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中药学止血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本品苦凉清泄,味涩收敛,入肝、肺、胃经。 既凉血收敛而止血,又清热解毒而疗疮。 治血热出血,属肺胃蕴热者尤佳; 【功效】收敛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 【主治病证】 ( 1)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 ( 2)烧烫伤,疮疡肿毒。 血余炭 收敛化瘀止血 —— 特点:止血而不留瘀。 应用:衄血、咯血、吐血、崩漏等出血证。 利尿 —— 小便不利。 血淋 注意:研末服,每次 ~ 3g。 胃弱者慎服。 藕节 收敛止血 —— 特点:止血不留瘀。 应用:咯血、吐血、衄血等多种出血证。 鸡冠花 【功效】收敛止血,凉血、止带,止痢。 【主治病证】 ( 1)吐血,崩漏,便血,痔疮出血。 ( 2)赤白带下。 ( 3)久痢不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6~ 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收涩力强,故出血兼瘀者慎服。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艾叶 温经止血 —— 特点:善暖下焦胞宫,尤宜于妇女崩漏下血。 应用:崩漏等虚寒性出血证。 胎漏。 散寒止痛 —— 下焦虚寒,脘腹冷痛,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及宫冷不孕等。 此外,用于温灸。 炮姜 温经止血 —— 脾胃虚寒,脾不统血出血病。 温中止痛 —— 虚寒性腹痛、腹泻。 生姜、干姜、炮姜 三者同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治疗脾胃寒证。 不同点: 生姜为姜之鲜品,辛味最重,辛散力强,长于发散表寒,又能止呕,为治风寒表证及胃寒呕吐的常用药。 干姜为姜之干燥品,辛味有所散失,辛散力减弱,长于温中散寒,为治脾胃寒证之要药,并能回阳,温肺化饮。 炮姜经过炒黑,辛味全无,辛散作用大减,味变苦涩,以温经止血见 长,多用于虚寒性出血证。 故前人说: “ 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守能走,炮姜守而不走 ”。 这是三者的主要区别。 第十九单元 平肝息风药 一、概念:凡以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要功效,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 二、药性特点:入肝经,多虫药、贝壳药、矿物药。 三、主治:肝阳上亢证(头晕头痛,面红目赤,耳聋耳鸣等),肝风内动证(眩晕欲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肌肉痉挛,四肢抽搐等)。 药性多偏寒凉。 因多为介类贝壳或矿石入药,而有质重沉降之特征,介类平肝潜阳 药多具咸味,植物类、矿石类平肝潜阳药多具苦味,归经均以入肝经为主。 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