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衬砌标准化施工指南(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验批随机抽取一组试样; 聚乙烯闭孔泡沫塑料板一般按 300m3为一个检验批随机抽取一组试样。 上述材料不足一批按一批计。 监理和设计另有要求的,按要求取样。 具体质量检验项目和质量标准见表 24 和 表 25。 其它没有具体列出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和质量标准见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 ; 材料管理 材料接收: 材料到货后,须核对其名称、型号、规格、品种、数量是否与供货单、供货合同一致,建立台帐。 材料储存 1 水泥、粉煤灰储存 1)水泥、粉煤灰储罐设置除尘装置和明显 标识。 经常检查储罐的严密性, 防止粉煤灰、水泥受潮,宜一个月倒罐以此。 2)水泥入罐温度不宜超过 55℃。 混凝土搅拌时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 50℃,且不宜低于 10℃。 3)水泥储存超过 6 个月,使用前要重新进行检验,按重新检验确认的水泥等级使用。 2 骨料储存 骨料储存场地应进行适当的硬化处理,有相应的隔离和排水措施,并标识。 料堆应设置防雨、防雪、防晒设施,不允许料堆积水和泥土污染。 4 3 外加剂 储存 外加剂应 须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中, 防止日晒、受冻、污染、进水或蒸发,如有沉淀现象,则经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 双组份聚硫密封胶 储存 双组份聚硫密封胶须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中,在不高于 27℃的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储存期不超过 6 个月。 5 排水暗管储存 1) 无砂管可露天分类竖向排放。 2) PVC 管材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简易仓库内,不得与油质物质同库存放。 6 其它材料储存 乳化沥青、聚苯乙烯保温板、聚乙烯闭孔泡沫塑料板、复合土工膜、土工布等应设置仓库分别储存,明显标识,配备灭火设备。 材料发放:须详细记录发放时间、发放人、领用人、发放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品种、批次、数量等信息。 5 表 21 砂料质量检验项目 表 项次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 主 控 项 目 1 含泥量 (%) ≤ 3 现场取样 专项检测 每 500m3 检验一次 2 泥块含量 不允许 3 有机物含量 不深于标准溶液的颜色 4 云母含量( %) ≤ 2 一 般 项 目 1 表观密度 (kg/m3) ≥ 2500 2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 1 3 细度模数 ~ 4 轻物质含量( %) ≤ 1 5 坚固性 (%) ≤8(有抗冻要求的 ) 6 表 22 粗骨料的质量检验项目 表 项次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 主 控 项 目 1 泥土杂质含量 ≤ 1% 现场取样、 专项检测 每 500m3 检验一次 2 泥块含量 不允许 3 有机物含量 不深于标准溶液的颜色 4 针片桩颗粒含量 ≤ 15% 一 般 项 目 1 压碎值 ≤ 16%(水成岩 ); ≤ 20%(变质岩、火成岩 ) 现场取样、 专项检测 每 500m3 检验一次 2 坚固性 ≤ 5%(有抗冻要求的 ) 3 石料强度 ≥ 混凝土强度的 倍 4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 % 5 表观密度 (kg/m3) ≥ 2550 6 吸水率( %) ≤ 7 超逊径含量 超径 原孔筛< 5%,超径筛为 0 逊径 原孔筛< 10%,超径筛< 2% 7 表 23 混凝土 材料质量检验项目表 名称 检验项目 质量指标 检验 方法 检验数量 水 泥 胶砂强度 GB1751999 现场取样、 