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长客专江西段沉降观测评估实施细则最终20xx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仪器、管线 、观测标 的 购置与埋设进行全面 检 查,确保观测准备工作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见附件 1) ; ④ 派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 工作检查、监督和质量审核,对重点环节进行旁站监理, 并将路基和过渡段作为监测 和平行观测 的重点 , 其中: 平行观测数量要求: 一般 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 点 数 的 10%, 山区、 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 等区段 为施工单位总测 点 数 的 20%。 平行观测方法要求: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 单位观测人员 “换手复测 ”的方式同步进行。 做好旁站记录并对观测记录进行签认。 ⑤ 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 4) 设计单位 ① 对沉降变形观测有关设计资料的准确性负责,并对沉降变形观测 全 过程进行指导 ; ② 提交 线路沿线地质条件、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观测点布置、沉降变形计算报告等设计资料 ; 杭长客专江西段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6 页 ③ 对沉降变形观测设计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 ④ 根据沉降变形观测结果,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实时修正,并将设计预测的结果提交 建设单位 及评估单位 ; ⑤ 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 ⑥ 参与施工单位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的指导工作 ; ⑦ 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对观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意见。 ( 5) 评估单位 ① 编制 《 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江西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 ② 负责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工作与数据管理的培训与指导; ③ 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咨询和指导 ; ④ 接收 沉降 变形观测成果数据,分析 沉降 变形观测数据质量; ⑤ 建立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 ⑥ 确定线下工程变形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用数学方法结合工程经验 进行 综合分析、预测 ,进行动态评估 ; ⑦ 提供 评估报告 ,提出建议意见。 工作程序 ( 1) 施工单位 ① 根据本实施 细则 ,按单位(单项)工程 编制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及实施方案 ,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 ; ② 经监理按附表 1 核查同意后,根据批准的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按照设计文件要求,选派专业队伍和人员进行设备布设和观测 ; ③ 严格按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以及有关规定进行观测和记录,确保记录数据真实、可靠。 每次的观测记录必须经监理专业人员进行签认 ; ④ 根据施工进度按照本细则的相关要求编制评估计划; 杭长客专江西段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7 页 ⑤ 及时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检核,确保测量成 果准确可靠; ⑥ 每个单位(单项)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期 完成后, 5天内提交评估申请(附沉降变形观测报告),经监理签认后,报 沪昆客专江西公司 各区段 指挥部,由 各区段 指挥部通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 ( 2) 监理单位 ① 按附表 1要求,核查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 ; ② 派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 形观测进行旁站和平行观测,并将路基和过渡段作为监测的重点。 ③ 对施工单位变形观测数据进行审核; ④ 每个单位(单项)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期 完成后,督促施工单位在 5 天内提交观测报告,并进行审核签认。 ( 3) 设计单位 ① 单位(单项)工程开工前 14 天,应提交线下工程 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观测点布置、沉降变形计算报告(路基、桥梁专业)等设计资料;开工前 7天,按照沉降变形观测设计要求,对施工和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 ② 观测过程中,现场配合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有关记录进行签认。 根据变形观测结果,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实时修正,并将修正后的结果提交沪昆客专江西 公司 ; ③ 收到沉降变形观测报告后,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研究,对观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具体意见,在评估之前报 沪昆客专江西公司。 ( 4) 评估 单位 ① 对满足评估基本条件的 单位(单项) 工程进行评估; ② 每项工程沉降变形 观测评估后 5 天内,向 沪昆客专江西公司 工程部 提交正式评估报告,明确沉降变形观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值和要求,是否可以进行轨道施工,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杭长客专江西段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8 页 ( 5) 建设单位 ① 各指挥部 督促各单位按各自职责和分工做好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工作,协调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工作 相关 问题, 如有重要问题要及时向 公司 报告。 