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承盘零件注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主流道出料端设计 半径 r=3mm 的圆弧过渡。 在保证制品成型的条件下,住流道长度应尽量短, 以减小压力损失和废料量,通常主流道长度可小 于或等于 60mm 图 3- 2 主流道 分流道设计 : 分流道的的形状尺寸,应根据塑件体积、壁厚 、形状的复杂程度、注塑速率、分流道的长度等因素来确定。 本塑件形状不复杂,熔料填充型腔比较容易。 根据型 腔的排列方式可知分流道长度较短,为了便于加工起见,选用截面为梯 形分流道。 梯形截面分流道容易加工,且熔体的热量散发和流动阻力都不大。 查表得R=4mm。 如图所示: 图 33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28 页第 11 页 图 3- 3 半圆形分流道 浇口设计 : 浇口是流道和型腔之间的连接部分,也是注塑模进料系统的最后部分,其基本作用是: 1.使从流道来的熔融塑料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并充满型腔; 图 3- 4 点浇口 冷料穴与拉料杆的设计 : 冷料穴的设计 : 根据需要不但在主流道的末端,且在各流道的转向的位置,甚至在型腔的末端开幕设冷料穴。 冷却穴应设置在熔体,流动方向的转折位置,并迎着上游的流体方向。 如图所示:冷料穴长度通常为流道直径的 ~2 倍。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28 页第 12 页 如图 35 所示: 图 3- 5 冷料穴 拉料杆的设计: 由于模具采用的是点浇口浇注,脱件板和推管结合的脱模机构,因此不需要拉料杆。 确定调温系统结构 : : : 该塑件为壳形塑件,壁较薄并带有局部环形凸起,所以 只用一种推出零件往往容易使塑件在脱模过程中出现缺陷,因此应采用以推件板为主,推管为辅的联合脱模结构,又由于型芯比较细,所以采用短型芯推管即可。 如图 3- 6所示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28 页第 13 页 图 3- 6 短型芯推管 : 由于此模具采用推件板脱模,因此需要选用带推件板的模架;另外模具结构属于小型模具,由此可选用中小型派生型 P4 模架。 : 凹模设计: 本套模具采用的是一模八件的结构形式。 考虑加工的难易程度和材料的利用价值等因素。 凹模采用整体式结构,其特点是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其 结构形式见后面的零件图。 凸模的结构设计: 由于塑件内腔结构比较复杂,型芯机加工困难,固采用组合式型芯较适合。 凸模形式在后面零件图中给出。 : 导柱的设计: 导柱安装在动模一侧,因为主型芯在动模一侧,导柱与主型芯安装在同一侧,在合模时可起保护作用。 此设计采用无肩阶梯带头导柱,在工作部分设有储油槽。 这样可以储存润滑油延长润滑时间。 导套安装孔可以和导柱安装孔采用同一尺寸,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28 页第 14 页 一次加工而成,保证了严格的同轴。 导柱的形式如下图 3- 7: 图 3- 7 带头导柱 导 柱的直径尺寸随模具分型面处模板外形尺寸而定,导柱的尺寸应能保保证位于动、定模两侧的型腔和型芯开始闭合前导柱已经进入导孔的长度不小于导柱直径。 初选(  ㎜,  ,  ,  ,  , 材料 T8A,技术条件:热处理 50 55HRC)。 导套的设计: 导向孔可以带有导套,也可以不带导套,带导套的导向孔用于生产批量大或导向精度高的模具。 无论带导套或不带导套的导向孔,都不应设计为盲孔,盲孔会增加模具闭合时的阻力,并使模具不能紧密闭合。 经分析零件, 模具结构,需要两个导套,一个直导套如图 3- 8a,一个带肩导套如图 3- 8b 图 3- 8a 直导套 图 3- 8b带肩导套 所选规格尺寸分别是, [1].直导套 0 . 0 1 8 0 . 0 2 8 0 . 0 4 0 1 . 00 1 0 . 0 1 8 2 0 . 0 6 1 2 . 02 0 , 2 8 , 2 8 , 1 , 2 5d d d R L         材料 T8A,热处理 50 55HRC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28 页第 15 页 [2].带肩导套 0 . 0 2 1 0 . 0 1 5 0 . 0 4 0 0 0 . 2 00 1 0 . 0 0 2 2 0 . 0 6 1 0 . 0 2 3 0 . 1 02 0 , 2 8 , 2 8 , 3 2 , 2 0 ,d d d D d          0 0 . 1 00 . 1 0 0 . 2 0 16 , 1 , 5 0 , 4 0S R L L   。 材料及热处理同上。 第 4 章 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 型腔及型芯 工作 尺寸的计算: ABS 平均收缩率计算 : 查表得 ABS 的平均收缩率为 S=( ~) %故平均收缩率为 Scp=( 0 4 0 72   ) %=% 考虑到工厂模具制造的现有条件,模具的制造公差取:z /3 (  塑件的尺寸公差)。 模具安装的配合公差: 具体计算: 具体计算可见以下三个表。 表 4- 1尺寸与模具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取值规定 序号 塑件尺寸的分类 塑件的取值规定 模具成型零件的取值规定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 共 28 页第 16 页 表 4- 2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公式 尺寸类别 计算方法 说明 径 向 尺 寸 凹模的径向尺寸  0ZML    00 [ (1 ) ]Z ZMSl S L X   其中: S — 塑料的平均收缩率 Ls— 塑件外形最大尺寸( mm) X— 系数大精度低的 X=  — 塑件尺寸的公差(㎜) 1.径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