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新农合经办服务机构和综合卫生信息管理机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 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解决好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问题,必须在指导思想上把加快发展农村卫生工作做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在发展目标上,要把尽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作为努力方向。 在发展政策上,要把发展农村卫生作为整个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支持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为主要支撑,把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作为着力点。 3. 建设县域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 的需求: “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投资、集合功能构建 ”是国家发改委、卫生部 深化医改、推进项目建设的要求之一。 为此,省医改办、省卫生厅要求 要强力推进县级卫生监督机构、 120 急救指挥中心、综合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和新农合经办服务机构等合并建设,打造“县域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争取到 2020 年建成符合我省省情的县级卫生监督体系、农村急救指挥体系、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网络体系和新农合服务体系。 根据省卫生厅的指导意见,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和综合卫生信息管理机构用房,人口 100 万以上的县,应不低于 1500 平方米。 总之, 由于 我县新农合经办服务机构无办公用房, 严重影响 广大农民群众 基本就医的需求和 新农合的服务质量。 为了更好地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加快我县医改进程, 拟 在 **城东行政新区 新建 农合办办公用房 一栋。 第四章 场址与建设条件 项目选址 本项目 建设地点 位于 **城东行政新区。 项目 交通便利,场区周围环境良好,没有污染源。 建设条件 地形 项目区地势平坦。 地面海拔高度平均为 50 米。 气象条件 **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中,雨水充沛,冷热同季。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小时,年平均气温 ℃,无霜期长,常年无极端恶劣天气,适合项目建设的需要。 地质条件 该地域地形平坦,地貌为第四纪冲堆积平原;地层结构简单,第一层为耕植土层,平均厚度 米,压缩性高;第二层为粉质粘土,土质比较厚,压缩性低,承载力高。 工程地条件较好,地基属稳定地基,适合工程建设。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89)的规定,从场地土的性质和测试数据判定,属于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三类,地震烈度为 Ⅵ 度,建筑物按Ⅶ度设防。 城镇规范及社会条件 本项目建设符合该县总体规划,项目建设大大改善当地 人民群众的 就医 条件,促进了地方医疗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利国利民的项目,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公用设施条件 供电: 项目区电力供应充足。 项目选址区域均已接通高、低电路,属电网覆盖范围。 供水:该县地下水资源丰富,现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负责供水,可以满足项目用水需要。 电信:电信设施可充分满足项目通讯需要。 施工条件 本项目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砂石、钢筋、水泥、免烧砖、石灰等均在本县内采购,通过汽车运输到施工场地。 水、电等可就近引入,条件完全可满足施工需求。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项目组成 该 项目 建设内容为新建农合办办公用房一栋,建筑面积 1500 平方米。 项目建设方案的确定 主要原则与 依据 该项目必须贯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方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 项目单位院应根据所在地区的人口数量及密度,经济、地理、交通和服务半径等因素,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项目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的总规划。 主要要求下述几点:选址地理位置要适中,交通要方便;要节约 用地,布局科学合理;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要求环境安静,且不宜远离居民区;场地地形力求规整,场地干燥,并有必要的防洪排洪设施。 业务用房按国家相关规定确定。 业务用房用地,应根据当地土地资源状况,建筑布局力求合理,提高土地的综合使用率,同时考虑以后的发展。 主要建设方案 按照项目建设标准要求, 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和综合卫生信息管 理机构用房, 人口 100 万以上的县, 应不低于 1500 平方米。 **人口103 万人,由于 我县新农合经办服务机构无办公用房 , 考虑到今后的发 展要求,新建 业务用房 建筑面积 1500 平方米,总投资 375 万元。 设计原则 该项目 根据安全、卫生、适用的原则和使用功能要求, 项目各楼均 采用灌注桩、框架结构建造。 业务用房的室内净高度不低于 3 米。 给排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和污水排放的有关规定。 医疗用房层数在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建议安装电梯。 主要业务用房地面应采用便于清洗的建筑材料,室内装修应符合表面光滑洁净、色调舒适明快的要求。 医患分流、洁污分流、医疗抢救与消防疏散分流,也就是建筑设计必须做到医护人员效能流线与患者及其家属效能流线分开,互不干扰;洁净物品和 药品、餐车与污染品,如废弃物等的交通线完全分开、互不交叉,医疗抢救设专用电梯,设计合理流线,不占用消防专用电梯。 统一协调室内外环境 , 创造舒适、宜人的医疗环境,重视院内外环境设计,结合地方气候条件,创造优美的室内外环境,室内空间布局,遵从无障碍设计。 建筑方案设计 项目建筑 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台阶、坡道均为花岗岩条石 台阶,主楼外墙面为瓷白色的外墙面砖,枯草色外墙面砖作分格线色条。 正立面有隐框玻璃幕墙;裙楼外墙为深枯草色花岗岩,裙楼外 墙凸柱(圆柱)饰面为芝麻灰色花岗岩。 门为木门及防火门等,窗为塑钢窗。 平面设计根据 服务性质 设计的基本原则,经认真考察、研究,对每一层业务用房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布置,设置相应的科室。 