专项检测 每 400t 检测一次 安定性 沸煮法合格 凝结时间 初凝 ≦ 45min;终凝 ≧ 12h 细度 方孔筛余量 ≤12% 标准稠度用水量 MgO 含量 一个配比 检测一次 SO3 含量 C3A 铝酸三钙 8% C4AF 铁铝酸四钙 碱量 粉 煤 灰 细度 (45μm方筛余 )(%) Ⅰ 级: ≤ 12; 每 200t 检测一次 烧矢量 Ⅰ 级: ≤ 5 需水量比( %) Ⅰ 级: ≤ 95 三氧化硫含量 ≤ 3 砼 拌 和 用 水 PH 值 4 一种水 检测一次 不溶物 (mg/L) 2020 可溶物 (mg/L) 5000 氯离子 ( mg/L) 1200 硫酸盐 2700 混 凝 土 外 加 剂 固体含量 GB8076— 1997 DL/T51001999 每 100 吨 检测 1 次 密度 水泥净浆流动度 PH 值 使用前 检测一次 泡沫性能 氯离子含量 硫酸钠含量 总碱量 8 表 24 聚苯乙烯保温板 质量检验项目表 检验项目 质量指标 检验 方法 检验数量 表观密度( kg/m3) ≥ 20 现场取样、 专 项检测 按验收批 最少检测 1 次 吸水率( %) ≤ 4( v/v) 弯曲强度( KPa) ≥ 220KPa 压缩强度( kPa) ≥ 100kPa( 变形 10%) 导热系数( W/m k) ≤ 尺寸变化率 ≤ 5%( 70℃ , 48h 后) 溶解性 短裂弯曲负荷 ≥ 25N 弯曲变形 ≥ 20N 板块尺寸 ( m) 按设计要求 9 表 25 复合 土工膜 质量检验项目表 检验项目 质量指标 检验 方法 检验数量 单位面积质量( g/m2) 见相应产品标准 现场取样、 专 项检测 每 10000m2 按 不同规格、厚度 各测一组 厚度( mm) 断 裂 强度( kN/m) 断裂伸长率( %) 纵横向梯形撕裂强力( kN) CBR 顶破强力( kN) 渗透系数( cm/s) 10 3 渠床整理 施工 一般规定 渠床整理指渠坡 削坡、渠底清理和渠道与交叉建筑物部位的填筑。 渠 坡 削坡在开挖或填筑成型后进行。 渠坡混凝土衬砌完成后, 再 进行渠底清理作业。 削坡进度应与衬砌进度相适应, 一般超前削坡长度在 50m 左右, 以免削坡面积过 大,搁置时间过长,造成 基面 次生损坏。 当下道工序不能及时施工时,应用塑料布或土工布对基面进行覆盖,保护坡面不开裂、不变形、不出现雨淋沟。 渠道削坡应控制渠道中心线、 坡肩 线、坡比及削坡精度。 渠道与交叉建筑物交接部位的填筑施工为关键工序,严格按照规定施工。 砂质土建基面处齿槽易坍坡,进行下一道工序前必须重点检验整理。 雨淋沟和和坍坡时要进行补坡,补 坡前将坡面清理成锯齿形, 分层回填,补坡厚度应高出设计断面 10cm, 压实后重新削坡。 施工分界处衔接要顺直,不允许出现 折线和施工界墙,渠坡不得出现凹凸不平等现象。 渠坡施工必须配备足够的台车,削坡完成后施工人员通过台车往来交通,不得随意踩踏渠坡。 设计要求 根据 输水渠 沿线地形地质条件,不同渠段有不同的设计 坡比 ( 1:、 1:3 和 1:4等) 和 渠底设计比降 ,应严格按不同渠段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渠道削坡严禁超挖和欠挖,用 2m直尺检查 平整度 不得大于 177。 1cm,当上覆砂粒料垫层时,平整度不得大于 177。 2cm。 渠 床 超挖 量大于 30mm 应 分层 回填压实 削坡 ,处理后密实度不得低于原状土的密 实度。 11 施工方法 渠床面分为粘性土、砂质土和砂砾料等类型。 根据渠床面类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选用削坡机削坡 或 挖掘机粗削人工精削等削坡方法 , 优先考虑采用削坡机削坡。 粘性土削坡 1 削坡机削坡 挖掘机预留 10~ 20cm 保护层,再用削坡机进行精削整平。 削坡机按使用说明在已基本成型的渠道内安装调试完毕后,用测量仪器控制,将削坡机的机架调整到与设计坡比一致。 根据预留保护层厚度确定每次进刀深度和削坡次数,利用测量仪器校核坡面高程,根据校核结果调整削坡进刀深度,确保削坡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当土质较硬削坡机铣刨电机过载时,应减小削坡厚度,以保护设备和保证削坡质量。 削坡土应及时向外清运,防止埋过轨道而影响下道工序。 2 挖掘机粗削人工精削 渠道开挖或填筑基本成型后,测放出坡脚线和坡肩线,测量人员采用仪器控制指挥挖掘机 反铲 粗削。 为保证削出的坡面平整,可将挖掘机的斗齿改造成平板状。 粗削坡应自上而下进行,将削坡土刮至渠底,运至指定地点。 人工精削在挖掘机粗削完成后进行。 