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资本积累难点归纳(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增殖 需要的界限之内。 11.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 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过剩人口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 1)流动的过剩人口。 它是指那些暂时从生产过程中被排挤出来的失业工人。 造成流动过剩人口的基本原因,是各个部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不平衡,以及危机和繁荣时期的互相交替进行。 这些流动的过剩人口,主要存在于现代工业中心的大城市里。 在这里,工人经常随着生产的扩大和缩小,或者其他种种原因,时而被吸收,时而被解雇,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之中。 ( 2)潜在的过剩人口。 它是指那些在农村中多少还有一 小块土地,靠经营这一小块土地和做短工维持生活的人。 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大生产排挤小生产,使大量的小私有者破产。 同时,由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 这就必然形成大量的农业过剩人口。 这些过剩入门住在农村等待时机准备随时转入城市做工,但在没转入城市前,因为他们还保留着一小块土地,过着艰苦的生活,从形式上看,好像没有失业。 ( 3)停滞的过剩人口。 它是指那些没有固定职业,依靠干些杂活勉强维持生活的人。 这些人的工作极不稳定,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坏而工资又特别低。 这种过剩人口还不断从工业和农业 过剩人口中得到补充。 此外,处在相对过剩人口最低层的是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以及被迫流浪和堕落的人。 他们是需要救济的贫民。 七、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三层意思:( 1)资本越大,资本积累越快和发挥的能力越大,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也越大,劳动生产力会越高,从而产业后备军也越大;( 2)产业后备军越大,经常的失业人口也越多。 ( 3)工人阶级中的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连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也承认的需要救济的贫民就相应越多。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包括资本 积累规律,相对人口过剩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规律; 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是绝对的规律,这就是说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必然存在这个规律; 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现实中,其表现形式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而会有所变化。 2. 无产阶级的贫困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全面地正确地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的理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1)无产阶级贫困的原因,不应该从资本主义的个别缺点中去寻找,而应该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去寻找;考察无产阶级贫困不能停留在现象上,而要靠揭示经 济规律才能把握其实质。 ( 2)考察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贫困时,不能只考察在业工人的状况,产业后备军的状况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 3)考察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贫困时,应该把广大工人群众和少数工人贵族加以严格的区分。 ( 4)考察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贫困,不能只着眼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必须同时把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群众的贫困状况包括在内。 ( 5)考察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贫困,不能仅仅看到繁荣时期工人的生活状况,尤其要看到危机时期工人在就业和生活状况上所引起的无保障 和不稳定,以及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的情况。 3. 无产阶级贫困在当代的表现 ( 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受剥削和奴役的范围越来越大,剥削程度在不断提高。 ( 2)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工人同资本家之间的贫富差别越来越悬殊,他们之间生活状况的鸿沟越来越深。 ( 3)当代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的贫困,还表现在工人失业队伍的扩大。 ( 4)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贫困,还表现在工人的实际工资的提高低于名义工资的提高,甚至实际工资下降,工人的劳动力价值不能完全得到补偿。 ( 5)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继续遭 受劳动折磨的痛苦。 八、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1. 资本积累 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叫做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2. 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也就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过程。 这个过程是通过直接暴力来实现的。 3. 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的联系与区别 ( 1)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发生的,它形成资本主义的前史。 它通过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前提条件;资本积累是在资本主义本身的基础上进行的,它通过对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不断地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2)资本原始积累是依靠直接的、赤裸裸的暴力进行的;而资本积累则主要是靠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进行的,这里的剥夺不是赤裸裸的,而是被物的外壳掩盖着 的。 ( 3)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积累准备了历史前提,一旦这个前提建立起来,资本积累就在自身基础上进行。 同时,原始积累的方法,又广泛地为发达的资本主义所采用,一旦资本不能用本身的力量来保证它的统治和榨取时,就转而求助于直接的政治暴力。 ( 4)对资本积累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质、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和发展趋势;对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一开始就充满着矛盾和对抗。 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的分析相互补充,从总体上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 4.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的加深及其历史趋势 资本积累的过程,是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矛盾加深的过程。 资本家是靠掠夺起家的。 在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把分散的、孤立的、规模狭小的个体生产变成了社会化的大生产。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生产社会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首先,生产资料的使用进一步社会化,过去是单个人使用简单的生产资料,现在是成千上万的人共同劳动使用庞大的机器体系;其次,生产过程进一步社会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越来越专门化,社会生产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越来越密 切;再次,劳动产品的进一步社会化,产品从个人的劳动产品变成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社会产品。 