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中药学止血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本品苦凉清泄,味涩收敛,入肝、肺、胃经。 既凉血收敛而止血,又清热解毒而疗疮。 治血热出血,属肺胃蕴热者尤佳; 【功效】收敛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 【主治病证】 ( 1)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 ( 2)烧烫伤,疮疡肿毒。 血余炭 收敛化瘀止血 —— 特点:止血而不留瘀。 应用:衄血、咯血、吐血、崩漏等出血证。 利尿 —— 小便不利。 血淋 注意:研末服,每次 ~ 3g。 胃弱者慎服。 藕节 收敛止血 —— 特点:止血不留瘀。 应用:咯血、吐血、衄血等多种出血证。 鸡冠花 【功效】收敛止血,凉血、止带,止痢。 【主治病证】 ( 1)吐血,崩漏,便血,痔疮出血。 ( 2)赤白带下。 ( 3)久痢不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6~ 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收涩力强,故出血兼瘀者慎服。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艾叶 温经止血 —— 特点:善暖下焦胞宫,尤宜于妇女崩漏下血。 应用:崩漏等虚寒性出血证。 胎漏。 散寒止痛 —— 下焦虚寒,脘腹冷痛,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及宫冷不孕等。 此外,用于温灸。 炮姜 温经止血 —— 脾胃虚寒,脾不统血出血病。 温中止痛 —— 虚寒性腹痛、腹泻。 生姜、干姜、炮姜 三者同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治疗脾胃寒证。 不同点: 生姜为姜之鲜品,辛味最重,辛散力强,长于发散表寒,又能止呕,为治风寒表证及胃寒呕吐的常用药。 干姜为姜之干燥品,辛味有所散失,辛散力减弱,长于温中散寒,为治脾胃寒证之要药,并能回阳,温肺化饮。 炮姜经过炒黑,辛味全无,辛散作用大减,味变苦涩,以温经止血见 长,多用于虚寒性出血证。 故前人说: “ 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守能走,炮姜守而不走 ”。 这是三者的主要区别。 第十九单元 平肝息风药 一、概念:凡以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要功效,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 二、药性特点:入肝经,多虫药、贝壳药、矿物药。 三、主治:肝阳上亢证(头晕头痛,面红目赤,耳聋耳鸣等),肝风内动证(眩晕欲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肌肉痉挛,四肢抽搐等)。 药性多偏寒凉。 因多为介类贝壳或矿石入药,而有质重沉降之特征,介类平肝潜阳 药多具咸味,植物类、矿石类平肝潜阳药多具苦味,归经均以入肝经为主。 平。执业中药师中药学止血药(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血逐瘀 —— 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及癥瘕积聚。 续筋接骨 —— 特点:为骨伤科要 药。 应用: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伤骨折。 水煎服, 3~ 10g;研末服 1~。 孕妇忌用。 自然铜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 特点:能促进骨折的愈合,为接骨续伤之要药。 应用:跌打骨折,瘀肿疼痛。 水煎服, 10~ 15g;入丸散每次。 苏木 活血疗伤 —— 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瘀滞肿痛。 祛瘀通经 ——
用。 回乳可用至 60g。 神曲 消食和胃:消食兼能 解表。 应用:饮食积滞证,尤宜于 食积兼外感表邪者。 丸剂中有金石贝壳类药物,可用本品 糊丸。 神曲、麦芽、山楂的比较: 均有消食和中之功,均治疗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证。 其中: 神曲消导之力较强,消食兼能解表,多用于食积兼外感表邪者,并能助金石药物的消化吸收
亢证(头晕头痛,面红目赤,耳聋耳鸣等),肝风内动证(眩晕欲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肌肉痉挛,四肢抽搐等)。 药性多偏寒凉。 因多为介类贝壳或矿石入药,而有质重沉降之特征,介类平肝潜阳药多具咸味,植物类、矿石类平肝潜阳药多具苦味,归经均以入肝经为 主。 平肝潜阳药主要适用于( 1)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 2)肝火上攻之目赤翳障,头昏头痛;( 3)虚阳上扰烦躁不眠等证。 药性多偏寒凉
② 内服坠痰镇惊,攻毒截疟 :惊痫癫狂。 疟疾。 土荆皮 辛,温。 有毒。 归肺、脾经。 杀虫,疗癣,止痒 :体癣,手足癣,头癣。 第二十五单元 拔毒消肿敛疮药 凡以拔毒化腐、消肿敛疮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 拔毒消肿敛疮药。 本类药寒温不一,大多有毒,以外用为主,兼可内服。 主要具有拔毒化腐、消肿敛疮等作用,部分药物兼有止痛、开窍、破血等作用。 本类药适用于痈疽疮疖肿痛或脓成不溃
肾虚遗精滑精, 小便不禁,虚汗不止。 妇女崩漏及月经过多。 桑螵蛸 甘、咸,平。 归肝、肾经。 ① 固精缩尿:肾阳亏虚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带下。 ② 补肾助阳:阳痿不育。 海螵蛸 咸、涩,微温。 归肝、脾、肾经。 ① 收敛止血:崩漏下血,肺胃出血,创伤出血。 ② 固精止带 :肾虚遗精,赤白带下。 ③ 制酸止痛:胃痛吞酸。 ④ 收湿敛疮 :湿疮湿疹,溃疡多脓。 诃子 酸、涩、苦,平。
不溃、腐肉不尽或久溃不敛等证。 部分药物兼治各种疼痛、痧胀吐泻昏厥、经闭、瘕、痹痛拘挛等。 本类药有毒者居多,其中毒性剧烈者,外用时尤当慎重,既不能过量,也不能大面积涂敷,还不宜在头面及五官使用,以防吸收中毒; 同时,还应严格遵守炮制、控制剂量、使 用方法与宜忌。 以避免因局部过强刺激而引起严重反应。 可内服的有毒之品,更应严格遵守炮制、控制剂量、注意使用方法与宜忌,并宜制成丸剂,以缓解其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