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碘缺乏病知识100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人体碘营养状 况。 碘营养状态日益成为营养学家和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因为它是全面评价人体营养水平的一项内容。 碘的营养状况一般用尿碘排泄量来表示。 在人体碘平衡的条件下,一个人尿碘排泄量近似于他的碘摄入量。 由于用一般膳食调查方法计算碘的摄入量相当繁琐和困难,所以用尿碘排泄量来代表碘的摄入量。 碘营养正常,也就是不会出现碘缺乏危害,其尿碘排泄量应在每升 100微克以上,低于这个数字,表示有碘缺乏。 尿碘排泄是评估碘缺乏危害和干预措施效果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 3碘摄入量的安全范围有多大。 碘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少了不行,过多也不 行,并不像有些人所希望的越多越好。 碘的摄入量安全范围有多大呢。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考虑到发达国家的碘营养水平,一般认为每人每天摄入量在 1001000微克这个范围内都是安全的。 说 100微克是为了预防碘缺乏; 1000微克是为了防止高碘的可能危害。 可以说碘的安全范围是够大的。 当前我国居民从碘盐中摄入的碘量约为 200微克左右,而发达国家居民每天碘的摄入量一般都在 300500微克之间。 3怎样判定一个地区碘缺乏及其严重程度。 判定一个地区是否存在碘缺乏及其严重程度主要是根据人群甲状腺肿大率、尿碘排泄量或 全血促甲状腺激素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含量这几个指标。 810岁(或 612岁)儿童甲状腺触诊和超声波检查所发现的甲状腺肿大率大于 5%、尿碘水平低于 100微克 /升、新生儿全血促甲状腺激素大于 5微国际单位 /升的比例超过 3%和儿童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大于 10微微克 /升,表明有碘缺乏。 轻度碘缺乏,这几个指标分别为: %、 5090微克 /升、 %和 /升;中度碘缺乏,指标分别是: %、 2049微克 /升、 %和 /升;重 度碘缺乏,指标分别是:大于 30%、低于20微克 /升、大于 40%和大于 40微微克 /升,并有克汀病出现。 此外还可以参考饮用水和谷物碘含量。 饮用水碘含量低于每升 5微克,谷物每公斤(干重)含碘量低于 10微克,提示有碘缺乏的可能,但确定碘缺乏最终要依靠上述几个指标。 3全球碘缺乏病流行概况如何。 全世界的有 118个国家存在碘缺乏这一公共卫生问题,大约有占世界总人口 30%即。 有地方性甲状腺肿 ,占世界总人口的 12%;克汀病人 1120万人;保守估计因缺碘所致的智力损害人口 至少有 4300万人以上。 因严重缺碘而造成的死产或流产的胎儿,每年有 3万;每年有 12万新生儿存在智能和体能的损害。 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在历史上都有过碘缺乏病的流行,随着经济发展和补碘的实施,碘缺乏病基本上得到控制和消除(个别国家出现反复)。 当前碘缺乏病流行主要见于发展中国家,特是非洲、亚洲、南美洲的一些经济比较落后和比较贫穷的国家。 3当前我国碘缺乏病流行概况如何。 我国是碘缺乏病流行普遍和严重的国家。 全国 31个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病情不详外,包括上海在内的 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流行。 受碘缺乏威胁的人口近 10亿。 1994年按原标准统计的病区县有 1807个,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 799万,典型的地方性克汀病病人 万,碘缺乏地区人群智力商数比正常人群低 1015个百分点,约有515%的儿童存在轻度智力低下。 根据 1995年 29个省(市、自治区)监测资料, 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平均达 %。 除北京和上海低于 5%以外,全国有轻度碘缺乏的省 14个,中度碘缺乏的省 8个,重度碘缺乏的省 5个。 3碘缺乏病主要分布在哪些地理地带。 碘缺乏病作为一种地方病,极其严格地分布于碘缺乏的地理环境。 亚洲的喜马拉雅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和比里牛斯山区、拉丁美洲的刚果河流域和北美洲的五大湖盆地等都是著名的碘缺乏病流行区。 一般来说碘缺乏是山区重于丘陵、丘陵重于平原、平原重于沿海,特别是那些地形倾斜、洪水冲刷和降雨集中、有水土流失的地理地带碘缺乏较为严重。 3碘缺乏病是否只发生在农村 ? 碘缺乏病不仅发生在农村 ,也查发生在大、中城市。 1995年对我国十大城市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十大城市中有五个城市儿童尿碘水平低于 100微克 /升,最低为 /升;有七个城市儿童甲肿率在 5%以上,最高达 %。 结果表明一般认为营养条件和生活水平都比较好的大城市,同样存在碘营养不良。 当然我国广大农村经济还不够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比城市差,居民食物结构较单纯,尤其那些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更是如此,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在广大农村。 3为什么说碘缺乏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们从前面忆经清楚地看到,碘缺乏对人类健康最大的危害就是损害大脑发育,导致智力落后或智力残疾。 