生产的社会化,要求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由整个社会统一安排生产,统一进行分配,供社会共同消费。 但是,随着资本的积累,生产资料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他们凭借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控制着整个社会生产,把工人共同劳动创造的成果据为已有。 这样,就产生了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断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 因而,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积累过程,不仅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的物质条件,而且也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准备了掘墓人 —— 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而产生的,并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大生产,锻炼了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无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它的阶级斗争的实践,使它成为最有觉悟、革命最彻底的阶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装使无产阶级成为自觉的革命战士。 无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决定 了只有无产阶级才能肩负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的伟大历史使命。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概念题 1.内含扩大再生产(浙江大学 1998 研) 2.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深圳大学 2020 研) 3.外延的扩大再生产 4.资本积累(上海财经 1999 研;深圳大学 2020 研) 5.资本价值构成(人大 1999 研;南京大学 2020 研) 6.资本有机构成(中央财大 1997 研;社科院 2020 研;首都经贸大学 2020 研;北京理工大学 2020 研;南开大学 2020 研;山东大学 2020 研; 浙江大 学 2020 研 ;人大 2020 研;华南师大 2020 研) 7.资本的技术构成与资本的价值构成(中央财经 2020 研) 8.资本集中(南京大学 2020 研) 9.资本社会化(南京大学 2020 研) 10.资本原始积累(社科院 2020 研) 11. 资本集中与资本积聚(社科院 2020 研) 简答题 1.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 (山东大学 2020 研) 2.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华中科技大学 2020研) 3.简述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工人就业的影响。 (浙江大学 2020研) 4.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不仅生产商品 和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生产关系本身。 (南京大学 2020 研) 5.用资本构成理论分析就业及工资变动的趋势。 (南京大学 2020研) 6.试说明资本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的关系。 (厦门大学 2020研) 7.商品生产按自己本身内在的规律越是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也就是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南京大学 2020 研) 论述题 1.综合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原理谈谈我国大中型企业谋求发展的战略。 (吉林大学 2020 研) 2.怎样理解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须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 的必要条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20 研) 3.试论资本有机构成与失业的问题。 (西南财大 2020 研)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概念题 1. 内含扩大再生产: 指依靠生产技术进步和改进生产要素质量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与此对应的概念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它是以生产的广度发展为特征的,人们通常称其为“粗放型”的扩大再生产。 内含扩大再生产的主要优点有:( 1)可以广泛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的组织形式,以大幅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 2)可以节约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设备条件,提高经济效益;( 3)可以在更高水平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 社会生产需要连续进行,这种周而复始、连续进行的生产就是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是在维持原有规模基础上的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资本追加到生产上,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叫做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与 扩大再生产的区别主要有: ( 1)生产的规模变化不同 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 , 即新生产出来的产品 ,只够补偿在生产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扩大再生产是指超过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 , 即新生产出来的产品 , 除了补偿生产中已消耗的物质资料以外 , 还有多余的物质资料可以追加到生产中去 ,借以扩大原有生产的规模。 ( 2)生产所带来的剩余价值的用途不同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以资本积累为前提的。 为了实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 ,资产阶级必须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积累,作为追加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投入生产。 ( 3)两者的意义不同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价值的再生产,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资本主义 简单再生产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个人消费是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的必要条件 , 工人是资本的附属物。 马克思 的扩大再 生产理论虽然是对很多资本主义制度所做的具体分析,但却包含着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共同规律,撇开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经济运行与管理也是适用的,具有重要意义。 3. 社 会再生产: 指整个社会或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的总的再生产。 个别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关系是个别和整体的关系,个别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有机构成部分和基础,社会再生产是相互联系、相互交替的个别再生产所构成的有机总体和前提。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个别生产单位或企业,在社会分工的总体系中相互建立紧密的联系,相互交换其产品或劳务,因此,它们的存在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 个别再生产正是通过这种相互联系而形成为有机的总体。 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个别再生产的总和,构成为社会再生产。 4. 资本积累: 指剩余 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增大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