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疫学植物检疫性真菌病害(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合子 :夏孢子囊堆和休眠孢子囊。 检疫措施 : 一、处理方法:划分疫区、封锁疫区、严格检疫 二、防治方法: 1. 建立无病种薯繁育基地,推广经过茎尖脱毒、组织繁殖、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或家庭网箱生产的脱毒微型种薯和常规抗病品种。 2. 种植抗病品种。 是最经济有效且为世界各发病国家普遍采用的较为实用的方法。 3. 合理轮作。 可采取与燕麦、玉米、亚麻、向日葵、油菜及豆灯等作物长期轮作,能有效地减轻发病。 4. 药剂和生物防治。 用噻唑钠或生石灰作土壤处理,对癌肿病有防治效果。 5. 在出苗 70%至齐苗期,亩用三唑 酮有效成份 6075克(即亩用 15%三唑酮成药 400500克)兑水 2020斤灌窝和蕾期各用半量喷雾 1次,每次喷药水 120斤。 榆枯萎病 Dutch elm disease 分 布 印度、前苏联、伊朗、土耳其、丹麦、挪威、瑞典、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前南斯拉夫、罗玛利亚、保加利亚、希腊、加拿大、美国 寄主植物 榆属 :美洲榆 Ulmus americana 、山榆 、糙枝榆 高度感病 :荷兰榆 ;榔榆、白榆、光叶榆、英国榆和帕劳榆较抗病。 危害情况 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两次大规模的流行 20世纪初期:法国 → 中欧 → 南欧 → 英国 →北美 → 西南亚 → 中亚,后果:榆树大面积死亡,如美国 1930~ 35年, 250万株死树 70年代:英国+北美中西部 → 北美 → 欧洲 → 中亚 → 西南亚,后果:大部分成年榆树死亡,如英国南部, 1970~ 78年, 230万棵榆树中有75%死亡;葡萄牙, 1979年 80%的榆树死亡。 为害症状 新稍萎嫣 → 叶片变成黄褐色 → 死亡 干枯的叶片往往悬挂在枝条上一段时间不脱落症状从一个枝条迅速蔓延到另一个枝条,渐向较大枝条扩展,最后波及全株,导致整株榆树死亡 病枝颜色较深 ,横切面深褐色的条纹和斑点 ,呈褐色环;纵剖面褐色长条纹状 ;树杈处有许多害虫的坑道 A row of dead elm trees affected by the Dutch Elm Disease in Belgium around 1920 病原菌: 榆蛇口壳 Ophiostoma ulmi (Buisman) Nannf. 新 榆蛇口壳 O. novoulmi Brasier 异名 Ceratocystis ulmi 榆长喙壳 分类地位 Fungi。 Asycota。 Asycetes。 粪科菌亚纲 Sordariomycetidae。 蛇口壳目Ophiostomatales。 蛇口壳科 Ophiostomataceae。 蛇口壳属 Ophiostoma. 无性态: 发簇孢属 Sporothrix和粘束孢菌属 Graphium 病原形态 : 异宗配合。 子囊壳黑色,基部球形,具长颈,以褐色假根状菌丝表生或埋生在基质上。 O. ulmi:壳基宽 100150m,颈长 280510m,颈基宽 1842m,颈顶宽 1116m O. novoulmi:壳基宽 75140m,颈长 230640m,颈基宽 1936m,颈顶宽 914m。 子囊球形至卵形,壁薄,易消解,子囊孢子透明,单胞、桔瓣形,大小为 m,成熟后,随膨胀的胶质物从长颈内流出,聚集成奶白色的粘性孢子滴。 生物学特性 致病力 培养基上 生长速度 最适温度 菌落形态 O. ulmi 弱 导致第一次流行 慢 30℃ 蜡质光滑 O. novoulmi 强 导致第二次流行 快 20~ 22 ℃ 绒毛型 越 冬 菌丝体、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在衰弱的病株内或被砍伐的病树、死树内的虫道和蛹室中越冬 田间主要随昆虫传播。 已肯定的介体有 :欧洲榆小蠹、欧洲大榆小蠹、美洲榆小蠹、闪光边材小蠹、炸黑小蠹、短体边材小蠹、额沟黑小蠹、腹瘤小蠹 ,虽然传播介体种类很多 ,但最主要的是前 3种小蠹虫。 远距离传播: 苗木、原木、木制品和包装箱垫的榆木 传 播 途 径 1. 夏秋季,小蠹虫的雌虫成在病死树木或快死的榆树上食蛀产卵,来年春天与羽化出来的成虫身上和体内大量的病菌孢子,这些昆虫取食健康的树木,使得孢子由取食部位侵入树体内部。 2. 通过根接也能传播病菌。 侵 染 规 律 抗病性 :欧美榆一般感病,亚洲榆比较抗病。 春季和初夏形成的导管孔径大,并无分隔,这个时期是榆树的高感阶段。 不同地区,各传病介体起的作用不同。 在北美,欧洲榆小蠹和美洲榆小蠹同时存在,但由于前者的繁殖速度大于后者,所以就更为 重要;而在英国,欧洲大榆小蠹的羽化时期适逢榆树的最感病阶段,所以是比较重要的介体。 