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农产品物流中心设施规划与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内外物流中心设施规划研究现状 中 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毕业 论文 7 国内研究现状: 20 世纪 80 年代初 期,我国在工业领域引进设施规划与设计技术,并在实践中有所应用。 1990 年开始,我国一些高校设置了工业工程专业,正规培养设施规划与设计人才。 1996 年我国公布了全国性行业规范.以《机械工厂总平面及运输设计规范》作为指导性文件,总结我国国内经验,对总平面布置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前,国内系统掌握并能运用设施规划的学者数量相对较少。 尽管如此,人们对布置问题本身及其求解理论和方法等认识的逐步深入,国内学者逐渐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对设施布置设计问题进行研究。 季江民、徐宗元等在 1997 年提出了不 等面积设施布局的收敛算法。 即“控制收敛”方法,对原有布置进行迭代改进,通过用放大设施数倍的网络块来代替原来的设施进行初始布置,通过循环优化使设施的大小逐渐缩小到际大小而终止。 黄国萍、陈定方在 1999 年对于基于功能的空间布置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三个求解层次:基于功能的空间布置概念设计层、基于功能的布置装配几何建模层和基于功能的数学建模的详细设计层。 姚冠新、刘正刚在 2020 年提出设施布置问题的非线性目标规划模型及其遗传算法,将设施布置问题建模为新的非线性目标规划模型,并采用了一种新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 叶慕静,周根贵在 2020 年将遗传算法应用于系统布置设计中,以系统布置设计的理论综合相互关系与实际综合相互关系之间的误差最小为目标,求解具体的平面布置方案。 由于我国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也处于起始阶段。 国内现有的物流中心以工商企业自有的物流中心居多,而公共型物流中心则相对较少。 与其他国家和 地区的物流中心相比,我国物流中心在运营和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1)没有形成联盟规模 由于发展时间短,国内物流中心大多处于分散状态.多数位于某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沿海城市,为所在城市的企业和个人服 务,而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物流中心网络。 2)设施、设备及技术落后 物流中心的技术应用和设施设备相对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计算机在物流中心的运作和管理中应用的范围较窄,其他先进技术如卫星通讯技术、电子结算、网络信息等应用得较少。 中 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毕业 论文 8 3)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服务范围有限 他们大多数只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少数几项物流服务,采取粗放式经营,物流服务的品质不高,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等方面都需要改进。 国外研究现状 : J. Cgana 1998年 详细阐述了布局问题求解的非线形方法、遗传算法的不足以及模拟退火算法的 优越性。 C. Papahristodouolou1999年 提出设施布置问题的纯二元线性模型,将简单的二元线性模型应用于小型医院设施布置,布置五个功能模块。 这个模型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特点。 T. Dunker2020年 提出设施布置问题的遗传基因进化算法,使用一种新方法编码各部门相对位置,提出改良的突变和交叉算子,并应用于大型设施布置。 I. Castlio2020年 对设施布置嵌入链式算法进行研究,模拟大量点系统的图型模式,节点为各个设施布置点,边为布置点间的链,通过获得最小的系统费用为最佳布置方式。 Kyu. Yeul Leea 2020年 提出具有内墙和通道的多层设施布置问题的改进遗传算法。 通过选择、交叉、倒置、变异等基因操作实现设施布置问题解决方案,其中设施、通道、电梯等相互关系被描述成邻接图,以图论理论中Dijkstra算法计算两设施之间的最短路径和距离。 以下 分别 对较发达地区进行阐述 1)美国物流中心发展现状 走在物流发展前沿的美国,其物流中心可分为三类,即由特大型生产企业独资建立的为企业自身服务的企业物流中心、大型零售企业和商业企业自有的物流中心及为广大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服务的社会化物流中心。 这些物流中心在经营和管理 方面有以下三个共同点。 第一, 优质的物流服务 他们把顾客满意摆在经营指标和工作重心的首位内容,能够保证按要求高质量地完成顾客要求的物流服务。 如大的物流中心的配送精确率一般为 %,运输精确率为 %,按时送到率 为 %,服务质量很高。 第二, 先进的物流服务设施、设备和技术 多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在管理中广泛采用计算机、条形码、激光扫描和网络信息技术,甚至使用卫星通信和射频识别装置来指挥和调度运行的车辆。 第三, 尽量降低物流成本 美国的物流中心合理利用各种机械设备,不一味追求自动化、机械化,以 达到资产的最优配置;采用各种先进技术,以减少交货拖延期和管理人员数量,提高作业能 中 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毕业 论文 9 力,降低物流费用 H1。 2)日本的物流中心 日本的物流中心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大型工商企业自有的物流中心;一类是由某企业投资、小型企业加盟组建的物流中心;还有一类就是接受委托、为其他企业服务的物流中心。 随着商业连锁化经营步伐的加快,对社会化物流服务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发展趋势是自建的物流中心比重在减小,共同享用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物流设施和服务共同化的趋势日益显著。 