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疫学植物检疫性细菌病害(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g 甘油 30ml 制霉菌素 200mg/ml 牛胆酸钠 3g 氯化钠 15g 1%水溶性黑色素 20ml 琼脂 17g 蒸馏水 1000ml 30℃ 下培养 7d,对光观察,菌落中心呈黑色,边缘透明,菌落圆形,表面光滑,呈粘状。 将分离的细菌接种在玉米苗上,验证是否发病。 :用专化性噬菌体,如 ZP ZP82等检验。 5 .血清学检验:用酶联免疫法等检验。 检疫和防治 : ( 1)微波炉 70℃ 处理 10min,效果很好。 ( 2)环氧乙烷熏蒸: ( 3)恒温处理: 50℃ 下处理 4d,消灭种子内部细菌效果显著,不影响发芽。 ( 4)抗菌素温浸法: : : 柑橘黄龙病 Citrus Yellow shoot • 分布: 1939年在中国广东发现该病,现已扩展到亚洲和非洲 37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主要发生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浙江、湖南、江西等省。 • 寄主: 主要是柑橘属、金柑属和枳属。 草本植物有长春花。 • 危害: 是柑橘的毁灭性病害,感病的柑桔品种得病后可在 3- 5年内丧失结果能力,甚至枯死。 • 症状: 典型症状是在浓绿的树冠中出现 1-2条或多条的发黄枝梢,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整张叶片均匀黄化 ,另一种是叶片呈黄绿相间的斑驳状。 共同特点是叶质硬化、无光泽,但在黄梢下部的老叶仍呈正常绿色。 病果小,果皮光滑,畸形,无光泽,味酸,果皮着色时黄绿不均匀或在果蒂附近变橙红色,而其余部份仍为青绿色的青果 • 病原 Liberobacter asiaticum (亚洲)、 Liberobacter africanum(非洲) 分类地位:原核生物界 (Procaryoces),薄壁菌门 (Gracilicutes),韧皮部杆菌属 Liberobacter 英文名称: Citrus Huanglongbing; Citrus Yellow shoot; Citrus greening • 未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分离获得纯培养,在电镜下为椭圆形或短杆状的细菌,大小为 30- 600 500-1400m,细胞壁厚度为 25- 30 m。 革兰氏染色阴性,对四环素及青霉素敏感。 根据其对热的反应和传病木虱的不同,分为两个株系:在亚洲,其发病的最适温度为 27- 32℃ ,传播介体为亚洲木虱( Diaphorina citri), 病原为柑桔黄龙病原亚洲株系 ( L. asiaticum); 在非洲,其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0- 24℃ ,传播介体为非洲木虱 ( Trioza aryteae) 病原为柑橘黄龙病非洲株系( L. africanum)。 可以通过嫁接及菟丝子传播,但不能通过汁液和土壤传播。 • 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是来自病区调运的苗木、接穗;大田主要依靠柑橘木虱进行传播,在亚洲是 亚洲木虱,在非洲是 非洲木虱。 • 发生条件:亚洲多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喜高温;在非洲多在冷凉气候下发生,30℃ 以上高温病害受抑制。 • 检验与检测: :每年 10~ 12月症状表现最明显 :鉴别寄主法 : :黄色荧光 :染色法 : • 检疫与防治: 实行检疫 禁止病区苗木及一切带病材料进入新区和无病区,新开辟的果园要种植无病苗。 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 要切实做到①对优良单株进行脱毒(茎尖嫁接脱毒或热力脱毒)并经鉴定证明不带菌;②在网室内建立种质圃;③在隔离地方或在网室内建立无病母本园;④在隔离地方或在网室内建立无病苗圃。 挖除病株 发现病株或可疑病株,应立即挖除,用无病苗进行补植。 防治柑桔木虱 通过水肥管理控梢以减少木虱繁殖和传播。 新梢期喷布 1- 2次杀虫剂。 果园四周栽种防护林带,对木虱的迁飞也有阻碍作用。 椰子致死黄化病 Coconut Lethal Yellowing 分布 椰子致死黄化病的名称来源于 Nutman and Roberts (1955)。 他们首次用致死黄化( lethal yellowing)命名在加勒比海、牙买加西部地区发生的一种椰子致死黄化型的毁灭性病害。 该病害在加勒比海地区至少已有 100年的历史,在西非也有 50年的历史。 目前分布在拉丁美洲开曼群岛、巴哈马群岛、古巴、多半尼加、海地,非洲和西印度群岛,亚洲的印度尼西亚、辛都、马来西亚、美国佛罗里达洲南部地区等地也有报道。 寄主范围: 除为害椰子树 (Cocos nucifera L.)外,还可以为害油棕、枣椰子、扇棕、马尼拉棕、海棕等 30多种棕榈科植物。 大部分椰子品种抗病性差,在棕榈科的 15个主要类群中,至少有 7个是感病的。 感病寄主属包括: Allagoptera,桄榔属 Arenga, Arikuryroba,Boraxxus, 鱼尾属 Caryota, 散尾属 Chrysalidocarpus,椰子属 Cocos, Corypha, Dictyosperma, Gaussia,Hyophorbe, Latania, 薄葵属 Livistona, Mascarena,Nannorrhops, 刺葵属 Phoenix, Pritchardia, 棕榈属 Trachycrpus, Veitchia。 危害情况 : 是椰子和棕榈科植物的毁灭性病害。 