收到 各工区 评估申请后,及时通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 并报 公司工程部 备案。 对施工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开展情况及数据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单位沉降观测工作顺利进行。 ② 沪昆客专江西公司 督促各单位按各自职责和分工做好工程沉降变 形观测和评估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重要问题。 杭长客专江西段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9 页 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分为准备阶段、观测阶段与评估阶段。 各方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各阶段成果报告内容要符合细则要求。 准备阶段 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线 下 工 程 沉 降 变 形 观 测 及 评 估 项 目 启 动评 估 方 制 定 沉 降 变 形 观 测 及 评 估 实 施 细 则建 设 单 位 审 批 是 否满 足 要 求设 计 单 位 提 交 与 沉 降 评 估 有 关 的设 计 资 料 给 建 设 单 位人 员 培 训设 计 单 位技 术 交 底施 工 单 位 提 交 变 形 观 测 作 业 指 导 书监 理 、 评 估 单 位 审 核是 否 满 足 要 求施 工 单 位 建 立 沉 降变 形 监 测 网施 工 单 位 埋 设观 测 标 志监 理 单 位 检 查是 否 满 足 要 求观 测 阶 段YYYNNN( 8 )( 1 )( 2 ) ( 3 )( 4 )( 5 )( 6 ) ( 7 ) 图 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图 杭长客专江西段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10 页 : ( 1) 人员培训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① 评估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测量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方法主要为授课和答疑; ②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自身对测量技术人员进行测量要求技术培训。 ( 2) 设计单位提供设计资料给建设单位 主要包括以下资料 : ① 全线设计地质纵断面图 (电子文档) ; ② 沉降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 ③ 线下工程 沉降计算值 ; ④ 桥梁徐变设计值。 ( 3) 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明确技术要求: ①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设置要求 ; ② 观测设备埋设要求; ③ 对线下工程变形观测频次 提出明确要求; ④ 对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杭长客专江西段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11 页 ( 4) 各施工单位编制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 人员、设备情况; ② 观测 组织机构 ,按单位 工程落实到负责人; ③ 明确线下工程 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 ; ④ 明确资料整理与提交 文件 的技术要求; ⑤ 特 殊工点 与特殊情况 需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 5) 监理 、评估单位 审核 是否满足要求 监理单位主要核查: ① 观测 人员、设备 是否 能够满足观测要求; ②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设置 是 否满足 《细则》 要求; ③ 观测设备埋设是否满足 《细则》 要求; ④ 观测组织是否能满足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 评估单位主要核查: ① 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是否满足《细则》要求; ② 测量内业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是否满足《细则》要求; ③ 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的 观测方案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 6) 施工单位建立 沉降 变形 监 测 网 杭长客专江西段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12 页 桥墩台观测点隧道观测点涵洞观测点过渡段观测点基准网观测线路基准点基准点编号结构物中心里程工作基点工作基点编号工作基点 419工作基点 499工作基点 507工作基点 515工作基点 523工作基点 531工作基点 539工作基点 547 图 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 ① 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应明确基准点、工作基点 与 线下工程 结构物相对 位置,明确路基、桥梁、隧道、过渡段等结构物观测点的里程, 如图 ; ② 填写观测断面及观测点位置与工程属性信息,详见附表 1; 杭长客专江西段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13 页 ③ 填写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信息表 ,详见附表。 ( 7) 施工单位埋设观测设备 : ① 按 本 《细则》 和设计文件 要求埋设观测设备; ② 观测 点标志要醒目 ,并由测量小组 专门 负责测点的保护与调整; ③ 应有专项保护措施,明确保护责任。 ( 8) 监理单位 检 查 是否满足要求: ① 检 查 沉降变形监测 网布置是否满足要求 ; ② 检 查 观 测设备埋设是否满足要求。 