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资本的运动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模比原来更大的再生产,也就是说,扩大再生产是在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把它的生产规模加以扩充和提高。 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组成部分,是进行扩大再生产所必经的一个阶段。 为了使扩大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第一步必须先达到原有的生产规模,必须首先保证简单再生产,然后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扩大再生产。 ( 2)简单再生产是实现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 要扩大再生产就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追加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这些追加的物质要素,都是上一期生产出来的,也就是说 ,都是原来简单再生产节余和积累的结果。 扩大再生产所需的物质资料只能由简单再生产生产出来,扩大再生产只能在简单再生产基础上进行。 ( 3)从简单再生产开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的运用。 这是因为研究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困难不在于积累即剩余价值资本化,而在于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于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先把积累因素舍弃掉,从分析简单再生产开始,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来解决这个难题。 这样,就为研究扩大再生产奠定了基础。 7. 简单再生产的基本交换关系 马克思研究简单再生产以如下图式为出发点: I 4000C+1000V+1000m= 6000 Ⅱ 2020C+500V十 500m= 3000 在以上图式中,第 1 部类产品的价值是 6000,其实物形态都是生产资料;第Ⅱ部类产品的价值是 3000,其实物形态都是消费资料。 全部产品总价值为 9000。 为了保证简单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两大部类的产品必须经过相互间的交换,才能得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简单再生产有三个基本交换关系: ( 1)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 第Ⅱ部类工人的工资和资本家的剩余价值即 500V 和500m,必须用于消费资料。 它们将在第Ⅱ部类内部的相互交换中实现。 ( 2)第 1 部 类和第Ⅱ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 第 1部类的 1000V+1000m,同样必须用于消费资料,即用于第Ⅱ部类的产品。 因此,它们必须同第Ⅱ部类与它们价值相等的不变资本部分即 2020C 进行交换。 ( 3)第 1 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 还剩下 1 4000C,它们由生产资料构成,只能用于第 1部类,以便补偿该部类消费掉的不变资本。 8.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可以用三个公式来表示: 第一公式 I( V+m) =Ⅱ C 这个公式的含义是,第 1 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应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 这一公式体现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它表明,要使简单再生产能够正常进行,第 l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Ⅱ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之间,以及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和第 1 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要之间,都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第二公式 Ⅱ( C+V+m)= I( V+m) +Ⅱ( V+m) 这个公式的含义是,第Ⅱ部类每年生产的消费资料总价值,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 这一公式表明消费资料产品的实现与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之间的关系。 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Ⅱ部类生产的消费资 料,在价值上应该同全社会工人取得的工资与资本家的剩余价值之和相等,在实物上,应该同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相适应。 第三公式 I( C+V+m) =IC+Ⅱ C 这个公式的含义是,第Ⅰ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价值的总和,应该等于两个部类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 这一公式表明生产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需要之间的关系。 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Ⅰ部类的生产资料供给应该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相等。 9. 固定资本的补偿 对简单再生产的分析,是抽象掉了固定资本的特点,而假定不变资本的 价值会在一年内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但实际上不变资本中固定资本的价值一般是在多年使用中随着其磨损而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固定资本的这个特点,自然会影响到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固定资本价值补偿的逐年进行和实物补偿的一次进行这一特点,反映在单个资本流通上,便是先卖而不买(即卖掉相当于补偿固定资本价值的那部分商品,而不买进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接着是买而不卖(即利用积累起来的折旧资金一次性买进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 事实上,作为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在某一时期,空间上并存着每个资本,必然有一部分处在卖而不买的阶 段,而另一部分处在买而不卖的阶段。 如果这两部分的卖和买在价值上相等,固定资本的补偿问题就解决了。 因此,把固定资本的补偿问题考虑进来,要使社会资本正常实现简单再生产,需要保持这样的比例:即一年间更新的固定资本总额,应当等于当年在货币形态上积累的折旧费的总额。 如果两者的价值不等,即使 I( V+m) =Ⅱ C,社会再生产仍不能正常进行。 10.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 1)必须有追加的生产资料。 扩大再生产的第一个前提条件或者说第一个基本公式应该是: I( V+m) Ⅱ C„„„„„ ( 1) 这个公式表明, 为了能够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第Ⅱ部类中代表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这两部分产品,在价值总量上必须大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 只有这样,这两部分产品在补偿了第Ⅱ部类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之后,才能余下一部分生产资料来满足两个部类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 ( 2)必须有追加的消费资料。 扩大再生产的第二个前提条件或第二个基本公式应该是: (C ) (V )mxxmⅡ +m Ⅰ „„„„„„„( 2) 这个公式中的 xm 代表剩余价值中用于资本家阶级个人消费的部分 ; xmm 实际上代表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的部分。 这个公式表明,扩大再生产还必须有追加的消费资料。 因此,第Ⅱ部类中的不变资本与供积累用的剩余价值之和,就必须大于第 I 部类的可变资本与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用的剩余价值之和。 因为只有这样,第Ⅱ部类所提供的消费资料,才能在用于第 I 部类原有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之后,还能余下一部分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 11.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要使扩大再生产能够顺利实现,也就是要使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都能得到实现,社 会再生产的实现还要有平衡条件,也就是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还必须保持适当的比 例关系。 ( 1)扩大再生产要能顺利进行,第Ⅰ部类新增加的生产资料必须和第 x部类需要补偿的生产资料以及两大部类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之和相等。 