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民勤县3000只肉羊暖棚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养殖业的规模效益。 二、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农民素质的提高,以项目实施为契机,以科技为主导,培养更高水平畜牧科技队伍,走规模化、科学化、产业化发展路子。 三、坚持市场定位的原则。 由于市场羊肉需求旺盛,要适时运用经济杂交后代的杂种优势,加大品种改良的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使商品肉羊生产形成规模。 四、充分发挥养殖企业和销售队伍的作用,建立销售网络。 项目区有较大的畜产品交易市场三个,专业个体贩运队200多人,逐步建立专业市场,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为项目区农户提供稳定的产后销售和市场服务。 逐步创建名牌,采取企业直销、委托商家代销、派住办事处,定点销售等方式组建销售网络。 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快信息收集及反馈,及时准确获得国内外市场信息,及时调整产品方案和经营策略,实现产品网上销售。 市场风险分析 市场风险因素分析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有:产品质量、同行竞争、生产成本过高、技术风险及财务风险。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随着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和环境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羊肉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防止羊肉价格下滑,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规模发展肉羊养殖,以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在抓紧国家扶持政策措施的有利时机,规模养殖要自繁自养,以此减少因流通带来的疫病传播;三是要做到市场供求信息的及时、准确收集,以便及时调整市场战略;四是进一步提高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能繁母羊的存栏总量和自繁自育自养肉羊的市场供应能力。 五是民勤县区位优势明显,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特殊,土壤盐碱化程度高,所产羊肉骨细肉嫩、膻味轻、无污染,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 县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完善,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项目承办单位已有秸秆养畜的运作经验。 本项目变区域、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实施“名牌战略”,创造绿色食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促进民勤秸秆养畜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本项目的实施,产品市场风险较小,再加上有效的管理,前景非常广阔。 第五章 建设方案第五章 建设方案5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1) 养殖基地:项目在原有60只种母羊,2只种公羊的基础上特引进无角陶赛特种公羊5只、小尾寒羊种母羊100只,项目建成后基础母羊达到200只,正常年出栏数达到3000只。 扩建标准化养殖暖棚5座520平方米,占地6000平方米,饲草棚252平方米,饲料库85平方米,兽医配种室10平方米、消毒室10平方米、办公用房95平方米、饲料加工用房50平方米、储粪场576平方米,消毒池15立方米,青贮窖264立方米,储草场560平方米,埋压给排水管网500米、配电线路500米、改造硬化道路1428 m羊道(场)硬化1200平方米,围墙1225平方米及栽植绿化带570平方米等。 并配套供电、供水及防疫设施。 (2)辐射带动农户:可直接带动周边养羊养殖户320户以上,户均饲养基础母羊30只,户均出栏基础羔羊50只;还可带动屠宰加工、饲料加工、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机会。 产品方案项目正常年年出栏肉羊及基础羔羊3400只,其中3000只育肥肉羊, 400只作为商品优质母羔羊出售给周围农户。 年新增出栏育肥羊1500只,商品优质母羔羊220只。 建设规划和布局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甘肃省民勤县西渠镇东胜村,场内地势平坦,占地约34亩,呈长方形,常年风向为西北风。 场区已按功能划分为生产区、隔离区、管理区、饲草料加工及储存区等四个区。 生产区位于场区的北部,由各类羊舍组成;隔离区、管理区、饲草料加工及储存区位于场区的南部,主要由兽医室、办公用房、职工宿舍、库房组成。 场区内运输采用小四轮和手推车运输方式,场区外依托社会运输力量。 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 建设标准《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272001)。 