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与水泵站给水泵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分散型控制、集散型控制和分布型控制 2.集散型控制 三级控制 (即就地现场的手动控制、车间自动控制和中央控制室集中控制 )。 第四章 给水泵站  泵站分类与特点  水泵选择  泵站变配电设施及自动测控系统  水泵机组的布置与基础 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 泵站水锤及其防护  泵站噪声及其消除  泵站中的辅助设施  给水泵站的土建要求  深井泵站  给水泵站的工艺设计 167。 水泵机组的布置与基础  纵向排列 (即各机组轴线平行单排并列 ) 适用于如 IS型单级单吸悬管式离心泵。 机组之间各部尺寸要求: (1)水管外壁和墙壁的净距 A: A=最大设备的宽度加 1m,但 A≮ 2m。 (2)水管与水管之间的净距 B: B> 0. 7m (3)水管外壁与配电设备的安全操作距离 C:当为低压配电设备时 C≮ 1. 5m,高压配电设备 C≮ 2m。 (4)水泵外形凸出部分 (基础 )与墙壁的净距 D : D ≮ 1m。 (5)电机外形凸出部分 (基础 )与墙壁的净距 E: E=电机轴长加,但不宜< 3m。 (6)水管外壁与相邻机组的突出部分的净距 F: F≮ (1m)。  横向排列 适用侧向进、出水的水泵,如单级双吸卧式离心泵 Sh型、 SA型水泵 机组之间各部尺寸要求: (1)水泵凸出部分 (基础 )到墙壁的净距 Al: A1=最大设备的宽度加 1m,但 A1≮ 2m。 (2)出水侧水泵基础与墙壁的净距 B1: Bl不宜小于 3m。 (3)进水侧水泵基础与墙壁的净距 Dl : Dl不宜小于 1m。 (4)电机凸出部分与配电设备的净距 C1: C1=电机轴长十。 但是,低压配电设备应 Cl≥1. 5m;高压配电设备 C1≥。 (5)水泵基础之间 (电机与水泵凸出部分 )的净距 E1值与 C1要求相同, E1=C1 (6)为了减小泵房的跨度,也可考虑将吸水阀门设置在泵房外面。  横向双行排列 适用在泵房中机组较多的圆形取水泵站; 这种布置形式两行水泵的转向相反需配置不同转向的轴套止锁装置。  卧式水泵均为块式基础,其尺寸大小一般均按所选水泵安装尺寸所提供的数据确定。 (1)对于小泵: 基础长度 L=底座长度 L1十 ()(m) 基础宽度 B=底座螺孔间距 (在宽度方向上 )b1十 ()(m) 基础高度 H=底座地脚螺钉的长度 l1十 ()(m) (2)对于不带底座的大、中型水泵: 可根据水泵或电动机 (取其宽者 )地脚螺孔的间距加上,基础高度确定方法同上。  : (1)相邻机组的基础之间应有一定宽度的过道 (2) 方便检修 (3)泵站内主要通道宽度应不小于。 (4)辅助泵 (排水泵、真空泵 )通常安置于泵房内的适当地方,尽可能不增大泵房尺寸。 167。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  对吸水管路的要求 (1)不漏气 管材及接逢 (2)不积气 管路安装 (3)不吸气 吸水管进口位置 吸水管在吸水井中的位置 (1)淹没深度 h(不应小于 ,否则应安装隔板 (2)吸水管的进口到井底距离 (不应小于 ) (3)吸水管喇叭口边缘到井壁距离 (4) 吸水喇叭口之间距离 底阀: 水下式 水上式 使用条件:吸水管路水平段有足够的长度 水上式底阀 1吸水管; 2底阀; 3滤罩; 4工作台  例:设水泵安装高度为 4m,底阀距离吸水池中最低水位为。 试计算该水上式底阀正常工作所需的吸水管水平段 l1的长度 (米 )。 吸水管中的设计流速建议数值: 管径小于 250mm时,为 / s; 管径等于或大于 250mm时,为 . 6m/ s。 在吸水管路不长且地形吸水高度不很大的情况下,可采用比上述数值大些的流速,如 — / s。 例如水泵为自灌式工作时,则吸水管中流速就可适当放大  对压水管路的要求 (1)不漏水 (2)方便检修 法兰连接 (3)安全 橡胶接头、止回阀 (4)操作方便 直径 ≥ 400mm,电动阀  止回阀设置: (1)井群给水系统。 (2)输水管路较长,突然停电后,无法立即关闭操作闸阀的送水泵站 (3)吸入式启动的泵站,管道放空后,再抽真空困难。 (4)遥控泵站无法关闸。 (5)多水源、多泵站系统。 (6)管网布置位置高于泵站,如无止回阀时,在管网内可能出现负压。 止回阀安装:水泵与压水闸阀之间 优点:检修时,防止水倒灌 水泵启动时,阀板受力均衡 缺点:压水闸检修时需放空  压水管路的设计流速为 : 管径小于 250mm时,为 1. 5— / s; 管径等于或大于 250mm时,为 — / s; 上述设计流速取值较给水管网设计中的平均流速要大,因为泵站内压水管路不长,流速取大一点,水头损失增加不多,但可减少管子和配件的直径。  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的布置 (1)吸水管 泵站内吸水管一般没有联络管 三台水泵时吸水管路的布置 (2)压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