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包络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 , s+≥0 54 式中, VP、 VD为规划目标值; ω 、λ 、 μ 为规划决策变量; s+、 s-为松弛变量; x0、 y0为被评价单元已知的输入输出指标向量; ε 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一般取 ε = 10- 6; n为决策单元数。 55 线性规划 Dε可以一次性判断第 j0个决策单元 D M Uj 0是 D E A 有效、弱 D E A 有效或非 D E A 有效。 设 Dε的最优解为 λ*、 s* +、 s* -、 θ*。 若 θ*=1 ,则决策单元D M Uj0为弱 ED A 有效;若 θ*=1 , s* += s* -= 0 ,则D M Uj0为 ED A 有效;若 θ*1 ,则 D M Uj0为非 E D A有效。 56 D M Uj0为 ED A 有效的经济含义是:在这 n 个决策单元组成的系统中,在现有投入组合的基础上,第 j0单元所获得的产出 y0已达到最优。 D M Uj0为弱 E D A 有效的经济含义是:在现有投入组合的基础上,投入 x0可以减少 s* -而保持产出 y0不变,或保持投入 x0不变而可使产出 y0增加 s* +。 D MUj0为非 ED A 有效的经济意义是:投入 x0可以减少至 θ*x0而保持产出 y0不变。 57 3 江苏省区域创新经济效率模型求解 表 2 江苏省 区域创新 经济效率评价指标 投入指标 产出指标 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 % ) x1 全社会 Ramp。 D支出占 G DP比例(%) x2 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 y1 每十万人专利授权数 y2(件 /1 0万人)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 DP比重 y3(%) 劳动生产率 y4(千元/人) 资源综合利用指数 y5 G DP 增长速度y6(%) 南京市DMU1 无锡市DMU2 6 徐州市DMU3 常州市DMU4 苏州市DMU5 南通市DMU6 连云港DMU7 5 淮安市DMU8 盐城市DMU9 1 扬州市DMU1 0 镇江市DMU1 1 泰州市DMU1 2 宿迁市DMU1 3 1 资料来源: 根据《江苏省科技年鉴 2 005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 313 - 3 20 页相关数据整理 . 58 表 3 江苏省 区域创新 经济效率评价结果 城市 s+*、 s * 分量值 有效值 θ* 南京市 DMU1 ≥0 无锡市 DMU2 ≥0 徐州市 DMU3 ≥0 常州市 DMU4 ≥0 苏州市 DMU5 = 0 南通市 DMU6 ≥0 连云港市 DMU7 ≥0 淮安市 DMU8 ≥0 盐城市 DMU9 ≥0 扬州市 DMU1 0 ≥0 镇江市 DMU1 1 ≥0 泰州市 DMU1 2 ≥0 宿迁市 DMU1 3 = 0 注:表 3 中的 “ ≥ ” 表示决策单元(城市)的 s+*和 s *向量分量 不全为零。 59 4. 江苏省区域创新经济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 将表 3中江苏省区域创新经济效率评价结果按有效值 θ*排序,如表 4所示。 • 可以看出,苏州、宿迁两市的有效值等于 1,且每一输入剩余和输出亏空都等于 0。 这说明两市创新状态属于资源有效利用( DEA有效)状态,即在现有创新系统运行状态下,苏州、宿迁两市获得的产出达到了最优。 • 其余城市有效值小于 1,且输入剩余和输出亏空不全为 0。 60 • 这说明这些城市的创新状态属于非 DEA有效状态。 例如南京市,创新经济有效值 θ*等于 ,说明只要利用其现有创新资源的 39%,就能取得其现有创新产出水平。 其余城市类推。 61 表 4 江苏省 区域创新 经济效率排序 城市 s+*、 s * 分量值 有效值 θ* 排序 苏州市 DMU5 = 0 1 宿迁市 DMU1 3 = 0 2 镇江市 DMU1 1 ≥0 3 淮安市 DMU8 ≥0 4 盐城市 DMU9 ≥0 5 常州市 DMU4 ≥0 6 泰州市 DMU1 2 ≥0 7 无锡市 DMU2 ≥0 8 南通市 DMU6 ≥0 9 徐州市 DMU3 ≥0 10 连云港市 DMU7 ≥0 11 扬州市 DMU1 0 ≥0 12 南京市 DMU1 ≥0 13 62 • 从南京等市实际看,创新资源配置非有效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 一是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影响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 二是本地创新资源没有能够在本地很好利用,而是本地资源被异地利用或本地成果异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可见,提高创新经济效率的关键是创新资源的优化利用,并不是追求创新资源的高投入。 63 • 因此,应该注意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 一是进一步完善创新系统中的利益机制、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促进科研与生产结合,缩短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 • 二是应用政策杠杆,推动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第三产业产值占 GDP比重。 • 三是搭建开发平台,力求科技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和技术成果,要就地开发,就地转化。 这三个方面问题的核心是体制创新,重点是良好政策环境营造。 64 第一章 房地产、房地产业及其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一 .房地产 二 .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三 .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四 .