长期干旱而炎热的天气以及充足的肥料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影响发病因素 严格施行检疫 ,禁止从榆枯萎病疫区引进榆属苗木和原木 ,对传病介体昆虫的检疫也需引起重视 . 外观症状检验 病原菌鉴定 分子生物学方法:已选择出对病菌产生的霉素有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它可检测和定位出植物组织中的毒素 ,是一种很灵敏的鉴定手段 . 检 疫 与 检 验 营林防治:对发病的枝条及时修剪 ,处理 ,对根部感病的树 ,施行毁根 ,嫁根 ,已死和频死的树要彻底烧毁 . 化学防治:喷施杀虫剂防治介体昆虫 ,亦可给病树注射缝隙磷 ,二甲砷酸 ,杀死寄居树干的传病介体 .利用杀菌剂进行喷施和茎干注射可起治疗和保护作用 ,较有效的杀菌剂为多菌灵和涕必灵 生物防治:绿色木霉 ,丁香假单胞 ,荧光假单胞,镰刀菌和菊属植物提取物对菌也有抑制效果 . 在介体生防方面 ,已合成欧洲大榆小蠹的性外激素 ,还发现一种寄生蜂 ,另外苏云金杆菌和木酶亦对防治小蠹虫有效果。 抗病品种 防治方法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小麦矮腥黑穗病的症状特点、病原菌形态特点;病害发生规律和流行条件;在国内的适生区域以及检疫检验方法。 2.试述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的症状特点、病原菌形态特点;病害发生规律和流行条件;在国内的适生区域以及检疫检验方法。 3.试述马铃薯癌肿病的症状特点、病原菌形态特点;病害发生规律和流行条件;在国内的适生区域以及检疫检验方法。 4.试述烟草霜霉病的症状特点、病原菌形态特点;病害发生规律和流行条件;在国内的适生区域以及检疫检验方法。 5.检疫性病原真菌的检验方法主要有那些。 第六章 检疫性细菌病害 植物检疫性病原细菌的检验方法 梨火疫病 Fire Blight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 Stewart’s bacterial wilt of corn 柑橘黄龙病 Citrus Yellow shoot 椰子致死黄化病 Coconut Lethal Yellowing 复习思考题 植物病原细菌检疫检验技术 直接检测:直观检验和生长检验 间接检测 活菌检测 免疫吸附分离法 噬菌体检验 非活菌检测 血清学检测 活菌检测 分离培养法: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或鉴别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的细菌 浓缩接种及离体叶检测:提取液浓缩接种感病植物,观测发病情况。 例如:浙江大学等在 1%灭菌水琼脂中加75 10- 6的苯并咪唑,做平板,加感病植物叶片,针刺+摩擦接种,培养(光、温、湿度),短期获得症状。 主要应用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小麦细菌性黑颖病菌的检测。 原理:接合血清学与平板分离技术,利用与抗原高度亲和性的抗体,来捕获目标细菌,样本中其他细菌均被冲洗掉,再将目标细菌转移或释放到培养基上生长。 方法:平皿免疫吸附评价测定法和免疫吸附稀释培养法 平皿免疫吸附评价测定法简略流程如下: 常用溶入丙酮的硝酸纤维素或指甲油作包被 洗涤液使用包被缓冲液 原理:噬菌体侵染细菌,裂解寄主细胞,在液体培养时,会使浑浊的细菌悬浮液变清,在固体平板上培养,则出现许多边缘整齐、透明光亮的噬菌斑。 噬菌体具有专化性,利用此特点,可鉴别细菌的种类。 非活菌检测的方法很多,下表是检测病原细菌常用的一些方法,前 9种血清学方法,均属非活菌检测。 它们既能用于病原鉴定,又能直接用于病种或病株,甚至是无症感染组织的检测。 原理: 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免疫荧光抗体法 免疫荧光抗体法:将荧光染料(异硫氢酸荧光黄或罗丹明)与抗体以化学方法接合,再与抗体反应,形成有荧光标记的抗体 — 抗原复合物,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黄绿色荧光。 梨火疫病 Fire blight of pear 分布 : 1878年首先由 burrill描述,在纽约发生,后由 Erwin命名,是第一个被确定的植物细菌病害。 主要分布于北美洲于西北欧,中欧、地中海、东南欧及大洋州和亚洲也有分布。 大约 40多个国家。 梨火疫病的地理分布 寄主: 梨火疫病菌寄主范围很广,能为害梨、苹果、山楂、木旬子、李等40多个属 220多种植物,大部分属蔷薇科 Pomoideae亚科。 