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消费(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最优化 C1 C2 O 在最优化点 , MRS = 1+r 第十六章 消费 slide 17 Y1 或 Y2 的增加使预算线外移。 收入 Y的变动如何影响消费 C。 C1 C2 结论: 假定他们都是正常品,则 C1 与 C2 都会增加 , …无论收入的增加是发生在第 1阶段还是第 2阶段。 第十六章 消费 slide 18 凯恩斯与费雪 凯恩斯 : 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 费雪 : 现期消费仅仅取决一生收入的现值;而与收入的时间无关,因为消费者可以在各期之间相互借贷。 第十六章 消费 slide 19 A r增加时, 预算线绕 (Y1,Y2 )点旋转。 实际利率 r如何影响消费 C C1 C2 Y1 Y2 B 如图,此时 C1 下降, C2 增加。 但也可能表现出相反的情况 … 第十六章 消费 slide 20 实际利率 r如何影响消费 C 收入效应 如果消费者是个储蓄者,则 r 升高使其变富,这将使其在两个时期都增加消费。 替代效应 r 升高增加了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使消费者减少 C1 增加 C2。 两种效应 C2。 C1 是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相对大小。 第十六章 消费 slide 21 借贷约束 在费雪的理论中,收入的时间与现在消费无关,因为消费者可以进行跨期借贷。 例:如果消费者知道自己将来的收入会提高,他就可以借助现期借款而增加两期的消费。 然而,假如消费者面临 借款约束 (也称 “流动性约束 ”), 他就无法增加现期消费。 此时,哪怕他是理性而富有远见的,其消费行为就会像凯恩斯理论所说的。 第十六章 消费 slide 22 无借贷约束时的预算线 借贷约束 C1 C2 Y1 Y2 第十六章 消费 slide 23 借款约束采取如下形式 : C1 Y1 借贷约束 C1 C2 Y1 Y2 有借贷约束时的预算线 第十六章 消费 slide 24 如果消费者的最优化 C1 小于 Y1 ,则借款限制没有约束性。 借贷限制没有约束性 时的消费者最优化 C1 C2 Y1 第十六章 消费 slide 25 最优选择在 D点。 但由于消费者无法得到借款,最好的选择是 E点。 当借款约束 存在 时消费者的最优化 C1 C2 Y1 D E 第十六章。曼昆宏观经济学消费(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co n o m i c I n d i ca t o r s R e a l G D P 第十四章 稳定政策 slide 13 预测 1982年衰退中的错误 年份 失业率( %) 1986 实际 1983:4 1983:2 1982:4 1982:2 1981:4 1981:2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第十四章 稳定政策 slide 14 预测宏观经济
供给对跨期实际工资并不十分敏感。 • 衰退期的高失业率主要是非自愿的。 第十九章 经济周期理论前沿 slide 9 技术冲击 在 RBC理论中,经济波动由生产率的变动引起。 索洛余值 可用于度量生产率的变化:它表示产出变化中不能由资本与劳动的变化引起的部分。 RBC理论意味着索洛余值与产出高度相关,果真如此吗。 第十九章 经济周期理论前沿 slide 10 年份 产出增长 索罗余值
B 考试时心态要好 ,不会也要写满 C 多选题要慎重作答 快题: 1 可等初试考完再练,不急 2 重点是功能,流线及方案本身 3 黑白灰色调比较好,颜色 1 种或 2 种为宜。 即使为纯线稿也没关系。 关键在于方案的表达。 4 轴测图为宜,(如果没有要求画的话)没有表现图也没关系 5 剖面的结构一定要画对, Wc 也要画对 6 近几年的真题是练习重点 作品集: 宁缺毋滥,尽量好好做。
不同的国家会收敛到他们自己的稳定状态,这种稳态由其储蓄、人口增长、及教育状况决定。 这一点在现实世界中证明是正确的。 第八章 经济增长 Ⅱ slide 31 要素积累与生产效率 有两个原因可解释为什么有些国家人均收入高,而另一些国家人均收入低: 1. 人均资本(包括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存在差异 2. 生产效率存在差异 (生产函数的高度 ) 研究表明: 两个因素都是重要的,
期效果 变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 ,其外生变量的值与它们初始时的值有何不同。 Y r Y P LRAS YLRAS YIS SRAS1 P1 LM(M1/P1) AD1 第十一章 总需求 Ⅱ slide 33 大萧条 1201401601802002202401929 1931 1933 1935 1937 1939billions of 1958
83。 布什总统削减个人所得税以刺激经济增长。 这只是延迟税收,并没有使消费者变富,但几乎一半的消费者将这部分额外收入用于消费。 第十五章 政府债务 slide 22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支持者辩称:里根减税没有为李嘉图等价定理提供公平的检验 消费者可能希望用未来支出的减少来偿还债务,而不是未来税收的增加。 私人储蓄的下降可能来自其它的原因,而不是减税,比如可以是对未来经济的乐观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