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50吨杏鲍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柳松菇、滑菇等。 草腐菌的工厂化生产以双孢蘑菇的历史最长 ,技术也最为成熟。 1974 年 , 荷兰的Bels 等首先使用控制湿度、温度和通风量的技术种植 双抱蘑菇 ,进而使双抱蘑菇发展到了工业化生产。 之后 , 美国、荷兰、德国、意大利等相继实现了双抱蘑菇的机械化、工业化生产。 至今 , 欧美的双抱蘑菇从菌种制作、培养料发酵到覆土材料制备等都已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工业化生产。 美国 Sylvan 公司在全球建立了十多家蘑菇菌种生产连锁公司 ,专业生产双抱蘑菇颗粒菌种英国 BVB Euroveen 公司专业从事蘑菇覆土材料的营养土配制、生产与销售。 荷兰 Heveco 培养料公司 , 建有大型发酵隧道 , 专业生产优质的培养料及播种好的培养料。 工业化生产带来了高产、高效 , 每平方米蘑菇产量 达 3035 千克 , 且一年可种植 6 茬。 而且给品质和质量安全带来了保证。 国内 市场 现状 和发展趋势 杏鲍菇也 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经过各 18 级政府大力扶持与引导,我国食用菌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 全国食用菌重点产区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福建、云南和四川等省。 目前全国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民约为 2020 万人,食用菌总产量已近 900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65%,总产值已达 400 多亿元。 我国不仅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是食用菌出口大国,每年出口额达 6 亿多美元。 食用菌生产为我国的农 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和发展外向型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和创汇产业。 我国加入 WTO 后,为食用菌这种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特点,以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投入产出比高、商品率高、加工增值高、综合效益高为优势的产业发展腾出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的食用菌产品以质优价低,产量大的优势,正在不断地走向世界。 人们对食用菌的青睐,直接催生了食用菌产业的兴旺和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的食用菌鲜品年总产量近 900 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65%以上。 中国不仅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同时 也是世界食用菌消费大国。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近年来我国食用菌出口量仅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 4%,国内食用菌年消费量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 96%。 食用菌已成为中国农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农产品,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 2020 年,受国际整体经济影响,我国食用菌市场连续一年多保持低迷状态,整个食用菌市场处于需求疲软、价位跳水的状态,食用菌市场处于低迷境况,导致菇农效益低下,经营者信心不足。 一年来,大部分品种的干货价格,较 2020 年上半年下滑 40%以上,有的品种甚至超过 50%;鲜菇价格,多与上半年持平,个别品种短时内有所 19 抬头。 杏鲍菇低于 8℃ 难以出菇,这是该品种的生物特性。 由于保温措施的实施,冬季仍可正常产出鲜菇,但因成本增加等原因,产品价格将较高。 杏鲍菇产品多为出口,一旦出口不畅,则将发生低价内销;另外,不同于平菇、金针菇等品种,杏鲍菇在我国尚未形成消费热,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宣传不到位等有着直接关系; 杏鲍菇在我国属于高档菇种,一直以来国内杏鲍菇的消费量不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消费趋势上看,人们的饮食结构文化理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对果蔬加 工品的需求方面已从过去单纯追求味美而向天然、营养、保健型发展,在食品方面崇尚绿色食品。 随着人们健康饮食观念的逐步提高,本项目大力推广的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正好符合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且工厂化生产技术完全符合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条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原料都严格控制质量,各项指标都严格控制在生产绿色食品的标准之内,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完全不依赖于化学农药,采用生物、物理防治方法,属于真正的绿色有机食品类。 这样的绿色有机食品以优质的原料,新颖的包装,稳定的产品质量和适宜的价格打入市场,同时辅以 引导消费的广泛宣传,将会逐步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和接受,市场前景看好。 项目市场竞争力分析 杏鲍菇生产属劳动密集型行业。 但杏鲍菇在我国规模化生产始终没有得到突破性的发展。 