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化学黄酮(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黄色,不久则变为黑棕色。 经水解后生成的苷元黄芩素分子中具有邻三酚羟基,易被氧化转为醌类衍生物而显绿色,这是黄芩因保存或炮制不当变绿色的原因。 黄芩变绿后,有效成分受到破坏,质量随之降低。 二、葛根 主要成分:含 异 黄酮类 化合物,主要成分有 大豆素、大豆苷、大豆素 7, 4′ 二葡萄糖苷及葛根素、葛根素 7木糖苷。 《中国药典》指标性成分:葛根素。 生物活性: 葛根总异黄酮有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 大豆素具有类似罂粟碱的解痉作用; 大豆素、大豆苷及葛根素均能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头痛症状; 葛根素有 α 受体阻断作用。 三、银杏叶 主要成分:有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双黄酮和儿茶素类等。 《中国药典》指标性成分: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 要求总黄酮醇苷大于等于 %,对照品采用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 要求萜类内酯大于等于 %,对照品采用银杏内酯 A、银杏内酯 B、银杏内酯 C和白果内酯。 生物活性:银杏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扩张冠状血管和增加脑血流量作用。 银杏叶制剂是血小板激活因子抑制剂 ,长期服用可能抑制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引起脑出血。 四、槐花 主要成分:芦丁、槲皮素、皂苷、白桦脂醇、槐二醇以及槐米甲、乙、丙素和黏液质等。 芦丁是有效成分 ,可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并用做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剂。 据近代研究表明槐米中芦丁的含量高达 %, 槐花开放后降至 %。 《中国药典》指标成分:总黄酮。 要求槐花总黄酮(以芦丁计)大于等于 %,槐米总黄酮大于等于 %,对照品采用芦丁。 芦丁 可溶于乙醇、吡啶、甲酰胺等 溶剂中,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易溶于热水,冷水中溶解度小。 在冷水中 1: 10000,沸水中 1: 200,沸乙醇中 1: 60,沸甲醇中 1: 7。 芦丁分子中具有较多酚羟基,显弱酸性,易溶于碱液中,酸化后又可析出,因 此可以用碱溶酸沉的方法提取芦丁。 芦丁分子中因 含有邻二酚羟基,性质不太稳定 ,暴露在空气中能缓缓氧化变为暗褐色,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被氧化分解。 硼酸盐能与邻二酚羟基结合,达到保护的目的,故在碱性溶液中加热提取芦丁时,往往加入少量硼砂。 五、陈皮 主要成分: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橙皮苷等。 生物活性:橙皮苷具有和芦丁相同的用途,也有维生素 P样功效,多作成甲基橙皮苷供药用 ,是治疗冠心病药物 “ 脉通 ” 的重要原料之一。 《中国药典》指标性成分:橙皮苷 ,陈皮中要求橙皮苷大于等于 %。 橙皮苷 性质:几乎不溶于冷水,在乙醇或热水中溶解度较大,可溶于吡啶、甘油、乙酸或稀碱溶液,不溶于稀矿酸、三氯甲烷、丙酮、乙醚或苯中。 与三氯化铁、金属盐类反应显色或生成沉淀,与盐酸 镁粉反应呈紫红色。 橙皮苷在碱性水溶液中其 γ 吡喃酮环 容易开裂,生成黄色的橙皮查耳酮苷,酸化后又环合成原来的橙皮苷沉淀析出。 六、满山红 主要成分:杜鹃素、 8去甲基杜鹃素、山柰酚、槲皮素、杨梅素、金丝桃苷、异金丝桃苷以及莨菪亭、伞形酮、木毒素、牻牛儿酮、薄荷醇、杜松脑和 α 、 β 、 γ 桉叶醇等。 