在牙买加,据统计 1961年的 600万株感病的 Jamaica Tall椰子中的 90%在 1981年因感染黄化植原体而死亡。 在加纳,在过去的 30年中,已有约 100万株椰子因感病而死亡;在多哥,截至 1964年,约 60000株或 50%的椰子树因感病而死亡;在 Florida,到 1973年,至少 20200株 (约 6% )的椰子树感病。 在墨西哥和坦桑尼亚,成千上万公顷的椰子已被病害侵袭而死亡。 症状: 各龄椰子树均可感病。 病害早期的典型症状是 花序干枯。 开始时顶部复叶有褐色枯死斑,可深入到裹在里边的羽状叶,再向深处扩展,最后致死生长点, 未成熟的果实脱落。 开花的花序轴从顶端开始坏死、变黑,佛焰苞未成熟就提前开放,然后 凋萎、落花、落果。 以后叶片开始黄化,下层的叶片迅速发展到主株叶片,直至脱落。 芽片感染后表现有不规则的褐色水浸状条斑,逐渐发展到 芽腐,并有恶臭味。 此时新叶很容易被剥离掉。 在叶部呈现黄化症状时, 根系 出现 坏死,不久腐烂 ,根系受害死亡。 总之 ,叶片黄化症状是植原体侵入根系后导致生理学、生物化学变化的结果。 一般椰子黄化植原体病症状发展过程如下 : ① 大多数感病植株在果实成熟前提前落果 ② 新开的花序黑化 ③ 从下部叶片到上部叶片逐渐黄化 ④ 针形叶死亡和脱落,可能仅保留少量绿叶 ⑤ 整个树冠脱落,仅留赤裸的呈线杆状枝干 病原: 椰子致死黄化植原体 学名 Coconut lethal yellowing Phytoplasma 英文名 Coconut lethal yellowing 分类地位 原核生物界,无壁菌门,软球菌纲,植原体属( MLO) 形态特征 电镜下,典型的植原体颗粒存在于病株的筛管中。 颗粒是卵形、椭圆形、及丝状,由三层结构组成即:两层电子密集层,中间隔一层透明层。 在感病椰子树韧皮部筛管细胞内可见植原。植物检疫学植物检疫性细菌病害(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计算机模型及专家系统 二、 PRA的作用 PRA是检疫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之一。 随着新的世界贸易体制的运作,进行PRA可保持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充分发挥检疫的保护功能。 PRA能强化植物检疫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增加本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机会。 开展PRA工作是遵守SPS协议及其透明度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 《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 》 ISPMs2 《
种方法,其中保湿培养检验法是国内外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吸水纸法 无菌吸水纸( 3层) 灭菌培养皿 ○ ○ ○ ○ ○ 吸水 1- 培养、观察 12h光照黑暗交替 恒温 所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 常规植物病理学方法 小麦矮腥黑穗病 Wheat dwarf bunt 分布: 是麦类黑穗病中危害最大、防治最难的一种病害,它于 1847年及 1860年先后发现于捷克和美国
台湾、香港、澳门、江苏、安徽、广东、山东、浙江、湖北、上海等地。 • 寄主 : 主要危害松属植物,也侵染冷杉属、云杉属、雪松属和落叶松属等。 最感病的树种是日本赤松、日本黑松、硫球松、欧洲赤松和欧洲黑松等。 中国自然高感树种是日本黑松,也有一定数量的马尾松自然发病。 • 危害和重要性: 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 是国际国内重要的检疫对象,属于危及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病害。
合子 :夏孢子囊堆和休眠孢子囊。 检疫措施 : 一、处理方法:划分疫区、封锁疫区、严格检疫 二、防治方法: 1. 建立无病种薯繁育基地,推广经过茎尖脱毒、组织繁殖、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或家庭网箱生产的脱毒微型种薯和常规抗病品种。 2. 种植抗病品种。 是最经济有效且为世界各发病国家普遍采用的较为实用的方法。 3. 合理轮作。 可采取与燕麦、玉米、亚麻、向日葵、油菜及豆灯等作物长期轮作
国关心的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逐个进行风险评估。 第四步: 总体风险归纳。 第五步: 备选方案的提出。 根据总体风险,提出降低风险的植物检疫防范措施建议。 第六步: 就总体风险征求有关专家和管理者的意见。 第七步: 评估报告的产生。 第八步: 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评价,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 第九步: 风险管理。 第十步: 形成PRA报告。 第十一步: 在实施检疫措施之后,应当监督其有效性
锈。 各类钢筋必须有标识牌,对于各流水段钢筋必须由各段班组长负责管理,各段不得偷、借、挪用它段钢筋。 已成型的钢筋未经技术人员同意不得更改,如有更改应有记录,以便追溯。 钢筋加工检查 钢筋堆放场地 钢筋马凳不得直接接触保护层,而应支于底铁下筋上,对于绑 好的钢筋未经技术人员同意不得抬、砸、烧、焊;对于梁柱节点等复杂部位,施工队不得私自改变钢筋节点型式。 混凝土浇筑时采用 UPVC 管套立筋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