这使食用菌的生产和消费十分分散,造成目前杏鲍菇生产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是因种植设施简陋,造成杏鲍菇生产形成淡旺季,旺季大量集中上市,价低难销;其次,目前的分散低 20 水平种植也造成了种植管理水平低下、产品品质低、农药残留较高,不能适应出口及国内市场发展需要;另外,大部分菇农难以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合作者、竞争者的信息。 这种信 息不对称使得市场效率降低。 同时菇农自身开拓市场的能力有限,把握不了千变万化的市场,以至于频频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现有规模化生产和农民小规模生产的优缺点比较如下: 规模化生产和小规模生产的优缺点比较表 序号 规模化生产 小规模生产 1 立体栽培,周年出菇,土地利用率高 一年只种一次,土地利用率低,产值低 2 靠设备控制污染,产品环保无毒 靠大量用药,残留物超标难达到出口要求 3 生产稳定,有利于稳定市场供应 季节性出菇,造成市场冲击,价格大幅波动 4 工作条件改善,有利于吸收闲劳动力 工作条件艰苦且 不稳定,难找到工人 5 设施长久使用,设备利用率高 设施常要更新,增加浪费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到规模化生产是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是今后杏鲍菇生产发展的方向,但目前其存在的问题是一次投资大,运行费用相对较高。 针对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杨凌新华府现代农业 有限公司在如何实现盈利上作出革新,实现设备国产化,减少一次投资;并运用公司长期以来研究的专利成果,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 公司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按照发展的要求来衡量,尚未形成稳定的产业基地,规模偏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仍需进一 步加大工作力度,扩大杏鲍菇生产规模,使杏鲍菇生产向着基地化发展,朝着生产有标准,品牌有影响,产品有市场的方向不断发展。 企业拟建设 日产 50 吨杏鲍菇 工厂化生产及深加工项目 ,形成 规模化生产,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发挥出工厂机械化优势,同时有利 21 于我国食用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使得杏鲍菇生产逐步向科技、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发展。 因此, 杨凌新华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进行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项目产品营销方案与目标市场 合理的销售渠道资源结构和终端的深度分销是企业进行区域市场开发的基础,企 业市场角逐的焦点已经表现为对销售渠道和零售终端的掌控。 本项目生产的杏鲍菇产品 90%左右出口海外,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度较小,受国际区域经济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较小。 并计划逐步开发国内市场。 针对国际、国内市场公司采取两类销售方式: 出口销售体系 现有市场出口销售体系大致分为以下五种销售方式: ( 1)由国内生产企业直接将产品销售给国外最终用户; ( 2)由国内生产企业将产品销售给国外中间贸易商,由其销售给最终用户; ( 3)由国内生产企业将产品销售给国外中间贸易商,由其销售给第二中间商,再由第二中间商销售给最终用户; ( 4)由国内生产企业将产品销售给国内中间贸易商,由其销售给国外最终用户; ( 5)由国内生产将产品销售给国内中间贸易商,由其销售给国外中间贸易商,再由国外中间贸易商销售给最终用户。 国内销售体系 现有市场国内销售体系大致分为以下三种销售方式: ( 1)由国内生产企业直接将产品销售给国内最终用户; ( 2)由国内生产企业将产品销售给国内中间贸易商,由其销售 22 给最终用户; ( 3)由国内生产企业将产品销售给国内中间贸易商,由其销售给第二中间商,再由其销售给最终用户。 以上两大类销售体系中,生产企业的产品最多的需要经 过 3 个环节才能到达最终用户的手中。 由此说明市场是庞大的,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都可以建立有效的销售途径。 只是经手环节越多,则企业的利润越低。 因此,开发最终用户是销售的首选之策。 本项目可采用巩固高价市场、确保中价市场、扩大低价市场的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在中低价市场采用直销、代销并举的销售策略。 杨凌新华府现代农业 有限公司 按照各主要市场关于关税、质量要求的不同,将市场划分为高、中、低端三个部分,分别针对欧洲、美国、日本市场的不同特点,制订不同的战略发展计划:欧洲市场可做为主要的高价市场,为主要利润的来源;美国市场为公司 长期发展的重点市场;日本市场是公司正准备大力进入的市场,目前主要的策略为市场占领战略。 有机复合肥 分析及目标市场定位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高产优质农产品和卫生健康食品已成为当前社会和农业生产中的迫切需求。 为此,农业部于 1990 年召开了绿色食品工作会议,以推动无公害健康食品的开发生产。 这次会议在我国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中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 国务院关于开发绿色食品的文件指出: “开发绿色食品(无污染食品)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增进人体健康,增加农产 品出口创汇都具有深远影响 ”。 国务院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十大对策中明确提出要推广 “生态农 23 业 ”。 