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讲义3(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ABCDE ) 15 页 A.毒性 B.能源强度 C.可再生性 D.生态影响 E.可回收利用性 二、熟悉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P338 知识点: ( 1)指标对比法: 根据我国己颁布的清洁生产标准,或参照国内外同类装置的清洁生产指标,对比分析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 ( 2)分值评定法: 将各项清洁生产指标逐项制定分值标准,再由专家按百分制打分,然后乘以各自权重值得总分,然后再按清洁生产等级分值对比分析项目清洁生产水平。 用 指标对比法进行清洁生产分析的程序如下 : ( 1)收 集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如果没有标准可参考,可与国内外同类装置清洁生产指标作比较。 ( 2)预测环评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值。 ( 3)将环评项目的预测值与清洁生产标准值对比。 ( 4)得出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 5)提出清洁生产改进方案和建议。 ( P259) ( 1) 原则 ① 应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对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有关内容加以补充和完善 ② 大型工业项目可在环评报告书中单列“清洁生产分析”一章,专门进行叙述;中、小型且污染较轻的项目可在工程分析一章中增列“清洁生产分析”一节。 ③ 清洁生产指标项的确定要符合指标选取原则,从六类指标考虑并充分考虑行业特点。 ④ 清洁生产指标数值的确定要有充分的依据。 调查收集同行业多数企业的数据,或同行业中有代表性企业的近年的基础数据,作参考依据。 ⑤ 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的描叙应真实客观。 ⑥ 报告书中必须给出关于清洁生产的结论及所应采取的清洁生产方案建议。 16 页 ( 2) 内容 ① 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清洁生产分析所采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介绍 应介绍选取清洁生产指标过程和确定清洁生产指标数值,指标数值确定的参考技术数据,数据来源,它的可靠性。 ② 建设项目所能达到的清 洁生产各个指标的描叙。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对资源能源利用,生产工艺和装备选择,产品指标,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污染物产生的深入分析,确定环评项目相应各类清洁生产指标数值。 ③ 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通过将预测值与同类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值进行对比,给出简要的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④ 清洁生产方案建议。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清洁生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例题: ,清洁生产可选用的分析方法有 ( BC )。 A.物料平衡法 B.指标对比法 C.分值评定法 D.质量指标法 关于课件请联系 (第二章、工程分析,第三节、事故风险源项分析 + 第十三章、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第八节、环境风险防范) 专题八、环境风险分析(第二章第三节 26 页及第十三章第七节 304) 术语和定义(参见导则)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 (或健康 )的危害程度, 用风险值 R 表征 ,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 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 (或健康 )后果 C 的乘积,用 R 表示,即 : R[危害 /单位时间」 =P[事故 /单位时间」 C[危害 /事故 ] 价 17 页 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 突发性事件或事故 (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 )引起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 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 对环境 (或健康 )危害最严重 的重大事故。 至少应包括一个 (套 )危险物质的主要生产装置、设施 (贮存容器、管道等 )及环保处理设施,或同属一个工厂且 边缘距离小于 500m 的几个 (套 )生产装置、设施。 每一个功能单元要有边界和特定 的功能, 在泄漏事故中能有与其它单元分割开的地方。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 ,若功能单元中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一、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参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知识点: 重大危险源定义: 根据建设项目初步工程分析, 划分功能单元。 凡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性物质,且危险性物质的数量 等于或超过临界量 的功能单元,定为 重大危险源。 危险物名称及临界量见附录。 表 1 物质危险性标准 ① 凡符合表 1 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 1, 2 的物质, 属于 剧毒物质 ;符合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 3的属于 一般毒物。 ② 凡符合表 1 易燃物质和爆炸性物质标准的物质,均视为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 18 页 表 2 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19 页 表 3 易燃物 质 名称及 临 界量 表 4 爆炸性物 质 名称及 临 界量 20 页 的范 围 和 类 型 ( 1) 风险识别 范 围 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 和 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生 产设 施 风险识别 范 围 : 主要生 产 装置、 贮 运系 统 、公用工程系 统 、工程 环 保 设 施及 辅 助生 产设施等; 物 质风险识别 范 围 : 主要原材料及 辅 助材料、燃料、中 间产 品、最 终产 品以及生 产过 程排放的“三废 ” 污 染物等。 ( 2) 风险类 型: 根据有毒有害物 质 放散起因,分 为 火灾、爆炸和泄漏 三种 类 型。 