先在坡脚线和坡肩线上每 10m 对应各设一控制标高桩,用细钢丝挂线,先削出一条基准线,并 至少要 在基准线上的 1/2 处设一个垂直坡面的高程控 制桩, 10m 范围内可安排 4~ 5 人自上而下平行削坡作业,依此基准线人工精细削坡至设计坡面。 削坡从上而下进行,将削坡土清理至渠底,然后机械外运到指定地点。 每一削坡段均要操作人员填写施工记录,见表 31 削坡 ( 清基 ) 施工 质量 记录表。 砂质土削坡 砂质土削坡宜使用削坡机削坡,也可采用挖掘机粗削人工精削的方法,削坡前先洒水湿润。 施工方法同。 砂砾料削坡 砂砾料削坡宜采用挖掘机粗削人工精削的方法。 施工方法同 中 第 2 项。 12 渠底清基 渠底整平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可以在清运削坡土 时,使 用推土机、刮平机等设备在测量仪器控制下粗清保护层 ,将渠底清理到设计高程以上 10cm 左右。 在需要浇筑渠底时,使 用刮平机等设备 再次清理,人工精整渠底。 利用施工测量控制网引测高程控制点,测量人员钉桩、挂高程控制线,人工按控制线找平清理。 施工过程中注意防止扰动原状基层。 渠道与建筑物交叉部位填筑 1 墩柱部位渠道填筑 : 将墩柱周边杂物清理干净后,按试验参数回填,边刷粘土浆边回填,层填层验。 2 排水建筑物(如排水倒虹吸、排水涵洞、分水口等)部位填筑 : 将排水建筑物周边杂物清理干净后,用设计要求的材料按试 验参数回填。 靠近排水建筑物处采用小型机械夯具或人工夯具分层夯填,填筑层厚不得大于 15cm,边刷粘土浆边回填,层填层验。 排水建筑物顶部回填,在 1m厚以内一般用小型机械夯具夯填或振动碾静碾,夯填 1m 后方可使用振动碾压。 质量控制与检验 坡肩及坡角 线测量放线。 由测量人员操作施测,依据经复核后的施工测量控制网点(不少于 2 个)测放出渠道中心线,再测放坡肩开口线和渠底线,沿线每 10m钉桩挂线标识控制。 渠口(底)边线的允许偏差:直线段+ 20mm、曲线段+ 50mm,削坡后的平整度应不大于 10mm/2m(铺砂 垫层时为不大于 20mm/2m)。 渠道削坡不允许欠挖,超挖深度 应 不大于规范相关要求。 1 削坡机削坡。 削坡机架每班均应检测调整,使其与设计坡比一致。 最后一次削坡前,应测量待削坡面高程一般不少于 3 点(即坡肩处、 1/2 坡、坡脚处)。 2 挖掘机粗削人工精削。 挖掘机粗削时,沿坡肩线和坡脚线每 10m 布设一控制断面,每断面不少于 3 点(即坡肩处、 1/2 坡、坡脚处)。 人工精削时,断面控制桩应校核,并配测量仪器、 2m 靠尺等工具跟踪检验高程、坡比、坡面平整等,填写表 31。 渠底清基 后 平整度不大于 10mm/2m,以渠道中心线和左、右边线,间距 10~ 15m布设 高程控制线, 用测量仪器、 2m 靠尺等工具检验高程、渠底平整度等指标,填写表 31。 渠道与其交叉建筑物交接部位的填筑控制 13 1 墩柱部位:铺土厚度不大于 15cm,每层压实度检测点应均匀分布于界面周围且不少于 3 点。 2 排水建筑物部位:须由低处向高处水平分层填筑,每层测点不少于 3 个。 建筑物两侧填筑施工应平行均衡上升,每层的压实度检测个数应加密。 排水建筑物顶部回填,严禁在 1m厚以内用振动碾振动碾压。 并填写渠道与交叉建筑物连接部位处理施工记录表,详见表 32。 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见 表 33。 施工单位填写 表 34 所示的 渠床整理 施工质量记录 表 ,作为 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支持材料。 质量 评定 渠床整理 以施工验收长度 100m 并按渠道左坡、右坡和渠底分别作为一个单元工程。 渠床整理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见表 35。 质量评定标准: 质量等级分合格和优良两级。 1 合格:主控项目 检验点 100%符合质量标准;一般项目不少于 70%的检测点符合质量要求; 2 优良:主控项目 检验点 100%符合质量标准;一般项目不少于 90%的检测点符合质量要 求。 单元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时,应及时处理,其质量等级按下列规定确定: 1 经 返工处理 并经鉴定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其质量评定为合格; 2 返工处理 后部分质量指标仍达不到设计要求时,经设计复核,项目法人及监理机构确认能满。机械化衬砌标准化施工指南(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大连市区 Z0=。 摩擦速度 =。 4、逆温特征分析 由低空垂直温度场探测资料整理结果表明,城市区域的辐射逆温约在 1820℃时生成,且一直维持到次日 8时左右,日出后 地面由于增温,贴地逆温开始消散或抬离地面,一般在10时即可全部消失,出现逆温高度、厚度、强度及频率统计结果见表 315。 表 315 逆温参数统计表 时 间 贴地逆温 低层逆温 频率 ( %) 厚度 ( m) 强度
