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理气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除湿而不燥。 用于脾虚湿盛证。 人参、白术配伍。 消暑 —— 暑湿吐泻。 解毒 —— 食物中毒。 健脾化湿炒用,消暑解毒生用。 蜂蜜 甘,平。 归肺、脾、大肠 经。 补中缓急:脾胃虚弱之食少倦怠、脘腹疼痛。 润肺止咳 :燥咳少痰,肺虚久咳。 解毒 :疮疡,烫伤,解乌头毒。 润肠通便 :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 15~ 30g。 冲服;或入丸剂、膏剂。 外用:适量,局部外涂。 内服宜用熟蜜,外涂宜用新鲜生蜜。 甘草与蜂蜜的比较 甘草、蜂蜜,均味甘性平,生用偏凉而清热,制用偏温而补虚。 均能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缓和药性,同治脾胃气弱、气血双亏、肺虚久咳、燥咳痰黏、脘腹挛急作痛及疮疡肿毒,同能缓解某些药物的毒烈之性。 然,甘草应用 面广,又治心虚动悸、血虚脏躁、痰多咳嗽、咽喉肿痛及四肢拘挛痛;还解一切毒,治食物、药物中毒。 蜂蜜质润,应用面较小,又能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此外,二药均能助湿壅气,令人中满,湿盛中满者忌用。 甘草大量久服易致浮肿,水肿者慎服;蜂蜜滑肠,便溏或泄泻者忌服。 饴糖 甘,温。 归脾、胃、肺经。 补中益气 —— 劳倦伤脾,气短乏力。 缓急止痛 —— 虚寒腹痛。 润肺止咳 —— 肺虚咳嗽,干咳无痰。 红景天 甘、苦,平。 归肺、心经。 益气 —— 气虚体倦。 平喘 —— 久咳虚喘。 活血通脉 —— 气虚血瘀之胸痹心痛、中风偏瘫。 绞股蓝 甘、苦,寒。 归脾、肺、肾经。 健脾益气 —— 气虚乏力,气津两虚。 祛痰止咳 —— 痰热咳喘,燥痰劳嗽。 清热解毒 —— 热毒疮痈,癌肿。 第二节 补阳药 治疗阳虚证,见畏寒肢冷、 便溏尿清、神疲乏力、口淡不渴、面色晦暗、舌淡脉迟等。 主治肾阳虚证,见腰膝凉痛、遗尿滑精、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动则气喘等。 鹿茸 甘、咸,温。 归肝、肾经。 壮肾阳 —— 肾阳不足之阳痿滑精,宫冷不孕。 益精血 —— 精血虚亏之筋骨 无力,特点:禀天地纯阳之性,用于肾阳虚证,经血不足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 强筋骨 —— 肾虚骨软,小儿发育不良之骨软行迟、囟门不合。 调冲任 —— 妇女冲任虚寒、带脉不固之崩漏、带下过多。 托疮毒 —— 阴疽内陷,疮疡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冲服, 1~ 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温热峻烈,故阴虚阳亢、实热、痰火内盛、血热出血及外感热病者忌服。 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免伤阴动血。 肉苁蓉 甘、咸,温。 归肾、大肠经。 ① 补肾阳 :肾虚阳痿、不孕。 ② 益精血 : 精血亏虚之腰膝痿弱、筋骨无力。 ③ 润肠通便 :肠燥便秘。 锁 阳 甘,温。 归肝、肾、大肠经。 ① 补肾阳:肾虚阳痿、不孕。 ② 益精血:精血亏虚之腰膝痿弱、筋骨无力。 ③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肉苁蓉与锁阳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肾阳虚、精血不足之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等,以及肠燥便秘。 同中之异:肉苁蓉质润,润肠通便优于锁阳;锁阳兴阳固精优于肉苁蓉。 淫羊藿 辛、甘,温。 归肝、肾经。 ① 补肾阳,强筋骨 :肾虚阳痿、不孕、尿频、筋骨痿软。 ② 祛风湿 :风寒湿痹或肢体麻木。 仙 茅 辛,热。 有毒。 归肾、肝、脾经 ① 补肾壮阳 :肾虚阳痿精冷,阳虚冷泻。 ② 强筋健骨,祛寒除湿 :肾虚筋骨冷痛,寒湿久痹。 巴戟天 甘、辛,微温。 归肝、肾经。 既补肾阳而强筋骨,又祛风湿而蠲痹痛。 其功力较强而灵验 . ① 补肾阳 :肾虚阳痿、不孕、尿频。 ② 强筋骨,祛风湿 :肾虚兼风湿的腰膝疼痛或软弱无力。 淫羊藿与巴戟天、仙茅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治疗肾阳虚之腰膝冷痛、 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白带清稀等,以及筋骨痿弱、风寒湿痹、半身不遂等。 同中之异:补肾兴阳淫羊藿优于巴戟天、仙茅,祛风除湿巴戟天优于淫羊藿,仙茅性温燥有毒,善除寒湿痹痛。 杜 仲 甘,温。 归肝、肾经。 ① 补肝肾,强筋骨 :肝肾不足的腰膝酸痛 、筋骨无力。 肝肾虚寒之阳痿、尿频。 高血压属肝肾亏虚者。 ② 安胎 :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续 断 苦、甘、辛、微温。 归肝、肾经。 ① 补肝肾 :肝肾不足的腰痛脚弱、肝肾亏虚的崩漏经多,胎漏下血,胎动欲坠。 ② 行血脉,续筋骨 :跌仆损伤,金疮, 痈疽肿痛。 杜仲与续断功效主治异同 杜仲、续断,同入肝、肾经,既善补肝肾、强筋骨,治肝肾亏虚的腰膝酸痛、筋骨软弱;又善补肝肾安胎,治肝肾虚亏的胎动不安等。 其中,杜仲性温,补力较强,为治肝肾不足的腰痛、足膝无力之要药;还能降血压,治 高血压属肾虚或肝阳上亢者。 续断微温而不热,补力较弱,还善行血脉、续筋骨,为治伤科跌打损伤、骨折所常用,并能调冲任、止血,治崩漏。 