内容 ( 1) 资 料收集和准 备 ① 建 设项 目工程 资 料: 可行性研究、工程 设计资 料、建 设项 目安全 评 价 资 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 应 急 预 案 资 料。 ② 环 境 资 料: 利用 环 境影响 报 告 书 中有关厂址周 边环 境和区域 环 境 资 料,重点收集人口分布 资 料。 ③ 事故 资 料: 国内外同行 业 事故 统计 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 资 料。 ( 2) 物 质 危 险 性 识别 按附 录 对项 目所涉及的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 质 进 行危 险 性 识别 和 综 合 评 价, 筛选环 境 风险评 价因子。 21 页 ( 3) 生 产过 程 潜在危 险 性 识别 根据建 设项 目的生 产 特征, 结 合物 质 危 险 性 识别 , 对项 目功能系 统 划分功能 单 元,按附 录 潜在的危 险单 元及重大危 险 源。 例题: 1.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 ( B )临界量的功能单元。 A.等于 B.等于或超过 C.超过 D.低于 2.重大危险源的功能单元可以包括 ( ABCD )。 A.危险物质的主要生产装置 B.危险物质的贮存容器 C.危险物质的环保处理设施 D.同属一个工厂且边缘距离小于 500m的几个 (套 )生产装置、设施 二、 了解风险源 项分析的方法 (教材 P28或《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知识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为: 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以及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评价的源项分析与安全评价的 分析方法相同 ,但 目的和侧重点不同。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中的源项分析是 通过对建设项目的潜在危险识别及事故概率计算 ,筛选出最大可信事故,估算危险化学品泄漏量。 在此基础上进行后果分析,确定该项目风险度,与相关标准比较,评价能否达到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 源项分析的 目的 是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危害分析, 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发生概率和 危险性物质泄漏量。 源项分析是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中 最重要也是最困难 的工作。 源项分析的 范围和对象 是建设项目所包含的所有工程系统,从物质、设备、装置、工艺到与之相关的其他单元。 这个过程既包含整个项目,又是其中一部分。 通常将源项分析分为 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以定性分析为主,后一阶段以定量为主。 22 页 一般认为源项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划分各功能单元。 通常 按功能 划分建设项目工程系统,一般建设项目有生产运行系统、公用工程系绕、储运系统、生产辅助系统、环境保护系统、安全消防系统等。 将各功能系统划分为功能单元, 每一 个功能单元至少应包括一个危险性物质的主要贮存容器或管道。 并且每个功能单元与所有其他单元 有分隔开的地方 ,即有单一信号控制的紧急自动切断阀。 (2)筛选危险物质,确定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分析各功能单元涉及的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 的名称和贮量,主要列出各单元所有容器和管道中的危险物质清单,包括物料类型、相态、压力、温度、体积或重量。 (3)事故源项分析和最大可信事故筛选。 根据清单,采用 事件树或事故树法,或类比分析法 ,分析各功能单元可能发生的事故,确定其最大可信事故和发生概率。 (4)估算各功能单元最大可信事故泄 漏量和泄漏率。 泄漏量计算 (1)液体泄漏速率。 液体泄漏速度 QL用柏努利方程计算: 式中: QL — 液体泄漏速度, kg/s。 Cd — 液体泄漏系数,此值常用 ~。 A— 裂口面积, m2。 p— 容器内介质压力, Pa。 P0— 环境压力, Pa。 g— 重力加速度, m/ s2。 h— 裂口之上液位高度, m。 本法的限制条件:液体在喷口内不应有急剧蒸发。 关于课件请联系 23 页 (2)气体泄漏速率。 当气体流速在音速范围(临界流 ): 当气体流速在亚音速范围(次临界流): 式中: p— 容器内介质压力, Pa。 P0— 环境压力, Pa。 K— 气体的绝热指数(热容比),即定压热容 Cp 与定容热容 CV之比。 假定气体的特性是理想气体,气体泄漏速度 QG按下式计算: 式中: QG— 气体泄漏速度, kg/s。 p— 容器压力, Pa。 Cd — 气体泄漏系数,当裂口形状为圆形时取 ,三角形时取 ,长方形时取。 A— 裂口面积, m2。 M— 分子量; R— 气体常数, J/(mol K)。 TG — 气体温度, K。 Y— 流出系数,对于临界流 Y=,对于次临界流按下式计算: (3)两相流泄漏。 假定液相和气相是均匀的,且互相平衡,两相流泄漏计算按下式: 式中: QLG — 两相流泄漏速度, kg/s。 Cd— 两相流泄漏系数,可取。 A— 裂口面积, m2。 p— 操作压力或容器压力, Pa。 Pc — 临界压力, Pa,可取 Pc=。 Pm— 两相混合物的平均密度, kg/m3,由下式计算: 24 页 式中: ρ 1— 液体蒸发的蒸气密 度, kg/m3。 ρ 2— 液体密度, kg/m3; FV— 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由下式计算: 式中: Cp— 两相混合物的定压比热, J/(kg39。 K)。 TLG— 两相混合物的温度, K。 Tc — 液体在临界压力下的沸点, K。 H— 液体的汽化热, J/kg。 当 Fv 1 时,表明液体将全部蒸发成气体,这时应按气体泄漏计算;如果 Fv 很小,则可近似地按液体泄漏公式计算。 (4)泄漏液体蒸发。 泄漏液体的蒸发分为 闪蒸蒸发 、 热量蒸发 和 质量蒸发 三种,其蒸发总量为这三种 蒸发之和。 ①闪蒸量的估算。 过热液体闪蒸量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 Q1— 闪蒸量, kg/s; WT — 液体泄漏总量, kg。 tl— 闪蒸蒸发时间, s; F— 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按下式计算: 式中: Cp— 液体的定压比热, J/(kg. K)。 TL— 泄漏前液体的温度, K。 Tb— 液体在常压下的沸点, K。 H— 液体的汽化热, J/kg。 ②热量蒸发估算。 当液体闪蒸不完全,有一部分液体在地面形成液池,并吸收地面热量而汽化称为热量蒸发。 热量蒸发的蒸发速度 Q2按下式计算: 25 页 式中: Q2— 热量蒸发速度, kg/s; T0— 环境温度, K。 Tb— 沸点温度; K; S— 液池面积, m2。 H— 液体汽化热, J/kg。 λ — 表面热导系数(表 210), W/(m. K)。 α — 表面热扩散系数(表 2. 10), m2/s。 t— 蒸发时间, s。 ③质量蒸发估算。 当热量蒸发结束,转由液池表面气流运动使液体蒸发,称之为质量蒸发。 质量蒸发速度 Q3按下式计算: 式中: Q3— 质量蒸发 速度, kg/s; a, n— 大气稳定度系数,见表 211。 p— 液体表面蒸气压, Pa。 R— 气体常数, J。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