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钢铁厂旋流沉淀池沉井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置准确,表面平整,支模要横平竖直不歪斜,几何尺寸要符合图纸要求。 ( 4)井壁侧模安装前,应先根据弹线位置,用 216。 14 短钢筋离底面 50mm 处焊牢在两侧的主筋上(注意电焊时不伤主筋),作为控制截面尺寸的限位基准。 一片侧模安装后应先采用临时支撑固定,然后再安装另一侧模板。 两侧模板用限位钢筋控制截面尺寸,并用上下连杆及剪刀撑等控制模板的垂直度,确保稳 14 定性。 ( 5)沉井的制作高度较高,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所产生的侧向压力也相应较大。 为了防止浇砼时发生胀模或爆模情况,井壁内外模板必须采用 216。 16 对拉螺栓紧固。 对拉螺栓的纵横向间距均为 400mm。 对拉螺栓中间满焊 100 100 3钢板止水片。 底部第一道对拉螺栓的中心离地 250mm。 ( 6)第一节沉井制作时,井壁的内外模板均采用上、中、下三道抛撑进行加固,以保证模板的刚度与整体稳定性。 第二节沉井制作时,井壁外模仍按上 述方法采用抛撑,井壁内模可采用井内设中心排架与水平钢管支撑的方法进行加固。 水平钢管支撑呈辐射状,一端与中心排架 连接,另一端与内模的竖向龙骨连接。 ( 7)封模前,各种预埋件或插筋应按要求位置用电焊固定在主筋或箍筋上。 预留套管或预留洞孔的钢框应与钢筋焊接牢固,并保证位置准确。 ( 8)模板安装前必须涂刷脱模剂,使沉井混凝土表面光滑,减小阻力便于下沉。 15 300 1500 定型钢模 8 号槽钢围檩 216。 48 钢管龙骨 216。 16 对拉螺栓 a a a a a b C C C C C C C C 说明: a ≤ 400mm b ≤ 250mm C ≤ 400mm 16 沉井制作的混凝土施工 ( 1)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直接布料入模的方法。 每节沉井筒壁分两次浇筑,每次浇筑高度以不超过 米为宜, 中间施工缝设 300 3 厚止水钢板, 每次 浇砼必须连续进行,一次完成,不得留置施工 缝。 ( 2)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完成的工作主要有:钢筋已经隐检符合质量验收规范与设计要求;模板已安装并经过检查验收合格,模板内的垃圾及杂物已清理干净,模板已涂刷脱模隔离剂;沉井的位置、尺寸、标高和井壁的预埋件、预 留洞等已经过复核无误;由专业试验室或混凝土制品厂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已经审核批准实施;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进场混凝土应进行配合比泵送工作性能鉴定,其工作性能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 3)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 300~500mm 左右(振动棒作用部分长度的 倍)。 ( 4)混凝土捣固应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 混凝土必须分层振捣密实,在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振动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 5cm 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 上层混凝土的振捣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 5)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防止漏振。 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 1530s,如需采取特殊措施,可在 2030min 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振。 插点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 倍(一般为 3040cm),振动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 倍,但不宜紧靠模板振动,且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 、预埋管件等。 ( 6)为了防止模板变形或地基不均匀下沉,沉井的混凝土浇筑应对称、均衡下料。 ( 7)上、下节水平施工缝应留成凸形或加设止水带。 支设第二节沉井的模板前,应安排人员凿除或清理施工缝处的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子,并冲洗干净,但不得积水。 继续浇筑下节沉井的混凝土前,应在施工缝处铺设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17 ( 8)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12 小时内应采取养护措施,可对混凝土表面 覆 盖和浇水养护,井壁侧模拆除后应悬挂草包并浇水养护,每天浇水次数应满足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的要求。 