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考点总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① 1; ② 3KBrO3+16KI+9H2SO4 ③ 5 mol 配平原则: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 元素间得失电子总数 (或化合价升降总数 )相等。 配平方法: “ 一标 、 二找 、 三定 、 四平 、 五查 ” ,即标好价 , 找变化 , 定总数 , 配系数 , 再检查。 配平步骤: ① 确定氧化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的化合价; ② 用观察法找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值; ③ 用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的原则确定化学计量数。 ④ 调整计量数 , 用观察法确定化合价无变化的物质的计量数 , 同时将单线改成等号。 ⑤ 检查核实各元素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是否相等。 对于用离子方程 式表示的氧化还原方程式 , 还必须核对反应前后离子的总电荷数 是否相等。 缺项配平:注意两点:如果是化学反应方程式其缺项一般为:水 、 酸 、 碱。 如果是离子反应方程式其缺项一般为:水 、 H+、 OH。 【 变式 3】 (2020上海卷 )向盛有 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 CCl4后滴加氯水 , CCl4层变成紫色。 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 , 振荡 , CCl4层会逐渐变浅 , 最后变成无色。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并配平 CCl4层由紫色变成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如果化学计量数是 1, 不用填写 ): ____ + 5 + 6 2HIO3+ 10 (2)整个过程中的还原剂是。 (3)把 KI换成 KBr, 则 CCl4层变为 色;继续滴加氯水 ,CCl4层的颜色没有变化。 Cl HIO HBrO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加碘盐中含碘量为 (20 mg~ 50 mg)/kg。 制取加碘盐 (含 KIO3的食盐 )1000kg, 若用 KI与 Cl2反应制 KIO3, 至少需要消耗 Cl2 L(标准状况 , 保留 2位小数 )。 HCl2HO2I 2Cl解析: 此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 氧化剂和还原剂 、 氧化性强弱的判断 、 化学计算知识。 分析反应从开始滴加少许氯水时 , 其将 KI中的 I元素氧化成碘单质;当 CCl4层变紫色后 ,再滴加氯水 , 将碘单质进一步氧化成碘酸。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 , 分析反应中的化合价变化 , I元素的化合价从 0→+ 5, 升高 5价 , Cl元素的化合价从 0→- 1, 降低 1价 , 综合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 , 可配平出: I2+ 5Cl2 + 6H2O 2HIO3+ 10HCl; (2)分析整个过程中化合价升高的都是 I元素 , 还原剂为: KI和I2; (3)KI换成 KBr时 , 得到的是溴单质 , 则其在 CCl4中呈红棕色;继续滴加氯水时 , 颜色不变 , 可知氯水不能将溴单质氧化成HBrO3, 故其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HBrO3Cl2HIO3; 答案: (1)I2+ 5Cl2+ 6H2O 2HIO3+ 10HCl (2)KI和 I2 (3)红棕 ; HBrO3Cl2HIO3 (4)20 g/(127 gmol- 1)] 3 L/mol= L (4)综合写出反应方程式: KI+ 3Cl2+ 3H2O KIO3+ 6HCl,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 按最小值计算时 , 1000kg加碘食盐中含碘 20g, 根据质量守恒 , 可知:换算成碘酸钾的质量为 , 则需要消耗 Cl2 的体积为: [20g/(127gmol -1)] 3 = L。 33 33 34 重要考点 命题规律 因及能量转化形式。 及其应用。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简单计算。 化学反应一方面体现出物质的变化 , 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大小比较 、 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概念 、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 盖斯定律运用均是江苏考试热点。 35 35 1. 燃烧热 (1)概念:在 101kPa时, 1mol物质燃烧生成 稳定的氧化物 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 kJmol1表示。 (2)注意: 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形式。 使用燃烧热的概念时要理解下列要点: ① 规定是在 101kPa压强下测出热量。 书中提供的燃烧热数据都是在 101kPa下测定出来的。 因为压强不同 ,反应热有所不同。 