日本物流中心在运营管理中,实现了较为成熟的计算机管理,建立 了严格的规章制度,配备了比较先进的物流设施,确保了物流服务过程准确和及时,真正体现了优质化服务,起到了降低流通费用,加快流转速度,起到了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3)中国台湾的物流中心发展现状 中国台湾的物流发展受日本影响较大,在 20世纪 80年代从日本引进物流的概念、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的规划运作方式,并结合实际,经过对国外物流经验的 “ 本土化 ”来经营和运作物流业务。 中国台湾的物流 中心 在运营管理中有四个特点。 第一, 追求物流的合理化 在物流中心的选址时,充分考虑物流中心服务范围和服务网络;在设施和设备的利用方面,最 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设备设施,实现低成本运作;对物流中心的作业流程重点设计,实现作业系统合理化。 第二, 追求“本土化”物流 绝大多数物流中心采用平房仓库而不是自动化仓库,但在运作方法和经营理念上却融合发达国家的物流现代化经验,管理和咨询的计算机化程度很高:各物流中心不求千篇一律,而是根据自己的财力规模、土地、成本和物流服务对象等因素灵活应用。 第三, 推进标准化 积极推进物流标准化,通过加强宣传、修正法令、制定完善物流服务办法等 , 使标准 化物流中心较快地发展。 第四,优 质的物流服务 物 流中心的 高品质 比率还不高,且 现有的农产品物流中心的服务效率和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 农产品物流中心概述 中 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毕业 论文 10 农产品物流中心定义 根据物流中心的定义,结合农产品物流中心的主要业务及业务特点。 可将农产品配物流中心理解为从事 农产品 配送( 包括 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用户送货,以 较 高水平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 的 现代化农产品流通设施。 它是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主要功能包括农产品的仓储、倒装、装卸搬运、拣选配货、展示、销售、运送及信息管理。 农产品物流国内外综述 1) 国外农产品物流研究 对农产品物 流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的约翰• F•格鲁威尔, 在 1901 年的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 产业委员会报告》中,他第一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种因素和费用,揭开了认识农产品物流的序幕。 在接下来的 100 多年中,众多专家学者对该领域进行了研究。 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理论基础。 农产品物流作为物流科学的一个分支,是在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 而在结构上又具有明显的交叉性和渗透性。 从物流管理的角度 来看 ,支撑农产品物流学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管理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的相关理论,而从农产品的属性 角度 来看 ,农学、生物学、植物学、化学等理论也成为农产品物流重要的研究基础。 从国外学者近年来的理论依据 来 看,主流的理论基础主要集中在交易成本经济学、不完全契约理论、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方面。 主要研究方法。 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研究,国内外通常采用两类方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当前国外研究偏重于定量研究 , 具体方法有运筹学、线性规划、随机模型技术、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分析法、几何规划技术等 , 如艾勃和科特利用几何规划技术探讨了在不同外部约束下,食品、水果、蔬菜等产品不同的经济订货数量模型;约翰逊应用成本分析方法,研 究了绿色产品的设计过程;卡维纳图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建立了总成本 — 价值二维模型, 强调应该通过减少重复作业、降低物流成本, 来提高农产品物流的经济效益。 主要研究成果。 国外农产品物流管理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进入成熟阶段,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物流管理理论体系。 近年来,国外农产品物流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物流模式、成本控制与管理、供应链与物流联盟等方面。 物流模式 中 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毕业 论文 11 研究方面。 国外众多学者多年来致力于物流模式的研究,并成功应用到实践中,宏观层面上,目前已在发达国家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物流模式: 以日韩为代表的东亚 模式,以法国、德国、荷兰为代表的西欧模式,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北美模式。 微观层面上,针对某些独特地区的区域性物流理论也有很大进展。 在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方面。 物流成本是关系到农产品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农产品的自然属性导致农产品物流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农产品物流在整体控制方面,比起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制造业存在更多的困难。 柯维尔首次讨论了农产品配送的成本,以及影响物流成本产生的因素;斯蒂文认为,物流环节的成本在供应链总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应该通过科学的物流成本控制,提高供应链效率;万斯特指出,物 流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链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良好的物 流信息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物流成本的降低。 