房地产经济学的对象 65 第一节 房地产 一 .什么是房地产。 从交易对象来说,房地产是指可以公 开交易的建筑物(广义还包括矿藏、森 林等自然资源)及其附属土地;从产权 经济学角度看,房地产是附着于土地及 其地上建筑物的财产权利束,包括所有 权、使用权、处分权、收益权、抵押权 等。 66 第一节 房地产 二 .房地产属性 • 自然属性 :造成房地产市场交易的垄断性、交易费用高 67 第一节 房地产 二 .房地产属性 • 经济属性 ,资金需求大,属于资金密集型。 ,刚性大。 68 第一节 房地产 二 .房地产属性 • 法律属性:权利的可分性 • 社会属性:心理效应 69 第二节 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一 .房地产业 是从事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的产业;又称不动产( real estate),狭义的房地产是指土地和土地上永久性建筑物及其衍生的权利;广义的房地产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诸如水、矿藏和森林等自然资源。 70 第二节 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二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 、流通和消费领域的产业部门。 经营不动产的产业部门。 ,涉及众多法律、法规的产业部门。 71 第三节 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一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环保产业。 72 第三节 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二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提高劳动生产率。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和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加快城市建设。 73 第四节 房地产经济学的对象 一 .房地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房地产经济是一门部门经济学,它是研究房地产经济实践活动的一门科学。 二、房地产经济学的学习方法 74 第二章 房地产企业 一 .房地产企业开发程序与成本费用 二 .房地产中介企业 三 .物业管理企业 75 第一节 房地产企业开发程序与成本费用 一 .房地产开发企业定义 : 指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企业。 76 第一节 房地产企业开发程序与成本费用 二 .程序: 可行性研究阶段;取得土地使用权;规划设计与方案报批;安排短期和长期信贷(筹资);工程招标;施工建设;竣工验收;销售。 三 .成本费用: 土地费用;前期工程费用;施工建设费用;管理费;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税费,不可预见费用等。 77 第二节 房地产中介企业 一 .中介企业的作用: 降低交易费用 二 .中介企业服务内容和特点: :信息咨询、价格评估、经纪代理等。 :库存和运输。数据包络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条形图 饼形图 • 常见的描述连续变量的图形有 直方图 • 常见的描述两个离散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有 Web图 条形图 • 常见的描述两个连续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有 散点图 • 常见的描述一个离散变量和一个连续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是 条形图 通过图形可以表现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Chapter 2 Clementine 简介 Chapter 2 Clementine 简介 • 目的: –初步了解
距离的分割是更有“意义”的离散化方法,考虑 : 区间内密度或点的个数 区间内点的“紧密程度 价格( $ )等宽( 宽度 $10)等深( 深度 2) 基于距离7 [ 0 , 1 0 ] [ 7 , 2 0 ] [ 7 , 7 ]20 [ 1 1 , 2 0 ] [ 2 2 , 5 0 ] [ 2 0 , 2 2 ]22 [ 2 1 , 3 0 ] [ 5 1 , 5 3 ] [ 5 0 ,
本获利参数的输入对话框中,要输入: 总体(。 ) 固定成本(。 ) 单位成本(。 ) 每个收益(。 ):每个小概率事件发生时所得到的获利或是减少的损失。 2020/10/5 32 假设电话销售每打一通电话所要付出的人事、设备折旧以及办公室设备相关成本总共是 250元;而每成功销售一通的话第一年可以为公司净赚 1000元。 所以每打出去一通电话: 销售成功: 1000—
,w:[t nn111 ( X )c o n d it io n( X )c o n d it io ns s ( X )ta r g e t _ c l aX,nd_ w e i gh t ]:[dX)c on dit i on (s s ( X )t ar ge t _c l aX, t _w e i gh t ]:[tX)c on di t i on (s s ( X )t
属性阈值控制 : typical 28, specified/default. 概化关系阈值控制 : 控制最终关系的大小 基本算法 InitialRel: 得到相关数据,形成初始关系表 PreGen: 通过统计不同属性的含有的不同值的个数决定是丢弃该属性还是对其进行汇总。 PrimeGen:根据上一步的计算结果,对属性概化到相应的层次,计算汇总值,得到主概化关系。
313 00 4334),( TttrVVuV到达目的地时冰山体积 uuT4 0 0249 6 0 0 福 州 大 学 44 1,6, 321 ccc14334l og)6(]),() [ l og(24),(313 0103010210tkkrVuuctVuVcucutVuq),)(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