【 重要考点 1】 中和热和燃烧热 36 36 ② 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 1mol(这样才有可比性 )。 因此 , 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 ,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 1, 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 分数。 例如 , C8H18的燃烧热为 5518kJmol1, 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则为 C8H18(l)+ O2(g)= 8CO2(g)+9H2O(l) DH=5518 kJmol1 22537 37 ③ 规定生成物为稳定的氧化物。 例如 ,C→CO H→ H2O (l)、 S→SO2等。 C(s)+ O2(g)= CO(g) DH= kJmol1 C(s)+ O2(g)= CO2(g) DH= kJmol1 C的燃烧热为 mol1。 ④ 叙述燃烧热时 , 用 正值 , 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用 DH表示时取 负值。 例如 , CH4的燃烧热为 kJmol1, 而 DH= mol1。 必须以 1 mol可燃物燃烧为标准。 2138 38 (3)表示的意义:例如 C的燃烧热为 kJmol1, 表示在 101kPa时 , 1 mol C完全燃烧放出 kJ的热量。 2. 中和热 (1)概念:在 稀溶液 中 , 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 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注意: ① 这里的稀溶液一般要求酸溶液中的 c(H+)≤1 mol/L, 碱溶液中的 c(OH)≤1 mol/L。 这是因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相互稀释时 会放出热量。 弱酸或弱碱电离要 吸收 热量 , 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 小于 kJmol1。 39 39 ②。江苏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考点总结(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 温度 T1时 ,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 mol PCl5, 反应达到平衡时还剩余 mol PCl5, 其分解率 α1—— 25%;若反应温度由 T1升高到 T2, 平衡时 PCl5分解率为 α2, α2—— α1(填 “ 大于 ” 、“ 小于 ” 或 “ 等于 ” ); 解析: (2)中间产物 PCl3和未完全反应的 Cl2的总能量高于最终产物
醇中含有 C— H键的数目为3NA, 故错。 OH-的数目 ,故错。 , 无法计算 , 错。 D. 与足量 反应 , 共生成 mol , O的化合价由- 1价转变为 0价 , 转移电子 1 mol, 2=, 故正确。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 , 尤其是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 、 化学键问题 、 晶体结构问题 、 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 、
3)由元素守恒知 , Mg转化为 MgO, Fe2+最终生成Fe2O3, 质量为 40+ 160=120 g。 答案: (1)Fe2+、 Mg2+ NO Cl、 SO42 (2)3Fe2++NO3+4H+ 3Fe3++NO↑+2H2O (3)120 g 离子推断的突破点是从实验的现象着手 , 特别是现象的唯一性。 从已知的现象得出存在的离子 , 然后从推出的离子之间能否共存 , 再分析 “
学平衡 CO(g)+ 2H2(g) CH3OH(g)正向移动 , 重新达到平衡时 , CO的转化率增大。 500 ℃ 时 , t2时刻向容器中再充入 1 mol CO和 2 mol H2,重新达到平衡时 , CO的转化率 ————(“增大 ” 、 “ 减小 ” 或 “ 不变 ” )。 ② 在容积均为 1 L的 a、 b、 c三个相同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 1 mol CO和 2 mol H2,
_ . 14.已知函数 的反函数,若 ,则的值为 15. 在 中, , ,则 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 16.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是 ,数列 的通项公式是 ,令集合, , .将集合 中的元素按从小 到 大 的 顺 序 排 列 构 成 的 数 列 记 为 . 则 数 列 的前 28 项的和.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小题,共 74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
种。 工业上生产 Ca(IO3)2的方法通常有两类: 方法一:氧化剂氧化法。 如:用 KClO3在盐酸存在条件下 , 将碘单质氧化为 HIO3(KClO3被还原为 Cl2),然后加 Ca(OH)2中和制得 Ca(IO3)2。 方法二:电化学氧化法。 用适宜浓度的 KOH溶液溶解工业精碘作为阳极液 (3I2+6KOH 5KI+KIO3+ 3H2O, 用稀 KOH溶液为阴极液 , 电解氧化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