这就是说,不仅要求 I( V+m)大于Ⅱ C,而且要求: I( V+m)=Ⅱ C+I△ C 十Ⅱ△ C..................( 3) 式中,△ C 表示追加的不变资本,它的物质形态是追加的生产资料。 公式( 1)只回答扩大再生产必须有追加的生产资料,而没有回答追加多少生产资料。 公式 ( 3)不仅包含 I( V+m) Ⅱ C 即公式( 1),而且回答了 I( V+m)比Ⅱ C 大出的部分要正好等于第Ⅰ部类和第 D 部类追加的不变资本,也就是说,两大部类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第Ⅰ部类所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等。 ( 2)扩大再生产要能顺利进行,第Ⅱ部类用于补偿不变资本的消费资料及其所提供的追加消费资料必须和第Ⅰ部类的资本家和工人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及两大部类需要追加的消费资料相等。 用公式表示,就是: Ⅱ( C+m- xm )= I( V+ xm ) +I△ V+Ⅱ△ V„„„„„„( 4) 式中,△ V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它的实物形态是追加的消费资料。 公式( 2)只回答扩大再生产必须有追加的消费资料,而没有回答它需要追加多少消费资料。 公式( 4)不仅包含Ⅱ( C+m-xm) I( V+xm)即公式( 2),而且回答了Ⅱ( C+m-xm)比 I( V+xm)大的部分,正好与第 J 部类和第Ⅱ部 类所需要的追加消费资料相等。 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也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I( V+△ V+xm)= II( C+△ C)„„„„( 5) 这是因为如果把公式( 3)即Ⅰ( V+m) =Ⅱ C+I△ C+Ⅱ△ C 中的Ⅰ m 分解为Ⅰ△ C+Ⅰ△ V+Ⅰ xm 即分解为追加的生产资料、追加的消费资料和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的部分。 那么,就可得出: IV+I△ C+I△ V+Ixm =Ⅱ C+Ⅱ△ C+I△ C。 把等式左 右两端相同的部分 I△ C减去,就会得出公式( 5)。 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和公式告诉我们,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第 1 部类和第Ⅱ部类之间,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必须保持平衡。 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不可能的。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可能自觉地按照社会的客观需要来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 因而,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总是存在着矛盾,平衡经常遭到破坏。 这种矛盾到一定时候只有通过经济危机强制地暂时解决。 四、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在资本主义不断爆发的经济危机 的过程中,从上一次危机开始到下一次危机开始的这段时间,叫做一个周期。 一般说,它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 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的物质基础就是固定资本更新。 固定资本更新一方面为资本主义暂时摆脱危机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创造着物质基础。 3.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再生产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和实现方式之间的矛盾,即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之间的矛盾。 为了使社会再生产能顺利进行,就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比例: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及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比例。 也就是按照社会需要把社会总劳动分配到各个部门中去。 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生产是无政府状态的,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比例失调。 ( 2)社会再生产中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即生产的无限扩大同有效需求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生产,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生产的惟一目的。 因此,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内在趋势。 但是广大劳动群众的消费职能限制 在一定的范围内。 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难以完全实现,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实现之间发生脱节。 ( 3)资本主义生产与分配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决定资本家必然会竭力压低工资水平,从而引发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第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广大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这两个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周期性地爆发。 5. 经济危机的意义 资本主义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充分表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 首先,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不可避免地使大量企业倒闭,使社会已经造成的生产力倒退几年甚至几十年。 不仅如此,经济危机还造成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巨大浪费。 其次,经济危机促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化。 一方面,经济危机促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同时还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 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 再次,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得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同时又加剧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概念题 1.产业资本(中央财大 2020 研;武汉大学 2020 研) 2.产业资本循环(人大 2020 研) 3.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人大 1999 研) 4.资本周转速度 (中央财大 2020 研) 5.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武大 2020 研; 2020 研) 6.经济危机(上海财大 2020 研;上海财大 1999 研) 7.固定资本(北京理工大学 2020 研;武大 2020 研;武大 2020 研) 8.资本周转(中南财大 2020 研) 9.固定资本与不变资本(中央财大 2020 研) 10.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华中师大 2020 研) 11.流动资本(南京大学 2020 研) 辨析题 1.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在于资本的物质形式在位置上是否固定。 (中南财大2020 研) 2.简论产业资本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 (武大 2020研) 3.固定资本更新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武大 2020 研) 简答题 1.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有何联系与区别。 (华中科技大学 2020 研) 2.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是什么。 (人大 2020 研) 3.产业资本顺利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 (人大 1998 研) 4. 简述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两个基本条件。 (西南财大 2020 研;北京理工大学 2020 研;西南财大 2020 研) 5.简述资本周转率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人大 2020 研) 6.资本周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