0年获 XX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 2), 2020 年获 XX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 3);主动积极指导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大学生完成省、学校和学院大学生科研立项和创新训练项目 1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 4 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2 件,发表论文 5 篇,指导学生获得 XX 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和全国无线单片机应用设计大赛 (深圳市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二等奖
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学生党建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 三、充分发挥分党委的政 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 学院的整体工作是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分党委在学院的工作中起着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的作用。 学院的重大决策、主要工作、规章制度都是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制定。 为避免“两张皮”的现象,学院的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学生培养以及管理重心下移工作均由院长、书记共同主持。
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渐进性接触工程实际;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 ( 5) 建立了 《机械制图》教学资源库。 从 2020年秋,在制造学院网站的教学栏目中,建立了机械制图的习题库、模型库、动画演示和视频库等,为学生课后学习,培养空间想象力,解决工程实感薄弱等问题提供了保障。 此项工作不断还在不断更新中。 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 /奖励: 《工程制图系列课程建设》系列课课程建设项目
.选齿轮精度等级 查 [1]表 112 级 7 2.材料选择 查 [1]表 111 小齿轮 为 40CrMnMo调质 大齿轮 为 35SiMn调质 小 齿轮40CrMnMo大齿轮35SiMn 3.选择齿数 Z )40~20(1 Z 12 iZZ 12ZZU 301Z Z2 = 30 =≈92 U 个 301Z Z2 =92 U 4.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 1)载荷系数K 查
进行期间,甲乙双方应密切配合,完善各类手续,以促使本项目尽早通过验收。 在施工时,乙方对施工现场的所有成品设备不得有人为损坏,如发生乙方失误造成的损失,由乙方负责承担。 因施工需要,确实会造成的破坏,应事先通知甲方,双方协调后,采用合理方案施工。 工程竣工验收通过后五天内,甲乙双方应办理系统设备移交。 乙方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质量检查制度。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