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平鲁区龙矿大恒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该断层纵穿全井田,井田内延伸长度 3530m。 为马关河东普查勘探中发现。 ( 2) F2断层:位于井田东北部,为正断 层,走向 北北西 ,倾向 南西 ,倾角 75176。 ,落差 18m。 井田内延伸长度约 1270m, 井下巷道揭露断层。 ( 3) F3 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正断层,该断层由兴陶煤矿延伸而来,走向北北东,倾向西,倾角 75176。 ,落差 3— 5m,井田内延伸长度约 400m。 为马关河东普查勘探中发现。 ( 4) F4断层:位于井田北部,正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 85176。 ,落差8— 13m,井田内延伸长度约 600m,原大恒煤矿井下开采中发现。 ( 5) F5 断层:位于井田北部 F3 断层以西,正断层。 走向大致与 F3 断层平行,倾向西,倾角 85176。 ,落差 8m, 井田内延伸长度约 620m,原大恒煤矿井下开采中发现。 ( 6) F6 断层:位于井田中部 F1 断层之西,由原白土窑煤矿井下开采中发现。 为正断层,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西,倾角 73176。 ,落差 3m,延伸长度 550m。 ( 7) F7断层:位于井田中部, F1断层之东,由原白土窑煤矿井下巷道揭露,亦为正断层。 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西,倾角 72176。 ,落差 3m,延伸长度 500m。 井田内未发现陷落柱及岩浆岩活动。 综上所述,本井田构造总体属简单 ,偏中等。 除 F F2 断层落差大,对煤层开采及采区布置有一定的影响外,其它断层落差小,对煤层开采 影响 甚微。 煤层 ( 1)含煤性 井田内赋存的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次要含煤地层为山西组,现将含煤地层的含煤性分述如下: 1)山西组( P1s) 山西朔州平鲁区龙矿大恒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二章 兼并重组 整合的条件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5 本组含煤 3 层,为 3 号煤层,均属不稳定、不可采煤层,煤层平均总厚,本组平均厚度为 ,含煤系数 %。 2)太原组( C3t) 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共含煤 9 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4 4 9 9 1 12 号煤层,其中 4 4 9 9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及基本可采煤层, 11 号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煤 层平均总厚 ,本组平均厚度为 ,含煤系数为 %。 ( 2)可采煤层 井田可采煤层为 4 4 9 9 11 号煤层,现分述如下: 1) 41号煤层: 赋存于太原组顶部, 4 号煤层本井田分叉为 4 42号煤层, 41号煤层厚度 —,平均 ,属全区稳定可采的厚煤层。 该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 0— 6层,夹矸岩性多为高岭岩、炭质泥岩和砂质泥岩。 本煤层顶板为中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底板为中、细、粉砂岩、泥岩。 井田中北部原大恒煤矿和白土窑煤矿整合前开采此煤 层。 2) 42号煤层: 位于 41 号煤层之下,为 4 号煤层分叉煤层,上距 41 号煤层 ,平均,煤厚 — ,平均 ,结构简单, 一般含夹矸 1— 2 层,偶见 3 层夹 矸 ,全区稳定可采,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 井田南部原嘉强煤矿曾开采此煤层。 3) 8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部,上距 42号煤层 — ,平均。 煤层厚度 —,平均 ,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该煤层结构简单,有时含一层夹矸。 该 煤层顶底板均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 4) 91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下部,为 9 号煤层的分叉煤层,上距 8 号煤层 ,平均山西朔州平鲁区龙矿大恒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二章 兼并重组 整合的条件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6。 井田西北部为合并区,其余地段均为分叉区。 分叉区 91 号煤层厚度 —,平均。 煤层结构复杂, 大多含夹矸 2— 3 层,局部为 1 层或 4 层 .井田内该煤层层位稳定,分叉区均达可采。 顶板岩性为中、细、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底板岩性为中、细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 井田内各煤矿整合前均曾开采此 煤 层。 5) 92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 91 号煤 层 — ,平均 ,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 1— 6 层。 煤层厚度 ,平均 ,在分叉区内 92 号煤层均达可采,其厚度 — ,平均。 井田西北部与 91号煤层合并为一层。 合并区厚度 ,平均。 合并区内补 2 号孔 9 号煤层相变为炭质泥岩,故合并区内 9 号煤层大部分不可采。 煤层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泥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砂质泥岩。 6) 11 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底部,上距 92 号煤层 — ,平均。 煤 层厚度 0—,平均。 井田内除补 2号孔该煤层尖灭外,其余 地段 均达可采,为井田内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该煤层结构较简单,大部含夹矸 1— 2 层,偶见有 5 层夹矸,夹矸岩性为高岭岩或炭质泥岩。 