因其分布广泛、受害人群众多和后果严重,已不仅是一个疾病问题,而是关系到人口素质、民族繁荣和国家昌盛的大问题。 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如 果不加以防治和消除,势必严重阻碍社会的持续发展。 所以说,碘缺乏危害已经被作为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来对待,不仅引起医学界而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3碘缺乏对牲畜有哪些危害。 碘缺乏对动物的危害最早由澳大利亚人于 70年代后期及 80年代初期报道。 他们发现牧区草原存在碘缺乏,会发生羊毛生长不良、繁殖力差、新生羔羊出现甲状腺肿、体弱少毛、死亡率高等。 近年关于碘缺乏对牲畜尤其对牧区动物如牛、马、羊等的影响已得到广泛重视。 我国内蒙古等牧区已发现此类问题,并开始进行研究和实施牲畜补碘措施。 研究证明,缺 碘对牲畜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 1)牲畜的生产能力低下,特别是牛、马等的生产使役能力降低会明显影响农业生平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 2)碘缺乏使牲畜的繁殖能力降低,使胎畜发生流产、早产及死产,或出生时极端虚弱、无毛、不能站起,甚至在生后几小时内死亡等。 ( 3)碘缺乏使动物或家禽产肉、产蛋、产奶的数量和品质明显下降。 有证据表明奶的产量与碘摄入量有关,补碘后可使奶的产量提高4— 15%;缺碘还会影响奶的成份,补碘后可提高奶中脂肪、蛋白质、酪蛋白、乳糖、钙、磷的含量。 3碘缺乏危害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居民长期碘摄 取不足所造成的。 它病因清楚,防有办法,只要长期坚持补碘措施,碘缺乏病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这不仅为西方发达国家所证实,国内也有不少地区在防治工作中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国有许多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由于长期坚持食盐加碘,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尿碘水平显著提高,肿大的甲状腺多数都已恢复或接近正常,新一代儿童的智力较防治前有所提高。 为什么说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 防治碘缺乏病的最根本措施是食盐加碘。 这是被许多国家近一个世纪的防治工件所证实的,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方法,它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和容 易推广,又符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要求。 食用加碘盐有如下几个优点: ( 1)安全、有效。 我国规定的食盐含碘的标准,在加工厂出厂时碘浓度为每公斤碘盐不低于 40毫克,销售部门不得低于 30毫克,用户不得低于 20毫克。 食用这种碘盐即可保证每日对碘的需要量。 如果每人每日吃进 5— 15克(平均 10克)的碘盐,每天即可获得 100— 300微克(平均 200微克)的碘,足以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量。 这种剂量既不会造成浪费,又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反应。 防治实践证明,碘盐防治碘缺乏病。 ( 2)生活化、长期性。 由于外环境缺碘,人类需要长期适量补碘。 而人类无论种族、民族、年龄、性别都必须每日吃适量的盐,所以食盐是补碘的最好载体。 通过吃碘盐,能保证补碘的生活化,适量化及持久性。 ( 3)经济、易推广。 食用碘盐很经济,用钱少,只需花少量的钱即可解决防治疾病的大问题,即使对一个十分贫穷的国家也是可以接受的。 以上优点决定了碘盐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办法。 4我国是何时开始食盐加碘的。 1940— 1942年,姚寻源、姚永政对去南省 37个县调查后,在去南省一平浪盐矿进行了食盐加碘并供应盐矿所覆盖的地区,这是我国首次开始的食盐加碘防治工作。 解放初有个别医学 科学工作者自发地在少数病区使用碘盐, 50— 60年代一些省份如河北省开始用碘盐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 1960年中共中央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成立后,推进了部分省的食盐加碘工作,并于 1973年在北方病区全面推广碘盐, 70年代末期和 80年代初期,南方病区也开始使用碘盐,至此全国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都以政府行为推广了碘盐,至此全国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都以政府行为推广了碘防治的国家计划。 1979年国务院以国发( 1979) 296号文件下发了 “ 食盐加碘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暂行办法 ” ,这是第一个食盐加碘的法规性文件。 当时使用的碘 剂为碘化钾,浓度不统一,推广 “ 食盐加碘的浓度为五万分之一到二万分之一 ”。 