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抗车辙剂在高速公路应用的研究科技项目申报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研究,所以主要的研究手段是以室内试验和工程实践检验验证,并辅以适当理论分析。 实施过程为:收集与分析现有国内外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制定详尽的研究方案并实施;研究 PR改性沥青的性能, PR对我国基质沥青的适应性,全面测试和评价 PR 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并与 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和 SMA 的抗车辙性能的比较,测试分析 PR 改性沥青抗车辙因子,揭示 PR 改性沥青抗车辙机理。 以室内试验结果为基础进行试验路修筑,研究解决工程应用中的材料设计、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问题,对高温、重载条件下 PR 抗车辙技术重点研究;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试验路的抗车辙性能进行跟踪观测和评价;最后汇总,分析经济性,提交研究成果。 更详细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将在研究大纲中提出。 3)研究创新点 ①研究提出 PR 抗车辙剂在我国高速公路的应用技术,为防治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性能价格比更优的技术方案。 ②目前 PR 抗车辙剂许多应用技术参数均来自国外的研究与工程经验,未根据国内有关情况调整;尤其是考虑我国的超载、重载交通条件与不利的气候条件。 本项目研究可以得出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 PR 对于我国常用基质沥青的适应性,对我国高温气候、重载交通条件的适用性与技术对策。 ③将 PR 添加剂的抗车辙技术与目前常用的其他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 ④研究揭示 PR 添加剂的抗车辙机理,包括抗车辙因子、 PR 纤维增强作用。 4)技术关键 ①通过研究抗车辙因子和微观分析来揭示 PR 添加剂的抗车辙机理; ②研究 PR 添加剂对我国重载、超载交通水平作用的适应性,对比不同技术方案时的抗车辙性能水平差异,给出技术经济的 量化比较结果。 ③研究和验证 PR 添加剂抗车辙性能的耐久性。 - 5- 、研究地点及项目完成后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试验规模 本科研项目依托工程为河北省沿海高速公路 T3 合同 K113+507—K117+985 段,原设计沥青路面结构面层 为 4cm AC13 I+ 6cmAC20 I +8cmAC25 I,基层为 18 cm 水泥稳定碎石+ 18cm 二灰稳定碎石+ 18cm 二灰稳定土。 根据研究需要,试验规模初步定为单幅 5 km。 试验段路面结构维持原设计不变,拟 表、 中面层采用 PR 抗车辙剂 +国产普通沥青作为结合剂, 下 面层仍采用 原设计。 研究地点 1) 室内试验、理论分析、 资料汇总、报告撰写在石家庄进行,部分工作在北京完成; 2) 调研、野外调查等工作主要在河北省境内高速公路进行; 3) 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及试验路工程修筑在沿海高速进行。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研究揭示 PR 添加剂的抗车辙机理; 2) 价格 上 与 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基本相同或略低,但抗车辙性能比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提高 30~ 70%,不低于改性沥青 SMA 的抗车辙性能。 3) 提出我国应用 PR 添加剂的应用技术,包括对于我国常用基质沥青的适应性,沥青混合料设计 , 施工技术、工艺和参数;质量控制方法;对我国高温气候、重载 交通条件的适用性与技术 参数调整;提出应用技术指南。 4) 5km 以上的试验路 工程。 - 6- ,经济、社会效益预测 PR 抗车辙剂的掺加量为每盘沥青混合料质量的 ~ %,则 1 吨沥青混合料的价格只需要增加 75 元左右,目前每盘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约为 3 吨,则每盘沥青混合料的成本需要增加 225 元。 对比 SBS 改性沥青的成本,若 SBS改性剂以 220xx 元 /吨计算,掺加量为 5%,加工成本为 800 元 /吨计算,则每盘沥青混合料的成本需要增加 285 元。 由此可见,采用 PR PLAST 的直接成本比SBS 改性沥青略低,或者说两者基本持平。 根据国内外的性 能试验数据来看,使用 PR PLAST 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很高,其动稳定度通常在 7000 次 /mm 以上,而 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