该煤层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 211。 山西朔州平鲁区龙矿大恒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二章 兼并重组 整合的条件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7 可 采 煤 层 特 征 表 表 211 煤层号 煤层厚度 ( m) 煤层间距 ( m) 结构 (夹矸数 ) 稳定性 可采性 顶底板岩性 顶板 底板 41 复杂 (06) 稳定 全区可采 中砂岩 粉砂岩 砂质泥岩 泥岩 中、细、粉砂岩、泥岩 42 简单 (13) 稳定 全区可采 细砂岩 粉砂岩 砂质泥岩 细砂岩、粉砂岩 砂质泥岩 8 简单 (01) 稳定 全区可采 粉砂岩 砂质泥岩 泥岩 中砂岩、粉砂岩 砂质泥岩 泥岩 91 较复杂 (14) 稳定 分叉可采 中、细、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 中、细、粉砂岩 砂质泥岩 泥岩 92 (91+92) 复杂 (16) 稳定 大部可采 砂质泥岩 泥岩 粉砂岩 砂质泥岩 11 复杂 (15) 较稳定 大部可采 细砂岩 粉砂岩 砂质泥岩 粗、中、细砂岩 砂质泥岩 煤质 ( 1)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根据肉眼鉴定,本井 田 4 4 9 9 11 号煤层物理性质基本相似,外观颜色为褐 — 黑色,沥青 — 玻璃光泽,致密坚硬。 4 42号煤层上部以镜质组、丝质组为主,壳质组含量较少。 4 42号煤层下部以丝质组、镜质组为主。 9 92号煤层以镜质组为主,丝质组次之。 11 号煤层以镜质组、丝质组为主。 ( 2)煤的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 根据煤芯、煤样分析结果,对井田各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见表 212。 山西朔州平鲁区龙矿大恒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二章 兼并重组 整合的条件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8 各煤层煤质特征 表 212 煤 层 号 原 工业分析( %) 发热量 (MJ/kg) 磷 Pd(%) 胶质层 厚度 粘结指数 煤类 浮 水分 (Mad) 灰分 (Ad) 挥发分 (Vdaf) 全硫 () X(mm) Y(mm) 41 原 CY 浮 4056 46 37 314 42 原 CY 浮 3861 311 912 8 原 CY QM 浮 4661 510 1046 91 原 CY 浮 4054 92 原 CY 浮 3848 58 1626 11 原 CY QM BN 浮 4250 07 058 山西朔州平鲁区龙矿大恒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二章 兼并重组整合的条件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9 ( 3)煤的可选性 各煤层 可选性等级见 表 213。 各煤层可选性等级表 表 213 煤层号 给定浮煤 灰分( Ad) % 分选比重 177。 产率 % 可选性 等级 浮煤回 收率 % 回收等级 41 12 极难选 低等 15 极难选 中等 42 10 极难选 良等 12 难选 优等 9(9 92) 10 极难选 良等 12 中等可选 优等 11 12 极难选 低等 15 较难选 良等 煤类及煤的用途 按照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 GB5751— 86),以浮煤挥发分( Vdaf)、粘结指数( G)和胶质层最大厚度( Y)为划分指标,井田内各煤层煤类分布情况如下: 4 49 92号煤层煤类均为长焰煤( CY)。 8 号煤层煤类大部为长焰煤( CY),北部分布少量气煤( QM)。 11 号煤层煤类大部为长焰煤( CY),南部分丰少量气煤( QM),西北部有少量不粘煤( BN)。 根据煤质特征,各煤层可作为良好的动力用煤及炼油用煤。 矿井水文地质 ( 1)地表河流 井田内无常年性地表河流,各沟谷平时基本干涸无水,仅雨季时才汇集洪水沿 沟排泄,向南流出井田,然后向西南汇入马关河。 ( 2)含水层 1) 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岩性以浅灰色、灰色巨厚层状石灰岩为主。 另据井田南侧杨涧煤矿水源井资料。 由 X1号水文钻孔资料 推测,本井田奥灰水位标高约为。 2)太原组 、山西组 砂岩裂隙含水层 太原组 、山西组砂岩 相间于各地层之间,分布在 34 层中。 具有一定含水条件。 一般富水性 弱。 山西朔州平鲁区龙矿大恒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第二章 兼并重组整合的条件 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0 3)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井田上、下石盒子组地层中,赋存有 68 层 中、粗粒砂岩,总厚度达 2642m,局部裂隙发育,具有一定的含水条件。 该含水层一般富水性较弱。 ( 3)隔水层 井田内主要隔水层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厚。 ( 4)采空区、古空区积水 井田内各矿整合前分别对 4 4 9 92 号煤层进行了部分开采,分布有部分采空区。 据本次调查,井田采空区、古空区共分布积水区 19 处,总积水量约305625m3。 分布邻矿采空积水区 1处,积水量 80000m3。 具体积水情况详见表 214。 采(古)空区积水量估算结果表 表 214 煤层 积水区位置 积水区 面积 (m2) 煤层厚度 ( m) 积水 系数 煤层倾角 (176。 ) 积水量( m3) 41 原大恒煤矿西部采空区 1380 3176。 1824 原市营白土窑煤矿西部采空区 13500 3176。 16290 7500 3176。 9013 42 原市营白土窑煤矿东部采空区 21750 5176。 11270 27300 5176。 14150 25300 5176。 13170 原嘉强煤矿南部采空区 25600 6176。 10039 2100 6176。 815 92 原市营白土窑煤矿东部采空区 19750 3176。 17320 18150 3176。 16420 原嘉强煤矿采空区 7613 5176。 9185 1428 5176。 1300 6375 5176。 7692 原嘉强煤矿东部古空区 23125 6176。 25500 原大恒煤矿东部采空区 42020 3176。 45738 37500 3176。 40837 40250 3176。 43832 8 原嘉强煤矿东部古空区 32020 6176。 7240 11 原嘉强煤矿东部古空区 26500 6176。 13990 41 相邻铁佐沟煤矿采空区 4010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