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包络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 , s+≥0 54 式中, VP、 VD为规划目标值; ω 、λ 、 μ 为规划决策变量; s+、 s-为松弛变量; x0、 y0为被评价单元已知的输入输出指标向量; ε 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一般取 ε = 10- 6; n为决策单元数。 55 线性规划 Dε可以一次性判断第 j0个决策单元 D M Uj 0是 D E A 有效、弱 D E A 有效或非 D E A 有效。 设 Dε的最优解为 λ*、 s* +、 s* -、 θ*。 若 θ*=1 ,则决策单元D M Uj0为弱 ED A 有效;若 θ*=1 , s* += s* -= 0 ,则D M Uj0为 ED A 有效;若 θ*1 ,则 D M Uj0为非 E D A有效。 56 D M Uj0为 ED A 有效的经济含义是:在这 n 个决策单元组成的系统中,在现有投入组合的基础上,第 j0单元所获得的产出 y0已达到最优。 D M Uj0为弱 E D A 有效的经济含义是:在现有投入组合的基础上,投入 x0可以减少 s* -而保持产出 y0不变,或保持投入 x0不变而可使产出 y0增加 s* +。 D MUj0为非 ED A 有效的经济意义是:投入 x0可以减少至 θ*x0而保持产出 y0不变。 57 3 江苏省区域创新经济效率模型求解 表 2 江苏省 区域创新 经济效率评价指标 投入指标 产出指标 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 % ) x1 全社会 Ramp。 D支出占 G DP比例(%) x2 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 y1 每十万人专利授权数 y2(件 /1 0万人)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 DP比重 y3(%) 劳动生产率 y4(千元/人) 资源综合利用指数 y5 G DP 增长速度y6(%) 南京市DMU1 无锡市DMU2 6 徐州市DMU3 常州市DMU4 苏州市DMU5 南通市DMU6 连云港DMU7 5 淮安市DMU8 盐城市DMU9 1 扬州市DMU1 0 镇江市DMU1 1 泰州市DMU1 2 宿迁市DMU1 3 1 资料来源: 根据《江苏省科技年鉴 2 005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 313 - 3 20 页相关数据整理 . 58 表 3 江苏省 区域创新 经济效率评价结果 城市 s+*、 s * 分量值 有效值 θ* 南京市 DMU1 ≥0 无锡市 DMU2 ≥0 徐州市 DMU3 ≥0 常州市 DMU4 ≥0 苏州市 DMU5 = 0 南通市 DMU6 ≥0 连云港市 DMU7 ≥0 淮安市 DMU8 ≥0 盐城市 DMU9 ≥0 扬州市 DMU1 0 ≥0 镇江市 DMU1 1 ≥0 泰州市 DMU1 2 ≥0 宿迁市 DMU1 3 = 0 注:表 3 中的 “ ≥ ” 表示决策单元(城市)的 s+*和 s *向量分量 不全为零。 59 4. 江苏省区域创新经济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 将表 3中江苏省区域创新经济效率评价结果按有效值 θ*排序,如表 4所示。 • 可以看出,苏州、宿迁两市的有效值等于 1,且每一输入剩余和输出亏空都等于 0。 这说明两市创新状态属于资源有效利用( DEA有效)状态,即在现有创新系统运行状态下,苏州、宿迁两市获得的产出达到了最优。 • 其余城市有效值小于 1,且输入剩余和输出亏空不全为 0。 60 • 这说明这些城市的创新状态属于非 DEA有效状态。 例如南京市,创新经济有效值 θ*等于 ,说明只要利用其现有创新资源的 39%,就能取得其现有创新产出水平。 其余城市类推。 61 表 4 江苏省 区域创新 经济效率排序 城市 s+*、 s * 分量值 有效值 θ* 排序 苏州市 DMU5 = 0 1 宿迁市 DMU1 3 = 0 2 镇江市 DMU1 1 ≥0 3 淮安市 DMU8 ≥0 4 盐城市 DMU9 ≥0 5 常州市 DMU4 ≥0 6 泰州市 DMU1 2 ≥0 7 无锡市 DMU2 ≥0 8 南通市 DMU6 ≥0 9 徐州市 DMU3 ≥0 10 连云港市 DMU7 ≥0 11 扬州市 DMU1 0 ≥0 12 南京市 DMU1 ≥0 13 62 • 从南京等市实际看,创新资源配置非有效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 一是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影响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 二是本地创新资源没有能够在本地很好利用,而是本地资源被异地利用或本地成果异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可见,提高创新经济效率的关键是创新资源的优化利用,并不是追求创新资源的高投入。 63 • 因此,应该注意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 一是进一步完善创新系统中的利益机制、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促进科研与生产结合,缩短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 • 二是应用政策杠杆,推动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第三产业产值占 GDP比重。 • 三是搭建开发平台,力求科技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和技术成果,要就地开发,就地转化。 这三个方面问题的核心是体制创新,重点是良好政策环境营造。 64 第一章 房地产、房地产业及其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一 .房地产 二 .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三 .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四 .房地产经济学的对象 65 第一节 房地产 一 .什么是房地产。 从交易对象来说,房地产是指可以公 开交易的建筑物(广义还包括矿藏、森 林等自然资源)及其附属土地;从产权 经济学角度看,房地产是附着于土地及 其地上建筑物的财产权利束,包括所有 权、使用权、处分权、收益权、抵押权 等。 66 第一节 房地产 二 .房地产属性 • 自然属性 :造成房地产市场交易的垄断性、交易费用高 67 第一节 房地产 二 .房地产属性 • 经济属性 ,资金需求大,属于资金密集型。 ,刚性大。 68 第一节 房地产 二 .房地产属性 • 法律属性:权利的可分性 • 社会属性:心理效应 69 第二节 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一 .房地产业 是从事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的产业;又称不动产( real estate),狭义的房地产是指土地和土地上永久性建筑物及其衍生的权利;广义的房地产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诸如水、矿藏和森林等自然资源。 70 第二节 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二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 、流通和消费领域的产业部门。 经营不动产的产业部门。 ,涉及众多法律、法规的产业部门。 71 第三节 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一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环保产业。 72 第三节 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二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提高劳动生产率。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和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加快城市建设。 73 第四节 房地产经济学的对象 一 .房地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房地产经济是一门部门经济学,它是研究房地产经济实践活动的一门科学。 二、房地产经济学的学习方法 74 第二章 房地产企业 一 .房地产企业开发程序与成本费用 二 .房地产中介企业 三 .物业管理企业 75 第一节 房地产企业开发程序与成本费用 一 .房地产开发企业定义 : 指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企业。 76 第一节 房地产企业开发程序与成本费用 二 .程序: 可行性研究阶段;取得土地使用权;规划设计与方案报批;安排短期和长期信贷(筹资);工程招标;施工建设;竣工验收;销售。 三 .成本费用: 土地费用;前期工程费用;施工建设费用;管理费;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税费,不可预见费用等。 77 第二节 房地产中介企业 一 .中介企业的作用: 降低交易费用 二 .中介企业服务内容和特点: :信息咨询、价格评估、经纪代理等。 :库存和运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