危害性: 仁果类果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一棵多年生的梨和苹果树发病后可在几星期内死亡 症状: 侵害花、果实、枝条和叶片。 ① 花 :侵染后变深褐色,枯萎。 ② 叶片 :从叶缘沿叶脉扩展,先呈水浸状,后黑褐色。 ③ 嫩稍 :先水浸状,后褐色至黑色,向下弯曲,呈鱼钩状。 ④ 果实:病部褐色凹陷,扩展到全果,潮湿时病部生粘稠的细菌溢,初乳白色,后红褐色。 ⑤ 病枝 :叶片凋萎,幼果僵化,但病叶病果不脱落,远望似火烧状,故称火疫病。 ⑥ 伤口:初期水浸状,后下陷,呈溃疡斑,病健交界处产生龟裂纹,韧皮部红褐色,有黏液状菌脓。 严重时,病害从嫩稍很快扩展到枝条、主干,直至根部,全株死亡。 Advanced fire blight on fruit note bacterial ooze on fruit.。植物检疫学植物检疫性真菌病害(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1g 甘油 30ml 制霉菌素 200mg/ml 牛胆酸钠 3g 氯化钠 15g 1%水溶性黑色素 20ml 琼脂 17g 蒸馏水 1000ml 30℃ 下培养 7d,对光观察,菌落中心呈黑色,边缘透明,菌落圆形,表面光滑,呈粘状。 将分离的细菌接种在玉米苗上,验证是否发病。 :用专化性噬菌体,如 ZP ZP82等检验。 5 .血清学检验:用酶联免疫法等检验。 检疫和防治 : ( 1)微波炉
—— 计算机模型及专家系统 二、 PRA的作用 PRA是检疫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之一。 随着新的世界贸易体制的运作,进行PRA可保持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充分发挥检疫的保护功能。 PRA能强化植物检疫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增加本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机会。 开展PRA工作是遵守SPS协议及其透明度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 《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 》 ISPMs2 《
种方法,其中保湿培养检验法是国内外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吸水纸法 无菌吸水纸( 3层) 灭菌培养皿 ○ ○ ○ ○ ○ 吸水 1- 培养、观察 12h光照黑暗交替 恒温 所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 常规植物病理学方法 小麦矮腥黑穗病 Wheat dwarf bunt 分布: 是麦类黑穗病中危害最大、防治最难的一种病害,它于 1847年及 1860年先后发现于捷克和美国
国关心的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逐个进行风险评估。 第四步: 总体风险归纳。 第五步: 备选方案的提出。 根据总体风险,提出降低风险的植物检疫防范措施建议。 第六步: 就总体风险征求有关专家和管理者的意见。 第七步: 评估报告的产生。 第八步: 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评价,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 第九步: 风险管理。 第十步: 形成PRA报告。 第十一步: 在实施检疫措施之后,应当监督其有效性
锈。 各类钢筋必须有标识牌,对于各流水段钢筋必须由各段班组长负责管理,各段不得偷、借、挪用它段钢筋。 已成型的钢筋未经技术人员同意不得更改,如有更改应有记录,以便追溯。 钢筋加工检查 钢筋堆放场地 钢筋马凳不得直接接触保护层,而应支于底铁下筋上,对于绑 好的钢筋未经技术人员同意不得抬、砸、烧、焊;对于梁柱节点等复杂部位,施工队不得私自改变钢筋节点型式。 混凝土浇筑时采用 UPVC 管套立筋遮挡
峰值加速度值为 (地震烈度Ⅶ度)。 建筑方案描述 ( 1)建筑特征与风格 本项目在建筑风格上充分体现现代化城市的风格,同时要求功能实用、配套设备齐全。 住宅单体设计体现现代化城市建筑风范,在考 13 虑上述一切的同时考虑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在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基础上尽可能将所有设施建设齐全。 本项目以现代风格为主。 在整体建筑设计上要具有现代意识,采用简洁的体形和单纯的材料表现建筑的现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