为了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生产无污染 “绿色食品 ”,农业生产中的施肥技术必须进行改革,即合理施用化肥,走有机无机配合施用的发展之路,而生物肥料更应大力提倡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环境资源保护和人民生活健康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农业污染已成为整个社会较大的环境污染,而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则是化肥、农药和水源污染。 整治农业污染已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迫在眉睫的现实任务,一个减少化肥、农药的污染使用,大力发展生态 有机肥的时代已经来临。 推广施用 “绿色无公害 ”肥料,这不但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一个最大、最迫切的问题。 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拥有耕地面积近 亿亩,居全国第三位。 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2020 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 万吨(列全国第 1位)。 其中,小麦产量 万吨(列全国第 1 位)。 棉花总产达到75 万吨;油料总产 万吨,其中花生产量 万吨,油菜籽产量 万吨,芝麻产量 万吨;蔬菜总产 万吨,水果总产 万吨。 农业的高产离不开对肥料的需求,因此,河南也同时是一个农业用肥大省。 以全省平均每亩年施用有机肥 100 公斤预计,仅河南省有机肥的市场容量即可达 1200 万吨,平均每个县需求量为 11 万吨。 而目前,全省有机肥的生产厂家和生产能力却及其微小,大中型有机肥生产企业很少,因此,生态有机肥的市场前景在河南这个农业大省就显得尤为广阔。 ***位于河南省 北 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河南、 河北 均是重要 24 的农业区,需要大量的有机肥料,因此企业副产的 4 多 万吨生态有机肥即可以通过铁路和公路销往省内其 他地市和临近省份,也可以就近销售,满足当地需要。 25 第 四 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杨凌新华府现代农业 有限公司 依据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 拟 利用农业废弃物 如 棉籽壳、玉米芯等 , 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 发展 杏鲍菇种植 , 并将种植杏鲍菇的废弃物菌糠进一步发酵,添加化肥,生产有机复合肥,用于企业周边的农业生产,形成循环经济链条。 因此, 确定项目建设规模为 日产 杏鲍菇 50吨 ,日产 杏鲍菇速溶即食营养保健麦片 20吨。 本项目产品为利用农业废弃物工厂化生产日产杏鲍菇 50 吨、年产杏鲍菇 16500 吨, 年产 杏鲍菇 速溶即食营养保健麦片 6000 吨, 利用废弃菌糠年产有机基质 40600 吨。 杏鲍菇的质量标准执行 国家 《 食用菌卫生标准 》( GBA70962020) , 有机基质 产品质量执行企业标准。 质量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产品方案表 序号 产品名称 规格 年产量 备注 1 杏鲍菇 5kg/箱 16500 吨 2 营养保健麦片 500g/袋 6000 吨 2 有机复合肥 50kg/袋 40600 吨 26 第 五 章。日产50吨杏鲍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mgsl干生料理论消耗量, kg/kg 熟料 Aar燃料 应用基灰分含量, % α 燃料灰分掺入量 ,取 100% Ls生料的烧失量, % b 出袋收尘飞损及回灰量: )/(0001099901101熟料kgkg.).(.η)(mm fhFh )/(熟料kgkgmm Fhfhyh myh入窑回灰量, kg/kg 熟料 mfh出预热器飞灰量,
水量为4%; 混合机容量为2000kg干基。 计算如下:2000㎏中砂岩的干基用量为:[2000(200020%)]%= (kg) 根据需求配合料的水分为4%,所以 (2000400)/= =。 产量计算玻璃生产的产量计算是依据设计计划任务书规定的生产规模,生产方法和产品品种,计算的基准是熔制车间的生产能力。 各项产品相关参数见表26:表26
面箱、轴、叶、下料斗,普通钢或铸铁:传动件、机座,尼龙:定位套Motor: Mixing capacity: 150 kg/time.Included: tank body, mixing shaft, paddle, discharge hopper, pipe pump。 Material: tank body, mixing shaft, paddle, discharge hopper,
伴随西式肉制品设备和技术的引进,我国肉制品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西式肉制品产量迅速提高,出现了西式工艺,中式风味的趋势。 1986 年全国西式肉制品已占肉制品总量的 50%,开始与中式肉制品进行抗衡, 1987 年更是上升到 %,第一次超过中式肉制品的产量。 但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不少西式肉制品生产厂家借助于先进的乳化和腌制技术,过量使用低价填充料和保水剂,西式肉制品的质量严重滑坡,让消
是否合理; (5) 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预评价; (6) 协作条件; (7) 各厂址建设投资和经营费用的比 较; (8) 各厂址建设工期的估算; (9) 各厂址优点和缺点的综合评论; (10) 推荐方案及其理由;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 7 第 2章 配料计算 毕业设计原始资料 原、燃、材料化学成分如表 21: 表 21 原、燃、材料化学成分 ( %) 项目 Loss SiO2 Al2O3
8月 16日至 8月 18日 ( 15) K55+060大桥吊装 T梁( 8天) 8月 20日至 8月 27日 ( 16) K55+060大桥桥桥面及防撞墙等( 10天) 8月 25日至 9月 3日 ( 17) 拆除防护棚 ( 2) 9月 4日至 9月 5日 ( 18) 退 场( 5天) 9月 6日至 9月 10日 根据工作情况,安排平行作业,一点多用,将封锁次数减少,详见表。 国家高速公路网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