浇水养护时间的规定为:采 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不得少于 7 天,当混凝土中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时不得少于 14天。 脚手架工程 ( 1)脚手架基础 脚手架基础时土方必须夯实,并在立杆下垫 50mm 厚木板或槽钢。 ( 2)脚手架的主要配件及材料选用: a)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主要组成构件有:立柱、纵向水平杆(大横杆)、横向水平杆(小横杆)扣件、脚手板、剪刀撑(十字撑)、横向支座(横向斜拉杆)、纵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底座。 b) 材料选用直径 48mm 的钢管,竹笆脚手板。 ( 3)脚手架搭设注意事项 a) 垫板、底座应准确的放在定位 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稳,不得悬空。 b) 搭设立柱时,外径不同的钢管严禁混用,相邻立柱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错开距离应符合构造要求。 c) 开始搭设立柱时应每隔六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d) 当脚手架操作层高出连墙件两步时,应采取临时稳定措施,直到连墙件搭设完后方可拆除。 e) 剪刀撑、横向支撑应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剪刀撑、横向支撑等扣件的中心线距离中心接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150mm。 g) 铺设脚手板时应满铺、铺稳,靠墙一侧离墙面距离不应大于 150mm。 脚手板在拐角、斜道平口处的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以防滑动。 f)栏杆和挡脚板应搭设在外排立柱的内侧,上栏杆上皮高度为 ,中栏 18 杆居中设置,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 150mm。 h) 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必须经有关部门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 4)防电避雷措施 a) 避雷针用Φ 12 的镀锌 园 钢制作,设 在 脚手架的立杆上,且每 10 米 设一个,高度为 ,并将所有最上层的纵向水平杆全部接通,形成避雷网络。 b) 接地线用 30 4 镀锌 扁 钢制作,接地线的连接应保证接触可靠 ,接地极采用 米长 L50 4 角钢 打入地下。 c) 在施工期间遇到雷雨时,脚手架上的操作人员应立即离开。 d) 接 地装置完成后,要用电阻表测定电阻是否符合 规定 ,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电阻值不得大于 30Ω。 ( 5)架子围护 a) 在井壁内外两侧脚手架上 (每层 )满铺 竹片。 ( 4)肢手架与建筑物的连接 a) 为预防沉井加节时突然沉降,井壁 模板加固体系不得与脚手架连接在一起,应单独设支撑和加固体系 b) 脚手架与井壁之间采 用 柔性连接,具体做法是用适长的双股 8 号铁丝 与支模板立管相连。 c)在搭设脚手架时,脚手应高于模板高度,并在高出处将内外脚手架连在一起。 d) 在外侧双排脚手架设置抛撑 先在距外侧双排脚手架适宜的距离处挖一个 1m3的坑,然后浇灌 C25混凝土,同时在混凝土埋设一根 长的脚手管(外露 500mm), 在外侧双排脚手架距离地面 3m4m 处设抛撑,并与地面上已埋设好的钢管连接在一起,每隔两根立杆设一道抛撑。 ( 5)脚手架的验收 操作者应在脚手架分段搭设完成后先进行自检,再经专职人员、搭设者、使 19 用者共同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办妥脚手架验收手续,在脚手架醒目处挂上脚手架验收的合格标牌,方可投入使用。 ( 6)脚手架的保养 每天在使用脚手架之前和下 班之后,应对脚手架进行例行保养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纠正,隔一段时期和恶劣天气(风、雨)前后均应作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其垂直度、架子基础、架子与建筑物的连接、脚手架的连接件、堆载、架子的安全设施等,以确保施工安全。 例行保养和检查、自检与专检,均要做好记录。 ( 7)脚手架的拆除 脚手架使用完毕后,即可拆除。 拆除时必须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并进行交底。 拆除一般严禁在垂直面同时进行,加强对出入口的管理和监护,设置明显标志,专人监护,及时清理。 沉井下沉方法与技术措施 沉井下沉的作业顺序安排 下沉准 备工作 → 设置垂直运输机械设备 → 挖土下沉 → 井内外排水、降水 → 边下沉边观测 → 纠偏措施 → 沉至设计标高 → 核对标高、观测沉降稳定情况 → 井底设盲沟、集水井 → 铺设井内封底垫层 → 底板防水处理 → 底板钢筋施工与隐蔽工程验收 → 底板混凝土浇筑 → 井内结构施工 → 上部建筑及辅助设施 → 回填土 垫架拆除 待沉井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100%时可拆除垫架,拆除时要分组、依次、对称、同步地进行。 抽出时先将枕木底部的土挖去,利用绞磨的牵引将枕木抽出。 每抽出一根枕木,刃脚下立即用砂 填实。 抽出时要加强观测,注意沉井下沉是否均匀。 井壁孔洞处理 为避免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