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中药学解表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③ 清热解毒 :疮疡肿毒。 注意:黄菊花长于疏散风热,白菊花长于平肝明目。 配伍: 菊花配枸杞子 : 菊花辛甘微寒,功能清肝明目、益阴平肝; 枸杞子甘平,功能滋补肝肾明目。 二药合用,补肝肾明目力强, 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 用之效佳。 桑叶 与菊花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 疏散风热、平肝潜阳,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期,肝热目赤、视物昏花,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目眩等。 同中之异: 疏散风热,桑叶优于菊花;清肝明目、平肝潜阳,菊花优于桑叶。 不同点: 桑叶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治疗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血热证、自汗盗汗等;菊花又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是二者之异。 葛根 ① 解肌退热: 解肌效优,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应用: 1)项背强痛; 2)外感表证等。 ② 生津 :用于消渴病及热病伤津口渴。 ③ 透疹 :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④ 升阳止泻 :湿热 泻痢 初起,脾虚泄泻。 配伍: 生葛根配黄芩、黄连 :生葛根甘辛性凉,功能解肌退热、升阳止泻;黄芩、黄连苦寒,功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三药合用,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0~ 20g;或入丸 散,或鲜品捣汁服。 止泻宜煨用,退热生津、透疹宜生用,鲜葛根生津最佳。 柴胡 ① 解表退热 :解热效优,肌表之热、半表半里之热皆可清退。 1)感冒高热; 2) 少阳病之寒热往来。 ② 疏肝解郁 :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③ 升举阳气 :阳气下陷之子宫下垂、脱肛等。 配伍: 柴胡配黄芩: 柴胡善疏散退热;黄芩善清热泻火。 二药合用,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治少阳寒热往来效著。 升麻 ① 发表透疹 :发表力较弱。 应用:风热头痛,治 阳明头痛 最宜,麻疹不透。 ② 清热解毒 :善解阳明热毒应用:热毒疮肿,丹毒,痄腮,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温毒发斑。 ③ 升举阳气 :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崩漏下血及胃下垂、子宫脱垂等。 柴胡、葛根与升麻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 三药均能发表解热、升举阳气,用于外感发热、头痛以及阳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等。 同中之异: ① 发表解热柴胡为优,葛根次之,升麻又次之; ② 升阳举陷升麻最优,葛根次之,柴胡再次之; ③ 葛根与升麻还同能透疹,用于麻疹不透,其中升麻优于葛根。 不同点: 柴胡又擅和解少阳、疏肝解郁,治疗少阳病、疟疾、肝气郁结证等。 葛根又能生津,治 疗消渴病,且善解肌以治疗项背强痛。 升麻又能清解阳明热毒,治疗阳毒发斑、胃火牙痛等。 蔓荆子 ① 疏散风热 :用于风热感冒头痛。 ② 清利头目 :质轻升浮,主散头面风热之邪。 应用:治偏正头痛要药,又治头晕目眩等。 ③ 祛风止痛 :风湿痹痛,肢体拘急。 淡豆豉 ① 来源:豆科植物大豆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② 性味归经:辛、甘、微苦,凉。 归肺、胃经。 ③ 功效: 解表,除烦。 ④ 主治病证: 1)风热表证。 2)热郁胸中之烦闷不眠。 浮萍 ① 性味归经:辛,寒。 归肺、膀胱经。 ② 功效: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③ 主治病证: 1)风热表证。 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水肿,小便不利。 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3~ 10g,鲜品 15~ 30g;或入丸散,或捣汁饮。 ⑤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 ,故体虚多汗者慎服。 木贼 ① 来源: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干燥地上部分。 ② 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肺、肝经。 ③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④ 主治病证: 1)风热目赤,翳障。 2)血热下血。 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3~ 10g;或入丸散。 ⑥ 使用注意:本品疏散清泄,故气血亏虚者慎服。 第十六单元 活血祛瘀药 一、概念: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瘀药。 其中活血作用强者,称破血药。 二、药性特点:活血祛瘀药味多辛苦,性善行散,主 入心、肝二经。 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的病证。 三、分类 :主要适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各种疼痛,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及跌打伤痛等。 :主要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 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等证。 :主要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伤骨折及金疮出血等伤科病证。 :主要适用于癥瘕积聚,血滞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