测量 阶段 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准 备 阶 段施 工 单 位 观 测是 否 存 在 问 题施 工 单 位 编 制 沉 降 变 形观 测 报 告 提 交 建 设 单 位评 估 阶 段YN( 1 ) ( 2 )( 3 )( 4 )( 5 )( 6 )( 7 )监 理 单 位 平 行 观 测建 设 单 位 组 织各 方 解 决 问 题施 工 单 位 提 交 评 估 申 请设 计 单 位 完 成 修 正 后 的计 算 沉 降 值 交 建 设 单 位 图 测量 阶段工作流程图 杭长客专江西段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14 页 : ( 1) 施工单位观测 ① 原 始观测资料必须随观测进度整理,严格执行签署制度; ② 必须确保观测质量和观测时效。 每个测段的资料测完后,必须在当天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如发现测量精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应马上组织在 当日或 次日进行重测; ③ 及时对沉降结果进行分析,当发现测点观测数据异常时(如墩台隆起或沉降突然加大等),应采取措施对观测结果进行核查, 排除人为因素后应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④ 对大面积水域中的水中墩观测等特殊情况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审批; ⑤ 按《细则》要求定期对沉降检测网的工作基点进行复测; ⑥ 随观测进度 同步 整理资料,按照 《细则》要求的文件格式和时间要求按时提供观测文件。 ( 2) 监理单位平行观测 ① 由 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 人员 “换手复测 ”的方式同步进行 ; ② 平 行观测数量要求: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 点 数 的 10%, 山区、 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 等区段 为施工单位总测 点 数 的 20%; ③ 平 行观测地段应集中选择 关键 地段进行,避免太过分散, 要求获取某测段完整的沉降观测资料与施工单位同测段的观测资料进行比, 由各监理、设计单位根据设计资料共同确定位置 ; ④ 监 理单位 “换手复测 ”要求: 采用相同的水准路线,可利用施工单位的测量仪器,但必须独立观测,以校核施工单位观测成果,严禁直接利用施工单位的置镜观测来读取杭长客专江西段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15 页 数据 ; ⑤ 对原始观测资料和各项记录 表格要随观测进度及时整理; ⑥ 如发现测量数据与施工单位存在较大误差,应及时查找原因。 ( 3) 是否存在问题: ① 因 各种 因素引起的工程措施无法按设计要求时间实施,如路基预压时间不足; ② 因工期因素引起的观测时间无法满足要求; ③ 观测变形明显大于设计值; ④ 区域沉降等引起水准点和工作基点发生较大变化; ⑤ 各方检查 监督 过程中 发现的其它问题等。 ( 4) 建设单位组织各方解决问题 : ① 对一般技术问题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评估各方研究解决; ② 对 重大技术问题组织专家组进行专题研究解决。 ( 5) 施工单位完成沉降变形观测报告 : ① 按区段完成 《线 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 ,其 具体内容详见 要求; ② 监理单位同步 提供《线下工程沉降 变形平行 观测报告》 与《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报告》。 ( 6) 施工单位提交评估申请: ① 区段观测报告完成后向建设单位提交评估申请。 ( 7) 设计单位完成修正后的设计沉降值提交建设单位: ① 当观测数据与设计计算值相差较大时,由评估单位将观测点数据提交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核对后根据观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重新进行修正后的沉降计算。 ② 设计单位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分析报告》,内容见。杭长客专江西段沉降观测评估实施细则最终20xx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容完整、字体工整。 计算工作要有理有序、依据正确、方法科学、步步校核、 结果可靠。 施测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施测前认真办理与总包的交线、验线手续; 做好仪器、设备登记台帐,并详细记录每件仪器检测日期及检定情况,对新购置的仪器必须有专业检测机构的检定合格证书,在仪器使用前现场作必要的常规检验和校正工作,并保持记录,做好正确的标识; 观测者操作仪器要规范,读数要准确,观测者不能随意离开仪器
比的改善效果。 采用 Cell Layer 的设置方式,支持对同心圆和双频网的规划。 采用Carrier Layer 的设置方式,可以将载波层分成不同的复用方式进行规划。 支持对 BSIC 和 HSN 的规划。 可以用绘图仪或彩色打印机输出同频载干比 C/I 和邻频载干比 C/A 的干扰分布图。 针对规划结果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整个网络的覆盖和干扰统计,并以文本格式输出报告。 11 第二章
项目废水排放情况 序号 排水部门 废水量 SS COD BOD5 万 m3/a t/a t/a t/a 1 项目合计。 环境科学研究所 废渣 本项目年产生废渣共计 8343 吨。 废渣主要为:锅炉灰渣,预计灰渣年排放量为 3000 吨(按燃煤灰分 40%计);废纸在洗浆过程中剔除的非纸类物质,主要是废塑料,泥沙,另外还夹杂有少量的金属物质,该部分废料约占废纸原料量的 6%,每年产生量约为
──────────┘ └───┘ └──┘ 脚手架工程 考虑原则 1. 钢管必须符合 A3 号钢的技术要求,外径不小于 48,壁厚不小于,扣件、螺栓等金属配件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2. 防止在砌筑墙体中留洞,避免封洞不实造成外墙渗水现象。 3. 创造外墙作业良好工作面,确保进度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4. 有利于保护环境,防止尘埃飞扬,脚手外侧封密目式安全网,对减少施工灰尘起到很大的作用。
块 3000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100 确认测试方案 20 软件开发计划 30 集成测试方案 20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20 单元测试用例 30 软件质量保证计划 20 单元测试记录 50 软件测试计划 20 单元测试报告 50 概要设计书 100 集成测试记录 50 详细设计书 300 集成测试报告 30 用户手册 100 确认测试记录 30 数据库设计 50 确认测试报告 20 BOSS
2020 年 9 月 5 日昼间 14:00~15:00,各点监测时间 10min, 每个监测点各监测一次 (本项目厂界噪声监测时,本项目已投产) , 各监测布点详见附图 2。 ( 2) 评价标准 项目所在地属于 2 类标准适用区 域 , 声环境质量标准执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20)中 2 类声环境功能区限值要求(昼间≤ 60dB(A),夜间≤ 50dB(A))。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