在农产品供应链与物流联盟方面。 供应链理论萌芽的早期阶段,多数企业更多关注如何提高经营效率提高收益。 随着企业环境的转变,供应链与物流联盟的理论与思想也日渐成熟,如科伊和范维杰明确提出战略联盟的思想和有关概念;邓乌德等学者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认为由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特殊市场定位以及生产的自然属性,更容易导致生产者和经营者联盟的形成。 2) 国内农产品物流研究 国内农产品物流研究起步较晚,起源于对农产品流通的研究。 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物流理念的深入人心,国内一些学者尝试将现代物流理论引入农产品流通领域,开始关注农村和农产品物流的现状,提出以现代物流理论指导农村物流实践的建议。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上 2020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把物流产业列入十大振兴产业规划,这些政策举措促进了社会各界对农产品物流的关注,也激发了农产品物流理论研究的迅猛进展。 当前,国内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性。 从宏观层面,丁俊发等认为,农产品物流不但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而且涉及农业的现代 化,以及农民的根本利益。 有研究者指出,建立科学的农村物流体系,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从微观层面,研究者们认为,由于农产品的消费观念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和便利性,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改变是适应消费者需要的重要途径。 分析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研究者认为:首先 , 农产品供应链中存在产销之间的技术瓶颈、行政壁垒,而且缺乏标准化体系,这些问题导致农产品物流总成本 中 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毕业 论文 12 长期过高。 其次,物流主体发育不够完善。 农业生产主体(单个农户为主)以无组织的分散状态加入市场,这种状态导致他们往往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自我保 护意识和能力;从农产品物流企业来看,规模小,网络环节薄弱,市场覆盖面狭窄,市场影响力和经济拉动作用低。 第三,物流基础设施差,物流技术水平偏低,农产品物流品质难以保障。 第四,配套政策相对匮乏,种种原因导致政 策扶持雷声大,雨点小, 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借鉴国外发展模式与经验。 研究者们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为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胡振虎等 在 2020 年分析了欧洲、每周和亚洲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经验, 提出中国的借鉴方式;王中军 在 2020。毕业论文-农产品物流中心设施规划与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0 r/min,所以转速比大约为 i=1500/=400。 由于设计的洗瓶机的传动轴是直接和电机通过联轴器相连的,所以要选用立式的电机。 减速电动机的运行条件是正常工作条件(无高温、低温,一般温度,低载荷的工作条件),我们在网上浏览资料,决定选用淘宝网上型号为 NCV40380400SBTG1的立式三相减速电机。 当齿轮减速电机在额定工况下运行时,定子相电压与相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为 cosφN=
ove LTEAdvanced terminal peak rate. Polymer carrier technology to further elaborate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tatus, summarizes and pares the current phase of mainstream technology, and ensure that
XI A namespace is a logical grouping of classes. For example, all the classes that relate to working with the file system are gathered together into the namespace. The namespaces are anized into a
( GB30962020)中 2 类区标准。 水环境: 项目所在区域主要地表水为还乡河 和陡河 ,根据《 2020 年 XX 市环境状况公报》可知 :还乡河全年断流,未进行监测 ; 陡河共设 6 个监测断面:陡河水库西入口、陡河水库中心、钢厂桥、女织寨、稻地和涧河口。 陡河水库两个监测断面为Ⅱ类水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涧河口为Ⅴ类水质 ,达到功能区划要求;其余三个监测断面均为劣Ⅴ类水质
书的基本要求 (三)对验证残留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SOP)作业指导书的基本要求 应尽量提供的参数 1. 判断限 (CCα) 2. 检测能力 (CCβ) 3. 耐用性 4. 稳定性- (溶液和基质 ) 5. 不确定度 (1)特异性- Specificity 基质 : 具有典型性基质空白 在分析物出峰时间段判断基质干扰 (信号,色谱峰,离子流 ) 对于验证基质,应分类别分别验证,例如肌肉、肝脏
9个村民 小 组。 全乡总人口 2270 户 9430人, 全乡以汉 族为主。 枫相 乡地处 武都 区 三省四 县(区)交界处的“金三角”地段,是 武都 区通往 成都 、 重庆 的南大门。 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境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交通条件,一是 省 道 大姚 公路穿乡而过,直达 四川青川 县和 本省文 县与 212国道线接轨;二是 武灌 高速公路距乡政府驻地 2公里,距 枫相集镇新址 7 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