补骨脂(别称:破故纸) 辛、苦,温。 归肾、脾经。 ① 补肾壮阳 :肾阳不足的阳痿、腰膝冷痛。 ② 固精缩尿 :肾虚不固的滑精、遗尿、尿频。 ③ 温脾止泻 :脾肾阳虚的泄泻。 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 ④ 纳气平喘 :肾虚作喘。 浸酒外用治疗白癜风。 益智仁 辛,温。 归脾、肾经。 ① 暖肾固精缩尿 :肾气虚寒的遗精滑精、遗尿、夜尿频多。 ② 温脾开胃摄唾 :脾寒泄泻, 腹中冷痛,脾虚口多涎唾。 补骨脂与益智仁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均能温补肾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主治肾阳虚之腰膝冷痛、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等,以及脾肾阳虚之久泻等。 同中之异: ① 药性之异,补骨脂性热,兴阳之力大于益智仁; ② 归经之异,二药均归脾肾经,然补骨脂色黑偏入肾经,益智仁气香偏入脾经; ③ 归脾经之异,补骨脂入脾经善走下,主治脾寒泄泻,益智仁入脾经兼走上,功能摄唾涎,治疗脾虚多涎证。 蛤 蚧 咸,平。 归肺、肾经。 ① 补肺气,定喘嗽 :肺虚咳嗽,肾虚喘促。 ② 助肾阳,益精血 :肾虚阳痿,精血亏虚。 菟丝子 辛、甘,。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理气药(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3) 相使 即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辅药增强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 4) 相畏 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 5)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 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
( 3) 相使 即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辅药增强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 4) 相畏 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 5)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 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
能强心利水而消肿,治心衰性水肿最宜。 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 1)风寒湿痹,腰膝酸软。 ( 2)水肿(尤宜心衰性水肿),小便不利。 桑寄生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既善治风湿痹阻之腰膝疼痛,又可治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若为风湿痹痛与肝肾不足互见者用之尤为适宜。 安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千年健 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最宜风湿痹痛兼肝肾亏虚者。 多入药 酒,尤宜老人
疮痈。 消痈排脓:特点:长于消大肠痈脓。 肠痈腹痈首选要药,亦治肺痈。 祛瘀止痛:血滞之胸腹疼痛,产后瘀阻腹痛。 重楼 清热解毒 ① 痈肿疔疮, ② 毒蛇咬伤, ③ 咽喉肿痛。 消肿止痛:用于跌打伤痛。 息风定惊:用于肝热惊风抽搐。 注意:有小毒。 穿心莲 清热解毒、燥湿 长于清肺经和大肠经热。 ( 1)温病初起,感冒发热,肺热咳喘,肺痈,咽喉肿痛。 ( 2)痈疮疖肿,毒蛇咬伤。 (
用法用量: 煎汤, 3~ 10g;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须用 30~ 60g; 贯众 ① 杀虫 :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钩虫病,绦虫病,蛲虫病。 ② 清热解毒 :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及痄腮。 预防麻疹、流感、流脑。 ③ 止血 :血热吐衄,便血崩漏。 注意 :炮制品。 雷丸 苦,寒。 有小毒。 杀虫,消积: 1)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 2)小儿疳积。 内服: 15~ 21g, 不宜入煎剂
亢证(头晕头痛,面红目赤,耳聋耳鸣等),肝风内动证(眩晕欲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肌肉痉挛,四肢抽搐等)。 药性多偏寒凉。 因多为介类贝壳或矿石入药,而有质重沉降之特征,介类平肝潜阳药多具咸味,植物类、矿石类平肝潜阳药多具苦味,归经均以入肝经为 主。 平肝潜阳药主要适用于( 1)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 2)肝火上攻之目赤翳障,头昏头痛;( 3)虚阳上扰烦躁不眠等证。 药性多偏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