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中药学解表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③ 清热解毒 :疮疡肿毒。 注意:黄菊花长于疏散风热,白菊花长于平肝明目。 配伍: 菊花配枸杞子 : 菊花辛甘微寒,功能清肝明目、益阴平肝; 枸杞子甘平,功能滋补肝肾明目。 二药合用,补肝肾明目力强, 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 用之效佳。 桑叶 与菊花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 疏散风热、平肝潜阳,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期,肝热目赤、视物昏花,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目眩等。 同中之异: 疏散风热,桑叶优于菊花;清肝明目、平肝潜阳,菊花优于桑叶。 不同点: 桑叶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治疗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血热证、自汗盗汗等;菊花又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是二者之异。 葛根 ① 解肌退热: 解肌效优,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应用: 1)项背强痛; 2)外感表证等。 ② 生津 :用于消渴病及热病伤津口渴。 ③ 透疹 :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④ 升阳止泻 :湿热 泻痢 初起,脾虚泄泻。 配伍: 生葛根配黄芩、黄连 :生葛根甘辛性凉,功能解肌退热、升阳止泻;黄芩、黄连苦寒,功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三药合用,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0~ 20g;或入丸 散,或鲜品捣汁服。 止泻宜煨用,退热生津、透疹宜生用,鲜葛根生津最佳。 柴胡 ① 解表退热 :解热效优,肌表之热、半表半里之热皆可清退。 1)感冒高热; 2) 少阳病之寒热往来。 ② 疏肝解郁 :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③ 升举阳气 :阳气下陷之子宫下垂、脱肛等。 配伍: 柴胡配黄芩: 柴胡善疏散退热;黄芩善清热泻火。 二药合用,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治少阳寒热往来效著。 升麻 ① 发表透疹 :发表力较弱。 应用:风热头痛,治 阳明头痛 最宜,麻疹不透。 ② 清热解毒 :善解阳明热毒应用:热毒疮肿,丹毒,痄腮,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温毒发斑。 ③ 升举阳气 :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崩漏下血及胃下垂、子宫脱垂等。 柴胡、葛根与升麻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 三药均能发表解热、升举阳气,用于外感发热、头痛以及阳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等。 同中之异: ① 发表解热柴胡为优,葛根次之,升麻又次之; ② 升阳举陷升麻最优,葛根次之,柴胡再次之; ③ 葛根与升麻还同能透疹,用于麻疹不透,其中升麻优于葛根。 不同点: 柴胡又擅和解少阳、疏肝解郁,治疗少阳病、疟疾、肝气郁结证等。 葛根又能生津,治 疗消渴病,且善解肌以治疗项背强痛。 升麻又能清解阳明热毒,治疗阳毒发斑、胃火牙痛等。 蔓荆子 ① 疏散风热 :用于风热感冒头痛。 ② 清利头目 :质轻升浮,主散头面风热之邪。 应用:治偏正头痛要药,又治头晕目眩等。 ③ 祛风止痛 :风湿痹痛,肢体拘急。 淡豆豉 ① 来源:豆科植物大豆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② 性味归经:辛、甘、微苦,凉。 归肺、胃经。 ③ 功效: 解表,除烦。 ④ 主治病证: 1)风热表证。 2)热郁胸中之烦闷不眠。 浮萍 ① 性味归经:辛,寒。 归肺、膀胱经。 ② 功效: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③ 主治病证: 1)风热表证。 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水肿,小便不利。 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3~ 10g,鲜品 15~ 30g;或入丸散,或捣汁饮。 ⑤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 ,故体虚多汗者慎服。 木贼 ① 来源: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干燥地上部分。 ② 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肺、肝经。 ③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④ 主治病证: 1)风热目赤,翳障。 2)血热下血。 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3~ 10g;或入丸散。 ⑥ 使用注意:本品疏散清泄,故气血亏虚者慎服。 第十六单元 活血祛瘀药 一、概念: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瘀药。 其中活血作用强者,称破血药。 二、药性特点:活血祛瘀药味多辛苦,性善行散,主 入心、肝二经。 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的病证。 三、分类 :主要适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各种疼痛,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及跌打伤痛等。 :主要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 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等证。 :主要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伤骨折及金疮出血等伤科病证。 :主要适用于癥瘕积聚,血滞经。执业中药师中药学解表药(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杀虫 :绦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生用连壳或去壳后研细粉, 60~ 120g,冷开水调服;也可去壳取仁口嚼服。 鹤草芽 杀虫 :绦虫病。 用法用量: 不入煎剂 ,宜研粉吞服,每次 30~ 50g,小儿按 ~ ,每日一次,早起空腹一次服用。 榧子 ① 杀虫 :绦虫、钩虫及蛔虫病。 ② 润燥:肠燥便秘。 肺燥咳嗽。 第二十四单元 杀虫燥湿止痒药 凡以攻毒杀虫
■ 本草纲目 中药学巨著 ,李时珍著。 方书典籍 : ■ 肘后备急方 属急症手册性质,葛洪著; ■ 备急千金要方 对后世妇婴专科有很大影响,孙思邈著; ■ 千金翼方 孙思邈著,与《千金要方》合称《千金方》; ■ 外台秘要 综合性医学巨著; ■ 太平圣惠方 宋代王怀隐著;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我国第一部成药典 ,宋代官府颁行; ■ 普济方 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保存大量民间验方
对药物耐受程度不同 ,因而不良反应的表现形式和程度也会具有极大的差异。 此外,药物的个体差异,有量和质的两种表现。 既有药理学上所谓高敏性、耐受性;也有极个别病人对某种药物发生的过敏反应。 如口服人参糖浆、静滴生脉液等,都有过敏反应的报道。 、年龄 病人的性别与年龄差异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少儿期与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与一般成年人有区别。 少儿期正在发育阶段,许多器官
肾经。 ① 滋阴益肾 :肝肾阴虚的头晕目眩、须发早白。 ② 凉血 止血 :阴虚血热的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女贞子 甘、苦,凉。 归肝、肾经。 ① 滋肾补肝 :肝肾阴虚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 ② 清虚热 :阴虚发热。 ③ 明目乌发 :肝肾虚亏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 配伍 :女贞子配墨旱莲:女贞子甘苦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墨旱莲甘酸寒,滋补肝肾、凉血清热。 两药相合
利水的是 对于患虫病兼体虚者的治疗原则是 凡 以驱除或杀灭寄生虫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 二、配伍选择题 宜早晨空腹服的驱虫药是 A. B. C. D. E. 宜饭后用温开水调服的驱虫药是 A. B. C. D. E. 宜生用的驱虫药是 A. B. C. D. E. 宜连壳或去壳研细粉冷开水调服的驱虫药是 A. B. C. D. E. 槟榔善杀 A. B. C. D. E. 仙鹤草可杀 A. B.
草豆蔻 燥湿行气:寒湿中阻之胀满疼痛。 温中止呕:寒湿中阻之呕吐、泄泻。 注意:不宜久煎。 草果 燥湿温中:寒湿中阻证。 优于草豆蔻。 除痰截疟:寒湿偏盛 第十一单元 温里药 前言 一、概念: 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 二、适应证: 里寒证:包括寒邪袭肺之咳嗽清稀白痰,寒凝脾胃之脘腹凉痛、泄泻等,寒客肝脉之少腹冷痛、疝气、痛经等。 阳虚证:畏寒肢冷、面色晦暗、阳萎早泄、大便溏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