产品标准《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 165491996);《畜禽产品流通卫生操作技术规范》(SB/T 103952005);《畜禽产品消毒规范》(GB 16569-1996); 技术(工艺)方案 技术路线及流程肉用种羊纯种繁育体系建立在肉羊良种繁育中心,进行纯种种羊的繁殖,用于肉羊繁育场种羊的补充,提供冻精,并向规模养殖户提供种羊。 引进公羊品种为无角陶赛特,需引进5只,小尾寒羊种母羊180只。 引进种羊年龄为13岁。 种公羊除进行纯种繁殖外,还担负提供鲜精液进行人工授精的任务。 繁育体系技术路线如下:图51 繁育体系技术路线除此之外,为维持基础母羊的规模羊群,还需进行小尾寒羊的纯种扩繁,以补充每年淘汰的母羊数量。 品种及主要技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本项目技术方案按照良种、良料、良舍、良法、良医“五良”配套技术的要求,采用肉羊配合饲料加工调制技术、标准化的羊舍建造技术、良种肉羊繁殖技术、卫生防疫及保健技术等措施,实行科学饲养管理,达到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农作物秸秆饲用率,发展草食畜,实现畜牧业产业化,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种羊的品种特点及引进本项目拟引进种公羊品种为无角陶赛特,引进种母羊品种为小尾寒羊。 品种简介如下:无角陶赛特羊:是澳、新两国用有角陶赛特与雷兰和考力代公羊杂交再回交选育而成的品种。 为肉用绵羊,该品种羊具有早熟,生长发育快,全年发情和耐热及适应干燥气候等特点。 公、母羊均无角,颈粗短,体躯长,胸宽深,背腰平直,体躯呈圆桶形,四肢粗短,后躯发育良好,全身被毛白色。 成年公羊体重100125公斤,母羊7590公斤。 10 厘米,细度5056 支,剪毛量2535公斤。 胴体品质和产肉性能好,4月龄羔羊胴体2024 公斤,屠宰率50% 以上。 产羔率为130%180%。 我国新疆和内蒙古自治区曾从澳大利亚引入该品种,经过初步改良观察,遗传力强,是发展肉用羔羊的父系品种之一。 小尾寒羊:原产地冀、予、皖北、鲁西南一带,长期繁育形成的混型地方良种羊,具有早熟、多胎特性,是用于杂交生产肉羊的好母本。 最好的羊分布于梁山、运城两县为中心的鲁西南菏泽、济宁和泰安等地。 属短脂尾裘皮型羊,异质粗毛型,适应于温暖半湿润气候区。 小尾寒羊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肉裘兼用型绵羊品种,具有早熟、多胎、多羔、生长快、体格大、产肉多、裘皮好、遗传性稳定和适应性强等优点。 4月龄即可育肥出栏,年出栏率400%以上;6月龄即可配种受胎,年产2胎,胎产26只,有时高达8只;平均产羔率每胎达266%以上,每年达500%以上;体重6月龄可达50千克,,周岁时可达100 千克,成年羊可达130190千克。 在世界羊业品种中小尾寒羊产量高、个头大、效益佳,被国家定为名畜良种,被人们誉为中国“国宝”、世界“超级羊”及“高腿羊”品种。 它吃的是青草和秸秆,献给人类的是“美味”和“美丽”,送给养殖户的是“金子”和“银子”。 它既是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佳项目之一,又是政府扶贫工作的最稳妥工程,也是国家封山退耕、种草养羊、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 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小尾寒羊的养殖,其数量目前已达200万只以上。 经济杂交体系建立本项目利用引进肉用种羊体重大、胴体质量好、早期生长速度快、繁育率高、生物学效率高的特点,与小尾寒羊进行杂交,充分利用小尾寒羊耐粗饲、多胎、适应性强的优点,以弥补个体小、产肉量低、生长慢、饲料报酬低、胴体质量差的缺陷,达到提高产肉量、改善肉质,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杂交特点:无角陶赛特与小尾寒羊生产的F1代公羔用于育肥,母羔用作级进杂交,它吸收了双亲性早熟、四季发情和高产的特性,对维持规模羊群,加大繁殖规模具有优势,可获得大胴体羔羊,充分利用于种羊的优良特性。 图52 繁殖方式 羊群周转在规模化、集约化饲养中,稳定与合理的羊群结构是保持较高生产率的基础,羊群中公、母羊的比例。 适繁母羊、育成羊和羔羊的数量比等,都直接影响着饲养繁殖力的效率及产品输出及饲料等资源的利用率。 据统计,理想的羊群公母比例是1:36,繁殖母羊、育成羊、羔羊比例应为5:3:2,可保持高的生产效率、繁殖率和持续发展后劲。 但是历来良种羊价格高(12000元/只),饲养风险大,从经济角度来讲不划算,而且采用本交方式配种,容易导致某些疾病的传播蔓延,使种公羊失去配种能力,基础母羊失去种用价值,本项目拟采用人工受精技术,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种公羊的利用率,减少种公羊的饲养数量,节约饲养费用和优良种公羊的数量。 肉用羔羊育肥技术集中育肥时间90天,从3月龄羔羊到6月龄直至出栏。 采用舍饲育肥方式。 羔羊育肥出栏活重达到40kg以上,胴体重在20kg以上。 (1)育肥前的准备。 羔羊育肥前首先要对圈舍及内部设施进行消毒处理;要做好饲料的准备工作;要对羔羊进行防疫注射、体内驱虫、体外驱虫及去势处理,做到以上这些后,才可集中进行育肥。 (2)育肥期饲养管理技术。 羔羊育肥与其生长发育同时进行,要求集中育肥期间饲料营养丰富、全面、适口性好,具有全价蛋白质、高能量,同时供给各种必需的矿物质及维生素。 要按羔羊的体重大小、性别、月龄、体质强弱分群育肥。 (3)疾病防治技术在生产中造成疫病发生的原因有四点:由病原侵袭感染造成;由于饲料管理不当引起;由于缺乏严密的消毒隔离而造成疫病传播;由于缺乏某些营养成分而致病。 因此疾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除加强饲料管理外,要建立疾病预防制度,消除传播性疾病的危害。 要强化民勤县畜牧局各工作站的作用,由专职兽医人员负责疾病的防治。 由民勤县畜牧局各工作站对养殖小区进行定期检查、养殖户向工作站报告及与当地乡、村兽医防治联合防治等办法进行。 青贮饲料生产技术羊的饲料包括青绿饲料、粗饲料、谷物饲料、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饲料,重点是对青贮饲料的生产技术。 青绿饲料羊群喜食,但水分高,不易保存,采用青贮窖进行青绿饲料的贮存,可解决非生产季节的饲料问题。 在进行玉米秸秆青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原料必须切短压实,长度以2cm为宜;(2)青贮料水分控制在65%~70%范围内;(3)青贮原料中含糖量不低于3%,也就是要在收割玉米秸秆时,仍要有2/3的茎叶为绿色。 一般青贮时间为30~40天。 青贮窖一般深2~3m,~,长度可按情况而定,窖的四周用坚石、砖、水泥砌成,要求垂直光滑,便于压实。 采用青贮,可解决大量的饲料供应问题,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饲料转化率。 饲养管理对繁殖母羊,要求保持较高的营养水平,以达实现多胎、多产、多壮的目的。 母羊饲养分空怀期、妊娠期和哺乳期三个阶段。 空怀期的饲养 :繁殖母羊空怀期的饲养应引起足够重视,这一阶段的营养状况对母羊的发情、配种、受胎以及以后的胎儿发育都有很大关系。 ,或到茂盛牧草的牧地放牧,据羊群及个体的营养情况,给以适量补饲,保持羊群有较高的营养水平。 妊娠期饲养:妊娠前期(约3个月)因胎儿发育较慢,需要的营养物质少,一般放牧或给予足够的青草,适量补饲即可满足需要。 妊娠后期是胎儿迅速生长之际,初生重的90%是在母羊妊娠后期增加的。 这一阶段若营养不足,羔羊初生重小,抵抗力弱,极易死亡。 且因膘情不好,到哺乳阶段没做好泌乳的准备而缺奶。 因此,此时应加强补饲,除放牧外,每只羊每天需补饲精料450克,,食盐和骨粉15克。 给怀孕母羊的必须是优质草料,要注意保胎。 发霉、腐败、变质、冰冻的饲料都不能饲喂,不饮温度很低的水。 管理上要特别精心,出牧、归牧、饮水、补饲都要有序慢稳,防止拥挤、滑跌,严防跳崖、跳沟,以防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应尽可能选平坦的牧地放牧。 特别应注意,不要无故拽捉、惊扰羊群,及时阻止羊间角斗,以防造成流产。 母羊妊娠后期,腹闻下垂,乳房肿大,阴门肿大,排尿频繁,举动不安,时起时卧,不停地回头望腹,发出鸣叫等,大消毒,修好门窗,堵好风洞,备足褥草等,通知有关人员要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 日常防疫制度1)定期消毒:定期消毒,可杀灭环境中的细菌、病毒,减少寄生虫,预防疾病的发生。 首先大门口设立消毒池,经常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其次在正常情况下每周消毒1次,疫病发生时每周消毒3次。 可用生石灰、烧碱、有机氯制剂、络合碘、季铵盐类等消毒药,对不同场所进行消毒。 具体消毒程序:清除场内各种污物,用清水把场内冲洗干净,再用消毒药喷洒消毒以保证消毒质量。 2)寄生虫控制:药物选择按NY 5030规定执行,寄生虫是危害养羊业的重要疾病。 寄生虫主要有螨虫、绦虫、胃肠道线虫、肝片吸虫等。 定期进行驱虫,一般每季度进行1次,最好是丙硫苯咪唑和伊维菌素同时使用。 具体用法:羊每公斤体重内服丙硫苯咪唑15毫克,%,这样联合用药对上述寄生虫都有较好的驱杀作用。 3)检疫监测:要定期对结核病、布氏杆菌病进行检疫监测,至少是1年1次。 及时发现阳性羊并进行扑杀处理,这是保障羊群健康和畜产品安全的需要。 4)预防接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使用疫(菌)苗对羊群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是提高羊群对相应疫病的抵抗力、预防疫病发生的关键。 主要应做好羊痘、羊魏氏梭菌病、羊口蹄疫等的免疫接种工作,并及时进行补防。 5) 卫生制度: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淋浴消毒,更换衣鞋。 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动物疾病;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配种工作;非生产人员一般不允许进入生产区。 特殊情况下,非生产人员需经淋浴消毒,更换防护服后方可入场,并遵守场内的一切防疫制度。 定期对羊舍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消毒程序和消毒药物的使用等按NY/T 5033的规定执行。 坚持自养自繁的原则;必须引进羊种时,在引进前应调查产地是否为非疫区,并有产地检疫证明;在装运及运输过程中没有接触过其他偶蹄动物,运输车辆应做过彻底清洗消毒;引入后至少隔离饲养30d,在此期间进行观察、检疫,确认为健康者方可合群饲养。 废弃物处理与污染防治养殖小区废弃物处理应符合国家《畜禽养殖污染物防治技术规范》,污染物排放应达到《畜禽场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要求:并符合国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