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讲义四大家鱼及名优特品种养殖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症状:患病初期,可见病鱼体表有暗淡小斑点。 后形成一层蓝灰色粘液,并逐渐布满全身,怡似一层白云。 防治方法:第1天以生石灰化水制成鲜石灰乳全池泼洒,使池水内石灰浓度达25 — 30ppm;第二天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使池水内硫酸铜浓度达0 5ppm,硫酸亚铁浓度达0 2ppm:第3天用氯杀王或优氯净进行全池泼洒,用量按产品说明书。 鲂鱼属于鲤科鱼类头后背部隆起,体呈菱形,腹棱自腹鳍基部至门,头短小 ,属中下层鱼类。 杂食性,而以植物为主 3冬龄性成熟, 56月份产卵。 (1).形态特征 具侧线完全,浅弧形。 背鳍具硬刺 ,后缘光滑,无锯齿。 胸鳍下侧位。 腹鳍起点在背鳍起点前下方,伸达肛门。 尾鳍分叉。 下咽齿 3行。 鳔分 3室。 背部灰黑色,侧面银灰色。 (2).生物学持性 栖息于底质为淤泥或砾石有沉水植物生长的敞水区。 能适应静水和流水的生活环境,冬季则群集于深水区的石缝中越冬,食性杂。 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水生昆虫、软体动物,成鱼以苦草、轮叶黑藻、菹草等水生植物以及软体动物和植物碎屑为食。 (3).龄鱼达性成熟。 最小成熟个体雌鱼体长 420毫米,体重 ;雄鱼休长 368毫米。 体重。 ( 1)鱼种选择: 最好选 +鱼种(生长迅速,体格健壮)。 ( 2)鱼种鉴定注意事项:( 1)若通体银白为正常色, 1520分钟后体色逐渐发暗,这是正常机体反应,不存在质量问题。 ( 2)若出现口腔、眼及眼眶四周,鳞片、鳍、肛门是否有充血、发炎、浮肿等 症 状,则说明鱼种存在异常。 ( 3) 鱼种大小选择:对于水质条件好的养殖者来说 选择8尾/斤或 10尾/斤的鱼种比较经济,而水质条件不太好的养殖者,最好选择 5- 6尾/斤的鱼种。 ( 1)了解池淤状况,认清池淤危害。 ( 2)清淤、消毒、晒池、围堤是水产养殖不可缺少的程序。 减少病虫害,杀灭野杂鱼,加速有机质 分解矿化 等作用是其它方法不能替代的。 ( 3) 良好的水质,是鱼健康养殖的关键。 池塘清整的好,就象夫妻领取了结婚证,散的可能性 仅占 50%。 比喻虽不恰当,但足以说明它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 症状:鳃盖、胸、鳍布满出血点,轻压腹部,肠内有泥。 防治方法:( 1)避免高温天气捕鱼( 2)加强日常水质调控,水深保证 2米以上 症状:鳍末端缺损,腐烂状,严重时缺损处红肿发霉 防治方法:( 1)患病池塘,加注新水,换出老水 ( 2)漂白粉 1ppm全池泼洒,隔天再用。 症状 :鳃粘液多、苍白;口腔、鳃盖、眼、鳍、鳞片充血。 防治方法:( 1)大蒜素、氟派酸、呋喃唑酮以 2: 3:2每千斤饲料加 3斤制成药饵,连喂 3- 4天( 2)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第二部分名优品种 河蟹 牛蛙 虹鳟鱼 鲫鱼 河蟹也叫“螃蟹”或“毛蟹”,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动物,隶属甲壳纲,绒螯蟹属,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身体分 21节,由于头部和胸部各节相互愈合,因此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 头部和胸部结合而成的头胸甲呈方圆形,质地坚硬。 身体前端长着一对眼,侧面具有两对十分坚锐的蟹齿。 ( 1)穴居。 河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 ( 2)杂食性。 河蟹食性很杂,在自然条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质为主。 ( 3)河蟹的蜕皮与生长。 河蟹的生长过程是伴随着幼体蜕皮、仔幼蟹或成螺蜕皮进行的,幼体每蜕一次皮就变态一次,也就分为一期。 从大眼幼体蜕皮变为第一期仔蟹始,以后每蜕皮一次壳它的体长,体重均作一次飞跃式的增加,从每只大眼体 6— 7mg的体重逐渐增至 250g的大蟹,至少需要蜕壳数十次,而每蜕一次壳都是在渡过一次生存大关。 在放蟹苗前 15— 20天,每亩用 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 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 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 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 每天投喂饵料 2— 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 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 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 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 1)池塘条件: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 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 ( 2)水草移植:水草的种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 3)防逃设施: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 4)清塘消毒: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 75公斤。 ( 5) 放苗: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 密度控制在 1500只 /亩以内,规格 120— 150只 /kg的扣蟹。 ( 6)日常管理: :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定时、定质、定点进行投饵。 投饵时应做到动物性、植物性饲料相搭配,如上午喂草料、谷类,下午投喂蚌肉、螺类、蚕蛹等。水产养殖技术讲义四大家鱼及名优特品种养殖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