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管理_务实求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计、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有关人员参考使用而制定的标准文件。 指导性技术文件不宜由标准引用使其具有强制性或行政约束力。 指导性技术文件三年复审,以决定是否继续有效,转化为国家标准或撤消。 第四节 我国标准分级 根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 规定分为: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第四节 我国标准分级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计划、统一审定、统一编号和统一批准发布。 国家标准编号由国家标准代号( GB、 GB/T)、发布顺序号( 7718)、发布年代号( 2020) 如: GB771820 GB/。 第四节 我国标准分级 行业标准 – 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制定行业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作)。 –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和发布。 – 行业标准在相应的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后,即行作废。 – 行业标准编号:行业标准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和发布年代号。 如: HG , HG/T 4351997 行业示例 第四节 我国标准分级 地方标准 – 根据 《 标准化 》 法和 《 山东省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 办法 》 的规定,在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山东省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制定山东省地方标准。 (市、地以下可制定农业地方规范); –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计划、组织制定、审批、编号和发布; – 地方标准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发布实施后、即行废止; – 地方标准编号: DB37/2672020 DB37/T2342020 第四节 我国标准分级 企业标准 – 企业标准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制定的标准 – 企业标准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 – 企业标准的代号、编号方法如下: Q/3700JHG0012020 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均为强制性。 第五节 标准化的方法原理 标准化的方法原理主要有: 简化、统一、协调、优化。 ——李春田的标准系统管理原理 《 标准化概论 》 第五节 标准化的方法原理 简化 简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 (事物 )的类型数目,使之在一定时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和方法。 简化一般是事后进行的,也就是事物的多样化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才对事物的类型数目加以缩减。 第五节 标准化的方法原理 统一 统一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方法。 统一的实质是使对象的形式、功能 (效用 )或其他技术特征具有一致性,并把这种一致性通过标准确定下来。 因此,统一的概念与简化的概念是有区别的。 前者着眼于取得一致性,即从个性中提炼共性;后者则着眼于精炼,在简化过程中往往保存若干合理的品种,简化的目的并非简化为只有一种。 第五节 标准化的方法原理 协调 是针对标准系统的,以系统的 观点处理标准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协调标准系统中各相关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标准为接口协调各部门、各专业、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解决各有关方连接和配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标准在一定时间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 协调是标准化活动的一项基本任务。 一个先进的技术标准,应该是一个最佳协调的结果;一个好的产品、先进的工艺、合理的设计结构、最佳的参数、正确的管理方法等都应是经过系统内外协调的产物。 第五节 标准化的方法原理 优化原理: 是指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 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 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 果。 “ 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 是标准化的目的。 第六节 基本概念 (一) 标准 ( GB/T 167。 )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标准概念的 6项含义: 目的: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大社会效益。 本质属性:对标准对象的统一规定。 标准的对象具有重复性。 标准是协商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