其中 杜鹃素是祛痰成分,临床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中国药典》以杜鹃素为对照品对满山红进行含量测定。 要求杜鹃素大于等于 %。 总结: 中药 主要黄酮类成分 结构特点 主要生理活性 黄芩 黄芩苷 、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 均属黄酮类化合物。 汉黄芩苷(素)在 5位有甲氧基 黄芩苷具有抗菌、消炎、降转氨酶等作用 葛根 大豆素、大豆苷、 葛根素 均属异黄酮类化合物。 大豆苷为氧苷 、葛根素为碳苷 葛根总黄酮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 银杏叶 山奈酚类、槲皮素类、木犀草素类、二粒小麦黄酮、儿茶素类、 双黄酮类 (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 分类较多 银杏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扩张冠状血管和增加脑血流量作用 ,银杏叶制剂是血小板激活因子抑制剂 中药 主要黄酮类成分 结构特点 主要生理活性 槐花 芦丁、槲皮素 (总黄酮) 均属黄酮醇类化合物 芦丁可治疗毛细血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并用做高血压的辅助治疗剂 陈皮 橙皮苷 属二氢黄酮类化合物 (用途同芦 丁) 满山红 杜鹃素 、 8去甲基杜鹃素、山奈酚、槲皮素、杨梅素、金丝桃苷、异金丝桃苷等 分类较多,主要成分杜鹃素属二氢黄酮类化合物 杜鹃素具有祛痰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配伍选择题 [答疑编号 5630060206] 【正确答案】 B [答疑编号 5630060207] 【正确答案】 D 第五 节 鉴别与结构鉴定 一、色谱法在黄酮类化合物鉴别中的应用 (一)纸色谱 适用于分离各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苷类的混合物。 混合物的鉴定常采用双向色谱法。 以黄酮苷类为例 第 1向展开采用某种 醇性 溶剂 ,如 nBuOHHOAcH2O( 4: 1: 5上层, BAW)等(分配作用原理)。 第 2向展开溶剂则 用水或含水溶液 ,如 2%~ 6%HOAc等(吸附作用原理)。 黄酮类化合物苷元一般宜用醇性溶剂或用 C6H6HOAcH2O ( 125: 72: 3)、 CHCl3HOAc H2O ( 13: 6:1)、 PhOHH2O( 4: 1)或 HOAc浓 HClH2O ( 30: 3: 3)进行分离。 对于花色苷及其苷元,则可用含 HCl或 HOAc的溶液作为展开剂。 纸色谱显色: ① 用紫外光灯检查时,可以看到有色斑 点, 以氨蒸气处理后常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 ② 可喷以 2%AlCl3(甲醇) 溶液(在紫外光灯下检查)或 1%FeCl3, 1%K3Fe( CN) 6( 1: 1)水溶液等显色剂。 Rf影响因素: ① 以 含水溶剂 展开时,平面性较强的分子如黄酮、黄酮醇、查耳酮等 Rf较小(< );而非平面性分子如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二氢查耳酮等,因 亲水性较强 ,故 Rf 值较大( ~ )。 ②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基苷化后,极性即随之增大,故在醇性展开剂中 Rf值相应降低,同一类型苷元, Rf值依次为:苷元>单糖苷> 双糖苷。 ③ 以在 BAW中展开为例 ,多数类型苷元(花色苷元例外) Rf值在 ,而苷则小于。 但在用水或 2%~ 8%HOAc, 13%NaCl水溶液或 1%HCl展开时,则上列顺序将会颠倒,苷元几乎停留在原点不动,苷类的 Rf值可在 ,糖链越长,则 Rf 值越大。 (二)吸附色谱 硅胶薄层色谱:用于分离与鉴定弱极性的黄酮类化合物较好。 展开剂:甲苯 甲酸甲酯 甲酸( 5: 4: 1) ,并可以根据待分离成分极性的大小适当地调整甲苯与甲酸的比例。 