCl= KCl+3Cl2↑+3H2O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为 Cl2 , 生成 3 mol Cl2电子转移数是 5 mol )。 39 ① 歧化反应规律 同一种物质分子内同一种元素同一价态的原子 (或离子 )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叫歧化反应。 歧化反应化合价的特点是:某元素的中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 向较高和较低的价态 转化。 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 , 常用于判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高低以及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40 ② 价态归中规律 同种元素由不同价态 (高价态和低价态 )转变为 中间价态 的氧化还原反应 , 称之为归中反应 ,也称 “ 反歧化反应 ”。江苏高考化学物质的分类和常量计算考点总结(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3)由元素守恒知 , Mg转化为 MgO, Fe2+最终生成Fe2O3, 质量为 40+ 160=120 g。 答案: (1)Fe2+、 Mg2+ NO Cl、 SO42 (2)3Fe2++NO3+4H+ 3Fe3++NO↑+2H2O (3)120 g 离子推断的突破点是从实验的现象着手 , 特别是现象的唯一性。 从已知的现象得出存在的离子 , 然后从推出的离子之间能否共存 , 再分析 “
ln ,axxx ( Ⅰ )当 a= 2 时,求函数 f( x)的单调增区间; ( Ⅱ )函数 f( x)是否存在极值. 20. ( 13 分)已知椭圆 C: 22221xyab( a> b> 0)的一个焦点是( 1, 0),两个焦点与短轴的一个 端点构成等边三角形. ( Ⅰ )求椭圆 C 的方程; ( Ⅱ )过点 Q( 4, 0)且不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 l 交椭圆 C 于 A、 B
OQ。 试探究点O 到直线 L 的距离是否为定值。 若是,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22.(本小题满分 14分) 已知数列 na 的前 n项和为 nS ,且1 ( 1 )4 , 2 , ( 2 , )2nn nna S n a n n N ( 1)求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 2)设数列 nb 满足: 14b ,且 21 ( 1 ) 2 , (
—— ;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 温度 T1时 ,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 mol PCl5, 反应达到平衡时还剩余 mol PCl5, 其分解率 α1—— 25%;若反应温度由 T1升高到 T2, 平衡时 PCl5分解率为 α2, α2—— α1(填 “ 大于 ” 、“ 小于 ” 或 “ 等于 ” ); 解析: (2)中间产物 PCl3和未完全反应的 Cl2的总能量高于最终产物
2)① 1; ② 3KBrO3+16KI+9H2SO4 ③ 5 mol 配平原则: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 元素间得失电子总数 (或化合价升降总数 )相等。 配平方法: “ 一标 、 二找 、 三定 、 四平 、 五查 ” ,即标好价 , 找变化 , 定总数 , 配系数 , 再检查。 配平步骤: ① 确定氧化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的化合价; ② 用观察法找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值;
学平衡 CO(g)+ 2H2(g) CH3OH(g)正向移动 , 重新达到平衡时 , CO的转化率增大。 500 ℃ 时 , t2时刻向容器中再充入 1 mol CO和 2 mol H2,重新达到平衡时 , CO的转化率 ————(“增大 ” 、 “ 减小 ” 或 “ 不变 ” )。 ② 在容积均为 1 L的 a、 b、 c三个相同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 1 mol CO和 2 mol 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