国务院 1993年主持召开了 “ 中国 202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动员会 ” ,国务院办公厅 1994年批准并转发了“ 中国 202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 ” ,李鹏总理也签发了国务院163号令,发布了 “ 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 ”。 这些文件正式宣布在我国实施全民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并以法规形式强化了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政府行为。 4目前主要有哪几种补碘方法。 食盐加碘是我国主要的补碘措施,除此之外还有: ( 1)口服或注射碘 油:这是一种长效补碘制剂,在有效剂量下,一次注射可保证三年有效供碘。 一次口服给药有效期大约为一年。 它主要用于尚未供应碘盐、碘盐不合格或重度缺碘地区的重点人群(妇女和儿童)。 ( 2)水源加碘:指饮水或灌溉水加碘,可以直接加入碘剂,也可以制成缓释器,缓慢释放碘。 ( 3)吃含碘药物:如碘酸钾、芦戈氏碘液、含碘中草药。 ( 4)推广碘茶,即茶叶中加碘,用于有饮茶习惯的居民,特别是蒙、藏、等少数民族群众。 ( 5)提倡吃富碘的食物:如海产品(海带、紫菜、贝类)。 ( 6)含碘保健品和碘强化食品。 但以上补碘办法都是对全民 食用碘盐的补充或临时替代措施。 4我国防治碘缺乏病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 我国从五十年代末开始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到 1994年底,已陆续在 1580个县普及了碘盐,占原病区县数的 %。 防治开始时的3500万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绝大多数已治愈;病区内基本控制了地方性克汀病的新发病人。 在工作中,建立健全了防治网络,理顺了管理体制,培养了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 通过泛的健康教育,增强了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多年来通过防治监测和调查研究已基本查清不同类型地区的缺碘情况和城乡居民的碘营养水平,为 今后工作指出了重点和方向。 近年来,国家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条例和技术标准,使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开始走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4国家为什么实行 “ 食用盐全部加碘 ”。 “ 食用盐全部加碘 ” 指全体公民所需的 “ 食盐 ” 都要加碘,它包括三个基本含义:第一、人们的食用盐必须是碘盐(包括食用的粗盐或精碘);第二,用于食品加工的盐也必须用碘盐(如加工酱油、面包、饼干、肉制品等);第三、畜牧用盐也必须用碘盐。 我国政府制定和推荐食盐全部加碘是基于以下的考虑: ( 1)碘缺乏病区中的病人(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 汀病病人)需要补碘治疗;病区中的 “ 非病人 ” 也受到程度不同的碘缺乏危害。 因此对于病区,无论是病人还是非病缺乏的受害者,都要以碘盐防治。 ( 2) 7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尿碘在 50微克 /升以上,人群中基本上没有显的甲状腺肿发生。 进入 80年代以后,人们认识到缺碘对人类最大危害不是甲状腺肿,而是造成不程度的脑发育落后,只有补足了碘才能确保婴幼儿的正常发育。 目前公认标准为:人群尿碘水平在 100微克 /升以上,才能基本上消除碘缺乏危害。 从这个全新的认识出发,我国几乎所有地区,包括以前认为的非病区,实际上都是缺碘的地区,因此需 要补碘的范围已扩大到全国。 ( 3)近年来对儿童碘营养调查结果表明:许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儿童尿碘也在 100微克 /升以下,甲状腺肿大率在 5%以上。 证明城市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碘缺乏。 ( 4)碘摄入量的安全范围很宽,即 100微克 /日 — 1000微克 /日。 我们每人每天从碘盐中获得的碘约 200微克,因此是绝对安全的。 关于全民食盐加碘,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在它的声明中说:“ 碘盐中的碘量对于碘摄入量已经充足的人群来说,不会带来任何医学上的危险,我们坚决推荐:所有缺碘国家都要实施全民食盐加碘。 ” 4只有我国实行食用盐全 部加碘吗。 不是的。 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 一些国家如加拿大早就实行了食盐全部加碘。 作为政府行为推广使用碘盐最早始于瑞士、美国、奥地利等国。 印度经过专家论证后于 80年代末开始实施食盐全部加碘计划。 1994年美洲国家在厄瓜多尔开会并发表了“ 基多宣言 ” ,要求全美洲实施全民食盐加碘计划。 截止到 1995年底,正在实施或已经制定食盐全部加碘的国家有 24个发展中国家,另有 33个国家已承诺实施食盐全部加碘计划。 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出推荐所有缺碘国家都要实施食盐全部加碘。 4已消除了碘缺乏病的发达国家 是否还在食用碘盐。 发达国家在消除了碘缺乏病后仍坚持食用碘盐。 如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由于人们文化素质较高,对碘缺乏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自我保健意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