另外尚有苯 甲醇( 95: 5)、苯 甲醇 乙 酸( 35: 5: 5)、三氯甲烷 甲醇( : , 7: )、甲苯 三氯甲烷 丙酮( 40: 25: 35)、 丁醇 吡啶 甲酸( 40: 10: 2)等。 分离黄酮苷元的衍生物如甲醚或乙酸乙酯等中性成分 ,可用苯 丙酮( 9: 1)、苯 乙酸乙酯( : )等为展开剂。 聚酰胺薄层色谱 :适用范围较广 ,特别适合于分离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及其苷类。 展开剂:由于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吸附能力较强,因而需要用可以破坏其氢键缔合的溶剂作为展开剂。 在大多数展开剂中含有醇、酸或水。 常用的展开剂有乙醇 水( 3: 2)、水 乙 醇 乙酰丙酮( 4: 2: 1)、水 乙醇 甲酸 乙酰丙酮 ( 5: : 1: )、水饱和的正丁醇 乙酸( 1。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化学黄酮(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汁液浓缩干燥物。 泻下:热结便秘。 清肝 :肝经实火肝热惊风。 杀虫 :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外治顽癣。 番泻叶 泻热通便:热结便秘 消积健胃 :食积胀满, 水肿 胀满。 注意 :缓下 ~ 3g,攻下 5~ 10g。 开水泡服或后下。 体弱者慎服。 第二节 润下药 火麻仁 润肠通便 老人、产妇及体虚之津枯肠燥便秘。 郁李仁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利水消肿:宜于水肿脚气浮肿兼便秘者。 第三节
新增主要工艺和辅助工艺设备等共需压缩空气约 3m3/min。 因此本项目安排新增 1台 10m3/min的螺杆式空压机,安装在现有的压缩空气站房内,以保证生产用气要求。 现有的压缩空气站房设在厂区的西面,采取集中供气的方案,所以该项工程投资估算为 26万元。 工业气体工程 本项目生产所需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工业气体,主要用于各类焊接设备。 由于用量不算高太大,本项目不需要新建气体站
*目前的情况 — 现在所处的位置 *前进的方向 做什么向哪里前进 *行动 需要做什么才能达到 *人员责任 谁来做 *开始日期 *计划的阶段性反馈,或突发事件发生时,紧急处理程序 *结束日期 *预算成本 建立好下属目标的步骤: 解释和介绍组织和部门目标 目标对话 下属自我设定目标 确认并书面化 *SMART原则: 明确具体的( Specific) 可衡量的( Measurable) 可接受的(
滤去析出物的油称为 “ 脱脑油 ” ,如薄荷油的脱脑油习称 “ 薄荷素油 ” ,但仍含有约 50%的薄荷脑。 挥发油常温下可自然挥发 ,如将挥发油涂在纸片上,较长时间放置后, 挥发油因挥发而不留油迹,脂肪油则留下永久性油迹 ,藉此二者可相区别。 挥发油可随水蒸气蒸馏。 挥发油不溶于水,而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乙醚、二硫化碳、油脂等。 在高浓度的乙醇中能全部溶解
五氯化锑的三氯甲烷溶液(不应含乙醇和水),干燥后 60~ 70℃ 加热,显蓝色、灰蓝色或灰紫色斑点。 硫酸或高氯酸反应: 在使用芳香醛为显色剂的反应中,以 香草醛最为普遍,其显色灵敏,常作为甾体皂苷的显色剂。 除香草醛外,尚可应用的还有对 二甲氨基苯甲醛。 反应类型 三萜皂苷 甾体皂苷 醋 酐 浓硫酸 (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呈红或紫色 最终呈蓝绿色 三氯乙酸(
rKiliani( KK)反应 此反应在冰乙酸溶液中进行,加 20%的三氯化铁水溶液 1滴后,沿管壁缓慢加入浓硫酸 5ml,观察界面和乙酸层的颜色变化。 如有 α 去氧糖,乙酸层显蓝色。 界面的颜色随苷元羟基、双键的位置和数目不 同而异,可显红色、绿色、黄色等。 注意 此反应只对游离的 α 去氧糖或 α 去氧糖与苷元连接的苷显色 ,对 α 去氧糖和葡萄糖或其他羟基糖连接的二糖、三糖及乙酰化的 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