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紫外光谱(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C HC H2= C H C HOl m a x ( R ) 3 1 5 n m ( e 1 4 )l m a x ( R ) 3 1 9 n m ( e 5 0 )C C H3O(ii) K带 [来自德文 Konjugierte(共轭 )] 起源 :由 ππ* 跃迁引起。 特指共轭体系的 ππ* 跃迁。 K带是最重要的 UV吸收带之一,共轭双烯、 α,β-不饱和醛、酮,芳香族醛、酮以及被发色团取代的苯(如苯乙烯)等,都有 K带吸收。 例如: l max 223nm( e 22600)CH 3 CH=CHCH=CH 2l max(K) 234nm( e 14000)l max(K) 244nm( e 1 5000)(CH 3 ) 2 C=CHCCH 3OCHO特点 : ① λmax 210- 270nm, εmax> 10000; ② 溶剂极性 ↑时 , λmax不变 (双烯 )或发生红移 (烯酮 )。 (iii) B带和 E带 起源 :均由苯环的 ππ* 跃迁引起。 是苯环的 UV特征吸收。 特点 : ① B带为宽峰 , 有精细结构 (苯的 B带在 230- 270nm) εmax偏低: 200< ε< 3000 (苯的 ε为 215); ② E1带特强 , (εmax < 10000) ; E2带中等强度 , (2020< εmax < 10000) ③ 苯环上引入取代基时, E2红移,但一般不超过210nm。 如果 E2带红移超过 210nm,将衍变为 K带。 B— 德文 Benzienoid(苯系 ) E— 德文 Ethylenic(乙烯型 ) 例: l max 282nm( e 450)l max 244nm( e 12020)K带:B带:CH=CH 2C H 3O HCH=CH 2 l max 244nm( e 12020)K带:l max 210nm( e 6200)E 2 带:l max 208nm( e 2460)E 2 带: 识别上述几种吸收带,对推导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各种吸收带举例 : (3) UV图谱的解析 UV与 IR、 NMR不同 , 它不能用来鉴别具体的官能团 , 而主要是 通过考察孤对电子及 π电子的跃迁 来提示分子中是否存在共轭体系。 部分化合物的 UV吸收见下表: UV主要反映共轭体系和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往往两个化合物分子中相同的共轭结构,而分子的其它部分截然不同,却可以得到十分相似的紫外谱图。 例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