建筑立面造型设计,本着“以人为本” 的设计思想, 考虑到 每一层楼的业务功能,建筑立面设计 应 简洁、庄重、富有现代感。 门厅宽敞, 对 每一层建筑根据楼层高低及服务功能进行精心设计,使整个建筑物富有动感,充满现代气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 土建工程 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011202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20。 结构设计 抗震设计及荷载取值 ( 1) 抗震设防烈度Ⅶ度 ( 2) 场地土类别:Ⅲ类 ( 3) 根据建筑重要性,建筑抗震类别为乙类建筑 ( 4) 抗震等级:二级 ( 5) 楼面活荷载: 不上人屋面: ㎡ 上人屋面: ㎡ 卫生间、走道: ㎡ 职能科室: ㎡ 会议室: ㎡ 疏散通道: ㎡ 基本风压: ㎡ 基本雪压: ㎡ 结构材料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梁、板、柱及砼构件的标号由施工图设计确定。 结构选型 地基基础的设计根据岩石工程勘察报告、场地的地震危险性做综合评价,正确确定地基承载力。 基础埋置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土的冻层深度以及地下水位等情况,综合考虑后确定。 主要建筑用料作法 ( 1) 墙体 骨架结构中的墙砌体除注明外均不作承重用。 地下室内部墙体采用 MU10 机砖, 水泥砂浆砌筑;一层外部墙体 及顶部女儿墙采用 MU10 机砖, 混合砂浆砌筑;所有砖砌送回风井周边墙体采用 MU10 机砖, 混合砂浆 砌筑 ; 电梯周边墙体采用 MU10 机砖, 混合砂浆砌筑;外部墙体采用 240 厚粉煤灰轻渣空心砖, M5 混合砂浆砌筑。 内部墙体采用 GRC 轻质隔墙板与 240 厚粉煤灰轻渣空心砖砌块相配合使用。 在填充墙转角处及墙长≥ 6M 长度范围内无框架柱或剪 力 墙时,每 3m 设置一个构造柱。 屋面女儿墙应设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m,构造柱与框架柱、框架梁、压顶拉结。 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注。 ( 2) 楼地面 卫生间、洗污间、处置间、 刷手 间为陶瓷地砖楼面。 电梯厅为花岗岩楼面。 除上述楼面的其余所有楼面为水磨石楼面。 ( 3) 屋面 可上人,有保湿层和隔汽层Ⅰ级防水。 总平面布置 指导思想 方案的构思首先从总体环境入手,根据 所在地 **城东新区 的 现状,结合 新农合经办服务 的 工作性质 ,确定其指导思想:充分结合现状、尊重环境、功能分区合理、路线清楚。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展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高度融合的思想,新建建筑在空间组织应充分考虑到人的活动需求,创造人性化的、不同层次的空间,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场所。 总平面布置原则 ( 1) 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建筑物,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 2) 规划建筑与原有建筑保持合理的功能区分,洁污路线清晰,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 3) 依据国家有关规划、建筑、环保、防火、抗震、劳动安全 及医院卫生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 ( 4) 对废弃物的处理,做出妥善的安排,并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 5) 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加大绿化面积。 公用工程 给水 a、 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 《室内给水设计规范》( GBJ1386) b、 用水量分析 本项目用水量主要为生活用水和医疗用水。 用水量标准 :办公40L/cap・ d;诊疗室 20L/cap・ d;各护理单元 300L/cap・ d;漏损 8%,不可预见 10%。 经测算 , 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为 95m3/d。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各用水处供水管入口处水压不小于。 c、 水源和供水设施 本项目用水通过县城 供水管网供给, 干管供水 管径为 DN100,可保证该项目的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的需要,给水管管材均选用铝塑复合管。 d、 消防给水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的有关规定, 各建筑 室内设置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由室内消防管网、室内消火栓和高位消 防水箱组成。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分开独立设置。 室外消防栓灭火系统按消防设计要求处理。 排水 a、 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 1997 年版)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7981996) 《县级医院、所建设标准》( JCJ4988) b、 排水方式和设施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雨水:建筑物屋面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设置屋面 PVC 雨水口、雨水斗、落水管,将雨水排至室外地面,经院 内雨水排水管网收集后,直接排入围墙外城市雨水管网。 c、 污水排放 污水主要包括含粪便污水、医疗污水。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及其它有害物质,因此污水系统应防止与供水系统交叉污染。 医疗污水采用医院专用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综合处理,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时方可外排。 生活废水中含粪便废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与医院排水系统汇合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生活污水由管道收集,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医院排水管网。 供电 a、 设计依据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6) ; 《民用建筑照明设 计标准》( GBJ13390)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6)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 《县级医院、所建设标准》 ; 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 b、 设计内容 ( 1) 供电电源的引入 (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